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提高读懂学生的能力?我有一些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第一,学会倾听。与学生打交道,无论是否遇到问题,教师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自己少说多想。你会发现许多师生在一起时,总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就没有沟通,只剩下“谆谆教诲”了。结果是,教师站在明处,学生躲在暗处,学生把教师的招数弄个门儿清,教师对学生却两眼一抹黑,这是许多教师工作成效差的重要原因。教育者,要多用耳朵和头脑,少用嘴巴。听着不顺耳的话,也不一定要当场反驳,否则下次人家就不说了。
第二,通过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如果能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一碗水端平,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话,就能了解许多学生。学生能瞒住教师,却瞒不住同学。我曾经说过,如果有学生意外离家出走,你去问他的好朋友,肯定知道他的去向。
第三,向同事中的高手学习。有些教师消息很灵通,学生的想法他能提前知道,或者一猜就准。这是因为他们能深入群众,或者有“内线”,或者悟性高,或者经验多、水平高。要想办法向这种高手学习如何读懂学生,学一招是一招,学一个案例增长一份经验,时间长了,积累多了,就有这个能力了。
第四,参加毕业生聚会。你看到今天的学生,要与你当年对他的印象做比较,如果发现差异很大,这是最宝贵的,说明你当年看错了他,或者没看清楚。如果发现他长大后的表现与你原来的印象比较一致,说明你没看错,这属于正面经验,也是好事情。(www.xing528.com)
第五,上网讨论案例。网上案例有许多教师参与讨论,各有各的看法,能启发你学会多角度看学生,避免片面性和表面性,长期坚持,必有收获。
第六,学点心理学。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了解学生就有一些思路,很有好处,不过干万要避免“贴标签”主义。这样的教师我见过一些,他们记住了许多心理学名词,遇到学生情况,能很熟练地给他们贴上“内向”“外向”“抑郁症”“自闭症”“多动症”等标签,于是就自以为把学生看明白了。贴完标签,如果你追问他怎么办,他还会照书上说的条条,开一个笼统的标准答案式药方,然后就以为得胜而归。结果可以想象,你照他说的办法做根本没有效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条主义者。学生是可以分类的,但这只是大致的区别,具体到某一个学生,情况干差万别,要搞清楚“这一个”学生的特点,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你独立思考,且谁也无法替你思考,顶多帮你一下,给你一些启发而已。书本知识所起的作用也是这样。本文的作用,也不例外。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用句时兴的话来说就是“永远在路上”。不管教师如何努力,也无法把所有学生看透,甚至无法把一个学生看透,能抓住其人的基本特点就不错了。但我们一定要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因为了解人,走进他人的心灵,不仅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且也其乐无穷。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