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和蒙元时期的白鹤梁题刻研究:个性特征与历史价值

南宋和蒙元时期的白鹤梁题刻研究:个性特征与历史价值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鹤梁上南宋及蒙元题刻数量最多,镌刻时间从建炎己酉至天历庚午,共计202年。因此,白鹤梁上大量的南宋及蒙元题刻的出现,足以弥补这一时期涪州及其相邻地区官员选任情况的史料缺失。总之,南宋以及蒙元题刻是白鹤梁题刻的主体部分,它们体现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与长远的历史价值,无疑是目前白鹤梁题刻研究的重心所在,也代表着白鹤梁题刻文化真正的精髓。

南宋和蒙元时期的白鹤梁题刻研究:个性特征与历史价值

白鹤梁上南宋及蒙元题刻数量最多,镌刻时间从建炎己酉(建炎三年,1129)至天历庚午(天历三年,1330),共计202年。可以说,这一时期题刻,几乎代表了白鹤梁题刻群的最高水平,其史料价值也远较其他时期为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首先,南宋及蒙元题刻的题刻种类非常多,其内容涉及诗文、游记杂谈更或是记事文字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白鹤梁题刻的方方面面。

其次,就题刻文字本身而言,这一时期的题刻作品,保存质量相对较高,而且就书体来看,由于题刻者多为科举出身,故所镌文字绝非后世那种涂鸦式字体,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此外,众所周知,元人修《宋史》,其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同时北宋一朝官方史料敕修活动亦远较南宋为盛。这一现象就客观上造成了南宋人物史传记载相对匮乏的窘境。同样,就蒙元历史来说,由于元代史料传世更少,能入史传者更是为数寥寥。因此,白鹤梁上大量的南宋及蒙元题刻的出现,足以弥补这一时期涪州及其相邻地区官员选任情况的史料缺失。同时,题刻中大量出现的官称以及政区地理划分的记载,也有助于了解夔州路等处的行政架构以及政区地理的演变轨迹。

就单个题刻而言,这一时期题刻中,诸如《晁公遡题记》记述了石鱼出水年份的气候与民间传说的差异,表达了镌刻者对于这种现象所作的独立思考。又如,《李公玉题记》中出现的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与其父题刻活动,是研究秦九韶的珍贵实物资料。还有如,出现于元代的《蒙文题刻》,是白鹤梁题刻群中,唯一的一处少数民族文字题刻,它的出现对于研究蒙古镌刻文字的流变以及元政权在涪州的活动情况,定然有所裨益。而此题刻本身也是汉文化与蒙古文化在涪州地区互相影响的直接例证。又,镌刻于元天历二年(1329)和三年的《王正题记》记载,天历二年至天历三年,白鹤梁地区连续两年江水水位都低于石鱼,由于前一年涪州丰收已经应验,故以宣侯为首的涪州官员登石梁游览并把酒欢庆。这一题刻是现存白鹤梁题刻中比较少见的连续两年的枯水记录。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八琼室金石补正》所收《朱子诗》《刘济川等题名》虽为南宋题刻,但均非白鹤梁刻石,而属涪州北岩题刻,今人所修《涪陵市志》言,“《刘济川等题名》淳祐辛亥(1251)题刻在一石龛西壁,65厘米×100厘米。楷书,4行:‘淳祐辛亥三月既望,左绵刘济川、三山林元、成都杜庭燮,三泸何清来游’”。《朱子诗》则“85厘米×142厘米。行楷,4行。正文:‘眇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落款:‘晦翁’”。[95]故本节录文,并未将这几段题刻收录在内。

总之,南宋以及蒙元题刻是白鹤梁题刻的主体部分,它们体现的鲜明的个性特征与长远的历史价值,无疑是目前白鹤梁题刻研究的重心所在,也代表着白鹤梁题刻文化真正的精髓。

图2-2-1 《陈似等题名》

录文:

□炎己酉正月二十一日,宪属陈似袭卿还恭。摄郡事王拱应辰送别江皋,僚友不期而会□。周祉受卿、刘纯常大全、孙之才伯达、林琪子美,因观石鱼,薄暮而归。时鱼去水六尺,袭卿书。

按:馆藏拓本长120厘米,宽120厘米。8行,正书,字径15厘米。右端有“铜鍉徐朝卿太原”,下方则横列“李锡古戊廷”诸字。《全宋文》卷三七七七引此题记全文,并加注云:“《八琼石(室)金石补正》卷八三。又见民国云阳县志》卷二二。”[96]然查证该志,其所载并非该题记,实为《陈似诗题刻字》,原文作“峡束渊流测亦深,砥平鳌背介江心。簿书丛里逢休暇,云水光中欣访寻。拂石四题鸡子卜,檥舟三听竹枝音。时和挝鼓同民乐,快喜春阳逐众阴”。此诗后题“嘉阳陈似袭卿司刑朐䏰,将受代,携家来游,男槐、枏、桐、梓、檀、栴侍行。宣和丙午岁人日。桐书”。(拓片文字可参《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四川重庆卷》)又,据《所见录》及《八琼室金石补正》等所记,“□炎己酉正月二十一日”,当为“建炎己酉正月二十一日”。“僚友不期而会□”,清代诸书均缺,曾著录作“僚友不期而会者”。“宪属陈似袭卿”,作“宪属陈似龚卿”。此题刻所涉共六人。除刘纯常、孙之才外。陈似,陆心源《补遗》误作“陈似袭”,言其为宣和时人。《(正德)夔州府志》仅录诗文,作“峡底渊流泽益深,砥平鳌极介江心。簿书丛里逢休暇,云水光中欣访寻。佛石四题鸡子卜,移舟三听竹枝音。时和挝鼓同民乐,快喜春阳逐众阴”。[97]又,大宁县拂云馆,《(雍正)四川通志》言“在县北,宋时刑曹舍之西,宣和中陈似有记”。[98]《(民国)云阳县志》载,陈似,嘉阳(治今四川乐山)人,曾为云安军司法参军[99]重庆云阳县至今仍存陈似《桓侯祠碑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存有此碑拓本。此外,《宋会要辑稿》载,建炎二年(1128)六月四日“进士陈似与补初品文质”,[100]但不知此陈似是否即为题刻者。周祉,事不详。林琪,《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宰执进呈,左朝散大夫谢寻拟差权知潮州,左朝奉郎陈惇特差知饶州,右承议郎林琪差权知忠州”。[101]同书又载绍兴十九年(1149)三月二十二日“右承议郎、新知忠州林琪特降一官,依已降指挥放罢”。[102]据此可知林琪曾为右承议郎、知忠州,后因事被免,而此刻作于其任职忠州前数年。

图2-2-2 《刘公亨等题名》

录文:

□□□建炎□□刘公亨、孙伯达、史时□、周受卿

按:馆藏拓本长95厘米,宽35厘米。3行,正书,字径10厘米。题刻文字多损毁。《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从右至左录作“□□美建炎□刘公亨、孙伯达、史时□、周受卿”。[103]《八琼室金石补正》则从左至右,作“史时杰、周受卿、刘公亨、孙伯达、□子美,建炎□□日□”,[104]并名之为《史时杰等题名》。曾著作“时南宋建炎三年刘公亨、孙伯达、史时□、周受卿”。[105]今据《所见录》之例,定名《刘公亨等题名》。由于文字不全,故镌刻年代无从判别,仅据“建炎”二字,知书于建炎年间。又,题刻所述及孙伯达、周受卿等亦见于《陈似等题名》,故或作于同时,即建炎三年(1129)。如据《八琼室金石补正》题刻中确有“□子美”,则当是《陈似等题名》中所载之林子美,即林琪。除上述诸人,另有刘公亨者,据《文悦等题名》,乃刘蒙,字公亨,其事不详,湖南朝阳岩亦见其题名两处[106],惜磨泐甚多。

图2-2-3 《文悦等题名》

录文:

成都文悦理之、周祉受卿,唐安周南廷、向文登、刘蒙公亨,眉山刘纯常大全,侄庚明孺,孙之才伯达同□。

按:馆藏拓本长100厘米,宽67厘米。5行,正书,字径10厘米。题刻末泐去一字。《所见录》《题名记》均脱尾字。《八琼室金石补正》脱二字,即至“孙之才伯达”为止。[107]曾超以为,“意多人共同游览白鹤梁”,[108]故补为“孙之才伯达同游”。题刻所见人物凡八人,其中周祉、刘蒙、刘纯常、孙伯达等均见于前刻。据钱保塘考证,宋代名刘蒙者凡四人,“零陵县朝阳岩题名,有元祐七年九月临川刘蒙资明。永州淡山岩题名,有绍圣改元左朝奉大夫、知州事刘蒙,此当是一人。《书录解题》:彭城刘蒙《菊谱》一卷。自序称‘崇宁甲申为龙门之游,访刘元孙所居,相与订论为此谱’,此又一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壬辰,朝奉郎、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刘蒙削二官。蒙,滨州人也。三年三月,以两浙转运副使加直秘阁。四年五月,为浙西江东随军转运使,此又一人。与此题名唐安刘蒙,同时同姓名者凡四人,惟宋人好书郡望,撰《菊谱》者,未必即彭城人,或三人中之一人,亦未可知”。[109]其余诸人,一为文悦。据《(雍正)四川通志》,“文悦,字理之,成都府人,宣和进士”。[110]一为周南廷,一为向文登,一为刘纯常侄刘庚,三人行状均不详。

图2-2-4 《赵子遹等题名》

录文:

观石鱼题记。赵子遹述道、崔炜叔明、阎璟国华、李去病仲霍、李宗贤师德、陈革子正、王俶德初、虞中立和甫、王骏德先、邓奇颖伯、董天成常道,绍兴壬子正月三日同游。

按:馆藏拓本长130厘米,宽110厘米。8行,横列1行,正书,字径8.5厘米。“观石鱼题记”等5字篆书。《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无收录。《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以及《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均作《赵子遹等题名》。曾著作《赵子遹等观石鱼题名》。李胜《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一百二十二则》及陈曦震等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作《观石鱼题名》。《长江三峡工程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赵子遹等题记》。题刻所涉人物凡十一人。一为赵子遹,字述道。《宋史·宗室世系表》载,一令高子,训武郎。[111]一令訑子,忠训郎。[112]又据《所见录》考“燕王德昭五世孙,有忠训郎子遹”。[113]一为阎璟,字国华。《初寮集》:政和间,有昭化军节度使杨应询之婿为承节郎阎璟[114],未知是否即此人。一为李去病,字仲霍。据李胜考证,其为缗城(治今山东金乡)人,知书才艺,爱主忧民(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五《李去病字仲霍序》、郭印《云溪集》卷六《送李去病赴召》)。崇宁间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给饷有功。张扩《东窗集》卷四《送李去病驾部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强至《祠部集》卷三《送李去病杨元老》。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收录有其《贺邓内翰启》(卷一 一)、《观音道场设罗汉斋疏》(卷八〇)、《荐母设罗汉斋疏》《追荐考妣道场疏》《追荐冯大学疏》(卷八二)等。一为李宗贤,字师德。《长编》载,哲宗元祐八年(1093)三月二十五日,“户部员外郎胡宗师为成都府路转运副使,国子监丞李师德为梓州路转运判官”。[115]又《杨公笔录》载“李师德朝请作《李氏述先记》,称其先为开封中牟县人,常在万胜镇。开运末,中国失御,寇盗蜂起。一日传贼将至,其曾祖率里中少年,约以金帛赂贼,如其不受则相与决战以死。贼至,感其言,皆曰‘此义士也’,乃相戒不相犯,里中赖之获安”。[116]不知此李师德是否即为李宗贤。一为陈革,字子正。《宋会要辑稿》载,崇宁间有“朝请大夫、提点京西南路刑狱陈革”。[117]一为董天成,字常道。《(嘉庆)四川通志》言其为建炎二年(1128)进士,达州人。

图2-2-5 《何梦与等题名》

录文:

金沙何梦与、泉山王德叔,绍兴壬子正月四日偕来。

按:馆藏拓本长63厘米,宽30厘米。3行,正书,字径7厘米。此处所录与《所见录》《题名记》、曾著、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及《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相同,《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作“正月四日,皆耒王悬升。绍兴壬子,金沙何梦与,泉山”。该书所录,因自左至右,文句不通。所谓“皆耒王悬升”一句,文词释读亦误。而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称“王慎升”亦误。此外,题刻所述何梦与、王德叔二人,不见于史传。

图2-2-6 《王择仁题记》

录文:

绍兴壬子开岁十有四日,涪陵郡守、平阳王择仁智甫,招云台奉祠夷门李敏能成之、郡丞开封李寘元辅,太平散吏东莱蔡惇元道,过饮公堂,酒罢,再集江□,泛舟中流,登石梁,观瑞鱼。古□,邦人以见鱼为有年之兆。惟□□善政,民已怀之,桑麦之歌,□□载道,是以隐于数年而见,□□□,故惇喜,为之记。

