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目的地阅读教学方法:借助《竹节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表达能力

有目的地阅读教学方法:借助《竹节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表达能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有目的地阅读教学方法:借助《竹节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表达能力

多角度阅 读落实语文要素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打开课文,文前的导语很醒目:如果给你这三个任务,你会怎么读这篇文章?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为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我选择了先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内容,再仔细读。面对不同的任务,应采取多角度阅读,落实语文素养。

一、“筛选式”阅读,训练学生快速提取信息能力

学生选择完成第一个任务时,老师建议选用“筛选式”阅读,快速阅读很容易能筛选出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的相关信息。母语是有温度的,尤其是那些制作竹节人的细节描写,能将画面具体化,情感丰富化,给读者以鲜明、生动的意境体验和心理共鸣。“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这些语言,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童年时期“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以及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得意扬扬。(www.xing528.com)

在践行阅读不同内容,选择不同阅读方法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阅读让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层面,捕捉并积累规律性的素材,直接指向于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想象式”阅读,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状态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可以分别为字面理解、解释意义、批判阅读和想象式阅读。其中,“想象式”阅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读者通过生动的意境体验和心理共鸣,往往能让他们豁然开朗,快乐倾吐。斗竹节人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哪些乐趣?想象品味文本9~15自然段关键词句,一些画面犹在眼前。作者反复使用“……就成了……”这样的句式,想强调因自己创造武器而拥有自豪感。同时蕴含了作者对竹节人真切的情感,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并且对比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和幸福的体悟。

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便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就有所不同。《竹节人》一文,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纵横阅读,把文章读短,读厚,一起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与美好。本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个阅读策略单元中的最后一个,它承担着对前三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与提升的作用,也承担着推陈出新的作用。可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