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向课堂要效率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有效途径,当然课堂中应紧紧凸显语文课中最本真的东西——“语文味”。
首先要突出朗读的训练。
余映潮老师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朗读可以把文本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把人带进文本情境中,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在聆听了兰州二十二中十位老师的课后感触更为深刻,老师们注重朗读品味,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中读出了语文味。像郭治顺老师所教《海燕》的课堂上,郭老师以“朗读”为突破口,通过自由朗读、教师范读、美读、品读等方式,指导学生从语调的强弱、声音的起伏变化等方面朗读课文,以读促教,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还有李雅群老师在所教《雨之歌》的课堂上也甚是注重朗读的感知:她以领读—齐读—领读重点句—齐读重点句的形式朗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联想、想象,再现逼真情境,使语文课堂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其次要突出语言的学习。
语文味的创始人程少堂老师曾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中,品味再三,构建出一个使心灵震颤飞扬的快乐过程。课堂上的语言学习可采用这些方法:听范读,利用听觉学习语言;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揣摩某些词句的作用与妙处;仿写某些经典句段;抄写精彩句段,并用比赛的方式当场背下。这些,在兰州二十二中语文老师的课堂中都得以充分体现,像何素红老师所教《雨之歌》的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何老师特别强调学生选取一句、几句或一段,自选角度(如人称、修辞、写作手法、遣词用语和诗的情感等),品析课文语言特点;惠黎明老师所教《观舞记》的合作品析环节中,惠老师让大家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为精妙的语段,说一说精彩之处(可从修辞、用语、句式、写作技巧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我最喜欢________(精妙语段),因为它采用 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精彩之处)的句式回答;刘萌老师所教《吆喝》中,组织学生分组活动,以“我最喜欢的吆喝,因为________”的句式赏析课文中的各种吆喝,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图片,指导学生为图片中的商品写广告。孩子们精彩的“吆喝”声就是最好的答案。只有落脚于语言文字,才算是真正的语文,一切知识的获取、情怀的熏陶、素养的提升,都要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并最终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语文课堂回归到原点。(www.xing528.com)
最后要突出情感的激励。
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美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而教师要想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的感染和激励,首要的是自己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文本中,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不然,文本蕴含的情感再丰富,教师体会不出,引导不得法还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把握。
总之,在为期两个月的“国培计划(2015)”的培训学习和跟岗实践中,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应始终坚守自己的田地,把语文教得实在一些,把“语文味”教得浓一些,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牢固树立语文学科意识,用语文独有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才会美味远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