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早晨,阳光暖暖地照着,校园里的空气格外清新,闻着花香和含有晨露的树叶香味,顿时让人神清气爽。我喜欢闻蘸着露珠的树叶,尤其是清晨的树叶,浓浓的带有潮湿的清香味,让我不由地遐想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每次走进学校大门,路过门口的花坛,我总是不经意地伸手摸摸那些叫不上名的各种树叶、花草,湿漉漉的好凉好湿润,润润地划过指尖,一种凉凉爽爽的感觉。如果不是要给学生上课,我情愿在这树荫下坐上一上午,读读喜欢的书,再慢慢品一杯咖啡,就这样惬意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头顶枝头上鸟儿们早已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一会儿飞走了,一会儿又来几只,头顶上的云彩都被它们的叫声掀翻了,变换加速。加上校园里清扫的扫帚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分外热闹。其实离早读的时间还早呢,但是孩子们却起得早,陆陆续续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了。
4月份月测考试结束了,我抱着批阅完的学生试卷走进教室,宣布道:“同学们,这次语文考试,大家都很努力,从卷面上来看,每个人都能认真审题,细心答卷,且卷面整洁。但我们只发试卷不公布每个人的成绩了……”
在课堂上,我将卷子一一进行了悉心讲解,并要求学生们把试卷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及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伴随着下课声,我刚走出教室门,晓月和海燕追上来:“老师,老师……”我转过身,晓月问道:“老师,我是班里第几名?”我笑着说:“你考了97分,在班里已经是很优秀的成绩了,怎么,还不满意?”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低下了头。海燕快嘴快舌:“老师,您不知道啊,她要是考不上班里第一,她妈妈会惩罚她的。”
“啊!”我顿时惊呆了。
晓月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并且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这次语文月测她的成绩也很优异。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眼前这位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因为我怕伤害她,会给她本来的不安再添加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我只好强装微笑:“放心吧,晓月,老师给你妈妈打电话,保准你没事,妈妈会高兴的。”
她先是惊异地望着我,然后灿烂地笑了:“真的吗,老师?”
“嗯,玩去吧。”
“谢谢您,老师。”(www.xing528.com)
晚上,我在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王彦珺写了这样一段话:“妈妈,我知道您很疼爱我,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您为我不惜代价,托人到省城为我买了把二胡,希望我在音乐方面能学有所长。可妈妈,您知道吗?我并不喜欢拉二胡,听到那声音,我就不舒服,但为了让您高兴,为了不浪费家里的钱,我只能舍弃我的爱好,选择您的安排,硬着头皮学习拉二胡了……
一向在班里学习成绩优秀,文静的王彦珺浮现在我的眼前。
今天怎么了?尽管语文月测我们班的成绩很优异,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在当前“天才教育”风潮的刺激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的期望值太高,为了孩子的“前途”,早早就为孩子规划好了奋斗目标和培养方案,似乎孩子的发展只有顺从父母的意愿才会有所成就,殊不知这正是他们失望、孩子失败的根源——缺乏并忽略了对孩子智力、智商和教育水平的客观分析。
不可否认,父母们这样做无疑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也是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对孩子的期望标准,一旦父母的期望标准背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时,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我想起在杂志上读到的《朱成:刷新哈佛校史的中国女孩》这篇文章。小时候的朱成,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沮丧。于是,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小朱成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就奋力追赶前面的同学。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名……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小朱成已经跑到队伍的中间位置。后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学习中,使朱成最终当选为2006至2007届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总会主席,成为哈佛大学370年校史上第一位华人学生总会主席。
一般而言,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也许我们都不能成为教育家,但身为父母,身为教育者,我们都应该学习朱成母亲“只追前一名”的教育理念,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减少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制订合适的奋斗目标。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是梅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放;因为我是桃树,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