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切片分析作为一种课堂观察方法,基本的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初步“切片”。初步“切片”环节是以人工观察和录像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课堂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观察是凭借听课人的理解、经验及研究主题,以人工的方式记录需要分析的教学行为。比如某一节课,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有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则需要记录这些教学行为的发生过程、操作步骤及典型效果。在人工观察的同时,录像观察精准地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考虑一个核心要素——教学切片的框架和课堂观察手段。
教学切片的框架。课堂研究从资料搜集及资料呈现的形式,可以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类。尽管课堂观察方法有不同的类别,但在具体运用中,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研究框架:课堂观察前的计划——课堂观察记录——资料分析及结果呈现。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具体的步骤。这里的教学切片框架,类似于课堂观察前的计划,即我们将要观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依据我国传统的课堂流程及结合新课改精神,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总结出如下教学切片框架(见下图):
教学技能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的是教学行为,图中七个教学行为不分学科和年级,是所有教学有效性课堂体现的高效行为。这个框架确定后,研究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关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行为都具有分析价值。因此,这个教学切片的过程,是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过程“心中的分解”。哪些切片值得分析?这就需要研究者在现场观课时进行重点标注,并把典型切片的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为下面典型片段的分析做准备。
课堂观察手段。录像观察最大的优点是记录详细,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都可以完整记录下来,可以反复实现教学现场的重现。传统的课堂研究,往往是听课人凭借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个人的理解与经验记录信息,这种记录也被称为“田野笔记”。优点是重点突出,可以选择性记录且克服机械分析的局限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不可逆性,人工记录的不足往往由于时间紧迫而遗漏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学现场,教学切片分析由人工记录有分析价值的信息或框架,课后再结合教学录像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分析。(www.xing528.com)
第二步:选取典型切片。这类切片主要分为两类:优秀的典型片段和不足的典型片段。优秀的典型片段,代表了一线教师长期的实践经验,经过分析、归纳与提升,成为所谓的理论。这类理论具有特殊性,以经验为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些优秀经验经过总结后,对于优秀教师本身是一种强化,使教师的无意识经验转化为有意识经验。对于其他教师而言,这些优秀经验由个人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对更多的人产生借鉴价值。不足的典型片段,这类典型片段代表了某一类典型的教学设计,呈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分析这类典型片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切片的分析与应用。课堂教学切片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是一种多功能课堂研究载体。
课堂教学切片分析,可以针对一节课,把这节课有教育价值的教学细节、教学行为进行深度展示与分析,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本人为例,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及切片,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切表现,如教学重难点处理、师生互动的优缺点等,当然也包括自己语言上的优缺点,以及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动作表现等。对于教师而言,反复研究自己的课堂切片,能起到说教、报告、培训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不仅如此,教学切片分析也可以进行教师教学技能专题训练,以专题的方式搜集某一技能的有关视频,并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一功能类似于微格训练,以录像为载体,生动、真实地呈现了某一技能的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比如,一位地理教师在区内专题教研活动中,结合听过的《黄河》一课,对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专题分析:根据本节课教学实录,第一步进行切片,以问题为单位,主要切分了30多个课堂提问片段;第二步,从比较中评析提问的优劣得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