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昂:古今书帙万卷阁的创建者与清代诗人袁枚的诗颂对象

朱昂:古今书帙万卷阁的创建者与清代诗人袁枚的诗颂对象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据《舆地纪胜》载,“万卷阁,朱昂于所居建立,藏其手抄古今书帙万卷,整比雠勘,踰于秘府”。[7]清代诗人袁枚曾就朱昂“小万卷阁”作诗《十一月初三日小万卷楼成》,诗云:“朱昂小万卷,我老岂其人。万卷天收去,幸犹留老身。”[10]另据《续资治通鉴》所载,“己卯,以太子洗马、权知蓬州朱昂,权知广安军”。又,《崇文总目》言,朱昂有文集三十卷,惜后世散佚无存。[21]太宗认为朱昂“端介厚重,不妄举人”。

朱昂:古今书帙万卷阁的创建者与清代诗人袁枚的诗颂对象

朱昂,《宋史》有传,字举之,《宋史》言“其先京兆人,世家渼陂”。[1]《楚纪》则言为“江陵人,《仪真志》作‘衡山人’”。[2]《重修安徽通志》亦作“衡山人”。又,《长编》载,“昂,长沙人也”。[3]关于此段记载之分歧,《宋史》所言为其祖居之地,亦即籍贯。而“江陵之说”恐是如《舆地纪胜》所载,“朱昂、朱协兄弟致仕。咸平初,昂请老,赐城东一坊为宅,陈尧咨为尹,题坊曰‘悬车坊’,昂于居建‘万卷阁’,又云:昂归江陵,赐宴玉津园,诏各赋诗,朝士荣之,与弟协同隐,号‘渚宫二踈’”。[4]江陵为朱昂兄弟二人归老之地,《楚纪》所载,或是因此而误。又,衡山之说,据《宋史》载,朱氏家族于“天复末,徙家南阳。梁祖篡唐,父葆光与唐旧臣颜荛、李涛数辈挈家南渡,寓潭州。每正旦夕至,必序立南岳祠前,北望号恸,殆二十年。后涛北归,葆光乐衡山之胜,遂往家焉”。[5]据此,衡山为朱昂父朱葆光最后徙家之所,亦或为朱昂之出生地。至于“长沙”之说,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前此有言,朱昂“父葆光与唐旧臣颜荛、李涛数辈挈家南渡,寓潭州”。《长编》以长沙人称之,或即本于此。

史载,朱昂少与熊若谷、邓洵美等同学,尤好读书。据《仕学规范》载,“朱昂侍郎甫弱冠,辞亲游学,其父给钱二千以为行资,径入衡山书院,服勤学问,孜孜不怠,夜则拾桐油,孑然以诵书”。[6]时人朱遵度好读书,人号之为“朱万卷”,而目朱昂所藏为“小万卷”。另据《舆地纪胜》载,“万卷阁,朱昂于所居建立,藏其手抄古今书帙万卷,整比雠勘,踰于秘府”。[7]清代诗人袁枚曾就朱昂“小万卷阁”作诗《十一月初三日小万卷楼成》,诗云:“朱昂小万卷,我老岂其人。万卷天收去,幸犹留老身。”[8]

《宋史》言,“昂尝间行经庐陵,道遇异人,谓之曰:‘中原不久当有真主平一天下,子仕至四品,安用南为?’遂北游江、淮。时周世宗南征,韩令坤统兵至扬州,昂谒见,陈治乱方略,令坤奇之,署权知扬州扬子县。适兵革之际,逃亡过半,昂便宜绥辑,复逋亡者七千余家,令坤即表授本县令”。[9]周宋易代之后,朱昂被征为衡州录事参军。史载“李昉知州事,暇日多召语,且以文为贽,昉深所嗟赏。历宜城令”。

宋太祖开宝中,“拜太子洗马、知蓬州,徙广安军”。[10]另据《续资治通鉴》所载,“己卯,以太子洗马、权知蓬州朱昂,权知广安军”。李焘《长编》记载与此同,唯“蓬州”作“逄州”,应是传抄之误。[11]所谓“己卯”,实为宋太祖开宝五年(972)正月己卯。而《宋史》所载“知蓬州”当或是“权知蓬州”之误。又,朱昂“徙广安军”后所居官职则为“权知广安军”。

在此期间,朱昂“尝聚淮水流尸三千,冢为瘗之。有戍卒谋乱,昂诛其首恶,凡支党之诖误者悉贳之。就迁监察御史、江南转运副使”。[12]

太平兴国二年(977),朱昂“知鄂州,加殿中侍御史,为峡路转运副使,就改库部员外郎,迁转运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秘阁,赐金紫”。[13]白鹤梁题刻有载,“端拱元年十二月十有四日,昂自瞿塘回,遵途于此”。故可知朱昂在川峡一带为官主要是从太平兴国二年(977)至端拱二年(989),前后共约12年。而涪州之行恐是其入京领授新职后的辞任之旅。在此之前,朱昂权知广安军时,即与涪州颇有渊源,开宝六年(973),“会渠州妖贼李仙众万人劫掠军界,昂设策禽之。自余果、合、渝、涪四州民连结为妖者,置不问,蜀民遂安”。[14]可见,正是朱昂渠州平叛的成功,客观上造成涪州等地政情粗安的局面。(www.xing528.com)

出蜀后,朱昂又“出知复州,表求谢事,不许。迁水部郎中,复请老,召还,再直秘阁,寻兼越王府记室参军”。[15]真宗即位后,迁秩司封郎中,不久又任知制诰,判史馆,受诏编次三馆、秘阁书籍,既毕,加吏部。

咸平二年(999),召入翰林为学士。“逾年,拜章乞骸骨,召对敦谕,请弥确,乃拜工部侍郎致仕。翌日,遣使就第赐器币,给全奉,诏本府岁时存问,章奏听附驿以闻。命其子正辞知公安县,以便侍养,许归江陵。旧制,致仕官止谢殿门外,昂特延见命坐,恩礼甚厚。令俟秋凉上道,遣中使赐宴于玉津园,两制、三馆皆预,仍诏赋诗饯行,缙绅荣之。”[16]另据韩淲《涧泉日记》载,朱昂归江陵闲居,“弟协为翊善,以书招之,亦告老而归,时以比二疏,后知府陈尧叟署其所居曰‘东西致政坊’,昂又于所居建二亭曰‘知止’、‘幽栖’,其归之,时乃咸平四年五月也”。[17]

朱昂一生所蓄,多以购书,以讽诵为乐,及是闲居,自称“退叟”,著《资理论》三卷。又,《崇文总目》言,朱昂有文集三十卷,惜后世散佚无存。[18]另据洪迈《容斋随笔》,昂致仕后,曾与李昉、张好问、李运、宋琪等号为“至道九老”,欲继白乐天事“为宴集,会蜀寇起而罢”。[19]

史言朱昂“晚岁自为墓志。景德四年(1007)卒,年八十三,门人谥曰‘正裕先生’。诏加赙赠,录其孙适出身”。[20]

《宋史》撰者于其传后论曰:“昂好学,纯厚有清节,澹于荣利,为洗马十五年,不以屑意。居内署,非公事不至两府。在王邸时,真宗居储宫,知其素守,故每加褒进,然昂未尝有所私请,进退存礼,士类多之。”[21]太宗认为朱昂“端介厚重,不妄举人”。[22]而真宗对其评价,“昂在内署,未尝以私意干朕,清素自守,年踰七十始终无玷”。此外,曾巩于《隆平集》中认为,“昂方正恬淡,十五年为洗马不迁,非公事不至两府”。[23]可见,其一生还是颇为士论所称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