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未来发展的7.1版

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未来发展的7.1版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世界“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和实施,给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长三角地区航天航空制造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未来发展的7.1版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航天航空领域高端装备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关键设备、探月工程关键技术、高分对地观测技术、北斗导航系统、C919国产大飞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窄体客机发动机CJ-100、宽体客机发动机CJ-2000。另外,气象卫星导航卫星、ARJ新型支线飞机等高端技术与装备率先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与应用的大产业格局。智能制造装备的基础作用不仅体现在对航天航空等领域高端装备的支撑,也体现在对其他制造装备通过融入测量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产业的提升。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指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高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占据产业链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和核心关键部件受制于人;基础配套能力发展滞后,装备主机面临“空壳化”;产品可靠性低,产业链高端缺位;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等。

当前,世界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和调整。加速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从国际看,金融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下一代新能源、智慧地球等发展路线,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瞄准新兴产业,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这些不仅对我国高端装备的未来发展构成激烈竞争,而且还将对已经形成优势的产品造成市场空间挤压。从国内看,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对装备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世界“工业4.0”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和实施,给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及长三角地区航天航空制造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www.xing528.com)

因此,必须把握当前有利时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要求,重新梳理航天航空智能制造业务的应用需求,制定航天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大长三角地区的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以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应用需求为牵引,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抓手,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为载体,重点突破航天航空核心制造技术,抢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制高点;开展国产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优化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注重业态产业集群培育和商业模式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创新模式,推进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业由应用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共同提升国家在航天航空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