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及无限的魅力.
(1)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激活的数学课堂中学习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背景是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精选出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连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上,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因此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背景作为学习材料,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充分激活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那些用来装东西的盒子,如牙膏盒、茶叶罐、可口可乐罐、粉笔盒等,并观察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及不同之处.学生在生活中认真地找,有目的地观察,带了很多的物体到课堂上.可以提议:“你们能把同小组同学带来的物体按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摆放好吗?”提议一出,同学们热情高涨,马上进行小组分工,很快就摆放好了.接着又问:“你们知道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在数学图形当中分别叫什么名称吗?”同学们一听兴趣十足,在小组当中猜想出了很多名称,如“长盒子”“圆柱子”“方正形”等等.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地进入了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是多么地有趣和有用.
(2)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课时,教师应清楚地知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做了很多的“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应抓住学生这宝贵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首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关过窗户、坐过电梯、玩过风车、坐过摩天轮等;接着让学生模仿一下做这些活动的动作并说说做这些活动时的感觉,进而引出课题“平移和旋转”.在这里,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培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
师:同学们,民以食为天,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吃的.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精美的菜肴图片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www.xing528.com)
今天杨老师带大家到民主路小学参观学习,你们想去吗?民主路小学热情好客也为同学们准备了三份套餐菜肴作为今天中午的午餐,看看你们会喜欢哪一种套餐?为什么?(课件出示三份套餐)
生1:我喜欢A 套餐,因为我喜欢吃油菜,它不会让我变得很胖.
生2:我喜欢B 套餐,因为它很有营养……
师:看来同学们选择的原因各式各样.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午餐在生活中很重要.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份什么样的午餐才是最好的呢?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应用实践更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学活动以日常生活的饮食现象为载体进行引导,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观点,同时又让数学课堂显得自然、贴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