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宋代题刻,明清两代的白鹤梁题刻数量较少,特别是明代题刻总数,甚至不及两宋之半。明清题刻中较早的有镌刻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的《刘冲霄诗并序》及镌刻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的《黄思诚题记》。年代较晚的则有清末光绪时期所镌《濮文升题名》以及刻于宣统元年(1909)的《范锡朋观石鱼记》。总体来看,明清题刻虽然在数量上较宋代题刻略少,但是就题刻内容而言则较前朝有了极大的拓展。明清题刻除过去较为普遍的人物题名、诗词倡和之外,还出现了诸如生活哲理、涪州记事等方面的内容。另,就单题文字数量来看,明清题刻字数也普遍较宋代为多,上百字的题刻已经十分普遍。特别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以《观石鱼记》为名的散赋作品,这是前代题刻没有出现的新情况。
对于明清题刻,清代学人所辑诸书多未收录,如《所见录》《题名记》所收仅仅及于《蒙文题刻》为止。而若推之纪年题刻,则以至顺四年(1333)二月十三日所题《张八歹木鱼记》为最晚。而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所收,由于题刻拓本来源于姚觐元,与二书差别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八琼室金石补正》实际也收录了部分明清时期题刻,如《江应晓诗记》《金国祥诗》《徐上升诗》等。之所以收录这些诗句,主要是由于陆增祥认为“右三诗,皆用刘转运韵,而金、徐二作皆称淳祐,徐诗又称建炎,所未详也,姑附于此”。[285]也就是说,他将上述题刻误作宋代题刻,才收录于卷尾。此外,该书所录《杨名时诗》《雷榖题记》等,也均为宋以后所镌刻。又,今人所撰有关白鹤梁题刻著作中,曾超《白鹤梁题刻辑录》有文无图,《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因非专录白鹤梁,故明清以后题刻,并无细分。白鹤梁题刻中夹杂部分北岩题刻、龙脊石题刻、江津莲花石题刻。而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录文虽称条分缕析,但于明清题刻多有误录者,如一题而两录,且有名称错乱,题刻归类不当的现象。此外,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及《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所列则较为简单,姑不具述。
图2-3-1 《刘冲霄诗并序》
录文:
时大明洪武十有七年,岁在甲子正月人日,奉训大夫、涪州知州刘冲霄,承务郎、涪州同知李希尹,从仕郎、涪州判官范庄,吏目颜亮、学正黄思诚、训导张敬先、驿丞王青,因水落石鱼呈瑞,游观,遂书于石,以记一时之盛事云。诗曰:
石鱼见处便丰年,自我居官亦有缘。
愿得从今常献瑞,四民乐业永安然。
按:馆藏拓本长103厘米,宽64厘米。8行,正书,字径6厘米。镌刻时间为“大明洪武十有七年”,即洪武甲子年(1384)。甲子正月人日,为正月初七日。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均定名《刘冲霄诗并序》。此诗另见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艺文志》。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将“训导”,误为“训尊”。又,“以记一时之盛事云”一句,《(同治)重修涪州志》作“以记一时之盛世云”。据《(雍正)河南通志》卷三十二载,“刘冲霄,四川内江人,举人”,曾历官松溪知县,南阳府同知,奉讯大夫、知涪州等。[286]黄思诚,据李胜考,“徽州休宁人,贡生。历官海盐训导(郝玉麟《福建通志》卷三九)、潮州府通判(郝玉麟等《广东通志》卷二七)。洪武十七年(1384)涪州学正”。[287]另外,《(万历)温州府志》载,“黄思诚以儒士授略阳县丞”[288],未知是否为同一人。李希尹,《(至大)金陵新志》载,“李希尹,从仕延祐元年”。[289]又,《(万历)开封府志》载有兰阳县知县李希尹。[290]从时间推断,二书所载恐均非题刻中人。张敬先,《读书敏求记》卷四有“保宁推官张敬先”[291],然居官时间亦不符。
图2-3-2 《黄思诚题记》
录文:
□公事于涪,学正黄公思诚,□涪州□江有□石,有鱼与□斗,□□□人皆有题记,□之是□□梦□□□□□索予记游,成四句而□□日即□□□□黄公,公亦奇之,命□□□□□□。黄公言□□□□□维□□乃出之□□□勒铭,民安□□。洪武二十一年正月□□□。□□□出□□□川等□□□□从之□□□。
按:馆藏拓本长73厘米,宽68厘米。14行,正书,大字字径9厘米,小字4厘米。题刻泐去文字甚多。今人所著均作《黄思诚题记》,然仅《白鹤梁题刻辑录》录文。今转录如下,以备有识者正之:“□公事涪□黄公思诚□□州□江有□石□□□斗□□□□□题记□□□□□□成四句而□□日即□□□□黄公公亦……洪武二十一年正……”[292]黄思诚之名,亦见于前题《刘冲霄诗并序》。
图2-3-3 《雷榖题记》
录文:
予知是州,视篆初,有告曰:江心有石鱼、秤、斗出则年丰。是岁甲申,水涸,率僚属以游观,得睹者鱼,而双秤斗犹渍之水。时果稔,输用足。乙酉仲春二日,同僚友征仕郎、陈子仲致中,从仕郎、荀仕能复览,鱼去水五尺,秤、斗不见如昨时。朝使、江右晏孟瑄,洎州学正、古邵欧阳士麟,训导、西陵易巽,义陵张致和,古邰成礼同游。生员万琳等侍,奉训大夫、涪陵守古邕雷榖运通志。
按:馆藏拓本长80厘米,宽68厘米。10行,正书,字径4厘米。题刻见收于《八琼室金石补正》,但陆氏将其归入宋人题名。“是岁甲申水涸”一句,《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作“是岁甲申戊酉”。“得睹者鱼,而双秤斗犹渍之水”一句,其作“得见者鱼而已,秤、斗犹渍之水”。又,“江右晏孟瑄”之“瑄”字,曾著录为“宣”。“洎州学正”,曾著作“涪州学正”。“古邵欧阳士麟”,《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古邰欧阳士鳞”。“生员万琳等侍”,《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生员万琳箐”。“涪陵守古邕雷懿运通志”,曾著有衍文,作“涪陵守古邕雷懿运通诗志”。欧阳士麟,《(光绪)湖南通志》载,“洪武十四年辛酉科”有欧阳士麟,为新宁人。[293]万琳,《(雍正)四川通志》载,其为涪州人,永乐年间举人。[294]又,该书载,张致和,岳池县人,亦永乐年间举人。[295]雷榖,古邕(治今广西南宁)人,《(隆庆)岳州府志》载,洪武庚午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有岳州知州雷榖,未知是否为同一人。万琳,《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明宣德间有举人万琳,与陈素同榜。[296]
图2-3-4 《戴良□题记》
录文:
祥鱼出水羡丰年,踪迹规模万载传。
何代遗形留石上,至今诗咏满江边。
行商来往停舟觑,节使周回驻马镌。
予辈幸临观咏后,灵鳌准拟化龙天。
□天顺三年仲春月吉旦,重庆府阴阳学正术戴良□题。涪陵□□肖鼎镌。同舍人范守正、□□川乐游。