按:馆藏拓本长125厘米,宽125厘米。10行,正书,字径8厘米。题刻文字略有缺损。《所见录》《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涪陵历史文化研究》等题为《王择仁题记》。《题名记》及曾著作《蔡惇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定名《王择仁等题名》。《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未收录此题刻。曾著对脱文处有补录,如“古□,邦人以见鱼为有年之兆”一句,其补作“古记:邦人以见鱼为有年之兆”。题刻所涉人物凡四人。一为涪陵郡守王择仁,字智甫,平阳(治今山西临汾)人。建炎二年(1128),为经制司僚属,抗金复永兴军。四年,以御营司参议官权河东制置使,平陈万信余党雷进乱。绍兴二年(1132)为涪州守,择仁亦曾知襄阳府,其事主要见载于《宋史》卷二五及卷二六《高宗本纪》。钱保塘对王择仁事多有考证,其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三年八月,先是,河东经制司属官宣议郎王择仁为永兴郭琰所逐,乃将其军万余人自商州汉中。琰檄金州闭关拒之,择仁不敢进,屯于襄阳。张浚荐其才,除御营使司参议官,命千秋代将择仁之军。四年三月,张浚以王择仁知襄阳府,屯留均州。八月,择仁为通直郎、直徽猷阁、权发遣河东路制置使司公事节制本路军马。先是,择仁以宣抚处置使张浚之命,节制京西军马在均、襄间,故就命之。仍许择仁带见兵万人以行,俟过大河,许以便宜从事。命下,择仁兵已溃矣。绍兴五年二月丁亥,左朝散郎王择仁知广德军,择仁自蜀还行在,上召对而命之。七年正月,迁左朝奉大夫、淮西宣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五月,殿中侍御史石公揆论罢之。择仁,《宋史》无传,据此题记及《系年录》所载数事,可得其大略矣”。[118]另,据《重刊兴化府志》所载林宋卿事,“建炎三年,诏四川监司,举流寓之才能者以闻。涪守王择仁荐宋卿学识纯正,气节刚方,可备中兴任使,遂召赴阙”。[119]一为李敏能,字成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涪陵出土李敏能墓志,志云:“宋故右奉直大夫、知忠州军州事、赐紫金鱼袋李公,讳敏能,字成之,本贯开封府,绍兴丙辰十二月二十一日,因疾殁于忠州公宇正寝。丁巳二月初五日葬于涪陵千福寺东南吉地,埋铭以纪姓氏云。族叔右从政郎士临谨记。”河南新密超化寺,有宋人题名“留守薛公以右丞召还通判张戭、邢倞,户曹李敏能,刑掾赵子泰送行至超化寺,政和三年闰四月初九日”。[120]又,泰山有“元符三年九月廿三日,臣李敏能同登泰山题名”。[121]《宋会要辑稿》载,重和元年(1118)“六月十三日,诏兵部员外郎李悚送吏部,以言者论其倾邪反覆也。同日,开封府右司录吕瓘、士曹李敏能并放罢,以言者论瓘、敏能为燕瑛荐引,专权不法故也”。[122]上述所引李敏能或与题刻所载非同一人,今姑列此以备查。一为李寘,字元辅,开封人。《宋会要辑稿》载,政和八年(1118)十月二十七日“董诜、王拯、李寘等自知元系欺罔诈冒,虑他司或朝廷取索元条问难,发摘己罪,乃就关子中,将元奏得旨全文擅减却‘别不冲改见行条法’八字,意欲官司不知,以遂其诈冒之志”。[123]又,同书载淳熙八年(1181)七月十七日有诏“知舒州李寘知兴国军”。[124]政和八年至淳熙八年相隔既久,或分指二人,唯不知题刻中李寘是否即其中之一。一为蔡惇,字元道,东莱人。据李胜考证,“蔡惇,又字符道,山东文忠公、参政蔡齐侄孙,翰林学士蔡延庆之子,任太平散吏、直龙图阁。后渡江卒于涪陵,尹和靖焞尝题其墓。撰有《祖宗官制旧典》三卷,大略以为元丰间用官阶寄禄,虽号正名而流品混淆、爵位轻滥。故以祖宗旧典与新制参稽互考,而论其得失(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一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六职官类、《山东通志》卷三四经籍志)”[125]

图2-2-7 《种慎思题记》

录文:

□□刘意彦至、豹林种□□□□,皆以职事趋郡,遇故人□□李尚义宜仲还自固陵,□法平叔来自南宾,相率拏□载酒,游北岩,及观石鱼,竟日忘归,客怀顿释,殊不知薄宦飘零,江山之牢落也。绍兴壬□季春初六日,慎思题。

按:馆藏拓本长82厘米,宽71厘米。8行,正书,字径6厘米。《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题为《刘意等题名》,《题名记》、曾著以及《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涪陵历史文化研究》等均名《种慎思题记》,贵州博物馆所公布题刻拓片中则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录。个别文字释读,诸家有歧见。“豹林种□□□□”,曾著录作“豹林种佚慎思”。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豹林种佚□,□□”。《八琼室金石补正》作“豹林种□□,□思”。《所见录》作“豹林种□进,慎思”。《题名记》作“豹林种□□慎思”。“遇故人□□李尚义宜仲还自固陵”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拓本失拓,据诸家释读文字,应补入“江西”二字。“□法平叔来自南宾”句,当补入“种”字。“相率拏□载酒”句,当补入“舟”字。“绍兴壬□季春初六日”句,当补入“子”字。另,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于“慎思题”后有“记”字,其余诸家所录未见。所涉人物凡四。一为刘意,字彦至。李胜考,“绍兴中,涪陵郡守(《(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光宗绍熙间画院待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刘松年有曾孙名意(《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四)。然题记作于六十年前的绍兴二年(1132),当别为一人”。[126]一为李尚义,字宜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建炎二年(1128)“右朝请大夫、权荆南制置司参议官卢宗训知德安府,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张应知邓州修武高青知唐州,承节郎舒继明为成忠郎、阁门祗候、知信阳军,左文林郎李尚义为左承事郎、通判襄阳府,右承直郎党尚友为右宣教郎、通判邓州,皆用制置使岳飞奏也”。[127]又,《鄂国金佗稡编》载,建炎间,“张旦守襄阳兼四州安抚使,牛皋为副使,李尚义通判襄阳府事”。[128]《宋会要辑稿》言,绍兴十一年(1141)六月十四日,诏“赵侁沅州通判,李尚义主管台州崇道观”。[129]实未知以上所言李尚义,与题刻所载是否即同一人。一为豹林种□,无考。一为种慎思,见《李宜仲等题名》。

图2-2-8 《李宜仲等题名》

录文:

李宜仲率刘彦至,同种慎思游。

按:馆藏拓本长54厘米,宽40厘米。3行,正书,字径8厘米。题刻文字较清晰,诸家释读无歧见。《所见录》《题名记》加按语云:“此与前一条《种慎思题记》皆一时所题。”[130]种慎思,名佚,慎思为其字。《(乾隆)涪州志》载为绍兴壬子州守。白鹤梁题刻题名人顺序一般为籍贯、名、字。由此推知,种慎思,豹林人。陕西终南山南麓有豹林谷,谷内有东蒙峰,亦名东明峰。向来为隐居之所。杜甫有诗《玄都坛七言六韵寄元逸人》所指即该地。诗曰:“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诚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131]另据司马光《涑水记闻》,真宗名士“种放隐于终南山豹林谷,讲诵经籍,门人甚众”。[[132]种放自称“豹林”[133],慎思或为其后。

图2-2-9 《张宗宪题记》

录文:

宋绍兴二年十二月初八,汝南张□□□。

按:馆藏拓本长60厘米,宽45厘米。3行,正书,字径10厘米。拓本文字不全,由诸家所录,可于汝南张□□处,补入“宗宪”二字。《所见录》名之为《张忠宪题名》,正文则书张宗宪。又,《所见录》与《题名记》均于“宋绍兴二年十二月初八”后,有衍文“日”字。又,“汝南张宗宪□”一句,《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均作“汝南张宗宪、李□”。贵州博物馆公布题刻拓片中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录。张宗宪,字、号均不详,仅据题刻推知为汝南(治今河南汝南县)人。其名另见于《贾公哲等题名》《蔡兴宗等题名》。此外,绍兴十年(1140)二月癸丑有题名载“汝南张宗忞”,二人籍贯相同,恐为兄弟行。

图2-2-10 《贾公哲等题名》

录文:

大宋绍兴二年十二月望,贾公哲、曲安祖、李去病、田孝孙、杜伯恭、蔡兴宗、张稷、张宗宪观石鱼。

按:馆藏拓本长103厘米,宽94厘米。6行,正书,字径10厘米。题刻文字较为清晰,诸家所录几无歧见。唯《八琼室金石补正》于“十二月望”后衍“日”字。又,贵州博物馆所藏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录。题刻所涉人物凡八。一为贾公哲,据李胜考证,“贾公哲,公杰弟,侍郎炎之子,文元公昌朝诸孙,仕履不详。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六录有其《祭崔正言文》”。[134]又,陆增祥《仪顾堂集》载:“贾公哲、贾公杰,东平人。祖昌朝,父炎,《宋史》皆有传。公杰,宣和六年承务郎充陕西铸钱司差遣,见《饶益寺贾炎题名》。”[135]一为曲安祖,其事无考。一为李去病。据《鸡肋集》卷三五,李去病,字仲霍。又《东窗集》载有《送李去病驾部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知其曾为驾部郎中、成都府路转运判官。《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收有其文《观音道场设罗汉斋疏》《贺邓内翰启》《荐母设罗汉斋疏》《追荐考妣道场疏》《追荐冯大学疏》。一为田孝孙,李胜考证,“绍兴二十六年(1156)左朝奉大夫、知随州、直秘阁,公廉俭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无名氏《宋史全文》卷二二下)”。[136]一为杜伯恭,事不详。一为蔡兴宗,详见《蔡兴宗等题名》。一为张稷。《(雍正)四川通志》,“建炎二年进士张稷,仁寿人”。[137]一为张宗宪,见前题。

图2-2-11 《蔡兴宗等题名》

录文:

蔡兴宗、耿宗弼、张宗宪,绍兴乙卯正月十九日,同观石鱼。

按:馆藏拓本长79厘米,宽70厘米。4行,正书,字径10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名之为《蔡兴宗等题名》。曾著、《白鹤梁题刻辑录》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图集》等作《蔡兴宗等题记》。该拓另见存《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中国西南地区石刻史料汇编》未收。题刻所见人物凡三人。一为蔡兴宗,另见于《贾公哲等题名》。李胜考证,“蔡兴宗,山东东莱人,右朝奉郎(吕祖谦《东莱集》卷一四《东莱公家传》)。重编少陵先生集并正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刊《朱子语录》(《四库全书考证》卷四三文献通考史部)。宣和元年(1119)书刻《祭淮渎祠记》(嵇璜、刘墉等《钦定续通志》卷一七〇金石略四),今不存”。[138]另据《长编》载,其编有《官制旧典》[139],今亦不存。一为耿宗弼,事不详。一为张宗宪,见于《张宗宪题名》。

图2-2-12 《邢纯等题名》

录文:

□艾、邢纯、刘薳、李□□、王冠朝,有宋□兴丙辰正□□□日来。

按:馆藏拓本长104厘米,宽64厘米。4行,正书,字径10厘米。拓本文字清晰。《八琼室金石补正》题为《宋艾等题名》,曾著及李胜《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一百二十二则》作《宋艾等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艾等题记》。贵州博物馆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题名记》录文:“□艾、邢纯、刘薳、李□□、王冠朝,有宋□绍兴丙辰正月□五日来”。《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宋艾、邢纯、刘薳、李□、王冠朝,有宋绍兴丙辰正□五日来”。曾著补作“宋艾、邢纯、刘薳、李□□、王冠朝。大(圣)绍兴丙辰正月十(廿)五日来。”题刻所涉人物凡五。一为宋艾,其事无考。一为邢纯。据李胜考,“邢纯,武信(治今四川遂宁)人,尹焞婿。靖康初,为焞多方求获程颐易传全本为生日之礼(尹焞《和靖集》卷三《书易传后序》)。绍兴四年(1134)监涪陵酒税,十年(1140)为浙东抚属(《和靖集》卷八年谱),后任安抚使(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一 一三职官三)”。[15]一为刘薳。《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三十二年(1162)四月“己卯,右朝散郎刘薳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141]又,《文忠集》载有绍兴某年,“临安府修城官第二等通判刘薳转一官”。[142]此外,《(正德)瑞州府志》载:“绍兴十七年,有上高县知县刘薳。”[143]一为王冠朝,《八琼室金石补正》云其为“书《伊川祠记》者”。[144]一为李□,其事不详。

图2-2-13 《贾思诚等题记》

录文:

涪陵郡城下,大江之中流,有石鱼焉,见则为丰年之兆。父老相传旧矣,事虽不经,偶兹旱欠,斯民艰食,天或垂悯,贶以有年。千里之□幸也。爰□休暇,乃率别乘贾公杰千之、田景悊希贤、赵子景温、张振孙厚之,王赓子钦来观,而石鱼出水面数尺,传言之验,将与斯民共庆之,是可书也。绍兴丁巳十二月中休日,左朝散郎、知军州事、澶渊贾思诚彦孚题。

按:馆藏拓本长115厘米,宽85厘米。14行,正书,字径6厘米。文字释读偶存歧见。曾著于“传言之验将与斯民共庆之”一句,脱“共”字。《所见录》《题名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均名之为《贾思诚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定名《贾思诚等题名》。贵州博物馆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千里之□幸也”一句,《所见录》《题名记》所录与本书同。《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千里之颠幸也”。曾著作“于里之□幸也”。[145]又,“张振孙厚之”,《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张振孙原之”。

