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官员晁公武:从左朝奉郎到国史院编修官

南宋官员晁公武:从左朝奉郎到国史院编修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该书卷一五六云:“左朝奉郎、新通判潼川府晁公武知恭州,赵不弃荐之也。”绍兴二十八年,晁公武以合州知州景篪之请,为撰《清华楼记》。三月十三日,诏晁公武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录》卷八“国史编修官”条下收录隆兴以后二人:胡铨、晁公武。十月,晁公武任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南宋官员晁公武:从左朝奉郎到国史院编修官

晁公武,生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汴梁(治今河南开封)人。《(同治)清丰县志》卷七《乡贤》记载:“字子止,冲之之子也,世号昭德先生。宋宣和丙子之变,衣冠尽南渡,公挈家西入蜀。”[118]靖康之乱前夕,晁公武随家人因避难迁往嘉州(治今四川乐山)。高宗绍兴二年(1132)晁公武登进士第。《(同治)清丰县志》卷四《进士》即载:“晁公武,绍兴二年张九成榜进士,官至敷文阁学士,历四川制置使。”[119]闰六月,南阳幵度始任四川转运副使。晁公武曾任其属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八有载:绍兴二十七年十月“戊申,殿中侍御史王琏言,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晁公武,倾险出其天性,初为幵度属官”。[120]

绍兴十五年(1145)十月二十八日,再任四川宣抚司总领钱粮官。十一月十九日,赵不弃由右中奉大夫、江南东路转运判官转任太府少卿,充四川宣抚司总领官。赵不弃至蜀,辟晁公武为总领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

绍兴十七年(1147)七月十三日,改知恭州。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该书卷一五六云:“左朝奉郎、新通判潼川府晁公武知恭州,赵不弃荐之也。”[121]

绍兴二十年(1150)晁公武再知荣州。其《郡斋读书志自序题作绍兴二十一年元日,时已知荣州,则其始知荣州至迟在绍兴二十年。又,《(民国)荣县志》卷十《秩官》载:“公武绍兴中举进士,二十一年,以侍郎改刺荣州,撰《郡斋读书志》。”[122]绍兴二十五年(1155),晁公武改知合州。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仍在合州任,《(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三七《晁公武传》云:“绍兴二十六年来知合州,实继冯撙之后。”[123]

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二月十六日,因殿中侍御史王琏的弹劾,晁公武罢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之任。仍据前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八:“殿中侍御史王珪言: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晁公武,倾险出其天性,初为幵度属官,专事掊尅聚敛,以济其私,及度之罢,求为郑刚中幕客,不从,遂以刚中之事告于赵不弃。至兴大狱。摄逮纷然,连及平人,死非其罪。不弃倚为心腹,荐之故相秦桧,自属官更历数郡,所至贪暴,人不聊生……此二人者,蜀人常被其害,今岂可令遗患于一方,乃并罢之。”[124]需要指出的是,晁公武之罢官当与党派斗争有关,王琏此处指责未必可信。

绍兴二十八年(1158),晁公武以合州知州景篪之请,为撰《清华楼记》。景篪,普慈人,绍兴二十七年知合州。《(民国)新修合川县志》卷三七载有此文,略云:“……景公篪实继之,尤爱其趣,乃增大规模,愈益宏丽,贻书求名与记,予谢不能,而坚请不置,因取古人秀句,以清华名之……传曰:登高望远,使人心悴然。是以王仲宣顾瞻荆山而怀土,不以穷达异其情;范文正公临瞰洞庭而忧事,不以进退易其志。虽若不同,其有慨于中,则一也。何当与公仗履絮壶觞,共饮其上,耳目感触,亦心有慨于中。……然公久以治最闻于时,将大据其蕴以致君利民。而予斥废以来,无田庐可归,旅思弥恶,文正公之,志公盖有焉,仲宣之情,予则未能忘也。”[125]

绍兴三十一年(1161),晁公武复职,知泸州。其弟晁公遡有《寄泸南子止兄》诗,云:“受诏予印绶,复作江阳行。”[126]《直隶泸州志》卷八《古迹志》也载:“南定楼。《广舆记》云,在州治内,宋郡守晁公武建。”[127]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晁公武入朝为吏部郎中,继而又任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载:“孝宗隆兴二年三月十三日,诏晁公武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先是,公武由吏部郎中除监察御史。”[128]

隆兴二年(1164)二月,晁公武再以吏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三月十三日,诏晁公武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录》卷八“国史编修官”条下收录隆兴以后二人:胡铨、晁公武。晁公武名下注曰:“二年二月,以吏部员外郎兼。三月,以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4]

