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人文教育可以看作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架桥。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同样可以宣扬人文主义,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精神,更是包含着对创新、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拥有极其重要的丰富内涵。语文学科最能体现出人文性,运用更真实的形象与更真挚的情感来分析其中的内在美感与感悟境界。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而要让语文教学突出人文性,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于“三多”:多读、多写、多体验生活。转变旧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教会学生自主创造。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要做的是:
第一,我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诗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诗中美景,同时配乐配声。我用诗化的语言诵读文章。学生被眼前静谧的夜景、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以提高。
另外,《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入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如果能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关注学生生活,还可看看他们喜欢的综艺节目。在班里作个调查,向学生要答案。从这些节目中提炼可用的内容到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中去。如《中国达人秀》《世界青年说》《最强大脑》《挑战不可能》《跟着贝尔去冒险》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启智怡情的东西去影响和推动。
有一次,我们班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介绍了林青玄其人,播放了他在《开讲啦》这个节目中的一个演讲视频——《不怕人生的转弯》。林青玄的这个演讲,重点讲了他的三个人生目标:当作家,去埃及,娶一个奥黛丽·赫本一样的美丽妻子。这三个人生目标在他的努力下都一一实现了。演讲诙谐幽默,又蕴含道理。学习演讲技巧和结构之时,又进行了情感教育,一举多得。(www.xing528.com)
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就要去关注学生关注的,想学生所想,才能让学生主动起来,愿意踏入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步。
知识源于生活,只有与生活和谐共处时,教育才会具有人文精神的流露。只有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才会增强学生的自主与创新能力,教师充分启发他们,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文的研究与发现,能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这样才会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才会真正对他们的人文精神有所加强。
第二,引导学生主动创造,做学生的引路人而非学习的主导者。现在,教育部对语文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强调整体感知课文,要求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学语文教师松了绑,使之在教学中发挥独创性、突出文学性变成了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至少要做到“三新”:教学理念新,教学语言新,教学方法新。
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很有诗意的艺术魅力。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听音乐,赏歌词;鉴修辞,品效果;入作文,拟题目。学生先听周杰伦的《东风破》,赏析歌歌词的意境美和运用的修辞等艺术手法。听后进行讨论,小组展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赏析歇中几句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最后,再以《蜗牛》为例,把流行歌曲的歌词引入作文,自创题目或写一小文段,作为知识输出。比如: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们可以《再回首》为题;写“入世”“申奥”可以《壮志在我胸》为题;另外《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是谁》等也是很好的题目。这类标题,或热烈高亢,或一往情深,或含蓄婉约,活泼清新,极富时代气息和感染力,能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思,深深的共鸣。引歌词入题,既可借用原句,也可根据文章需要作适当的变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合唱励志歌曲《怒放的生命》,课后布置学生找找喜欢的流行歌曲,或具古典韵味的,或能使人励志的,来唱一唱,品一品,写一写。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是一些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其显著特点在于形象直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在教学中突现文学性,值得语文教师“拿来”。
第三,完善考核制度。在人文教育下,新的考核制度主张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培养,注重他们对于个性的需要,这样就会避免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而降低对语文的兴趣,这就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对于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的探索远不止这些。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老师提出一个假设,让学生思考:同一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代表发言总结,进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最后,希望更多的同仁能够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共同提升自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