按:馆藏拓本长104厘米,宽50厘米。13行,正书,字径5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定名《戴良军题记》。曾著则言《戴良臣题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名为《明戴良石鱼诗》。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以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戴良□诗》。由于戴氏之名无法完全释读,故本书定名《戴良□题记》。“节使周回驻马镌”一句,诸家所录多作“节使周沉驻马镌”,误。此处周回,有徘徊之意,与诗文大意契合。“天顺三年仲春月吉旦”一句,曾著所录脱“月”字。“□□川乐游”,曾著录作“赵廷周乐游”。“涪陵□□肖鼎镌”一句,诸家多作“涪陵良工肖鼎镌”。“天顺三年”,“三年”二字之前,应该还有一字,今无从释读,姑缺。《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于此处空而不录。范守正,《八千卷楼书目》载:“《天官举正》一卷,明范守正撰,明刊本。”[297]又有史书言其作《皇明肃皇外史》,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图2-3-5 《晏瑛诗并序·一》
录文:
予湖□□□自景泰四年癸酉,来牧是邦,尝闻石鱼、秤、斗在□□□石上,恨未获见。久为相传,出则为稔岁。至天顺三年己卯,奉□□□□遂率诸僚友往观,其鱼果显,鱼在□□□□□□□□,而水见一览,□□□□□□□,是遂作成鄙诗一律,以为□□之迹焉:
前人刻石作鱼镌,沉在中流历几年。
祥表丰岁何时变,化处中天商邀观。
古骚容身,游写赋传,天顺□率僚登览赋诗联。涪州通判晏瑛题,时同女婿□□游。
图2-3-6 《晏瑛诗并序·二》
按:馆藏拓本分为两幅:一幅长95厘米,宽54厘米;一幅长90厘米,宽65厘米。13行,正书,字径6厘米。曾著录文顺序颠倒,误将诗拓置前,记拓置后,《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则仅录记拓,诗拓文字未见录入,图版亦不见。另外,此前诸书录文,“涪州通判晏英题,时同女婿□□游”等文字均未见录。“久为相传”一句,曾著录作“人为相传”。“化处中天商邀观”作“化处中天商游观”。题刻诗文部分,涪州诸方志未见收录。晏瑛,籍贯、字号均不详,时为涪州通判。据文献记载,湖北应城有明代碑刻《火神庙碑记》云为晏瑛所题。[298]
图2-3-7 《成化抄写古文诗记》
录文:
成化辛卯二月望日,涪州太守□公遣差吏张本仁、王□抄写古文诗记。
按:馆藏拓本长48厘米,宽35厘米。4行,正书,字径5厘米。题刻位于《姚昌遇等题名》左下方。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定名《抄写古文诗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抄写石鱼文字题记》。“涪州太守□公”,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均录为“涪州太守龙公”。张本仁,史传失载。
图2-3-8 《李宽观石鱼记》
录文:
江心有石焉,层见叠出,矻然于万流之中,而其深不知千万仞,固不可穷也。涪为西蜀岷江之汇,当春夏之交,涨溢其石,渰没而不可见,至秋冬或犹然,间或水落石,其年必丰。昔之好事者,因刻石鱼,题咏于上,以为大有。自唐迄宋迄元以至我□□,□□钜卿骚人墨客,悉皆有诗有记。银钩铁画、瑗章玉句,隐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盖天地间一奇迹也。壬寅仲春既望,予偕叙州府同知陈旦、保宁府同知郭匆、府通判盛应期、德阳县知县吴琏、新繁县知县祁瓛、江安县知县徐崧、皆奉□于涪,簿书狱讼,既倦于勤郁不得畅时,州守袁宗夔来观□。曰“江中石鱼,今忽复见,州民皆以为丰年之祥,盍往观之”。予于是遂泛舟逆流而上,众亦相继来观,石鱼果见。自公捶文杰制累累可数,而其隐伏于江波之中而未见不知其几也。呜呼!真天地间一奇迹哉,是不可以不记,□□乎书。正德丙寅仲春既望,四川按察司佥事、怀□李宽记。
按:馆藏拓本长148厘米,宽85厘米。16行,正书,字径2.5厘米。题刻文字另录于《(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四,其名作《石鱼记》。“矻然于万流之中”一句,“矻”字,曾著作“屹”。“而其深不知千万仞”,《(同治)重修涪州志》作“而其深不知几千万仞”。“涨溢其石”一句,其作“江水涨,溢其石”。“渰没而不可见”一句,曾著脱“可”字。“间或水落石,其年必丰”一句,《(同治)重修涪州志》作“或水落石见,其年必丰”。“题咏于上”,作“题于上”。“以为大有”,作“以为大有年之徵”。“以至我□□”一句,作“以至我皇明”。“□□钜卿骚人墨客”,作“名公钜卿骚人墨客”。“瑗章玉句”,作“琼章玉句”。“隐江波之中”,作“隐见江波之中”。“历数千载而不磨灭”一句,作“历数百年而不磨灭”。“壬寅仲春既望”,作“正德丙寅仲春既望”。“府通判盛应期”,曾著作“府通判盛应明”。“皆奉□于涪”,《(同治)重修涪州志》作“皆奉命于涪”。“州守袁宗夔来观□”作“州守袁宗夔来谓予曰”。“盍往观之”一句,曾著仅及于“盍往”。“予于是遂泛舟逆流而上”,曾著录作“盍往予于是,□遂之舟,逆流而上”。“自公捶文杰制累累可数”一句,作“自公□雅文杰制累累可数”。《(同治)重修涪州志》作“自公卿文士雄文杰制累累可数”。“而其隐伏于江波之中”,作“而隐伏于江波之中”。“而未见不知其几也”,作“而未见者不知其几也”。“怀□李宽记”一句,曾著作“德安李宽记”。
郭匆,据《(嘉靖)广平府志》载,为肥乡人,成化丁酉科进士,仕至保庆府同知。[299]盛应期,据《国朝列卿纪》载:“直隶吴江人,弘治癸丑进士,嘉靖六年以右都御史任,八年被劾免。”[300]未知是否即题刻中人。吴琏,“成化末知含山县,廉静简易,专务德化”。[301]祁瓛,《(雍正)四川通志》云,正德中任雅州知州。[302]另据《(雍正)陕西通志》载,其为陕西乾州(治今陕西乾县)人。[303]徐崧,据《(嘉靖)河间府志》载,直隶泰州人,嘉靖间曾任河间府知府。[304]袁宗夔,据李东阳《明故江西布政司左参政赵君孟希墓志铭》所载,其字子袠,曾官□□府同知,为江西布政司左参政赵孟希之婿。[305]《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误录其名作“袁宗奎”。[306]
图2-3-9 《黄寿石鱼诗》
录文:
时乎鸱鸮见,石出亦是凶。
丰凶良有自,奚关水石踪。
节用爱人心,胡为有不同。
大明正德庚午,涪守江西。
南城黄寿书
按:馆藏拓本长65厘米,宽42厘米。6行,正书,字径4厘米。曾著定名《黄寿题诗》,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名《黄寿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黄寿石鱼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正德庚午黄寿石鱼题刻》。题刻另见收于《重修涪州志》。黄寿,《(同治)重修涪州志》云:“正德间州牧,朝暮焚香危坐,凡百念虑动,处事皆符应世,因号为神官。”[307](此语又见后题和诗)又,《(康熙)江西通志》云:“黄寿,南城人,顺天中,试知州。”[308]后题谓其“名寿,字纯仁,号松崖,江右南城人”(联句和黄寿诗)。正德庚午,即正德五年(1510)。《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万历中,由黄州以异政擢涪守,尚俭革俗,期年而六事孔修。”[309]从题刻所镌时间推断,方志所载万历间擢涪守事或存讹误。
图2-3-10 《联句和黄寿诗》
录文:
鱼出不节用(张瓛),年丰难为丰(刘用良)。