题刻所涉及人物凡六人。一为赵子。钱保塘于《题名记》中有考,“《宋史·宗室世系表》:秦王德芳五世孙有武节郎子”。一为贾思诚。钱保塘《题名记》转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绍兴九年(1139)十一月戊子记事:“权吏部尚书吴表臣等举左朝请郎、荆湖北路提举茶盐公事贾思诚诏三省量材任使。十二年六月甲子,左朝散大夫、夔州路转运判官贾思诚都大主管川陕茶马监公事。”贾思诚事多见于南宋官私诸史。一为张振孙,字厚之。《(咸淳)临安志》载:“咸淳七年,赐张振孙以下别试所。”[146]涪陵《伊川先生祠堂记》有题“右承直郎、涪州军事判官、洛阳张振孙立石”。[147]又,《方舆考证》云,有“宋末经略张振孙与蒙古将塔岀,战于海”。[148]此当别是一人。一为田景悊,字希贤,其事无考。一为贾公杰,开封人,《画继》载“贾公杰,字千之。文元公(贾)昌朝诸孙,侍郎炎之子也”。[149]其父贾炎,字长卿,昌朝从子。以荫更历筦库,迁工部侍郎,徙知延州。与童贯制疆意见不合,又改邓州。入为工部侍郎,病卒,赠银青光禄大夫。一为王赓,字子钦。《长编》载,元丰五年(1082)“司天监历算、天文,三式三科,令、丞、主簿并减罢,以冬官正王赓言,因减罢司天监官监仓草场门,故增置三令、丞、主簿,于职事无补故也”。[150]元丰至绍兴相隔既久,且此王赓为湖州长兴县人,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或别是一人。又,孙觌《次韵王子钦立春》《次韵王子钦雨中》《送王子钦归夔子序》[151]等多篇诗文中,均提到王子钦,且从孙觌诗文看出,王子钦本中原人,兄弟三人,原避地襄汉,未几,襄汉大乱,一人南下桂阳(今属湖南),一人西入夔州(今重庆奉节),一人死于途中,入夔州者即其人。孙觌的这些诗文集创作于绍兴前中期,且此时涪州恰为夔州路所辖,故所谓王子钦正是王赓。

图2-2-14 《贾思诚等题记》

录文:

贾思诚彦孚、贾公□千之、赵子□景温、张仲通彦中、张振孙厚之、潘无隅大方、段洵直邦彦。绍兴丁巳季冬十有二日同观石鱼。

按:馆藏拓本长110厘米,宽43厘米。11行,正书,字径6.5厘米。《所见录》《题名记》未定名。《八琼室金石补正》及曾著作《贾思诚等再题》。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名为《贾思诚等题记》。贵州博物馆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馆藏拓本椎拓不清。“贾公□千之”,据前题《贾思诚等题记》当为“贾公杰千之”。又,“赵子□景温”,据前一题记及诸家录文,当为“赵子景温”。“段洵直邦彦”一句,“段”字,《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叚”。此题刻涉及人物凡七人,其中贾思诚、贾公杰、赵子、张振孙等均见于《贾思诚等题记》。其余三人:一为张仲通,字彦中。巴中南龛光福寺,有《张仲通等题记》[152]云:“绍兴壬子岁端午后二日,陈揖济川、张仲通彦中、李延嗣修仲、曾敏忠正臣、赵不迤进之、不正言、邓瑛元功、黄洙道源、王拂献可、王世京仲远、冯镕化城,游南龛光福寺,纳凉麓荫亭,会饮云间阁,历览巴江胜集,怀古悼今,薄暮还城,时郑坦履道缘檄璧山不预,化成题。”[153]绍兴壬子,即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此题所谓绍兴丁巳,则是绍兴七年(1137),故知镌于巴中南龛题刻之后,张仲通时当为官巴中。《三朝北盟会编》载,绍兴二年“张彦中领兵广东,不禀朝命,宰相吕颐浩命纲图之,纲以书帑诱彦中至,戮而并其兵”。[154]显然,此张彦中,非张仲通。又,《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五》绍兴十三年(1143)记事有“客省主管文字张彦中”[155],未知此张彦中是否为题刻中人。一为潘无隅,白鹤梁另有绍兴庚申(绍兴十年,1140)正月《潘居实等题名》,但未知潘居实与潘无隅是否有关。一为段洵直,其事未见诸史。

图2-2-15 《己未题记》

录文:

岁在戊午,□鱼出渊,□□□□,实维丰年。绍兴八年正月初□□□人记。是岁,果大稔,明年再到后昔,时十有三日,□已肥美。己未正月十□日书。

按:馆藏拓本长76厘米,宽70厘米。8行,正书,字径6厘米。《所见录》《题名记》,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名此题刻为《戊午己未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己未题记》,本书定名与《八琼室金石补正》同。[156]题刻泐去文字甚多。《八琼室金石补正》录文:“岁□戊午,双鱼出渊,肇自古昔,实维丰年。绍兴八年正月初□日,郊人言之,是岁果大稔,明年再到后,昔时十有三日,水已肥美。己未正月十□日书。”[157]又,曾著作“岁在戊午,双鱼出渊,肇自古昔,实维丰年。绍兴八年正月初□日,邦人记。是岁果大稔,明年再到,后昔时十有三日,水已肥美。己未正月十□日书”。[158]

图2-2-16 《张仲通等题名》

录文:

二月初七日,张仲通、张修、晁公武、赵子来观,时宋兴一百八十年。宋亢、高匪懈,姚邦孚继至。

按:馆藏拓本长78厘米,宽36厘米。7行,正书,字径8厘米。《八琼室金石补正》未见收录。贵州博物馆未存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不录。曾著作《张仲通等题记》,且未录题刻左侧两行文字。《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于题刻末另行录文“姚邦孚纪至,宋元高匪懈”。《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宋亢高匪懈,姚邦孚继至”。并加小注:“该题刻应为从左至右。按: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至宋高宗绍兴九年,计一百八十年。”[159]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所藏拓片文字来看,《所见录》及《题名记》释读恐存纰误。又,《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宋亢高匪懈,姚邦孚继至”。然该书考证亦误,从题刻记事及后题推断,应作于绍兴十年(1140)。[160]所见诸人,张仲通、赵子已见于《贾思诚等再题》。张修,北宋“嘉祐二年章衡榜”[161]有进士张修,然相隔既久,恐非此人。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壬子,敷文阁直学士魏良臣,参知政事、左中大夫、直龙图阁汤鹏举行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张修右正言。”[162]未知此人是否与题刻人相合。另,题刻所见晁公武,据李胜考证,“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录》卷八),号昭德先生,济州钜野(今属山东)人。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1147),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孝宗隆兴二年(1164),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1165),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〇)。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除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多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及诗十三首”。[163]其余宋亢、高匪懈、姚邦孚等三人,无考。

图2-2-17 《张仲通等再题》

录文:

张仲通、陈靖忠、冯忠恕同□石鱼,绍兴庚申正月丙申。

按:馆藏拓本长56厘米,宽33厘米。4行,正书,字径4厘米。[164]《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及《题名记》作《张仲通等题名》。曾著作《冯忠恕等题记》。《白鹤梁题刻辑录》及水利部长江委员会编《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张仲通等再题》。《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未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拓本“冯忠恕同□石鱼”一句,泐去一字,曾著补作“冯忠恕同观石鱼”。[165]绍兴庚申年即绍兴十年(1140),故此题刻或与前题镌于同一年。题刻所录人名有三:一为张仲通,已见前题。一为陈靖忠,行事不详。一为冯忠恕,《宋史·艺文志》载,冯忠恕曾作《涪陵记》一卷。[166]《宋元学案》载:“冯忠恕,字贯道,汝阳人也。其父东皋处士理,与和靖同学于洛,至必同处。靖康初,和靖被召赴阙,先生从之游。绍兴中,先生为黔州节度判官,和靖寓涪,遂毕所学,后知梁山军。”[167]

图2-2-18 《晁公武等题名》

录文:

晁公武邀外兄高邦仪,外弟孙允寿,弟公荣、公退、公适,侄子员,表侄高宁祖,甥王掖同观石鱼。绍兴庚申正月二十日。

按:馆藏拓本长100厘米,宽60厘米。5行,正书,字径8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及《八琼室金石补正》均作《晁公武等题名》。曾著、《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晁公武题记》。“绍兴庚申正月二十日”一句,曾著最末二字未见释读,仅作“绍兴庚申正月□□”。其余相关著述于曾著脱漏处录作“二十日”。另,贵州博物馆见存此拓,然《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题刻所涉人物共有八人,除晁公武、晁公退可考(分别见《张仲通等题名》《孙仁宅题记》),其余诸人,多不见史传。庚申为绍兴十年(1140)。孙仁宅,时知涪州,据《孙仁宅题记》中所谓“仁宅之子允寿”语,知孙仁宅或即《张待制札子》中所称孙姑丈。另,晁公武题记除白鹤梁外,在今渝中朝天门亦有一处,其云:“昭德晁公武休沐日率单文张存诚、璧山冯时行、通泉李尚书、普慈冯樽同观晋唐金石刻。唯唐张孟所称光武时题识不可复见矣,惜哉。” [168]

图2-2-19 《潘居实等题名》

录文:

潘居实去华、袁颜晞□、王良子善、金汤德源、路谦子益、高永子□、钱之谅益友共游观石鱼。绍兴庚申正月念三日也。

按:馆藏拓本长130厘米,宽50厘米。4行,正书,字径5厘米。《八琼室金石补正》《所见录》《题名记》《长江志》等均作《潘居实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李胜《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一百二十二则》《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等作《潘居实等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袁颜晞□”,曾著作“袁颜睹之”。“高永子□”,相关著述多未释录,唯《八琼室金石补正》作“高永子修”。题刻所涉人物凡七人。一为潘居实,字去华。《金石萃编》所载《公安公构造残碑记》[169]中有题名潘居实者。又,《秣陵集》载《题杏花春燕图寄潘居实兄弟》[170],未知是否即此人。一为袁颜,字晞□,无考。一为王良,字子善。李胜考证,“绍兴间任江津酒官(冯时行《缙云文集》卷三《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171]一为金汤,字德源。一为路谦,字子益。一为高永,字子□。一为钱之谅,字益友。

图2-2-20 《周诩等题名》

录文:

周诩,种彦琦、彦瑞,姚邦荣、邦孚,李春,杜时发,李恬,绍兴庚申岁二月丙午来。觉先书。

按:馆藏拓本长130厘米,宽80厘米。5行,篆书,字径12厘米。左下方另有《赵时儗题名》,姑不录。题刻见收于《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三书,均定名《周诩等题名》。曾著及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并称《炎觉先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周诩题记》。又,“觉先书”等四字,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炎觉先书”,清修诸书均作“觉先书”。陆增祥于此题记后加按语云:“邦旁作手,岁中少作止,上作攴,皆篆体之缪者。”[172]《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作“杀觉先书”。题刻中所见人名凡九:周诩,《(光绪)湖南通志》载,元丰二年(1079)已未时彥榜有“周诩,永明人,湛弟”,曾为“通直郎、通判桂州”[173],未知是否即此人。种彦琦、种彦瑞,不知与前题中所见种慎思是否为亲族,另据后题《张宗忞等题名》所载:二人为长安人。《通志》载:“种氏本仲氏,或仲山甫之后,因避难改为种……望出河南。”[174]又,姚邦荣、姚邦孚,《张宗忞等题名》言二人均为东平人。李恬,《(光绪)湖南通志》所载宋龙山庙碑,碑文有“□□□□监判官李恬篆□□□□□”[175]诸字,然其事不详。李春、杜时发三人生平暂无考。

图2-2-21 《张宗忞等题名》

录文:

汝南张宗忞,长安种彦琦,东平姚邦荣、邦孚,石城林玠琮,古雍程觉,绍兴庚申二月癸丑来观。

按:馆藏拓本长72厘米,宽67厘米。6行,正书,字径8厘米。《八琼室金石补正》未收录,贵州博物馆所公布题刻拓片中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所见录》《题名记》均作《张宗忞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宗忞等题记》。题刻文字清晰,录文几无歧见。张宗忞,前题《张宗宪题名》《蔡兴宗等题名》均有汝南人张宗宪,其与此题张宗忞恐是兄弟行。石城林玠琮,前题《陈似等题名》有林琪,字子美,未知是否即此人。程觉,《括异志》卷三载有进士程觉,但虑及该书成书时间较早,或并非题刻中人。

图2-2-22 《张彦中等题名》

录文:

济南张彦中,高都王绍祖,绍兴庚申仲春十有二日来观石鱼,彦中之子杰、亿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75厘米,宽25厘米。3行,小字2行,正书,字径5厘米。《所见录》未见收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作《张彦中等题名》。曾著作《张彦中等题记》。《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彦中题记》。另,叶毓荣《全蜀金石志》有收录。贵州博物馆无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张彦中即《贾思诚等再题》中所见张仲通,其字彦中,济南人。又,王绍祖,字、号不详,高都(治今山西晋城)人。《(光绪)湖南通志》有《宋董弅澹山岩题名》,云“青社董令升罢官广西,还过零陵,来观澹山,同王绍祖、赵佃夫、宋传道饭岩下”。[176]此处王绍祖不知是否即白鹤梁所镌者。张杰、张亿,为张仲通之子,现存宋代文献此名甚多,然籍贯、生平及时代与题刻中人出入较大,无考。

图2-2-23 《李景孠等题名》

录文:

古汴李景孠、邓褒、赵子澄、赵公曚,右四人,绍兴十三除前二日俱来,鱼在水尚一尺。

按:馆藏拓本长90厘米,宽64厘米。7行,正书,字径8厘米。清修诸书均作《李景孠等题名》,曾著作《李景孠等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李景孠题记》。题刻拓片另见存于贵州博物馆,《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及《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二书未收录。“赵公曚”,曾著作“赵公蒙”。“鱼在水尚一尺”,《所见录》作“鱼在水一尺”,脱“尚”字。题刻中所见人名凡四人。一为李景孠,古汴(治今河南开封)人。《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云:“景孠,字绍祖,开封人。遵勖之后,贪酷吏也,终于直秘阁、知夔州。”[177]一为邓褒,其事不详。一为赵子澄,一为赵公曚。《所见录》云:“《宋史·宗室世系表》:燕王德昭五世孙,有忠翊郎子澄。魏王廷美子德雍五世孙,有武翼郎公曚”。《说文》:孠,古文‘嗣’字。”[178]

图2-2-24 《杜肇等题名》

录文:

杜肇、任师宏、张文遇、张携、庞价孺、杜建、邓褒,甲子正月四日俱来,杜肇之子彦攸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97厘米,宽73厘米。5行,正书,字径9厘米。“任师宏”,《题名记》及《所见录》均作“亻师宏”。曾著作“任卿宏”。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未见录出。“张携”,曾著作“张势”。《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对此题刻文字多未释读,姑不引录。贵州省博物馆未见藏此拓本,《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见收录。杜肇,《宋史》卷二六,建炎“乙亥,刘光世复楚州,阶州统领杜肇复阶州”,故知其曾为阶州统领。又,徐乾学《续资治通鉴后编》言其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为涪州太守。[179]

图2-2-25 《张珤等题名》

录文:

唐安张珤、上邽崔庆、固陵冉彬、阳翟蔡适,右四人同观瑞鱼。实绍兴甲子六日,以识其来也,故书。

按:馆藏拓本长80厘米,宽55厘米。5行,正书,字径7厘米。《题名记》《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均作《张珤等题名》。曾著及《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张宝(珤)等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李胜《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一百二十二则》作《张珤等题》。题刻拓片另见存于贵州博物馆,名其为《张瑤等题名》。[180]今观拓本,所谓“瑤”字实为“珤”之误。《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及《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二书未收此刻。题刻所载凡四人。一为张珤,唐安(治今四川崇州)人。宋人所记,名张珤者甚多,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都统司将官张珤”[181]时代与题刻中人较近,未知是否即此人。一为崔庆,上邽(治今甘肃天水)人。《宋史》载绍兴间有“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金”[182]。一为冉彬,固陵(治今河南太康)人。一为蔡适阳翟(治今河南禹州)人。

图2-2-26 《李景孠等再题》

录文:

绍兴甲子春正月晦,鱼全出,李景孠、邓褒、赵子澄载来,冉彬与焉。

按:馆藏拓本长69厘米,宽63厘米。5行,正书,字径10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名之为《李景孠等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李胜《白鹤梁题刻辑录》及曾著等定名《李景孠等再题》。《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李景□再题记》。题刻拓片另见存于贵州博物馆。《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题刻所见人物分别为李景孠、邓褒、赵子澄、冉彬等四人,均见于前题。

图2-2-27 《杨谔等题名》

录文:

绍兴乙丑仲春上休日,石鱼出水四尺。按故记,大有年矣。使院□□杨谔、杜峣、孟宗厚、王注、康□□、朱继臣、幸永、张猷、张□□□、马颜、何玠□□同观,□□继至。

按:馆藏拓本长93厘米,宽34厘米。5行,正书,字径5厘米。《所见录》及《题名记》均定名《杨谔等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扬谔等题名》。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及曾著则作《杨谔等题记》。“杜峣”,《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杜娆”。“张□□□”,《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为“张□文安”。绍兴乙丑即绍兴十五年(1145)。杨谔,李胜考证,其为“梓州(治今四川三台)人,天圣中以诗著称,《题骊山》最为警策(《尧山堂外纪》卷四五)。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温公续诗话》),嘉祐间为泸州军事推官(《西溪集》卷一〇《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未几而卒。有《水陆仪》二卷、《潼川倡和集》一卷,今佚。然题记作于绍兴乙丑,别是一人无疑”。[183]孟宗厚,《两浙金石志》卷八有“宋越显宁庙加封敕牒碑”,按语云:“忠厚,字仁仲,隆祐太后兄子。前后凡三判越州,此其初任也。”又,《宋会要辑稿》有载“信安郡王孟宗厚”[184]。张猷,《(雍正)四川通志》有绍兴间进士“张猷,遂宁人”。[185]何玠,《两浙金石志》载,“庆历六年贾黯榜”[186]有进士何玠,然所距既久,当非一人。

图2-2-28 《何宪等倡和诗并序》

录文:

通□□□□观,因成拙诗一章,缮写拜呈,伏□笑览,知涪州军州事何宪。

何年天匠巧磨□,巨尾横梁了莫穷。不是江鱼时隐见,要知田稼岁凶丰。四灵効瑞非臣力,一水安行属帝功。职课农桑表勤惰,信传三十六鳞中。

岁将大稔,双鱼出见,邦人纵观,以慰维鱼之占也。戊辰正月二十有八日,鱼出水数尺。知府、学士置酒瑞鳞阁,邀宾佐以乐之,又蒙出示佳篇,以纪其实。辛虽非才,辄继严韵,斐然成章,但深惭恧,伏幸采览。

权通判军州事盛辛。

巨浸浮空无路通,双鳞纪瑞杳难穷。昔人刊石留山□,今日呈祥表岁丰。

众喜有年歌□□,独惭无补助□□。□知显晦将千载,往哲标名岁大中 唐玄宗年号也。

□令王之古谨刻,判官庞仔孺书。

按:馆藏拓本长168厘米,宽148厘米。18行,正书,字径5厘米。此题刻似有失拓,且椎取文字多残损。据《题名记》,其首当另有“□□□□□出水三尺余”一行。“巨浸浮空无路通,双鳞纪瑞杳难穷。昔人刊石留山□,今日呈祥表岁丰。众喜有年歌□□,独惭无补助□□。□知显晦将千载,往哲标名岁大中 唐玄宗年号也。□令王之古谨刻,判官庞仔孺书”诸句所脱文句,可补作“ 巨浸浮空无路通,双鳞纪瑞杳难穷。昔人刊石留山趾,今日呈祥表岁丰。众喜有年歌善政,独惭无补助成功。须知显晦将千载,往哲标名岁大中 唐玄宗年号也。县令王之古谨刻,判官庞仔孺书”。又,“何年天匠巧磨□”,《题名记》及《所见录》作“何年天匠巧磨砻”,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及曾著作“何年天匠巧磨龙”。题刻所镌石鱼出水时间为戊辰年,虑及题名人为官时间,此刻当成于绍兴戊辰年,即绍兴十八年(1148)。据李胜考,何宪,字子应。高宗绍兴十八年知涪州军州事。[187]另据《八琼室金石补正》作者考证,其与南宋著名词人王十朋交往颇多。王十鹏《梅溪集》有《次韵何宪子应喜雨》一首,“亢阳谁谓不为灾,饥馑连年甑有埃。旱魃忽随冤狱散,雨师遥逐使车来,平反尽欲归中典,调爕端宣位上台,更喜诗如杜陵老,江流坐稳兴悠哉”。其下加按语云:“某至郡而雨,何宪诗云:‘人间正作云霓望,天半忽惊霖雨来。’”据考此诗作于隆兴二年(1164)六月,王十朋任饶州知州时期,此时何宪亦或在饶州为官。一说,何宪即何麒,为张商英外孙,其事俱见《宋诗纪事小传补正》。郑刚中《北山集》有《答何宪子应》一文,有“某顿首再拜,提刑直阁,伏被置中”一句,据此推断,其或曾任提点刑狱官。但以上所列,恐均非题刻中人,笔者所考,俱见后章。盛辛,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权涪州通判,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王之古、庞仔孺二人生平无考。

图2-2-29 《杜与可等题记》

录文:

戊辰春,五马以双鱼出水,率郡僚同观。邦人杜与可、杨彦广、蒲德载,董梦臣继至,因思王仲淹“时和岁丰,通受其赐”之语,固知爕理阴阳,秉钧当轴者,优为之矣。乃刻石以纪岁月焉。绍兴十有八年中春望日。

按:馆藏拓本长85厘米,宽76厘米。10行,正书,字径6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名之为《杜与可等题名》。《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定名《郡守题记》。“刻石以纪岁月”,曾著作“刻石以记岁月”。据李胜考证,“杨彦广,涪州人,冯时行《缙云文集》卷一有《题涪陵杨彦广薰风亭》五言古诗一首”。[188]又,“王仲淹,名通,字仲淹,河东龙门人,世称文中子。著有《元经》十五卷、《中说》十篇。隋文帝仁寿三年(603)秋,仲淹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不用。罢归,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征不起。杨素甚重之,劝之仕。通曰:‘通有先人之敝庐足以庇风雨,薄田足以供绗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明公正身以治天下,使时和年丰,通也受赐多矣。’终不仕”。[189]

图2-2-30 《邓子华等题名》

录文:

邓子华、种平叔、赵子经,绍兴戊□中春。

按:馆藏拓本长66厘米,宽45厘米。5行,正书,字径10厘米。馆藏拓本失拓后段。[190]《所见录》《题名记》录为“绍兴戊辰中春十□□来”。《八琼室金石补正》作“绍兴戊辰中春十□木□”。曾著所录至“绍兴戊辰中春”止。贵州省博物馆藏白鹤梁题刻未见该拓。《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二书未收录。邓子华即《李景孠等题名》中所见之邓褒,子华为其字。种平叔即《种慎思题记》中所称“种法平叔”。赵子经,据《所见录》云:“《宋史·宗室世系表》名子经者有三人:一为令续子,官武经大夫;一为令精子;一为令驵子,官秉义郎。皆燕王德昭五世孙,未知此子经为何人也。”[191]

图2-2-31 《张维题名》

录文:

□□□□亥人日,前涪陵令张维持国挈家观石鱼。弟绾处权谨题。

按:馆藏拓本长62厘米,宽35厘米。4行,正书,字径7厘米。馆藏拓本文字不全。据清代诸家所录,其首当为“宋绍兴乙亥人日”。《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定名《张维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绾题记》。题刻另见收于《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贵州博物馆未存拓本,《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亦未收。李胜考证,“张维,字持国,绍兴中涪陵令(《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高祁等题名》)。与宋代著名词人张先父亲同名。先父张维,浙江乌程(治今湖州)人。仁宗朝官卫尉寺丞。以子贵,赠尚书刑部侍郎。有《曾乐轩集》,佚。事见《齐东野语》卷一五《张氏十咏图》及清光绪《乌程县志》卷一〇、一三”。[192]另据《(雍正)四川通志》载“张持国言其(刘凤仪)书癖,旷废职事,斥归,后起知均、汉、梁三州”。[193]未知此处张持国是否乃以张维字称。张绾,据《(雍正)四川通志》,有绍兴间乡绅名张绾,铜梁人。[194]未知是否即题刻中人,如是,则张维、张绾兄弟并为铜梁人。

图2-2-32 《张维等再题》

录文:

前涪陵令张维同弟绾拉郡人孟彦凱、高永、许万钟重游石鱼,共喜丰年之兆。是日,绾搦毫题石以记岁,时绍兴乙亥戊寅丙辰。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45厘米。7行,正书,字径5厘米。题刻所镌时间为绍兴乙亥戊寅丙辰,与前题相距仅一日。文字另见《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以及《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其中,《所见录》《题名记》仍作《张维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张维等再题》。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维再题》。题刻中所见人名,张维、张绾已见前题。高永,胡宿《文恭集》有《高永可试助教制》[195]一文,恐即言此人。

图2-2-33 《高祁等题名》

录文:

郡幕高祁子敏、令张维持国、簿谭询永叔、尉蒲□□之同来。宋绍兴乙亥□□初五日,张绾处权题。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45厘米。7行,正书,字径5厘米。题刻所脱诸字,前人多未释读。唯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以为,“以后刻证之,此为正月初五日所题”,并认为“下方有‘乙丑辛日周品级、文玉章游此’,十二字横列,似非宋刻,附识之”。[196]如陆增祥判断无误,则“乙亥□□初五日”所缺之字,或为“戊寅”,且题刻时间也应稍早于前此二题,今姑置于《张维题名》《张维等再题》之后。清代诸书多将此题刻名为《高祁等题名》,《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亦同。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张绾三题》。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张维等题记》。贵州博物馆所定名《高祁等题名》。《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未收录。题刻所涉人物凡五人,除张氏兄弟外,一为高祁,字子敏。陆游《入蜀记》载,乾道五年(1169)九月“二十五日,右文林郎、知归州、兴山县高祁来”。[197]此高祁或即为题刻中所镌者。一为县尉蒲□,字□之。前题《杜与可等题记》中有名蒲德载者,二者时代接近,虑及白鹤梁多有重复题名者,未知此处姓蒲者,是否即蒲德载。一为谭询,字永叔。

图2-2-34 《张松兑等题名》

录文:

绍兴丙子□□□□□□□张松兑□□□ □□□□□王定国、□□□□□□□□□□□恂、濮国□□□□□岩泛舟迤逦来观,石鱼去无尺许,已见鳞鬣□□□□。

按:馆藏拓本长200厘米,宽138厘米。6行,正书,字径6厘米。题刻文字泐去甚多。《八琼室金石补正》未收此刻。据《所见录》所记,“张松兑”后可增入“率”字。“王定国”后可增“太”字。“濮国”后文字为“□□自北岩泛舟迤逦来观,石鱼去无尺许,已见鳞鬣□□□□”。“濮国”之前,曾著补作“秭归谭向”,然据题刻笔势,此处或为“秭归谭恂”,与前题所谓“簿谭询永叔”恐为兄弟行。题刻另见收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贵州省博物馆将此题刻定名为《张松光题记》。张松兑,《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十八年十月十八日,通判黎州张松兑转一官,以任内市马及额故也。”[198]同书又载,乾道三年(1167)四月二日“诏金州守臣带管内安抚,以刑狱公事张松兑言:‘金州最为阔远,守臣若不稍假以权,则统兵主将势为独重,州郡施为措置皆有所牵制’”。[199]此外,《文定集》还有“张松兑、喻樗初九日内殿引见”[200]的记载。据上述史料可见,张松兑曾先后出任黎州通判,金州知州、刑狱公事等职。王定国,《(雍正)四川通志》载为四川金堂县人,“绍兴进士”。[201]

图2-2-35 《盛芹等题名》

录文:

盛芹率张适、游蒙、张逊同来,子侄德公、孝胄、兴宗侍,岁丙子上元后二日。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45厘米。7行,正书,字径5厘米。另见收于《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贵州省博物馆所藏拓片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其中,清代诸家所录,均命名《盛芹等题名》,今人所著则作《盛芹等题记》。“子侄德公”,《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子女德公”。“子侄德公、孝胄、兴宗侍,岁丙子上元后二日”一句,曾著作“子□德、公孝、胄兴宗侍,岁丙子上元后二日”,恐不妥。此外,“兴宗”,《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兴忠”。盛芹,《八琼室金石补正》谓:“盛芹,疑即盛景献。芹,其名。景献,其字也。”又,游蒙,该书谓“疑即游正父。蒙以养正,名字相协”。“张适,疑即张景南,取意于南宫氏”。题刻所谓“岁丙子上元后二日”,陆增祥考为“绍兴二十六年”。[202]

图2-2-36 《黄仲武等题名》

录文:

濮国黄仲武、梁公寿春明、宋子应,小艇同来。是日,积雨初晴,江天一碧,徘徊终日而归。时绍兴丁丑元宵后五日。

按:馆藏拓本长87厘米,宽45厘米。5行,正书,字径6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作《黄仲武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黄仲武等题记》。拓片另见收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其中曾著录文次序颠倒,“徘徊终日而归”,其作“终日徘徊而归”。黄仲武,濮国(治今河南濮阳)人。宋李流谦撰《澹斋集》有《送黄仲武尉青城》一文[203],故知其曾官青城县尉。

图2-2-37 《绍兴水位题刻》

录文:

绍兴仲春日□,石鱼出水季,看□。

按:馆藏拓本长35厘米,宽21厘米。3行,正书,字径4厘米。清人所著未收录。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及曾著作《绍兴水位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宋绍兴石鱼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李义题记》。《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仅存拓片,然图版不全。曾著录文“绍兴仲春日□□石鱼出水,□□看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录文:“绍兴仲春日□□石鱼出水,李义看记”。今拓本文字多泐损,就所存字体风格来看,行文粗陋,且不详记日月,似非士大夫手笔。

图2-2-38 《向之问等题名》(www.xing528.com)

录文:

乾道三年立春后一日,童子八九人刺船来观,庾光堂弟□□□,向之问书,弟之望、之才、之□、显□,向益捧砚。

按:馆藏拓本长38厘米,宽34厘米。6行,正书,字径3.5厘米。拓本文字多泐损。《题名记》《所见录》名之为《向之问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向之问题记》。题刻文字《八琼室金石补正》未见收录。拓本另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未收。“庾光堂弟□□□”一句,《题名记》作“庾光堂弟兖、弟莹”。曾著录为“庾光堂弟庾光□”。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为“庾元堂弟□□□”。“弟之望、之才、之□、显□”,《题名记》作“弟之望、之才、之天、显□”。题刻所述诸人行状均不见于史传,今无考。

图2-2-39 《王宏甫题名》

录文:

乾道丁□□□二日,合阳王宏甫来观石鱼,孙男桂老侍行并书。

按:馆藏拓本长43厘米,宽30厘米。5行,正书,字径4.5厘米。题刻另见收于《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其中清人所著均作《王宏甫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王桂老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王宏甫题记》。“合阳王宏甫来观石鱼”一句,曾著所录存衍文,作“合阳王宏甫权通判军州事来观石鱼”。[204]“乾道丁□□□二日”一句,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乾道丁亥二日”,似有脱字。从题刻布局来看,“乾道”之后,“二日”之前应至少有四字,所题当为月份。虑及前题《向之问等题名》镌于乾道三年,即乾道丁亥,是年有石鱼出水,故此刻极或与之同时所题。题刻所涉人名有二。一为王宏甫,合阳(治今重庆合川)人,阳枋《字溪集》卷八《送张都统序》有“合阳字溪阳枋”之称。一为王桂老。二人事迹不详。

图2-2-40 《贾振文等题名》

录文:

乾道三年人日,贾振文率邓和叔、李从周、孙养正、庾端卿、张□卿来观,侄德象、甥向仲卿侍行。

按:馆藏拓本长80厘米,宽37厘米。4行,正书,字径4厘米。题刻另见收于《所见录》《题名记》及《八琼室金石补正》,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其中清人所著名为《贾振文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贾振文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贾振文等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一书中未见图版。“张□卿”,诸书多无完整录文,唯《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张智卿”。李从周,据李胜考证,“字肩吾,又字子我,号洲,四川眉州人(按:一说彭山人),魏了翁门客。博见强识,能书,尤精六书之学,有《字通》一卷行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四九)。虽‘破碎冗杂,殊无端绪……亦可备检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一)。善填词,有赵万里辑《洲词》,《全宋词》收其《玲珑四犯》《初拨琵琶》等十首”。[205]向仲卿,事迹不详,不知是否即《向之问等题名》所录向之问之弟向之望。若是,则贾振文与向氏兄弟恐为姻族。

图2-2-41 《赵彦球等题记》

录文:

石鱼不出,十有八年矣。乾道丁亥,玉牒赵彦球摄守是邦,鱼复出,是岁元日大晴,□□□□□□僚属游北岩,越三日,遂观石鱼,□□□□□□□然。涪人曰:一旬而三美具,此□□□□□□□□□□□□□□也。在属吏其敢不书?从游□□□,□□□□□、古渝何肃、眉山宋中和、玉□□□□、□□□、御前□□□□□□□翊王浩。

按:馆藏拓本长125厘米,宽82厘米。9行,正书,字径4厘米。馆藏拓本文字多泐。题刻另见于《所见录》及《题名记》,名之为《赵彦球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作《赵彦球等题名》。“是岁元日大晴,□□□□□□”一句,据《所见录》,可补作“是岁元日大晴,率僚属游北岩”。“遂观石鱼,□□□□□□□然”一句,可作“遂观石鱼,水痕尤瘦,古刻宛然”。“一旬而三美具,此□□□□□□□□□□□□□□也”一句,可补作“一旬而三美具,此大有年之兆,而贤太守德化之所感也”。

另,曾著及贵州博物馆所公布拓片均有“合阳王如慈”一句。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拓本未见。“玉□□□□、□□□、御前□□□□□□□翊王浩”一句,《所见录》作“玉牒赵伯□、□□□、御前□□□□□□□翊王浩”。“眉山宋中和”,《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录文作“眉山宗中和”。题刻人物,据《所见录》,赵彦球,“《宋史·宗室世系表》名彦球者有六人。一为公回子,魏王廷美子德恭六世孙。一为公亮子,一为公卺子,一为公尤子,皆廷美子德彝六世孙;一为公立子,一为公倚子,皆廷美子德雍六世孙。未知此彦球为何人也”。又,王浩,其云“《(嘉庆)四川通志》:宋有进士王浩,苍溪人,失其年官监簿”。[206]宋中和,据《(雍正)四川通志》载,“眉山人,举(隆庆)进士,庆元初守荣州,廉勤节俭为西蜀循吏第一”。[207]另,曾著所云王如慈,恐即前题所见之王宏甫。

图2-2-42 《卢棠等题名》

录文:

乾道辛卯元日,摄涪陵古汴卢棠,拉学官、忠南谭深之,录参、温陵曾稷,酒正、汲阳高昱,邑尉、汉嘉邓椿,读唐郑使君石刻,验广德水齐,预为有年喜。

按:馆藏拓本长93厘米,宽65厘米。10行,正书,字径7厘米。此题刻为石鱼下倒刻文字,录文另见于《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其中清人所著均为《卢棠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卢棠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卢棠等题记》。《所见录》《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缪荃孙为《所见录》一书所作跋语云:“余光绪甲辰临桂,况君夔生自蜀来宁,赠石鱼文字一箧,亟取对校,如见故人,缺三种,多两种,剔出北岩两种。”[208]此刻即或缪氏当时所缺题刻之一。“预为有年喜”,曾著有脱文,作“预有年喜”。[209]题刻所涉人物中,高昱,《宋会要辑稿》载有绍兴间有潼川府司户高昱[210],未知是否即其人。郑使君,即郑令珪。邓椿,据李胜考,“字公寿,汉嘉(治今四川雅安)人(按:一作双流人),政和中知枢密院邓洵武之孙,孝宗乾道间进士,官至知州,有《画继》十卷传世。是书以家世闻见缀成,用续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名。书以高雅为宗尚,录熙宁七年至乾道三年九十四年间,上而帝王,下而工技,凡二百十九人,网罗赅备,持论平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 一二子部二十二、《金石苑》册四)”。[211]另外,位于四川阆中的宋锦屏山大佛寺倡和诗题刻中亦有“邓椿题名”,镌于乾道八年(1172),据此可知白鹤梁留名次年,李椿恐即转官阆中。

图2-2-43 《向仲卿题记》

录文:

涪陵江心石梁刻二鱼,古今相传水大落,鱼出见,则时和岁丰。自唐广德间,刺史郑令珪已三载其事,而鱼之镌刻莫详何代,盖取诗人“众维鱼矣,实维丰年”之义。淳熙五年正月三日,刘师文相约同勾晦卿、□清卿来观,时水落鱼下三尺,□人舟楫往来,赏玩不绝,因书以识升平瑞庆云。向仲卿题。

按:馆藏拓本长70厘米,宽60厘米。10行,正书,字径3.5厘米。此题刻,《所见录》《题名记》均名《陶仲卿题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亦同。《八琼室金石补正》名《刘师文等题名》。曾著作《向仲卿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刘师文等题记》,然录文不全。题刻拓片另见收于贵州省博物馆。《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有收录图版,作《宋刘师文等人石鱼题记》。“鱼之镌刻莫详何代”一句,曾著将“详”字录作“祥”。《所见录》《题名记》所言“陶仲卿”,当误。向仲卿之名,已见前题《贾振文等题名》。“□清卿来观”一句,《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贾清卿来观”,其余诸家所录均有脱字。刘师文,即刘甲,师文乃其字,今四川省三台县有刘甲“重修潼川孔庙碑”,云“公名甲,字师文,元祐丞相忠肃公五世孙”。[212]据李胜考证,“其先永静军东光人,元祐宰相挚之后。父著,为成都漕幕,葬龙游(治今四川乐山),因家焉。孝宗淳熙二年进士。使金还,除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移知庐州。迁知兴元府兼利东安抚使,未至镇,金立吴曦为蜀王,上书告变。曦诛,进宝谟阁学士、权四川制置司事。宁宗嘉定七年卒于官,谥清惠,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尝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名曰‘自监’。为文平澹,著有《奏议》十卷、《蜀人物志》《新潼川志》等,多佚。《宋史》卷三九七有传。题记中称‘东平刘甲’,乃书其先世所居之地(《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冯和叔等题记》按语)”。[213]晦卿,据《鹤山全集》所载《朝奉大夫知荣州蹇君墓志铭》[214],其很可能即蹇君章,字晦卿,潼川通泉(治今四川射洪)人,庆元间进士,曾任温江知县、荣州知州、通判南平军、重庆府等。蹇君章与题刻所记晦卿时代相近,且本身曾在涪州所在的夔州路为官,故或为此人。

图2-2-44 《冯和叔等题名》

录文:

淳熙戊戌人日,郡守、剑浦冯和叔季成,郡丞、开封李□德辅,率前忠守、河内向士价邦辅,涪陵令、武信胥挺绍祖,郡幕、东平刘甲师文来观石鱼,以庆有年之兆。

按:馆藏拓本长93厘米,宽83厘米。8行,隶书,字径8厘米。《所见录》及《题名记》定名《冯和叔等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与之同。《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冯和叔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冯和叔题记》。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拓本收藏。《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宋淳熙戊戌年冯和叔石鱼题记》。“以庆有年之兆”,《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作“以志有年之兆”,当为录文之误。“开封李□德辅”一句,二书则作“开封季□德辅”,《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开封李栱德辅”[215],曾著录为“开封李拱德辅”。[216]题刻所涉人名凡五。一为冯和叔,字季成。《(景定)建康志》载:“冯和叔,右承事郎,绍兴二十年二月初七日到任(上元县令),至二十三年五月初四日任满。”[217]一为李□,德辅,开封人。一为向士价,字邦辅,河内(治今河南沁阳)人。晁公遡《嵩山集》存有致向邦辅诗文一篇[218],未知此向邦辅,是否即向士价。一为胥挺,字绍祖。武信即武信军(治今四川遂宁),“淳祐癸卯题名”中另有“武信赵广”。《舆地纪胜》云,徽宗元丰八年封遂宁郡王,故于政和五年(1115)“升为遂宁府”。[219]据《(雍正)四川通志》载,胥挺为遂宁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220]一为刘甲,字师文,已见于前题刻。