隆兴二年七月,晁公武再迁右正言,十三日,请除糯米之禁。《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一》载:“正言晁公武言:‘私酒及私麴之禁,盖有成法,未闻有糯米之禁,其罚至于毁拆舍屋者,皆因王会知湖州创行之,至今州县以为例。欲望行下诸路监司,严加禁戢,若州县敢有禁籴糯米,及毁拆犯人舍屋,必罚无赦。’从之。”[129]二十四日,晁公武奏四川铨试舞弊事。《宋会要辑稿》载:“正言晁公武言:‘今岁四川铨试,就潼川府锁院,怀安军教授马知退监试,潼川府铜山县主簿乐纯考试,潼川府司户高昱临门。知退私其乡人,乐纯私其同官之子,皆中高选。高昱则传送假笔程文,又以所转程文交互贩卖。事状显露,凡十余人,人用赇三百缗,皆监试官、监门分取之。及揭榜,众论沸腾,各付于理,然犹未竟。望以见事各免所居官,趣结案以闻。’从之。”[[130]另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载,是月,晁公武再被“除殿中侍御史兼侍讲”。[7]同书又云:“十一月十日,诏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汤思退放罢,特授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晁公武与右谏议大夫尹穑联名,又奏劾之。”[131]晁公武旋迁户部侍郎。

孝宗乾道元年(1165)正月九日,晁公武由户部侍郎除集英殿修撰,知泸州。仍据《宋会要辑稿》:“(乾道元年)正月九日,诏尚书户部侍郎晁公武除集英殿修撰、知泸州。”[132](www.xing528.com)

乾道三年(1167)任都大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六月七日,除敷天阁待制,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载:“(乾

[4] 《南宋馆阁录》卷八。

[7] 《宋会要辑稿·职官六》。道三年)六月七日,诏集英殿修撰、都大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晁公武除敷文阁待制、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133]是月,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宣抚四川,晁公武与其共事。乾道四年(1168)正月二十七日,虞允文上奏晁公武收编兴、洋一带义士之功。 三月八日,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孝宗纪》载,乾道四年春“三月庚午,以敷文阁待制晁公武为四川安抚制置使”。[134]

乾道五年(1169)三月二十七日,虞允文再奏公武措置营田之功。十月,晁公武任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十一月二十一日,除敷文阁直学士,依前差遣如故。《宋会要辑稿》载: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敷文阁待制、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使兼知成都府晁公武,敷文阁待制、知泉州王十朋、并除敷文阁直学士”。[135]晁公武曾上疏辞免,优诏不允。宋汪应辰《文定集》卷八有《新除敷文阁直学士、依前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晁公武辞免恩命不允诏》[[136],可证。十二月,晁公武上疏请于成都重建广惠仓,专充赈粜,以备久远。孝宗令学士院降诏奖谕公武。《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载:“十二月二十四日,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军府晁公武言……晁公武令学士院降诏奖谕。”[137]是年,同僚刘光祖作《沁园春·寿晁帅七十》词,为晁公武祝寿。

乾道六年(1170)三月,晁公武罢四川安抚制置司,并归宣抚司。据《宋史》卷三四《孝宗纪》载,乾道六年三月乙丑,“以晁公武、王炎不协,罢四川制置司归宣抚司”。[138]八月,晁公武除知扬州,恳辞不允。周必大《文忠集》卷一〇四载有《赐敷文阁直学士降授左朝请大夫晁公武辞免知扬州恩命乞除在外宫观不许诏》。十月二十八日,晁公武奏请编组扬州民,施以教阅,成为义勇。十二月十一日,朝廷从公武之请,诏“淮南东西路等监司帅守察本部沿边县令职事修举者,保明闻奏”。[139]

乾道七年(1171)二月四日,公武奉诏劝农种二麦。四月二十五日,公武请求劝谕归正不请农务之人充安抚司郊用使唤。四月十三日,辞免知潭州,有诏不允。周必大《文忠集》卷一〇四即有《敷文阁直学士降授朝请大夫晁公武辞免知潭州》[140]一文。十五日,乞除在外宫观,亦诏不允。

次月,晁公武擢吏部侍郎。《(同治)清丰县志》卷七《乡贤》条载:“初,光宗尹临安,公以侍郎为少尹。”[141]是晁公武于任临安少尹之前,曾任吏部侍郎。五月,晁公武任临安少尹。《宋会要辑稿》载,乾道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诏皇太子光宗领临安[府尹……五月十二日,诏晁公武除临安府少尹,李彦颖、刘焯兼临安府判官,陆之望、马希言、钱佃并除临安府推官”。[142]

七月初三日,公武罢临安少尹。《(咸淳)临安志》卷四八《秩官六》载,晁公武于五月十五日,以敷文阁直学士、左朝议大夫除少尹。七月初三日罢。

淳熙元年(1174),晁公武卒,葬于嘉州符文乡(治今四川乐山),享寿七十有四。[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