鱼没知节用(文行),年凶未必凶(文羽夏)。
造化存乎人(蒋建辰),丰凶岂无踪(刘是)。
神官俭且廉(吴崇夔),小子心当同(张儒臣)。
黄公博学六经,尤精术书。登京榜筮仕判黄州,以异政擢为涪守,尚俭革弊,期年而六事孔修。庚午元日渡江拜伊川先生祠,舟还次江心,观石鱼留题。盖以岁之丰歉不关于石鱼之出没,惟系于国用之俭奢。其辅相天道,收束人心之美意,不其茂哉。时瓛等侍行,庸是续貂,相誓□周众宙,崇黄公之俭德而不敢倡丰亨豫大之说也。公名寿,字纯仁,号松崖,江右南城人。朝暮焚香危坐,凡百念虑,动处应事,□符应世,因号为神官云。
按:馆藏拓本长65厘米,宽42厘米。6行,正书,字径4厘米。此和诗方志未见,曾著定名《联句和黄寿诗记》。《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则云《联句和黄寿诗》。张瓛,《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作“张献”。“刘是”作“刘昊”。“盖以岁之丰歉不关□石鱼之出没,惟系□国用之俭奢”一句,曾著作“盖以岁之丰歉不关术,石鱼之出没惟系术,国用之俭奢”。“相誓□周众宙”一句,《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相誓晋周众宙”,曾著作“相誓告周众宙”。
据《(雍正)四川通志》,刘用良,涪州人,正德丁卯(正德二年,1507)举人。[310]而《(乾隆)涪州志》言其为“正德甲子科举人”[311],未知孰是。又,文行,《(同治)重修涪州志》云:“通判文行墓,长里花垣坝。”[312]《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文行,涪州人,岁贡生,后为湖南辰州府通判。[313]“张瓛,四川人,湘乡县教谕(嘉靖时任)。”[314]文羽夏,《(乾隆)涪州志》有载:“知州文羽麟墓,在长里朱沙坪”[315],该志卷九另载有贡生文羽书[316],未知是否与其为弟兄行。张儒臣,据垫江县文管所藏《明故伯考张公墓志铭》,当为涪州人,曾为陕西平凉府泾州儒学训导。其余诸人,史传无载。
图2-3-11 《张楫题诗》
录文:
江石有双鳞,沉浮验年岁。
隐微宜自规,凶乐正相系。
古人形此镌,览者发长喟。
勿谓仰无阙,顺理终有济。
大明正德庚午,郡人张楫题
按:馆藏拓本长68厘米,宽34厘米。5行,正书,字径4厘米。曾著并《白鹤梁题刻辑录》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均作《张楫题诗》。题刻文字另收入《(同治)重修涪州志》之中,名为《白鹤梁石鱼》。其中,“沉浮验年岁”一句,《志》作“浮沉验年岁”。“隐微宜自规”一句,《志》作“牧长宜自规”。“古人形此镌”一句,《志》作“古人为此镌”。“勿谓仰无阙,顺理终有济”,《志》作“鱼格符易占,中孚自有济”。正德庚午,即正德五年(1510)。《(雍正)四川通志》载,直隶潼川州知州,有名张楫者,举人。[317]另据《(光绪)湖南通志》记载,明正德间有涪州人张辑为临湘县训导[318],未知是否为同一人。
图2-3-12 《和涪守黄寿诗》
录文:
石鱼随出没,民安即是丰。
一州蒙作福,百姓免遭凶。
张弛谁能测,奸横自敛踪。
天工夺造化,屈指几人同。
大明正德庚午
涪人□□拜和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45厘米。8行,正书,字径3厘米。曾著定名《张楫拜和诗》。《白鹤梁题刻辑录》定名《□□题记(和黄寿)》。《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和涪守黄寿诗》。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题记》。《白鹤梁诗萃》则曰《张楫》。“天工夺造化”一句,曾著录作“天工奇造化”。“大明正德庚午涪人□□拜和”,曾著作“大明正德庚午涪人张楫拜和”。
图2-3-13 《涪州同知题记》
录文:
正德□年二月二十九日,李□□□□□ □□□,涪州同知记。
按:题刻位于蒙文题刻右方,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等均未收录,涪州诸方志亦未见提及。题刻首端仅存“正德”二字,后失纪年,同时期其他题刻《联句和黄寿诗》《张楫题诗》及《和涪守黄寿诗》等均镌于正德庚午年(正德五年,1510),故知是年为石鱼出水年,据此推知该题刻亦为正德五年所题。正德间任涪州同知者,据载有高邮人陵茂,[319]但未知此处题刻者是否即此人。
图2-3-14 《罗奎诗并序·一》
图2-3-15 《罗奎诗并序·二》
录文:
万历已丑上元后一日,予偕江、金二别驾往观石鱼。读宋淳祐中太守同僚赓刘转运诗,因步韵以纪事云。
神鱼翠壁托奇镌,不落池塘岂傍莲。
春雨涨江翻巨浪,晴波浮石兆丰年。
渔人把钓空垂饵,太史占祥庆有先。
惟愿此中相继见,公余同咏附前贤。
惠阳罗奎
按:馆藏拓本分作两拓,其一长138厘米,宽63厘米。13行,正书,字径8厘米。其二长80厘米,宽68厘米。7行,正书,字径8厘米。曾著、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罗奎诗并序》。《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罗奎诗序》。《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罗奎石鱼题记》。“予偕江、金二别驾往观石鱼”一句,曾著作“予偕江全永别驾往观石鱼”。题刻诗句另见《(同治)重修涪州志》,名为《罗奎白鹤梁石鱼》。“神鱼翠壁托奇镌,不落池塘岂傍莲”一句,《志》作“神鱼翠壁览奇镌,不向池塘共戏莲”。“渔人把钓空垂饵,太史占祥庆有先”,《志》作“渔人罢钓空船后,太史占祥瑞雪先”。“惟愿此中相继见”,《志》作“惟愿双鳞相继见”,曾著作“惟愿此中常相见”。罗奎,惠阳人。《(崇祯)清江县志》载,嘉靖十九年(1540)庚子,有(清江县)同知罗奎到任,恐即此人。
图2-3-16 《江应晓诗记》
录文:
扁舟江上觅神镌,结社何须访白莲。
水底影浮刚一尺,亩中兆协已千年。
沉碑我识杜元凯,博物谁同张茂先。
别驾重来赓转运,风流太守是前贤。
新安江应晓
按:馆藏拓本长110厘米,宽88厘米。9行,正书,字径8厘米。曾著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定名《江应晓题诗》。《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江应晓诗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江应晓诗》。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误将此题刻列入宋代题刻,名为《江应晓诗》。“扁舟江上觅神镌,结社何须访白莲”一句,曾著录文“扁舟江上觅神镌,灶何须访白莲”。“别驾重来赓转运”一句,曾著作“别驾重来齐转运”。所谓新安江应晓,即前题所言“江、金二别驾”之江姓者。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载:“江应晓,字觉卿,歙县人。以贡通判涪州,厌苦簿书,归就驻跸山筑室,博览群籍,著有《对问编》《嚣嚣集》,学者称‘山城先生’。”[320]杜元凯,即杜预,元凯为其字。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 ”。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 。元凯沉碑时说 :“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321]江应晓在此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空有丘陵出,多少英雄豪杰、古圣先贤,不是都凋零作古了吗? 张茂先,即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晋书》言,张茂先雅爱书籍。“身死之后,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几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本,以取正也。天下奇秘,世所罕有者,悉在华书。博物洽闻,世无比。读书者当观此。”[322]此诗用典,即源于此。