[

图2-2-45 《朱永裔题记》

录文:

诗人以梦鱼为丰年之祥,非比非兴,盖物理有感通者。涪郡石鱼,出而有年,验若符契,比岁频见,年示屡丰。今春出水,几四尺,乃以人日躬率同僚教官、相台李衍,郡幕、七闽曾稷,秋官、武信胥挺,武龙簿、东平刘甲来观,知今岁之复稔也,因识其喜云。是岁淳熙己亥,假守阆中朱永裔书。

按:馆藏拓本长120厘米,宽78厘米。8行,正书,字径6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均名为《朱永裔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名之为《朱永裔等题名》。题刻图录另见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贵州省博物馆未见该拓入藏。《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定名《宋朱永裔石鱼题记》。“因识其喜云”一句,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并《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均作“因识其善云”。李胜考,“朱永裔,字光叔,小名信哥,小字冠先,阆州阆中县新安里人(按:《四川通志》卷三三作‘南部县人’),故左迪功郎朱骥之子。建炎元年(1127)六月十六日生,绍兴十八年进士,五甲第六十四名(《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淳熙七年假涪州守”。又,邓子勉编著《宋人行第考录》云,朱永裔被人称作“朱十九”。[221]曾稷、胥挺、刘甲等人均见于前题,其余诸人暂无考。

图2-2-46 《夏敏等题名》

录文:

郡守、眉山夏敏彦博,文学掾、荆州董天常可久,人日水涨民,因观石鱼,庆丰年之祥。淳熙甲辰。

按:馆藏拓本长150厘米,宽85厘米。7行,正书,字径12.5厘米。此拓有泐损。《题名记》《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定名《夏敏彦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夏敏彦等题记》。图录另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收藏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未收。题刻所见“眉山夏敏彦博”,当是夏敏,字彦博。非为夏敏彦,字博文。实际“文学掾”为宋代官署属员之称,后题《徐嘉言题记》亦有此官称。故此处破句切不可在“文”字之后。据此,本书定名《夏敏等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认为,此刻并不完整,“后疑失拓”。[222]题刻所记二人,事均无考。淳熙甲辰,即淳熙十一年(1184)。

图2-2-47 《徐嘉言题记》

录文:

庆元戊午中和节,属吏从尉史君送别新宪使刘□□建台临按,自小荔园旋观石鱼,历览前贤留刻,盖自唐迄今五百余载。郡人每以鱼之出,兆年之丰事,既有验于古,可以卜今岁之稔,无疑也。涪陵宰、临汝冯伦端和,置酒与僚友更贺,从容半日,尽兴而返。同游者八人:前郡掾、蕲春张庆延元祚,郡从事、颖昌王邦基□坚,州文学掾、龟陵申驹致远,纠曹、汉嘉瞿常明孺,县佐、汶江彭楠国材,征官、上邽左延庆椿老,郡文学掾、南郡徐嘉言公美识。

按:馆藏拓本长73厘米,宽59厘米。15行,正书,字径3厘米。《题名记》及《所见录》均定名《徐嘉言题名》。《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徐嘉言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未载此刻。题刻图录另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书。贵州省博物馆所存名为《徐嘉言等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见收录。“王邦基□坚”,《题名记》作“王邦基廷坚”,曾著录文“王邦基违坚”。按古人名、字之通例,字多以释名,录为“王邦基廷坚”或更符题刻原文。“上邽左延庆椿老,郡文学掾、南郡徐嘉言公美识”一句,曾著作“上邽左延庆椿,是郡文学掾、南郡徐嘉言公美识”。又于“前郡掾、蕲春张庆延元祚,郡从事……”一句脱“郡”字。据李胜考证,“冯愉,字端和,临汝人,绍熙五年五月乙未以通判遂宁府权州事(无名氏《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庆元二年涪陵郡守”。[223]其余诸人,行迹姑难考。

图2-2-48 《赵时儗题名》

录文:

玉牒时儗丞郡于兹,石鱼两载皆见之。壬戌仲春携属同妹夫王倬游,男若金侍。

按:馆藏拓本长50厘米,宽50厘米。6行,正书,字径8厘米。拓片保存质量较好。《题名记》《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定名《赵时儗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赵时儗题记》。题刻图录另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书。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收藏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录。赵时儗,《宋史》存其名[224],姚觐元于《所见录》考证,“《宋史·宗室世系表》:魏王廷美子德彝八世孙时儗,子若金,与宁宗为弟兄行,姑附于嘉泰二年壬戍岁”。[225]又,李胜考,“王倬,四川仁寿县人,宣和进士(《四川通志》卷三三选举),玉牒赵时儗妹夫。著有《班史名物编》十卷(《宋史》卷二〇七艺文志第一百六十)。附按:《碑林》仅据题记‘壬戌仲春’数字将其年代断为‘南宋嘉泰壬戌年’,疑误。考王倬既为宣和进士,至嘉泰壬戌时已年约八旬,而其内兄赵时儗却尚在职郡丞,有违情理。故,该题记之标年‘壬戌’似当为绍兴壬戌,其在《碑林》一书中的编号亦应相应提前”。

图2-2-49 《贾复题记》

录文:

澶渊贾复同侄衍之、徽之,男翼之、侄婿郭知□春聚等来观石鱼。录先人州判留题遗迹,虽未目睹手泽,或可意窥,以江痕尚□故也。时戊辰开禧元宵前。

按:馆藏拓本长82厘米,宽50厘米。5行,行书,字径5厘米。题刻文字剥落严重。现存拓本多无善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拓本尤其模糊不清。《题名记》名此题刻为《贾涣等题名》。《所见录》则作《贾复等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作《贾涣题记》。曾著作《贾复题记》。题刻图录另见收《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书。其中陈曦震定名《贾渔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均未收录。由于贾氏之名传拓不清,仅据《宋史》所载,乾道六年(1170)有澶渊人贾复,为成都律学进士[226],恐即此人,故此题刻或当名《贾复题记》。“录”字,《八琼室金石补正》作“寻”。“先人州判留题遗迹”,曾著作“先人州判留题述迹”。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作“先人所判留题述迹”。“或可意窥”曾著作“或可竞窥”。“时戊辰开禧元宵前”一句,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均脱“时”字。且“以江痕尚□故也,时戊辰开禧元宵前”,二书均作“尚□故七时戊辰,开禧元宵前”。上述录文,语义不通,语法混乱,恐误。又,所脱文字,《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长”。

图2-2-50 《禄几复等题名》

录文:

判官禄几复,兵官王世昌、赵善暇,知录郝烜,县令杨灼,司理孙震之,司户李国纬,主簿何旿,县尉邓琳,岁戊辰上元同来。

按:馆藏拓本长96厘米,宽83厘米。6行,行书,字径10厘米。题刻文字较为清晰。《题名记》《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定名《禄几复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作《禄几复等游记》。题刻图录另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书。贵州省博物馆何凤所著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题刻所见人名共九个:一为禄几复,其事不详,唯《陶斋藏石记》云:“四川涪州白鹤梁石鱼有宋判官禄几复题名,并可补姓氏书之缺。”[227]又,钱氏于《所见录》所考,“《魏鹤山集》有知威州禄坚复志略云:开禧改元,潼川禄子固擢进士。禄本于姓,以王父字为氏,唐季曰宗宪,自凤翔徙于郪。本朝曰儒,举贤良方正科,与眉山苏氏厚。善儒生勉,勉生天授,天授生居一,居一生柬之、槱之。槱之子,子固父也。子固名坚复,绍定六年卒。年六十,疑与子复为弟兄行也”。[228]一为王世昌。李胜考证,“王世昌,度宗咸淳三年合州(今重庆合川)监军,与知州张珏、统制史炤等复广安大梁城(《宋史》卷四六本纪第四十六)。后权泸州安抚使,元兵迫城,誓不屈节。及城破,自经死(《宋史》卷四五一列传第二百一十张珏传、《四川通志》卷一二忠义)”。[229]一为赵善暇。《宋史·宗室世系表》载有太宗子元份六世孙有善暇,与孝宗为弟兄行。[230]《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云:“赵善暇,熙宁二十一年兵官。”[231]宋神宗熙宁年号,共计使用十年,涪州志所谓熙宁二十一年(1088),当为传抄之误。一为杨灼,《(雍正)四川通志》载有庆元进士杨灼,阆中人。[232]一为李国纬,曾为涪陵县司户参军。《舆地碑记目》《蜀中广记》《全蜀艺文志》《(雍正)四川通志》等均载其曾编《夔州(旧)图经》。其余一为郝烜,一为孙震之,一为邓琳,一为何旿,此四人史传不载,事迹不详。

图2-2-51 《曹士中题名》

录文:

嘉定庚辰,江东曹士中观。

按:馆藏拓本长30厘米,宽13厘米。2行,正书,字径5厘米。原刻位于宋《黄庭坚题名》之右,清人著述均作《曹士中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曹士中题记》。题刻另见收录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和《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书。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拓本,《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题刻所言嘉定庚辰年,即嘉定十三年(1220)。曹士中,《(康熙)江西通志》载,“嘉定四年赵建木榜”[233]进士,曾为泉州佥判。

图2-2-52 《李公玉题记》

录文:

宝庆丙戌谷日,涪陵石鱼出水面六尺。郡太守、唐安李公玉喜其□□年之兆。挈男泽□,□□觉民载酒来,□□□□叔咏、眉山□□□□□、白子才、张□□□□□。

按:馆藏拓本长30厘米,宽13厘米。7行,正书,字径5厘米。由于题刻左下部整体缺失,自清代以来拓片均不全。《题名记》《所见录》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均作《李公玉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定名《李公玉等题名》。《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李玉新题记》、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李公玉再题》。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名为《宋李瑞石鱼题记》。据文意,“喜其”后,恐是“为丰”二字。“挈男泽□”一句,据后题,其子名泽民,此处或当补入“民”字。

图2-2-53 《李公玉再题》

录文:

郡守、李瑀公玉,新潼川守、秦季槱宏父,郡纠曹掾、何昌宗季文,季槱之子九韶道古,瑀之子泽民志可同来游,石鱼阅八年不出,今方了然,大为丰年之祥,此不可不书。宝庆二年正月十二日涪州太守。

按:馆藏拓本长106厘米,宽75厘米。7行,正书,字径7.5厘米。《所见录》《题名记》、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均名为《李公玉题记》。曾著将“瑞鳞古迹”等题字亦附于此,定名《李公玉“瑞鳞古迹”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李公玉等再题》。《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定作《李玉新题记》。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李公玉题记》。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此拓,《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宝庆二年正月十二日涪州太守”等字之后,前引诸书均再无录文,唯曾著于其后加一“题”字。据李胜考:“秦季槱,字宏父,普州安岳(治今属四川)人,绍熙四年陈亮榜同进士出身,治《春秋》十七年。宝庆元年正月以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国史院编修官,六月除直显谟阁、知潼川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卷九)。”又,秦九韶,字道古,普州安岳人(其事详见后章)。“李泽民,字志可,宝庆间涪陵郡守李公玉子,唐安(时称江源,治今四川崇州)人。理宗淳祐初知宁德县事。八年,移长溪令,新庙学,筑东湖(筑堤长百丈,周九百七十五步,邑民便之,号曰‘李公堤’),士民德之(郝玉麟、卢焯等《福建通志》卷七水利、卷二六职官七、卷三二名宦四福宁府)。”[234]

图2-2-54 《宝庆丙戌年水位题刻》

录文:

宝庆丙戌,水齐□□。

按:馆藏拓本长80厘米,宽19厘米。1行,隶书,字径8厘米。题刻仅存六字。《题名记》《所见录》均定名《宝庆题字》。《八琼室金石补正》作《丙戌残题》。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作《宝庆丙戌水位题刻》。贵州省博物馆未见此拓。《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题刻录文,曾著最多,作“宝庆丙戌,水齐至此”。《八琼室金石补正》录作“宝庆丙戌,水落□□”,其后陆增祥加按语云:“后有元天历年题记五行,宋刻盖为所磨矣。”《题名记》及《所见录》所录均为“宝庆丙戌,水齐□□”。又,宝庆丙戌,即为宝庆元年(1226),故知此题刻与前题《李公玉再题》大体镌于同时。

图2-2-55 《谢兴甫等题名》

录文:

长沙谢兴甫起□□、资中杨坤之夷叔、□人虞会和叔,绍定庚寅上元后一日来观石鱼,子篯侍。

按:馆藏拓本长78厘米,宽68厘米。5行,正书,字径4厘米。曾著未见录文,《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亦未收录。《题名记》《所见录》《八琼室金石补正》均定名《谢兴甫等题名》。《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及贵州省博物馆作《谢兴甫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谢兴甫等题记》。“子篯侍”三字,《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为“子钱侍”。此题刻左面另有一行文字,为“双龙鳞甲奇变化待何时圉□□□”等字,不知何解。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认为此“十一字疑亦宋人所题”。

