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万花筒,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但学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鼓励学生能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
1.挖掘生活素材指导说写。
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我要求学生就身边的一件小事或某一现象、书籍中的小哲理故事或是一条新闻等引发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认识等。“说”的过程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说”的形式包括,课前的自由谈——“课前5分钟演说”——说自己一周来的见闻、感受和课上的陈述、讨论、争辩,以及课后的自我训练,要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训练。“说”,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深入。“写”以“说”为基础,即在课后把感想写下来。
2.挖掘课例指导说写。(www.xing528.com)
在语文课的每项教学中,我充分考虑知识能力之间的互补与联系,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能力,为习作打基础。在备课时,我发挥课例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品评赏析,学习表达方法,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能力,为习作打基础。同时,将习作变成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绝招》一课中写小柱子在大树下比绝活丢了脸,当他听了奶奶的话后有这么一段过渡性的文字:“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这里虽然暗示了小柱子在练绝招,却丝毫没写他具体练的是什么绝招,我们也无法知道他练得怎么样了。我在教学时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并填充其中。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孩子们对小柱子练绝招的具体情况十分感兴趣,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注入了新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充分利用课文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或与课文中人物对话等,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语文书中的好多文章通俗易懂,文笔优美,为学生提供了写话范例,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仿写练习。如学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让学生想象一种事物,仿照第三段的写法,先说说火烧云的不同形状及变化。对于说起来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边观看边想象,激发习作的灵感。说得充分,学生也就乐意写,能写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