图2-3-17 《金国祥诗记》
录文:
江石之鱼何代镌,江头之石拥青莲。
呈奇偏遇上元节,题句因书淳祐年。
来去岂为蓑笠引,浮沉不作鼋鼍先。
今人漫续古人咏,他日还传此日贤。
新安金国祥
按:馆藏拓本长110厘米,宽80厘米。9行,正书,字径8厘米。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定名《金国祥题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金国祥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涪州石鱼文字调查报告》作《金国祥和刘忠顺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金国祥石鱼题诗》。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将其列入宋代题刻,名《金国祥诗》。所谓新安金国祥,即前题所言“江、金二别驾”之金姓者。金国祥,新安(治今河南洛阳新安县)人。《(光绪)湖南通志》言其曾为安乡县(治今湖南安乡县)县学训导。《(雍正)河南通志》又载其为信阳州(治今河南信阳)人。
图2-3-18 《七叟胜游》
录文:
七叟胜游。刘□□、刘道、曾彦甲、刘昌祚、陈文炜、夏可洲、罗瑛,俱郡人,时年近期颐,大明天启七年丁卯上元之吉。
按:馆藏拓本长84厘米,宽36厘米。11行,正书,字径5厘米。曾著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定名《七叟胜游》。《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作《七叟游》。曾著录文:“七叟胜游。刘惠□、刘道、曾彦甲、刘昌祚、陈文炜、夏河洲、罗瑛俱郡人,时年近期颐,大明天启七年丁卯上元之吉。”《白鹤梁题刻辑录》录文:“七叟游。刘道、曾彦田、刘昌秨、陈文炜、夏河洲、罗瑛俱郡人,时年近期颐,大明天启七年丁卯上元之吉。”题刻所记七人,均为涪州本地人。其中刘□□,《(乾隆)涪州志》载有明代贡生刘怀德与刘昌祚等同时[323],曾为无锡县县丞[324],且题刻泐损文字疑似“怀德”二字,而《(同治)重修涪州志》亦录有此题刻,并释作“刘志德”。又,“陈文炜”,《(同治)重修涪州志》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均记作“陈文常”。[325]刘昌祚,史言其“号瀛台,美丰仪,精词翰,虽屡试台省,毫无贵介气。神宗朝,以祖忠慜公之荫,屡旨起用,皆高尚不就,时有七叟为侣,共联题咏,今江心石鱼尚存,七叟胜游之刻”。[326]《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亦载刘昌祚事,唯文字小异,“刘昌祚,号瀛台,司谏刘之孙,恬雅工辞翰,无贵介气,神宗朝以祖荫召用,弗就,结七叟为友,日事觞咏,白鹤梁刻有‘七叟胜游’四字”。[327]夏可洲,前人所录均作“夏河洲”,今据《(乾隆)涪州志》所记正之。该志载,“夏可洲,号海鹤,博通词赋,读书大渠灏,架草亭于江岸,日吟咏著述。渝州倪司农遇同颜其居,曰野史堂,因赠一联云:‘有才司马因成史,未老虞卿已著书。’始名犹露副榜,则身达城市,人号‘野史名儒’”。[328]又,该书卷九载,夏可洲,曾中明嘉靖年“甲午、庚子两闱”。[329]明天启间另有夏可润,《(同治)重修涪州志》言其为涪州训导,或与其为兄弟行。[330]罗瑛、刘道,《(乾隆)涪州志》言二人均为“岁贡生,已仕”。其中罗瑛为涪州训导,《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误作“罗英”。[331]刘道为涪州教授。[332]
另,《(同治)重修涪州志》有载:“刘志德、刘道、曾彦甲、陈文常、夏可洲、罗瑛,俱年近百岁,名镌白鹤梁。”[333]
图2-3-19 《张栱题记》
录文:
石鲤呈祥出水中,老天有意报时丰。
虽然造化先□息,还自黄侯變理功。
张栱
官石匠吴仲一
按:馆藏拓本长84厘米,宽36厘米。7行,正书,字径5厘米。曾著定名《张拱题诗》。《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栱题记》。《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吴仲一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张栱诗》。题刻文字部分,仅见曾著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将“拱”作“栱”。又,曾著并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认为“官石匠吴仲一”等字为另一题刻。[334]然据拓本文字分布及字体风格,二者极可能为同一题刻。张栱,据《(嘉靖)彰德府志》载,彰德府有推官,名张栱,内江(治今四川内江)人,“以进士任,善听讼”。[335]又,据垫江县文管所藏《明故伯考张公墓志铭》,有嘉靖间国子监生张栱为志主弟,《联句和黄寿诗》所见张儒臣叔,涪州人,此处所见极或为此人。
图2-3-20 《王士祯石鱼诗》
录文:
康熙十一年典试四川乡试、户部郎中王士祯题
涪陵水落见双鱼,
北望乡园万里余。
三十六鳞空自在,
乘潮不寄一封书。
后学陈廷璠书
按:馆藏拓本长84厘米,宽36厘米。11行,正书,字径5厘米。曾著、《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陈廷璠书王士祯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王士祯石鱼诗》。王士祯此诗,清代涪州诸方志及其他文献均有记录。王士祯,《清史稿》有传,“字贻上,号阮亭,又自号渔洋山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336]又,陈廷璠,《听雨楼随笔》载:“号六斋,涪州人,以孝廉补粤西。藤县素多盗,捕戮殆尽。偶乘舟外岀泊荒洲,寝后闻有人,连呼速起,披衣开窗起视无人,旋闻舟前群盗汹涌而来,踰窗登岸,匿林中。贼入,执役问官所在,入见衾枕宛然,疑其尚卧,众刃交下,碎榻而去。后侦知官竟无恙,惊为神佑,尽避去,民为立生祠。”[337]《(乾隆)涪州志》言其“乾隆丁酉中庚子科”。[338]同书卷十一《艺文志》载有其《吊何贞女》文一篇。[339]《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言为“乾隆庚子举人,嘉庆辛酉大挑一等,分发广西。历任荔、圃、藤县知县。父于宣,兄弟俱早丧”。 [340]而《(道光)涪州志》载:“陈廷璠,煦之本生父,封朝议大夫。”[341]又载“(廷璠)性廉正不苟,取治荔浦时,俗好起亲尸骨,人甕停葬为作正葬,严谕止之。藤素多盗,设法弥御。又修培书院课士,文风大振。种种善绩,出自醇儒。子五,皆显宦,迎养署中,朂以清廉。尝令分俸以助族戚贫者,里党中无不仰其德范,崇祀乡贤”。此外,该志首卷“垄墓”门另载,“朝议大夫陈廷璠墓,长里宝带溪”。[342]“北望乡园万里余”,《柳亭诗话》作“北望乡关万里余”。[343](www.xing528.com)
