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了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将教师课堂教学优质课赛课作为每学期常态活动。每次赛课结束后都会将取得“礼善杯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能手”的教师,作为集团化学校教师的优课观摩课。
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生态中,提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设计者、组织者、助学者、评价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四位做课教师(语文:张秀珍,2018年获部优课;数学:马丽卿,2017年获部优课;数学:马丽霞,校级骨干;英语:张朔雨,2018年市优课)都能依据学情合理组织、处理教材。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渗透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尤其四位教师都能挖掘学生生活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不同层次有所提高。比如语文课《老人与海鸥》,通过体会老人喂海鸥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再交流想法,到最后的小练笔,多种形式体现了语言文字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数学课《方程的意义》,教师能依标定标,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天平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利用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数学概念不仅是局部的,也是全局的,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不仅是学科的,也是儿童的。方程的概念看似简单,但对于初步接触方程的孩子来说,和不带未知数的等式就混淆了。老师课堂上适时的组织,引导,成为一名成功的助学者,让学生化难为易,掌握了新知。(www.xing528.com)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这一点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但在课堂上如何着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尚在探索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就优化课堂结构,加强学生训练,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结合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古井》一课的教学谈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