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情表》的人,往往喜欢抓住一个“情”字,慨叹李密所陈亲情、苦情、孝情真切动人,再结合晋武帝读表后赞叹“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下郡县供养其祖母奉膳”一语,认为晋武帝亦为《陈情表》所打动。笔者要问:晋武帝可能为“情”所动吗?
《陈情表》所陈之核心在“不能废远”四字,为此,李密多次上表,“辞不赴命”,非但“告诉不许”,且“诏书切峻”“州司临门”“郡县逼迫”,难道那些上表中没有“陈情”吗?晋武帝为何没被打动,反而恼火万分?其实,作为统治者,如杨广、李世民之流为争夺权力不惜弑兄杀父,更何况素以心狠手辣著称的司马氏父子,强权高压,岂能为一亡国降臣之一己私情所动。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晋武帝放弃对李密的逼迫,允其为祖母养老送终后再出仕晋朝,且赞誉赐婢?《陈情表》是在陈情吗?在尽孝与忠国之间,如何幽径沟回,说服晋武帝?
笔者认为,李密应对晋武帝的手段不在陈情,而在说理。
1.滴水不漏的客观理由。
李密历陈自己半生际遇:襁褓失祜,总角失母,祖孙相依;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一言蔽之,家中人丁不旺,除己之外无可侍奉祖母之人。当然,李密其时已四十又四,按理说子女亦该成人了。在此,李密不忘补充一句“晚有儿息”,且“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于情于理,李密都无出仕可能。说理可谓滴水不漏。
2.进退两难的主观态度。(www.xing528.com)
李密历数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对其之重视与任命: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但他终未成行,只因“刘病日笃”。他之“狼狈”在于“欲奉诏奔驰”与“欲苟徇私情”之间进退两难。
3.不容置疑的忠孝抉择。
李密以“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为例,表面上赞扬晋武帝推行的孝道,实则以“孝”张本,将其行为纳入晋武帝的治国理念之中。既然如此,我“愿乞终养”的请求就应该得到批准。若不被批准,那晋武帝就前后矛盾了。这样一个隐含式的三段论,李密由被动转为主动,先尽孝后进忠成为不容置疑的抉择。
4.切中要害的说理技巧。
表文是上奏给皇帝的,所以李密首先要考虑的是皇帝的阅读感受。它不是以情感打动皇帝,而是要皇帝以自身的经历去理解和接受它。司马集团靠发动政变而掌握曹魏军政大权,晋武帝更是夷灭皇族、废帝自立的二臣逆贼。所以,司马氏既不忠于皇帝,又不讲求节操,更遑论感恩报义了,怎能以“忠”“节”“义”来号召天下?所以,司马炎只好打出“孝治天下”的旗子,以避开祖宗三代的不光彩历史。李密深谙此中曲折,在表文中避开忠义、节操而大谈孝道,既替司马炎提起孝道这块遮羞布,又实现自己的暂不出仕的目的。李密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并不向忠义缺失的司马炎大谈忠君和节操,否则,将有倒捋龙鳞、深揭疮疤之嫌,那时,李密当真处境危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