图2-3-21 《萧星拱观石鱼记》
录文:
涪江之心有石鱼,春初鱼见,可卜丰稔。州之八景云“石鱼兆丰稔”者,即其所也。甲子春正月,忠州守朱世兄自巴渝返。舟过此,其尊人与余谊属师弟,而其叔朱羽公讳麟祯者,初官于涪,士民德之,亦尝来此。余因携觞偕往,以续旧游。见石鱼复出,则是年之稔可知,因举觞相庆曰:国之重在民,民之重在食,而食之足,又在乐岁之有余,则吾侪之此一游也,非但以游观为乐,直乐民之乐也云尔,于是乎记。
大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正月二十九日,同游知忠州事、三韩商玉朱之琏、浙江慈溪寅凡周允奇。郡守旴江萧星拱题。
按:馆藏拓本长137厘米,宽128厘米。18行,正书,字径6厘米。此题刻位于明代题刻《李宽观石鱼记》的右上方,二者几成一体。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萧星拱观石鱼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萧星拱石鱼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清萧星拱观鱼记》。“见石鱼复出”一句,《白鹤梁题刻辑录》有脱字,作“石鱼复出”。“浙江慈溪寅凡周允奇”一句,曾著录作“浙江慈溪寅凡周御奇”。忠州守朱世兄,即题刻末所署朱之琏,《(雍正)四川通志》载:“朱之琏,镶白旗,监生,康熙二十二年任忠州知州。”[344]另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载:“一等侯朱之琏,汉军正白旗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桂后。雍正二年十二月,特旨加恩,封一等侯,奉岁祀。乾隆十四年八月,赠一等延恩侯,世袭。朱震,朱之琏子。雍正九年四月袭。朱绍美,朱震子。乾隆十一年二月袭,十四年八月袭一等延恩侯,缘事革职。朱仪凤,朱绍美侄,乾隆四十年十二月袭。”[345]朱麟祯,《姚端恪公文录》有载:“康熙九年五月,内部覆四川涪州知州朱麟祯等戴罪造册,援赦销案一疏,溯查原案,则康熙六年,因清丈地亩,造册迟延一事也。”[346]据此可知,朱麟祯任涪州知州,当在康熙九年(1670)前后。萧星拱,据《(雍正)四川通志》载:“涪州治,康熙六年知州朱麟建,二十二年知州萧星拱复修。”[347]据此推知,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后任涪州知州。又,同书载,萧氏本江西吏员,涪州之前为忠州知州。康熙三十年(1691)调任重庆府知府。[348]另,《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萧星拱,江西人,康熙十九年知州事,修学宫,补修州署。”[349]
图2-3-22 《张天如镌石鱼题记》
录文:
清康熙年甲子履端后五日,郡人明德张天如敬镌双鱼为志。
邑人陈世道
同游 门人吴珂、吴玫
工人黄俸朝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25厘米。4行,正书,字径4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天如镌石鱼题记》。曾著作《张天如等镌石鱼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张天如等题》。《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定名《清张天如镌石鱼题记》。张天如,明末有张天如,即张溥,然其为江苏太仓人,且康熙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已卒,故此张天如当别是一人。吴玫,据《(康熙)江西通志》,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乡试,有南城人吴玫,未知是否即此人。[350]
图2-3-23 《萧星拱重镌双鱼记》
录文:
涪江石鱼,镌于波底,现则岁丰。数千百年来,传为盛事。康熙乙丑春正,水落而鱼复出。望前二日,偕同人往观之,仿佛双鱼蓂莲隐跃。盖因岁久剥落,形质模糊,几不可问。遂命石工刻而新之,俾不至湮没无传,且以望丰亨之永兆云尔。时同游者旧黔令、云间杜同春梅川,州佐、四明王运亨元公,旴江吴天衡高伦,何谦文奇,西陵高应乾侣叔,郡人刘之益四仙,文珂奚仲。涪州牧旴江萧星拱薇翰氏记略。
按:馆藏拓本长220厘米,宽108厘米。20行,正书,字径7厘米。《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白鹤梁题刻辑录》《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以及曾著均名之为《萧星拱重镌双鱼记》。“时同游者旧黔令、云间杜同春梅川,州佐、四明王运亨元公,旴江吴天衡高伦,何谦文奇,西陵高应乾侣叔,郡人刘之益四仙,文珂奚仲”等文字,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作:“时同游者旧黔令云间杜同春、梅川州佐四明、王运亨□公、旴江吴天衡、□□何谦文奇,西陵高应乾侣叔,郡人刘之益,四仙文珂奚仲。”杜同春,字悔川,云间(治今上海松江)人,拔贡。康熙五年(1666)任黔江县知县。[351]刘之益,号四仙,涪州人。[352]《(乾隆)涪州志》言其“闻见博洽,康熙癸亥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创修涪志”。[353]《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其“素有文名,明献贼(张献忠)破涪,会永历正号于粤,之益自念家世忠孝,乃间关赴行在,授直州牧,升礼部义制司员外郎,旋升贵州思仁道佥事,监营军”。[354]《重修昭觉寺志》载有刘之益《访丈雪老人》诗一首:“六十余年复此游,记今八秩雪盈头。蜀宫帝子知谁去,竺国祇人弗假修。畴昔恨无白足侣,喜兹尽是赤髭俦。徘徊欲宿谈前事,凡骨未仙不敢留。”[355]文珂,字奚仲,涪州人,岁贡生,康熙二十二年(1683)纂修州志。[356]又,《(同治)重修涪州志》云:“知县文珂墓,长里花垣坝。”[357]
图2-3-24 《高应乾题记》
录文:
访胜及春游,双鱼古石留。
能观时显晦,不逐浪沉浮。
守介难投饵,呈祥类跃舟。
胥归霖雨望,千载砥中流。
西陵高应乾侣叔氏题
按:馆藏拓本长55厘米,宽50厘米。8行,正书,字径5厘米。曾著及《水下碑林白鹤梁》定名《高应乾题诗》。《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高应乾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定名《高应乾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未见收录。另外,《(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有载,卷一五又录该诗,名《西陵人高应乾侣叔白鹤梁观石鱼》。题刻所镌时间,《八琼室金石补正》《涪州志》《全宋诗》《宋代蜀诗辑存》诸书均相沿认为宋代题刻,高应乾乃南宋人。然据李胜考,题刻作于“康熙乙丑”,时与萧(星拱)氏等同游。[358]
图2-3-25 《徐上升、杨名时诗记》
录文:
预兆年丰
约赋石鱼江上镌,伊人佳句比青莲。
留形远垂建炎代,多志由考淳祐年。
潜见何心关运会,人材有意赞今先。