绍定,为宋理宗年号,绍定庚寅,即绍定三年(1230)。谢兴甫,字起□,长沙人。文行华美,气质粹和,谨重好修,学术甚正,以殿试第五名及第,授从事郎、全州州学教授。《后乐集》存有《奏举萧遵、施桐、姜注、谢孙复、谢兴甫、郄梦祥乞加录用状》[235],据明人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载,绍定二年(1229)任涪州太守。著有《中庸大学讲义》三卷,《宋史·艺文志》有其文名。《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误录其名作“谢兴”。

又,杨坤之,据李胜考,其“字东叔(石刻题记东似为夷字),资中人。魏了翁《鹤山集》卷六一《跋杨参议(兴)家书后》云:‘资中杨侯东叔自涪陵罢归,携其先君子参议公手泽以示余,为之怃然。’按:杨兴撰有《龟陵志序》(《四川通志》卷二六)”。[236]其余人无考。

图2-2-56 《绍定残刻》

录文:

□镐星江□□□,潼川马骥□□□钱释之,浚仪□□潮彦诊,绍定□□正月五日同观。

按:馆藏拓本长78厘米,宽68厘米。5行,正书,字径4厘米。题刻早年即遭磨损,字迹多不全。《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作《□镐等题名》。《八琼室金石补正》《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则名《绍定残刻》。曾著作《江□□等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马骥等题记》。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作《□镐星江等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有关题刻录文,曾著录作,“□镐星江□□,潼川马骥□、钱释之,浚仪□潮彦诊,绍定五日同观”。其中多有脱文。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浚仪□□潮彦诊”一句,录作“浚仪□□潮彦珍”。[237]据《宋史》载,南宋中期有两马骥,一曾官居都统职。[238]一人则与“虞允文、杜莘老等复除为起居郎”。[239]未知此处所指是哪一个,更或二者皆不是。[240]钱释之,据《(嘉靖)嘉兴府图记》载,嘉熙中有钱释之居官嘉兴府。[241]其余诸人,暂无考。

图2-2-57 《张霁等题记》

录文:

石鱼报稔之瑞,旷岁罕见。淳祐癸卯冬,水落而鱼复出,既又三白呈祥,年丰可占。郡太守、山西张霁明父率同僚来观,通判、开封李拱辰居中,教授、古通王槱钧卿,判官、古黔邓季寅东叔,录参、长沙赵万春伯寿,司理、凤集孙泽润之,司户□□赵与礽仲器,监酒、潼川李震发子华,□安□应午子酉,监税、资中张应有嗣行,涪陵县令、武信赵广僖公叔,主簿、合阳李因夏卿,尉、合阳冯申龙季英,忠州南宾簿尉、开汉王季和和父,节干、成都周仪可义父,节属、益昌张申之西卿,郡斋、奉节王建极中可与焉。时嘉平既望谨识。

按:馆藏拓本长135厘米,宽100厘米。11行,正书,字径7厘米。此题刻文字较多,《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作《张霁等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则名《张霁等题记》。《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及曾著定名《张霁等题记》。《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宋张霁石鱼题记》。诸家所录文字少有歧见,唯曾著“尉、合阳冯中龙季英”一句有衍文,其作“县尉、合阳冯中龙季英”。从“嘉平既望”一句,以及“淳祐癸卯冬”等语,可知此题刻镌于淳祐癸卯(淳祐三年,1243)腊月十六日。

曾著及王晓晖均据陈曦震主编《水下碑林白鹤梁》一书所载图录及释文,将左半部中间部分题刻文字视作其他题刻,曾著名之为《赵广僖等题记》,而王晓晖《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另定名《赵光禧等题记》,录文:“武信赵广僖公叔,冯申龙季英,忠州节干成都周仪可,郡斋奉节王建极。”

“王槱,字钧卿,古通(治今四川达州)人,淳祐三年涪陵郡教授(《四川通志》卷三三选举)。”《(乾隆)达州志》言其为端平二年(1235)进士。[242]而“张应有,字嗣行,资中人(一说绵州人),绍定进士(《四川通志》),淳祐三年涪陵郡监税”。[243]邓季寅,《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邓季寅,字东叔,淳祐二年判官。”[244]张霁,《长编》载有右补阙、知江州张霁。[245]然其为太祖时人,故此处张霁当另有其人。而“绵州石堂院题刻”中有一宋人题名云:“紫岩张明父领尉未两旬,奉宪檄行四境诸刹,因成访古,观览殆遍。”[246]此张明父或即张霁。李拱辰,据《(雍正)广西通志》,嘉定中,有昭州教授李拱辰。[247]赵与礽,宋代宗室名“与礽”者有二人,一为赵希之子,一为赵希濬之子。而涪州另有《宋赵希濬等题记》云,赵希濬,字公发,浚仪人。[248]故此处赵与礽当更可能是赵希濬之子。王季和,朱熹《晦庵集》有《答王季和》[249]二文。又,《宋元学案》载,“景迂先生以大观之庚寅谪居甬上船场,其后七十余年而监官王季和为立祠”,[250]未知是否即此人。此外,张申之,《(雍正)四川通志》载有乾道进士张申之,成都府人,或即此人。[251]

图2-2-58 《王季和等题名》

录文:

山西张侯来镇是邦,癸卯甲辰,鱼出者再,邦人皆谓前所罕见,屡书以识其异。忠南郡幕、开汉王季和偕所亲张文龙,郡斋、益昌张申之,奉节王建极侍太守来观,腊月念肆日也。

按:馆藏拓本长106厘米,宽101厘米。10行,正书,字径9厘米。题刻所谓张侯即前题所见张霁。清人所著,《所见录》及《题名记》均名之为《王季和题记》,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则名《王季和等题名》。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王季和等题记》。题刻拓片另见收录于《水下碑林白鹤梁》《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等书。“奉节王建极侍太守来观”处,曾著存衍文,并作“郡斋奉节王建极侍,太守来观”。[252]张霁,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以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均言其“少时喜读书,讲气节,善诗书。其字秀丽严谨,颇臻微妙”,但未注明史料来源,姑录此以备考。又,从“腊月念肆日”及“癸卯甲辰”等语可推知,此题刻作于前题之后八日,即淳祐癸卯(淳祐三年,1243)腊月二十四日。

图2-2-59 《邓刚等题名》

录文:

大宋淳祐戊申正月,石鱼□□,郡守、庐陵邓刚季中,率通判、江阳何行可元达同观,望日谨志。

按:馆藏拓本长122厘米,宽50厘米。4行,正书,字径8厘米。题刻言“淳祐戊申正月”,又云“望日谨志”,可知其镌于淳祐戊申(淳祐八年,1248)年正月十五日。清人所著均名《邓刚等题名》。曾著作《邓刚题记》。《白鹤梁题刻辑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水下碑林白鹤梁》作《邓刚等题记》。贵州省博物馆藏拓及《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定名《宋淳祐戊申邓刚石鱼题刻》。馆藏拓本“石鱼”之后二字椎拓不清,据《八琼室金石补正》等所录,可补作“石鱼呈祥”。邓刚,据《(嘉靖)赣州府志》所载,有邓刚于宝庆二年(1226)权会昌县知县事。[253]此书所载之人,与题刻所见者时间相近,且题刻中邓刚即江西庐陵人,故恐同一人。何行可,据题刻所记,字元达,江阳人,时任涪州通判,《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则云为“淳祐九年通判”。[254]

图2-2-60 《赵汝廪观石鱼诗》

录文:

淳祐庚戌正月八日,郡守、开封赵汝廪观石鱼,赋五十六言:

预喜金穰验石鳞,□能免俗且怡神。

晓行鲸背占前梦,瑞纪龟陵知几春。

拂石已无题字处,观鱼皆是愿丰人。

片云不为催诗黑,欲雨知予志在民。

按:馆藏拓本长85厘米,宽84厘米。8行,正书,字径6.5厘米。拓本因原石破裂,纵横颇深,故偶有脱文。《题名记》《所见录》定名《赵以廪题诗》,“以”字,当为“汝”字之误。检涪州方志,各志均有涪州知州赵汝廪,而未见赵以廪之名。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作《赵汝廪题诗》。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定名《赵汝廪观石鱼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赵汝廪石鱼诗》。题刻拓片贵州省博物馆有存,命名为《赵汝廪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藏六十年代龚廷万等调查报告作《郡守开封赵汝廪石鱼诗》。题记诗句部分专收于《补遗》,名为《观石鱼》。《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见收录。“预喜金穰验石鳞”一句,“穰”字,曾著录作“禳”。“□能免俗且怡神”诸家所录均有脱文,唯曾著补入“未”字,作“未能免俗且怡神”。赵汝廪,《(雍正)四川通志》[255]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256]均云其“知涪州,歉岁则贷公庾,丰年则贮义仓,劝农兴学,民立生祠于学宫,以配程、黄、尹、谯四贤”。另据《字溪集》,“宝祐元年癸丑,公(字溪先生)年六十七,与税巽父论启蒙小传,与湖北漕袁君鼎东论进学,与绍庆守赵公汝廪论《易》,赵守延公讲学,公辞”。[257]可见,赵汝廪曾先后任涪州知州及绍庆府知府,且长于论《易》。又,同书载《贽赵广安》一诗,下夹行小注“汝廪,字景贤”。[258]或可知,其字景贤,还曾出为广安守。此外,从《赵使君汝廪刊〈易学启蒙〉于涪属予为跋》一文[259]可知,在涪州任上,赵汝廪还曾刊刻《易学启蒙》一书。《涪陵县续修涪州志》所收阳枋撰《祭赵景贤使君文》,赞其云:“公资禀高明,才华卓出,好语开口,妙句落笔,贯百家而剖析,饱信史而涉历。”[260]

图2-2-61 《刘叔子诗并序》

录文:

鉴湖之石鱼,唐人所刻也。《图经》谓三五年或十年方一出,出则岁稔,大率与渝江《晋义熙碑》相似。圣宋宝祐二年岁次甲寅蜡(腊)月立春后一日,郡假守长宁刘叔子君举,偕别驾蹇材望君厚送客江上,过石鱼浦,寻访旧迹,则双鱼已见,时维丰年之兆。因披沙阅古碣,得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刘公忠顺所题一诗,叔子感慨颓波之滔滔,激节石鱼之砥柱,而转运公之佳句与之相为无穷,敬嗣韵以识盛事,尚庶几小雅,歌牧人之意云尔:

啣尾洋洋石上镌,或依于藻或依莲。

梦占周室中兴日,刻自唐人多历年。

隐见有时非强致,丰凶当岁必开先。

太平谁谓真无象,罩罩还歌乐与贤。

三年春王正月乙巳,男贡士从龙书。

按:馆藏拓本长141厘米,宽125厘米。17行,正书,字径7厘米。题刻文字较多,基本保存完整。《所见录》《题名记》均定名《刘叔子题诗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白鹤梁题刻辑录》名为《刘叔子诗》。曾著和《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刘叔子诗并序》。题刻诗句部分又见收于《补遗》,名为《观石鱼嗣刘忠顺韵》。题刻拓片另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然《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题刻文字诸家所录偶存歧见。“男贡士从龙书”一句,《白鹤梁题刻辑录》录作“命男贡士从龙书”。李胜认为此处“男”,疑即中男,次子之意。[261]字,见于宋人薛季宣《书古文训·尧典》,“乃命羲和”之“命”即作此形。“渝江《晋义熙碑》”,据《白华前稿》载,“宝祐甲辰腊,涪守长宁刘叔子君举,追和唐大中六年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刘忠顺诗其序曰:石鱼唐人所刻,与渝江晋义熙碑相似,见则岁稔。义熙碑,当即今所称雍熙碑”。[262]据胡昌健考,认为其属东晋义熙三年(407),重庆渝江中一段题刻。[263]刘叔子,字君举,长宁军(治今四川长宁县)人,理宗朝登进士第,此时为涪州知州。据《补遗》作者所考,其于“宝祐二年知重庆府”。[264]又,《后村集》载其曾为将作监丞[265]及太府寺丞[266]

图2-2-62 《蹇材望诗并序》

录文:

涪以石鱼之出,占岁事之丰,以岁事之丰,彰太守之贤尚矣。长宁刘公叔子镇是邦又出,夫岂偶然。别驾、潼川蹇材望赓皇祐刘转运诗以纪之。宋宝祐二年嘉平下澣书。

何代潜鳞翠琰镌,双双依藻更依莲。

梦符瑞报屡丰兆,物盛鱼丽美万物盛多宜歌大有年。

玉镯调和从可卜,金刀题咏又开先。

浑如泼刺波心跃,感召还知太守贤。

粤明年人日重游

按:馆藏拓本长106厘米,宽71厘米。14行,正书,字径4厘米。题刻为时任涪州别驾蹇材望为和北宋皇祐间转运使刘忠顺诗而作。《所见录》及《题名记》均定名《蹇材望题诗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名为《蹇材望诗》。《白鹤梁题刻辑录》作《蹇材望题记》。曾著作《蹇材望和刘叔子诗并序》。《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蹇材望诗并序》。题刻诗句另见收于《补遗》,名《题石鱼》。拓片另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题为《蹇材望诗》,《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则录作《宋宝祐二年蹇材望石鱼题记》。“别驾、潼川蹇材望赓皇祐刘转运诗以纪之”一句,“赓”字即赓和,有倡和、酬谢、赠答之意。故知,此诗实为蹇材望和刘忠顺,而非和刘叔子,因此,前人定名《蹇材望和刘叔子诗并序》,恐不妥。又,“彰太守之贤尚矣”一句,曾著作“彰太守之贤尚也”。据“宋宝祐二年嘉平下澣书”一句,知此题刻镌于宝祐二年(1254)十二月下旬。蹇材望,据《宋诗纪事补遗》考,“字君厚,累官潼川别驾,湖州通判”。[267]余事详见下章。

