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世界浩瀚而神奇,从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到具有十几甚至几十厘米长的高等级子实体(比如野生菌)。与其他植物不同,真菌中不含有其他植物赖以生存的叶绿素,因此真菌和其他植物获取养分的来源也大相径庭。大多数的植物通过叶绿素和它的光合作用,从太阳中获取养分。而真菌则从有机体中获取养分,这些有机体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可能是活体,可能正在腐烂,也可能是尸体。
说实话,假如离开了真菌,自然界中的许多环节会变得异常艰难。许多种类的真菌在分解尸体和降解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清理过程给泥土提供了养料,为新的植物提供了生息之所,更为真菌的后代提供了栖息之地。相反的,有些真菌是寄生性的,它们会攻击植物(比如树木),甚至将其杀死。那个摧毁了无数美丽树林的荷兰榆树病,正是由某些甲虫携带的叫作“榆枯萎病菌”的极其微小的真菌所引起的。
还有一些真菌,或者对抗病治病有着积极的作用,或者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就拿抗病治病来说吧,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真菌的药用价值了。有一些真菌,已经变成了救人性命的抗生素,变成了青霉素。闻名几百年的麦角菌,它在中世纪是臭名昭著的,因为它不知祸害了多少农作物,也不知让多少人中了毒。十七世纪,美国塞伦镇的人们叫它“天火”“恶魔”,现在它已经变成了医学上常用的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
食物的形成也离不开真菌。真菌,可以让糖分变成酒精,用来酿酒;酵母菌,可以让面粉发酵变成面包;有的霉菌用到奶酪里面就变成了世界著名的蓝奶酪;霉菌还可以用来发酵一些东方人吃的食物,比如说大豆。
在这本书里,我们讨论的不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而是那种高等级的野生菌。平时我们吃的野生菌,只是它的子实体部分。
野生菌的子实体是由很多菌丝构成的垫状结构。这些菌丝比头发丝还要细,肉眼是看不见的。这些菌丝会伸入土壤或落叶的内部,并从中吸取营养。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很快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子实体。
这种子实体,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野生菌的生殖器官。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子实体上会生长出成串成团的微小的孢子。当野生菌的子实体完全成熟后,孢子囊释放出孢子,借助风或其他方式扩散出去。一旦它们落到适宜的环境里,就会萌发,长成新的菌丝体,野生菌的生命周期由此开始。
野生菌的种类很多,有能吃的,也有不能吃的。几百年来,菌物学家给新发现的野生菌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并把野生菌按特征分成了不同的种类。野生菌的学名,是用拉丁文名称来表示的,第一个名字是属名,如鹅膏菌属和牛肝菌属;第二个名字是种名,描述了这种野生菌的生物学特征,例如白橙盖鹅膏菌,也叫作恺撒蕈,是鹅膏菌中最好吃的;而豹斑鹅膏菌,菌盖上有豹子似的斑点,因而得名豹斑鹅膏菌,有剧毒;还有褶盖鹅膏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菌肉呈红色。
来自世界各国的菌物学家,可能会给野生菌取各种不同的名字,结果有些野生菌有不止一个名字,非常容易让人混淆。在这本书中,我把野生菌最常用的名字写在最前面,其他名字写在后面。
当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会给野生菌取一个俗名。比如说,白橙盖鹅膏菌在欧洲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名字,但都反映了这种野生菌“最明显”的特点;而褶盖鹅膏菌的英文名字,就叫作“胭脂菌”。
已故意大利菌物学家布鲁诺·切托,写了五本专业菌书,菌书上描述的野生菌多达2147种,每种野生菌都附有介绍和照片。此书仿照塞托的体例。
野生菌按营养方式来分,可以分为腐生菌、寄生菌和菌根菌。腐生菌是从死亡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维持生命,例如死亡的大树,腐烂的圆木、树桩、松果核。寄生菌,例如蜜环菌,靠有生命的植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园艺家和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有害菌,因为它会置树木于死地。菌根菌则与某些树木的根形成共生关系(也就是说,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它们从树根中得到水分和养料,同时把树木生长所必需的化学元素(如氮、磷)给了它们,而树木本身并不能直接合成这些元素。牛肝菌、红菇、鹅膏菌以及备受关注的松露和松茸都是菌根菌。很多腐生菌和寄生菌可以人工培育,但是菌根菌就很难人工培育,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些野生菌很罕见,所以异常珍贵,价格也高得出奇!
