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也需要品词析句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能的实践运用上,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随着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统编本教材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又把阅读引向了课外,这已是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点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领悟,从文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得太多,词语不用我去解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我以落实阅读为中心。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虽然不要求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讲,但是,文章的精华部分,对学生来说还是需要像精读课文那样细细品味的。所以,教师要提倡学生批注式阅读,静默思考,以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的精髓。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以“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作为本课堂的课眼,引导学生反复默读、批注读、品读、研读,充分利用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让学生体会优美句式,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读、有提升地读,在读中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文本是学生语言素养发展的土壤,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丰富、深刻而又独到,才能为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略读课文来说,内容简单,通俗易懂,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讲,对于文中的重点部分以及含义深刻的地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如“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涌起愉悦之情。”“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恰似……乐章。”通过学生品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了阅读能力。“正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读出想象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指导学生吸收语言、习得写法、丰富思想,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说写本领。
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独特理解。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阅读快乐的过程的前期工作。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没去解释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注重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对“书”的情感,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在后来的习作练习中,学生能学以致用,习作时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写出真实的事情,而不像以前那样自己去编故事。同时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课文,一节好的课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每一位老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www.xing528.com)
本篇课文预习导读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体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经过系统的学习得到提升。不论哪个学段的学生,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这节课时,课前预学中,就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吐字清楚,不加字、不漏字。读通课文,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品读课文时,则必须有感情地朗读。
以阅读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文实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阅读的时间和学生的阅读范围,每出示一个句子,我要求学生进行品读,让每一位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朗读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去朗读课文,让学生真正读懂读书给作者带来的愉悦。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课堂上,当学生出现读不正确、读不通顺的问题时,一定要加以指导、改正。
温儒敏先生说:“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本节课的阅读链接是让学生读一读名人读书的故事。建议学生课后读读其他文章。
“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得法于课内,提升在课外。语文学习中,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朗读感悟能力,渗透读书方法,使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海量阅读。略读课文无须教师进行详细具体的教学,只需要提纲挈领式的指导。因此,教师要真正把握略读课文的本质特点,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