民依可念愁鲂尾,题石故愿刺史贤。
涪庠士徐上升同兄上□、上朝和
江上鱼兮石上镌,浪生鳞甲拥为莲。
鉴湖不游惊鱼笛,白鹤将鸣和有年。
在藻兴歌时已远,临渊难羡钩谁先。
风流刺史悬鱼节,化作游鳞颂今贤。
涪庠士杨名时和
清康熙乙亥人日刻鱼和书
按:馆藏拓本长180厘米,宽114厘米。20行,正书,字径4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名《徐上升、杨名时诗记》。曾著作《徐上升、杨名时倡和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杨名时等诗》。“伊人佳句比青莲”,曾著作“伊人佳句此青莲”。“潜见何心关运会”,《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潜见何心关远会”。“涪庠士徐上升同兄上□、上朝和”,《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涪庠士徐上升同兄上雍、上朝和”。《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涪庠士徐上升同兄上胤、上朝和”。“涪庠士杨名时和,清康熙乙亥人日刻鱼和书。”曾著作“清康熙乙亥涪庠士杨名时和”。杨名时,据《(康熙朝)东华录》载:“丙寅,以杨名时为贵州布政使,由直隶巡道迁。”[359]然此题刻有“涪庠士杨名时”之称,当别是一人。《(乾隆)涪州志》有“教谕杨名时墓,在洗墨溪”。[360]另,该志卷九载其曾为绵竹县训导。[361]又,《(同治)重修涪州志》亦载,杨名时为涪州人,曾为四川绵竹县训导。卒葬涪州洗墨溪[362],或即此人。徐上升,《(乾隆)涪州志》载其字殿旭。[363]另据《涪州徐氏家谱》载,清代徐氏进士及第共五人,即徐彦章、徐天照、徐上升、徐仕鹏、徐玉书,又言“李渡徐氏一脉显贵为文,五进士多出此房”。[364]
图2-3-26 《董维祺题记》
录文:
溯清流而漱甲,砥洪波以安澜。旋因止水,住为依山。留卜丰年之兆,待作化龙之观。皇清康熙丙戌春正五日,江心石鱼报出,土人云:见则岁稔。余因偕僚友往观,并勒铭以志其兆云。
内阁纂修实录、涪刺史、千山董维祺题
按:馆藏拓本长55厘米,宽50厘米。8行,正书,字径5厘米。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均定名《董维祺题记》。“内阁纂修实录、涪刺史、千山董维祺题”,曾著脱“题”字。“皇清康熙丙戌春正五日”,《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皇清康熙丙戍春正五日”,“戍”当为“戌”之误。据《(雍正)四川通志》,“董维祺,镶白旗监生,康熙四十三年(涪州知州)”。[365]又,该志载其事迹,“涪州儒学,在州南,明宣德景泰间建,万历中,守宪陈大道增修,广置学田,明末圯。国朝康熙四十六年,知州董维祺重建”。[366]另外,该志《黄志焕传》云:“黄志焕,涪州人,事父母以孝称。康熙己丑夏,五城中失火,延烧民居,父适病卒,志焕先扶母置他所,复冒烈焰入,寻父尸以出,州牧董维祺目击之,额其门。”[367]此外,《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言:“董维祺,奉天人,康熙四十三年知州,留心教养,续修州志。”[368]《(乾隆)涪州志》卷一 一《艺文志》载有董维祺《涪陵八景》诗八首。[369]
图2-3-27 《罗克昌题记》
录文:
古涪江心卧石梁,梁上凿鱼鱼徜徉。岂是王余留半面,非同沙内曳红裳。三十六鳞形质全,闻说在昔唐人镌。此石成鱼鱼赖水,胡为失水偏有年。鸣呼噫嘻知之矣,纪闻纪见俱至理。白鱼入舟周载祥,圣嗣钟灵独梦鲤。讲堂鹳鹤集三鳣,公卿象服说非俚。太人占之曰维丰,此事更与瑞鳞通。独茧苣钩强不起,石文潛现悉天工。我来涪陵鱼常出,岁岁仓箱盈百室。今兹休暇复往观,鱼高水面空匼窟。额手称庆告农夫,及时举耔莫荒芜。圣朝仁爱天心见,人事承庥切自图。主伯亚旅勤胼胝,三时不懈冻馁无。纯孝裂水双鲤跃,类推集祉在中孚。我将去矣无多嘱,愿尔群黎共惇笃。作善降祥鱼效灵,江石千年兆人足。
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二月初四日,前涪州刺史珠湖罗克昌题。命子元定书。
按:馆藏拓本长180厘米,宽114厘米。20行,正书,字径4厘米。曾著定名《罗克昌题诗》。《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罗克昌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罗克昌诗》。此题刻诗文另见收录于《(乾隆)涪州志》,以及《(道光)涪州志》。“主伯亚旅勤胼胝”一句,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作“王伯亚旅勤胼胝”。据《(乾隆)江南通志》载,罗克昌,雍正七年(1729)己酉科进士。[370]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罗克昌,江南高邮进士。”“留心教养,建书院,课农桑,实心为政,书‘诚’字于钩深书院之讲堂,字体迳丈,以为学者称焉。”[371]《(道光)涪州志》因治迹,称其为“贤大夫”。[372]元定,即罗元定,罗克昌之子,史传无载。
图2-3-28 《乾隆乙未题记》
录文:
□□□□□□□,判出神汉奏岁丰。
浮见同呈□载镌,藻莲□□□秋获。
鳞□□□分云上,□□三才各□□。
多少哲贤□□□,□□□□不常逢。
乾隆乙未上元□化□白
按:馆藏拓本长56厘米,宽38厘米。10行,正书,字径4厘米。题刻泐损较多,《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以及曾著均名《七律一首》。《白鹤梁题刻辑录》作《乾隆年间题刻》。
图2-3-29 《张师范诗记》
录文:
石鲸自有形,
跃入蛟龙宅。
霖雨及时行,
永显濠梁迹。
嘉庆乙亥春分日,州牧张师范识
按:馆藏拓本长60厘米,宽35厘米。4行,正书,字径6厘米。曾著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定名《张师范题诗》。《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师范诗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张师范诗》。张师范,《两浙輶轩录补遗》言,“字司谏,一字蒿村,桐乡岁贡生,著有《嵩村诗抄》”。[373]又,《(道光)涪州志》载:“张师范,江苏阳湖人,由监生捐从九(品),办理军营报销,奏补知县。”[374]《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则云:“嘉庆十六年任(涪州)。听断明敏,壬申、癸酉、甲戌岁屡旱,悉心赈济,全活甚众。复置济田,重修养济院以惠穷黎,设义学以教贫寒子弟,并修圣庙及尹子祠、三畏斋、程子注易洞。又详请建昭忠祠、厉坛。引疾去,士民为立生祠于北岩祀之。”[375]
图2-3-30 《张师范题诗并记》
录文:
大江日夜流,陵谷巨云间。奇石撼波涛,崩云胜霹雳。北岩水落时,中有白鹤脊。清浅漾双鱼,丰俭以出没。我来已一载,岁歉悯漠脊。晨夕剧忧惶,富庶惭豪述。今作濠梁游,因抚昆明石。芝草与莲花,节出就我侧。好风送斜晖,时密媚空碧。初春风物伴,瑞龙验秋获。共有忠鉴喜,复寻古篆迹。逸响满沧浪,骚雅缅时昔。相与促题诗,俯仰法跼蹐。兹邦无若旱,我欲致河伯。刻化一鲸鱼,飞跃蛟龙宅。来时显作霖,长渥涪陵泽。吞吐叠烟波,江天恣旷道。
大清嘉庆癸酉岁新正四日,偕诸同人往观石鱼,鱼已见水面,喜盈于色,作此志。胜而续风骚,复于白鹤梁之西,续刻巨鱼,卜众维年丰之兆,且冀雨泽常润我州,遂命勒石焉。州牧张师范题并书。