图2-2-63 《何震午等题名》

录文:

宝祐戊午正月戊寅,军事判官、昌元何震午季明,知乐温县、燕国赵与珞思复,纠曹、宕渠袁逢龙清甫,理掾、古渝杜梦午南卿,文安王垓子经,汴阳向大源清夫,观石鱼之兆丰,拂涪翁之遗迹,亦一时胜游也。濡笔以书。

按:馆藏清拓本,仅存上部,共43字。1963年新拓所得拓本长92厘米,宽80厘米。9行,行楷书,字径7厘米。《题名记》定名《何震午等题记》。《所见录》则未见有载。缪荃孙于《所见录》跋语中云:“余光绪甲辰临桂况君夔生自蜀来宁,赠石鱼文字一箧,亟取对校,如见故人,缺三种,多两种,剔出北岩两种。”[268]这或即为缪氏所云所缺两种中之一种。《八琼室金石补正》名此题刻为《何震午等题名》。曾著、《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与《题名记》同,作《何震午等题记》。《白鹤梁题刻辑录》作《何震午题记》。题刻拓片另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定名《何震午等题名》,《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作《宋何震午石鱼题记》。“燕国赵与珞思复”一句,曾著录为“燕国赵兴珞思复”。“理掾、古渝杜梦午南卿”一句,曾著有衍文,作“涪州理掾、古渝杜梦午南卿”。“文安王垓子经”一句,何凤桐录为“文安王王垓子经”。“拂涪翁之遗迹,亦一时胜游也”,则作“拂涪陵之遗迹,变一时胜游也”。[269]据钱保塘于《题名记》中所考,“《宋史·宗室世系表》:燕王德昭九世孙,有与珞,此题燕国,殆因燕王封也。《(嘉庆)四川通志》:有进士王垓,苍溪人,失其年,此题文安,或书其先世所居也。文安隶宋河北路,是时久入于元矣”。

图2-2-64 《徐朝卿题名》

录文:

铜鍉徐朝卿太原。

按:馆藏拓本长72厘米,宽31厘米。1行,正书,字径10厘米。文字多不能辨识,今所录文字据《所见录》补入。《八琼室金石补正》及《题名记》未见此题刻。汪应辰《文定集》有《赠徐朝卿序》一文,并以石鱼题刻所录,其当为铜鍉(治今山西沁县)人,于建炎间为涪州知州。

汪应辰言其“本业儒,为性静慎,无世俗日者多言夸诩之态,故术之精确,至于如此,而不免于洴澼絖也。虽然由子之术而论之,则既有所系矣”。[270]因题刻无镌刻时间,姑从钱保塘之例,附其于宋末。

图2-2-65 《遂宁傅端卿题名》

录文:

遂宁傅端卿游此。

按:馆藏拓本长130厘米,宽60厘米。1行,正书,字径12厘米。原刻未镌时间,但从位置来看,其处于《张宗宪题记》左下方,且文字风格亦同,故很可能与之镌于同时,即绍兴二年(1132)。《所见录》《题名记》均认为此题名属宋代。《八琼室金石补正》录文:“遂宁傅端卿游。”傅端卿其人,史传无载,仅从题刻记载来看,为遂宁人,或当时在涪州为官。今从清人之例,姑附其于宋代题刻末。

图2-2-66 《王汉老题名》

录文:

无诤居士王汉老来观。

按:馆藏拓本长68厘米,宽10厘米。1行,正书,字径5厘米。题刻收录于《所见录》《题名记》以及《八琼室金石补正》,前二书未单独命名,仅见录文。后书题为《王汉老题名》。曾著及《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王汉老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未收录。王汉老,《(咸淳)临安志》载其曾为临安县知县。[271]相同记述另见《(民国)杭州府志》。《(光绪)永嘉县志》载,其曾为“右文殿修撰王益大并妻林宜人”撰《圹志》,[272]后属其职衔为“前承议郎、带□□□文思院、通判庆元军府事王汉老”。[273]另据该书所载,其为“(王)允初孙,明州倅”[274],即或曾出为明州通判。从此人生平判断,题刻当至早成于宋咸淳间。又据题刻所谓“无诤居士”之号,也可能镌于宋亡之初,当时其或归隐涪州一带。又,金代亦有一号“无诤居士”者,其名刘迎,字无党,东莱(治今山东掖县)人,大定进士,初为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工诗。所作有《淮安行》《河防行》等传世。今姑录此以备识者详考。

图2-2-67 《贾承福题名》

录文:

□镌石名字。随使孔目官贾承福书。

按:馆藏拓本长36厘米,宽18厘米。2行,正书,字径7.5厘米。《所见录》《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等均未收录。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名之为《贾承福题记》。关于题刻时代,据“随使孔目官”一句,可知镌刻者居孔目之职。因宋以后渐不用此名,后世独翰林属官有孔目,故此题刻恐仍镌于宋代,今姑附于宋末。

图2-2-68 《都儒县主簿题名》

录文:

摄都儒县主簿,兼知令尉公事□□□。

按:馆藏拓本长40厘米,宽5厘米。1行,正书,字径2厘米。清人所修诸书无收录。曾著录文“摄都儒县主簿,兼知令尉公事□□□”,脱“兼”字。《白鹤梁题刻辑录》则于此段文字,未能释读者甚多,姑不引录。都儒(濡)县,即今贵州务川。《元和郡县志》卷三〇载,都濡县“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贞观二十年(646)建。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废入彭水县。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原土著首领田佑恭入朝,重和元年(1118),徽宗以田氏故居所在,置务州县,后又入思州。元至元间因婺星陨石降此,改“务”为“婺”,仍属思州。从都濡县沿革来看,此题刻极可能成于都濡废县之前,即宋仁宗嘉祐八年前。今将此题刻暂系于宋代题刻之末。

图2-2-69 《安固题记》

录文:

皇元至大辛亥十二月,奉训大夫夔路万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安固,奉省檄整治各路水站赋役。事毕,偕忠翊校尉、同知涪州事咬寻进义,副尉、涪州判官杨煇敬谒伊川先生祠,因观石鱼。中旬三日聂文焕谨书,时马福从行。

按:馆藏拓本长74厘米,宽41厘米。8行,正书,字径3.5厘米。下方框外横列“石工刘庄”四字。《题名记》《所见录》《白鹤梁题刻辑录》等均言为《安固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则未收录。曾著作《聂文焕题记》。另外,题刻还见收于《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中国长江水下博物馆—白鹤梁题刻》等。有关录文,除曾著外,其余各家均未录入“时马福从行”等五字,从字体来看,该内容很可能与此题刻同为一体。“涪州判官杨煇敬谒”一句,《题名记》及《所见录》均将“敬”字,录作“敂”。

“咬寻进义”,《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记作“咬寻通义”。[275]奥鲁,志云,“元奥鲁,至顺三年奉政大夫,夔路万州知州兼管本州军事”,[276]当误。奥鲁在元时,为征戍军人的家属所在,此处实乃言安固职事为“兼管本州诸军奥鲁”,非为人名。

马福,《元文类》载,元初随伯颜攻宋者,有千户马福,未知是否即为题刻中人。[277]其余诸人,事迹不详。“至大辛亥”,即元武宗海山至大四年(1311)。

图2-2-70 《王正题记》

录文:

天历己巳春,水去鱼下二尺,岁大熟。庚午复去五尺,监郡宣候爰,及同僚洎邦人士游庆记耳。王正上元日题。

按:馆藏拓本长75厘米,宽40厘米。5行,正书,字径5.5厘米。馆藏拓本分作二段,其一至“天历己巳春,水去鱼下二尺”处,其余文字尽数椎拓于第二段。《题名记》《所见录》《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均作《宣侯题记》。曾著及黄海《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王正题记》。《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宣侯爰题记》。今从曾著等,作《王正题记》。天历己巳,即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二年(1329)。陆增祥云:“考己已,明宗即位无年号,庚年五月文宗即位,改元至顺,此题在正月,故仍称天历也。”[278]题刻所见人名,姑难考。

图2-2-71 《阳留题》

录文:

□元天历庚午石鱼现□□,阳留题。

按:馆藏拓本长57厘米,宽17厘米。2行,行4至8字不等,楷书写就,大字字径10厘米,小字约2.5厘米。原刻极为模糊,部分文字漫漶难辨,《所见录》及《题名记》均作《阳留题》,而曾著作《溧阳留题》。《白鹤梁题刻辑录》《水下碑林白鹤梁》均作《佚名题记》。《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作《滦阳留题记》“□元天历庚午”一句,曾著及钱保塘均作“至元天历庚午”,且曾著录文顺序为“溧阳留题,至元天历庚午石鱼现涪州”。《白鹤梁题刻辑录》作“皇元天历庚午石鱼现□□□”。至于同一题刻出现两个年号,姚觐元认为“元明宗于致和元年戊辰九月袭位,改元天历,踰年乙巳八月殂,怀王图贴睦尔袭位,以明年庚午为至顺元年,以是推之,‘午’上当是‘庚’字,乃至顺元年也。其犹称天历者,意道远尚未奉改元之诏”。[279]

图2-2-72 《张八歹木鱼记》

录文:

《涪陵志》:江心石鱼出,则大稔。予守郡次年始获见,率僚友来观,方拂石间,适有木鱼依柳条中流浮至,众惊喜曰:石鱼自古为祥,木鱼尤为异瑞也,请刻之以示将来云。至顺癸酉仲春十有三日奉议大夫、涪守张八歹谨识。蒲坂张琡、吏庞嗣荣从焉。

按:馆藏拓本长141厘米,宽94厘米。7行,正书,字径6厘米。文字见收于《所见录》及《题名记》。《八琼室金石补正》未录。诸家所名多作《张八歹木鱼记》,唯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作《张八歹题记》。题刻文字,“江心石鱼出,则大稔”一句,曾著录作“江心石鱼,出则岁稔”。又,“蒲坂张琡、吏庞嗣荣从焉”一句,《所见录》及《题名记》均未见录。另外,此题刻被收入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名《石鱼石刻》,亦脱末句。《白鹤梁题刻辑录》将此句单独列为一题刻,名为《许家□题记》,录文为:“蒲板张琳庚、庞嗣荣从焉。”[280]“至顺癸酉仲春十有三日”,即至顺四年(1333)二月十三。元文宗死于至顺三年(1332)八月,但明宗长子于次年六月方继位改元,故此题刻仍镌至顺年号。蒲板,今山西永济市。题刻所录人名,多不可考,涪州诸志中有关张八歹记载,多据此题刻所记转抄。曾超《元明清白鹤梁题刻涪州牧考述》,引《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作者所述:“张八歹,又名张琡,生于1302 年,卒于1375年,元代蒲板(治今山西永济)人,进士。至顺癸酉年(1333)为奉议大夫、涪州太守。工书法,动笔如飞,一挥而就。在白鹤梁题刻中,张八歹刻有石鱼一尾,作有题记一则。85 字,精隽超群,错落有致,脱于颜、柳,自成一体。《历代名人与涪陵》有《元代涪守张八丂(歹)白鹤梁仿刻木鱼记》。”[281]至于为何认定张八歹与末行题名人张琡即同一人,所用史料源自何处,均未提及。今阅《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一书,其所用辞条,又引自《巴蜀文化大典》(简称《大典》)。《大典》称:“《木鱼记》题刻书法作品。刻于涪陵市白鹤梁上。张八歹(音“考”)题,楷书撰刻。张八歹(1302—1374)名琡,蒲坂(治今山西永济)人。进士,奉议大夫。涪州(今涪陵)太守。工书法,运笔如飞,一挥而就。元统一年(1333)仲春题‘木鱼记’楷书曰:‘《涪陵志》江心石鱼出则大稔。予守郡次年始获见。率僚友来观。拂石间,适有木鱼依柳条中流浮至。众惊喜曰:“石鱼自古为祥,木鱼尤为异端也,请刻之以示将来云。”至顺癸酉仲春十有三日。奉议大夫涪守张八歹谨识。’85字。精隽超群,错落有致。”[282]今观原拓,并未见“元统一年”四字,而现存涪州诸志亦无直接记载张八歹即张琡。张琡之名见于全拓末行,全句云“蒲坂张琡、吏庞嗣荣从焉”,此处张琡当是从游者之一,而“张八歹”之名见于拓中,故二者应非一人。

图2-2-73 《蒙文题刻》

录文:

生命的意义在于荣誉。[283]

按:馆藏拓本长51厘米,宽11厘米。1行,八思巴文字,字径5厘米。诸家所录均认为此题刻为八思巴文字,大意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荣誉”,《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音译为“阿弥图土萨塔”。[284]今仍之。黄节厚在《白鹤梁蒙文题刻考略》一文中,依据《元史》《四川通志》《涪州志》等史料考证,该刻可能系元代西川副统军刘思敬所作。刘思敬,又名哈八儿都,济南历城(治今山东济南)人,曾于至元八年(1271)任元代西川副统军,至元十三年(1276)率领元军攻克泸州,攻降重庆及忠州(治今重庆忠县)、涪州(治今重庆涪陵)诸郡。《(同治)重修涪州志》云其“出忠、涪,所向克捷”,故有可能在攻占涪陵后,因白鹤梁石鱼出水而往观留刻。曾著及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等亦有考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