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的概念
点,是指小的物象。作为可视形象的点,只要肉眼能看得见,它必然存在形状和大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是何种形状、何等大小,而是它属于一个相对“小”的物象的概念。就像一片树叶相对于一棵大树来讲它是一个点,而一棵树相对于整片森林来讲它也是一个点一样。
太阳是巨大的球体,从体积上来讲绝不会把它作为一个点,但是在无限的宇宙中,太阳却只能是一个点。一粒芝麻很小,可称之为点,但在显微镜下,它又相当大,大到让人感觉显微镜中的物象不应该是一个点。通过以上视觉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认为一个物象因为其参照物的差异,以及距离远近等原因,它可能是点,可能是面,还可能是体。判断的标准是依据该物象与其参照物的比较得来的,所以说点是一个相对小的物象。
2.点的类型
点的形状单纯,一般分为规则点和不规则点两大类。
规则点是指严谨的几何点。如:圆点、方点、三角点等。
不规则点是指形状自由随意的点。
规则点:
不规则点:
点还可以分为实点(见图2-1)和虚点(见图2-2)。
图2-1
图2-2
实点是绘制或偶然产生的点,虚点是由线条或周围环境衬托出的点。
3.点给人的心理感受
点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小”,这是点的特征。然而在同一平面上,由于点的不同形态及其组合或位置关系的不同,还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画面中只有一个点,这个点能够集中视线,产生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同时它还给人一种孤单的心理感受(图2-3)。由于其位置摆放的不同,这种心理感受还会有所变化(见图2-4~2-7)。
图2-3
图2-4 高昂、积极、振奋
图2-5 平静、沉寂
图2-6 不稳定、流动
图2-7 结束、安稳、可怜、压抑、低落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且大小相同的点有起始感,张弛感。
两点之间距离长短的差异,会产生张弛松紧的强弱变化,当视线来回于两点之间时给人以距离的感觉,一条无形的线便产生了(见图2-8、图2-9)。
图2-8
图2-9
两个大小相同的虚、实点也可以产生方向感,视线从虚点移至实点(见图2-10)。
大小不等的点会产生方向感,视线从小点移至大点(见图2-11)。
图2-10
图2-11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可产生线或面的感觉,且点的个数越多,间距越短,密度越大,线或面的感觉越强烈(见图2-12~2-14)。
图2-12
图2-13
图2-14
按一定规律成大小重复排列的点会产生节奏感(见图2-15)。
图2-15(www.xing528.com)
点的大小渐变可加强画面的方向感和空间感(见图2-16、图2-17)。
图2-16
图2-17
4.点构成图形
(1)等点图形。
形状、大小近似或一样的点构成的图形叫等点图形。最早将点运用于画面的是18世纪的点彩派画家修拉,他从色彩混合理论得到启发,把大小相近的纯色点用以组成画面,如《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见图2-18)及局部(见图2-19)。
图2-18
作者:修拉(法国)
图2-19
作者:修拉(法国)
(2)差点图形。
形状、大小不同的点构成的图形叫差点图形。画面中点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可以营造出不同方向感、韵律感、运动感等效果(见图2-20、图2-21)。当今,差点图形作为一种设计手段在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环艺设计、动漫设计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图2-20
作者:草间弥生(日本)
图2-21
作者:草间弥生(日本)
5.生活中的点
生活中呈现出各种自然形态的点,如大衣上的纽扣、飘飞的雪花、晶莹的露珠、花园的花朵、勤劳的蜜蜂、红红的草莓、夜晚的路灯……(见图2-22、图2-23)而这些点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引入到各类设计中去。
图2-22
图2-23
6.点构成画面的常用方法
画面中通过点的大小渐变(图2-24),形状渐变(图2-25),方向渐变(图2-26),虚实渐变(图2-27),类似形组合(图2-28),疏密布置(图2-29),颜色互衬(图2-30)等方法可以形成各种运动、起伏、凹凸、节奏、韵律等丰富的画面效果。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2-30
活动建议
1.展开联想列举生活中各种自然形态的点。
2.创作一幅由点组合的有趣画面。
活动作品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