按:馆藏拓本长263厘米,宽160厘米。18行,行书,字径10厘米。曾著定名《张师范题诗并序》。《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张师范题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张师范诗》。“岁歉悯漠脊”一句,《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岁朝悯漠脊”。“俯仰法跼蹐”,《白鹤梁题刻辑录》作“俯仰浩跼蹐”。“偕诸同人往观石鱼”,曾著脱“”字。张师范之名,见前题刻。《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载,嘉庆中,“留川候补知县张师范加恩,以知州升用,先换顶戴”。[376]《伊江笔录》载:“四川涪州牧张师范,缺分应得外,丝毫不滥取,勤听讼,严缉匪,附近州县户民往往迁涪居住。张佐杂岀身,用人何可拘资格。”[377]
图2-3-31 《姚觐元题记》
录文:
光绪乙亥冬,鱼出。岁其大稔乎?喜而记之。二品顶带布政使衔、分巡川东兵备道,归安姚觐元。
按:馆藏拓本长90厘米,宽40厘米。4行,篆书,字径6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均名《姚觐元题记》。曾著定名《姚觐元题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姚觐元石鱼题刻》。光绪乙亥,即光绪元年(1875)。姚觐元,“字彦侍,归安人,道光癸卯举人,官至广东布政使,著《大曡山房诗存》”。[378]姚觐元在任职川东兵备道时,曾委托缪荃孙椎拓白鹤梁题刻,又与钱保塘校正题刻文字,编《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
图2-3-32 《送子观音像》
录文:
大清光绪二年,杭州许丽生敬摹
按:馆藏拓本长34厘米,宽23厘米,石刻造像一幅。文字1行,正书,字径4厘米。此题刻,曾著定名《许丽生敬摹送子观音像》。《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送子观音像》。《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送子观音》。许丽生,据《(同治)苏州府志》载,“许丽生,监生”。[379]又,《(民国)杭州府志》言为“杭州钱塘人,官涪州”。[380]
图2-3-33 《娄橒题记》
录文:
去者已去,来者又来。万古如斯,何抚此而徘徊。大清光绪七年正月既望,偕兄枢、中江蒋蘅、桐城姚茂清游此。滇霑娄橒题。
按:馆藏拓本长135厘米,宽82厘米。8行,隶书,字径11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以及曾著均名《娄橒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称其《清姚茂清等人石鱼题刻》。蒋蘅,中江(治今四川中江县)人。《梦溪山舫诗草》有蒋蘅光绪五年(1879)跋文一篇。[381]娄橒,据《濮文升题记》所载,霑益(治今云南曲靖县)人,史言其“工诗,擅书法”。[382]姚觐元《弓斋日记》载,时为涪州吏目。
图2-3-34 《濮文升题记》
录文:
咸丰癸丑,先大夫琅圃公来治涪州,文升与兄文暹、弟文昶、文曦侍,三载于兹,颇穷蒐访,独以莫见石鱼为憾。同治辛未,文升复承之是州,自时厥后,凡三至焉。江山云物,皆若有情,然终莫见斯石也。今年春,水涸鱼出,因偕诸友流览其上,让酒之暇,余兴未已,爰叙颠末,以志不忘。同游者霑益橒,婺源胡寿春,芜湖沈福曾,中江蒋蘅、岳尚先,眉州何晋铣,归安吴瑜,乌程沈锌庚,昭文范观治,营山张元圭,及余弟文曦子贤懋、贤忱、贤恭、贤怡、贤泌,犹子贤愈,妹夫顺德张思源,甥宝应朱学曾,顺德张元钰。清光绪七年辛巳春正月甲子朔二十正癸未溧水濮文升记。
按:馆藏拓本长153厘米,宽100厘米。19行,隶书,字径6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以及曾著均名《濮文升题记》。“文暹”,曾著录作“父暹”。“中江蒋蘅、岳尚先”,曾著脱“蒋蘅”之名。另,顺德张元钰,曾著作“顺德张元珏”。张元圭,营山(治今四川营山)人,光绪间曾为湖南耒阳县训导。[383]濮文升,字号不详,同治时曾为涪州知州。据《(同治朝)东华续录》载,涪州知州任上,曾赴黔江,处理法国教士遇害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濮文升,瑗次子。同治十年任。初莅,涪人德其父,颇爱之。文升多情任性,重世谊,凡其父之门生,不问贤否,虚心听受,往往淆曲直。于是富人投其所好,重贽拜门下者五六人,在外为威福,始终庇之,一年调任去。十二年,继施牧后回任。十三年,又调任去。光绪三年冬,继吴牧后回任。历练既深,较平正。七年预征,八年捐输,据州人之请,弃复完粮征银旧例,剔除征钱浮价之积弊,足以晚盖,惜次年即卒于官”。[384]又,琅圃公,《碑传集补》所载《钦加三品衔河南升用道南阳府知府濮公行状》一文言,“父琅圃公,以进士官四川涪州牧,循声卓著”。[385]另据《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琅圃公即濮瑗。濮瑗字又蘧,号琅圃,“江苏溧水进士,咸丰三年任,实心为政,不事粉饰,士民畏威怀德,卒于官,州人立祠祀之”。[386]文暹,即濮文暹,《钦加三品衔河南升用道南阳府知府濮公行状》载,“字青士,晚号瘦梅子”,曾官居南阳府知府。濮文曦,《(光绪朝)东华续录》载,四川“候选知县濮文曦,深通化学,谙习开厂办矿事宜,该员现在京候选”。[387]据此知,濮文曦或曾为川内某县候选知县。“犹子”,即“幼子”。曾超有《白鹤梁题刻溧水濮氏家族考察》[388]一文,对濮氏一族生卒、行年、事迹等多有考证。
图2-3-35 《白鹤梁铭》
录文:
长江宛宛,来自汶易。毌渝注夔,汇此岩疆。曰惟涪都,蜀之巨镇。镜波冲容,碕石蔽暎。惟鹤之梁,在水中沚。惟鱼之祥,谷我士女。仙人邈矣,缅想云壑。澄潭净渌,珠玉盈碣。我侨此土,驹景鸿泥。陵谷迁变,眎此刻辞。秦州孙海撰并书。历下朱焜、大荔屈秋泰同游,时光绪七年中春上浣也。
按:馆藏拓本长128厘米,宽86厘米。13行,正书,字径6.5厘米。曾著、《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等均定名《白鹤梁铭》。《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白鹤梁题名》。《白鹤梁题刻辑录》中“来自汶易”一句,“汶”字,作“文”。“汇此岩疆”一句,“岩”字,作“崖”。“蜀之巨镇”一句,“镇”字,作“填”。“碕石蔽暎”一句,“暎”字,作“映”。“朱焜”,此前诸书皆作“朱煜”。孙海,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朱焜,历下(治今山东济南)人,《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其名。又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载,“(光绪)三年,谕御史富稼奏吏部铨政纷歧,恐滋弊窦,并胪陈办理歧异各条,请饬查覆一折。据称前任河南考城县知县郑荣禧,本系例应归选人员,该部准其仍发原省调补。河南商邱县知县朱焜,前在内乡县任内已有四参起限处分,该部未据实指驳,即准调任江苏海州运判一缺”。[389]此处朱焜先后任内乡、商邱二县知县,与题刻中人大体同时期,恐即其人。屈秋泰,大荔(治今陕西大荔)人,《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载有其履历一份,“屈秋泰,陕西同州府大荔县进士,年四十岁,由庶吉士散馆引见,以知县用,令藏掣四川茂州、汶川县知县缺,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同治七年十月二十八日”。[390]据此推断,屈秋泰,生于道光八年(1828),曾官茂州、汶川二县知县。另,《翁同龢日记》载,同治四年(1865)“三月朔,晴,风。李所商、赵良秀、石应韶、李德亨、郭登瀛、陕西门人屈秋泰皆来见。访何芝亭,到会馆访伯寅,皆晤。得恭振夔信,定初九日带领引见右赞善一缺”。[391]翁氏此篇正说明,屈秋泰为翁同龢门人,二人相熟识。此外,朱保烱等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收录同治间登科进士名录,屈秋泰列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392]又据《大竹县志》载,其于光绪元年(1875)任大竹知县,二年六月,屈秋泰因故出缺,郑桐署理县政,是年复任。而《清实录·德宗实录》载,光绪十三年(1887)“乐至县知县郑廷卿庸儒无能;垫江县知县肖铭寿心地糊涂;大竹县知县屈秋泰年老就衰,以上各员均开缺”。[393]故知其于光绪元年至光绪十三年前后在大竹任职。
图2-3-36 《孙海题白鹤梁》
录文:
白鹤梁
西州孙海题,时辛巳初春也。
按:馆藏拓本长97厘米,宽47厘米。大字1行,小字2行,正书。字径,大字21厘米,小字4厘米。曾著定名《孙海“白鹤梁”铭》。《白鹤梁题刻辑录》则名《孙海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孙海题刻》。西州,即前题记中所载秦州。辛巳初春,即光绪辛巳(光绪七年,1881)。孙海,字吟帆,秦安(治今甘肃天水)人。咸丰辛酉拔贡,官遂宁知县。有《欲未能斋诗存》存世。[394]此题刻当与《白鹤梁铭》镌于同时。
图2-3-37 《谢彬题记》
录文:
中流砥柱
辛巳二月花朝后三日
邑人谢彬书
按:馆藏拓本长125厘米,宽45厘米。大字1行,小字2行,行书。字径,大字25厘米,小字3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定名《谢彬题记》。曾著作《谢彬“中流砥柱”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曰《谢彬题刻》。谢彬,字号不详,涪陵人。《晚晴簃诗汇》云,涪人“谢彬尝摹云友及林天素小像”。[395]辛巳二月花朝后三日,即光绪七年(1881)二月十五日。
图2-3-38 《蒋蘅等题记》
录文:
彼尔朱之仙人,尚不可□□,□□速□于斯者,又仍可乎求真。吏蒋蘅题。同游者朱学曾、濮贤泌、张元钰。
按:馆藏拓本长33厘米,宽30厘米。共6行,行书。字径3厘米。《白鹤梁题刻辑录》名之为《蒋荇再题》。曾著及《水下碑林白鹤梁》作《蒋荇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蒋蘅题记》。“尚不可□□,□□速于□斯者,又仍可乎求真”一句,曾著作“尚不可考者,表汜速于斯者,又仍可考求”,《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尚不可考者,春□速朝于斯者,又仍可乎求真”。蒋蘅,据《濮文升题记》,即中江蒋蘅,并非诸书所录之蒋荇。尔朱之仙人,即涪州诸志所载尔朱仙。据《(乾隆)涪州志》载,“尔朱仙。名通微,别号(归)元子。其先出于元魏尔朱族,遇异人得道,唐僖、懿间落魄成都市中,于江滨取白石投水,众莫测,后自省至合,卖丹于市,价十二万,刺史召问其价,更增十倍,以其反覆,盛以钱笼弃诸江。至涪,渔人姓石者得之,授以丹,二俱仙去”。[396]“张元钰”,曾著录作“张元珏”。濮贤泌,即前题《濮文升题记》中,濮文升弟文曦子濮贤泌。张元钰,亦见前题,即顺德张元钰。朱学曾,则为濮文升外甥,宝应(治今江苏宝应县)人。
图2-3-39 《蒋蘅再题》
录文:
石梁犹是,白鹤不归。江水滔滔,令我长悲。蒋蘅偕朱学曾、濮贤泌到此题。光绪壬午之正月。
按:馆藏拓本长22厘米,宽20厘米。5行,行书,字径2.5厘米。此题与前一题刻镌刻于同时,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定名《蒋荇等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蒋蘅等再题》。光绪壬午,即光绪八年(1882)。拓本左侧七行文字或为另一题刻:“有人来此听春声,洗石而书石不惊。山水偶然留小驻,何须题姓复题名。”佚其名,姑录于此。
图2-3-40 《范锡朋观石鱼记》
录文:
观石鱼记。涪江心有石梁,梁下有石鱼二,相传为唐人所刻。历代游观,碑石琅列,佥谓出则兆丰。其上者皆赝迹,顾欲求其真,必伺乎水极浅涸。然水又骤涨落,逾时靡定。故有官斯土者终任不及见,即居是邦之父老,有白首亦不及见者。盖出而未往,既往而旋没矣。余督涪榷之明年,适值宣统建元闰二月之十有一日,遽闻鱼出,急擢舟往观,至则鱼仅浮水面,而碑字犹没水中。阅日堂寻没不可复睹。噫!何幸而及此一见也。洪维圣人,御宇古物,效灵□彼,冥顽蒲□之伦,亦将阅恩波而思,呈露昭格所至,祥社萃臻,行看额手而颂太平也。不仅为此邦瑞已,又岂特摩挲古迹,比重汉先云尔哉。维时黎大令尹骢、高莞使应枢、胡二尹毓蕃、吴二尹鸿基、曹府经维翰、西席合州茂才陈君瑞、末席段君维暨长次子家荫、家翼,相与偕观,咸愉愉请词而督榷。观察使者,桂林范锡朋遂援笔为之记并书。
按:馆藏拓本长110厘米,宽40厘米。16行,正书,字径4.5厘米。诸家所录均定名《范锡朋观石鱼记》。唯《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观石鱼记》。“亦将阅恩波而思”一句,曾著脱“亦”。“比重汉先云尔哉”一句,“先”,曾著作“洗”。黎尹骢,字班孙,贵州遵义人。黎庶昌之子。性情温良,嗜古学,不喜科举制艺,最好搜藏各式金石书画,举凡汉玉、古印、钟鼎、碑版、字画等,搜罗极富。又,胡毓蕃,据《成都通览》载,其字衍甫,官班法政学堂本科毕业学员衔名,曾官居县丞。[397]吴鸿基,民国二十六年(1937)曾任仁怀县长。曹维翰,平远人,以贵阳廪生中,曾官大兴知县。[398]此外,范锡朋,据题刻所记,曾为川东道观察使。另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载,光绪末,清廷于日本“横滨筑地两口,拟设正领事官一员,业将随带正理事官候选同知范锡朋派充神户、大阪两口”。[399]段维,据《清实录》载,光绪三十年(1904)六月乙卯,引见新科进士中有名段维者,“着归班铨选”。[400]
图2-3-41 《联句诗》
录文:
江上石鱼镌(周),
游戏水中莲(汤)。
扬须沐□□(□),
鸣鼓报丰年(杨)。
广德诗云古(徐),
清□识已先(张)。
尧民志帝力(□),
刑□郡□虞(黄)。
□琦、汤又仲、□□□
按:馆藏拓本长37厘米,宽22厘米。7行,正书,字径2厘米。此诗平起入韵,韵字与北宋题刻《刘忠顺等倡和诗》相同,为沿袭刘忠顺诗韵所成联句。曾著、《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均称之《联名诗》。汤又仲,曾著及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录作“汤文仲”。《(乾隆)涪州志》载,有清初涪州贡生汤又仲。[401]又,《碑传集补》载朱际昌撰《李鹭洲先生传》,“闻外祖汤又仲公,以公继聘孺人,目具重瞳,聪慧能文,慎于择婿,以公文名大振,始协委禽之愿”。[402]如上述所载汤又仲即题刻所镌之人,则此题刻应成于清代初期,今暂系于明清题刻拓本之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