野生菌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生殖方式,分成子囊菌和孢子菌。
灰树花菌、鸿禧菇和白橙盖鹅膏菌在一起
子囊菌的孢子,是在孢子囊中产生的,成熟的时候,孢子从子囊中射出。子囊菌的子实体,形状各有不同。在这本菌书里,我只给菌类爱好者介绍两种子囊菌:一种叫作羊肚菌、一种叫作松露,虽然价格昂贵,但它们的味道却令人垂涎欲滴。在这些美味面前,价格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各种菌类的孢子都很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没有显微镜,你也可以看到全部孢子的颜色,只需把菌盖放在玻璃片上或纸上,静置几个小时后,孢子就会射出来,留下“孢子印”,肉眼清晰可辨。(你可以用一张半黑半白的纸,这样不管孢子印的颜色是深是浅,都能清晰地分辨出来。)孢子就像指纹一样,要准确鉴别菌子,孢子所包含的信息很重要。单个孢子的形状本身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孢子印”的颜色,还有菌子的其他特征,有助于你正确命名你采集到的野生菌。
在野生菌中,数量最多的还是担子菌。担子菌的孢子是在菌盖下面的菌褶或菌孔中产生的。孢子最后会落到地上,被风或雨水带到很远的地方。担子菌包含多种多样的野生菌,这些野生菌,上面的菌盖像雨伞一样,菌盖下面是菌柄。担子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菌褶菌和菌孔菌。
一、菌褶菌:菌褶菌的数量极多,大家熟悉的有伞菌、鹅膏菌、蜜环菌、鸡油菌、杯伞、丝膜菌、蜡蘑、乳菇、环柄菇、香蘑、侧茸、红菇和口蘑。它们的子实体多肉、凸起、菌柄生在中央,菌盖下面的菌褶呈辐射状。它的孢子产生在菌褶的表面。它们的菌褶和菌盖,颜色和形状各有不同,可以用来鉴别伞菌。有一些菌子还没有成熟时,会有菌托,成熟之后菌托就会破裂。有些菌子(如鹅膏菌)成熟之后,一部分菌托会变成薄片或鳞片状,留在菌盖上面。很多伞菌(如丝膜菌)在未成熟的时候还有菌纱,菌纱有保护菌褶的作用,子实体成熟后,菌纱就会破裂,变成菌环,环绕在菌柄上。
二、菌孔菌:包括牛肝菌、圆孢牛肝菌、疣柄牛肝菌、乳牛肝菌和粉孢牛肝菌等。它们的子实体多肉、凸起、菌柄生在中央。与菌褶菌不同的是,菌孔菌没有菌褶,只有小管子。在菌子还未成熟的时候,这些小管子是看不见的,但是菌子长大后,这些小管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它们排列十分紧密,里面长有菌类的生殖细胞——孢子。菌孔的疏密、颜色因菌而异,没有两种菌子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菌子(如牛肝菌),菌孔的疏密和颜色也是不一样的。牛肝菌小时候,菌孔往往是乳白色的,长大一些,菌孔会变成淡黄色或淡绿色,还有些菌子的菌孔呈淡红色。摩擦菌子也可以鉴别种类,特别是某些菌子在摩擦之后会变成蓝色或黑色。
三、其他菌:还有些可以食用的担子菌,比较难于归类。比如说猴头菇,它没有菌褶,也没有菌孔,只有长长的刺儿,从菌盖下面垂下来。檐状菌生长在木头上,和牛肝菌一样,也有菌孔,但样子和牛肝菌不一样,质地有些像木头或皮革,菌盖像风扇或贝壳一样。肝色牛排菌和硫磺菌即属此类,可食用。马勃的孢子生在内部,当子实体成熟后,一下雨,这些孢子就会射出来。奇怪的是,它也是担子菌,但是被称为腹菌。
我最喜欢的静物——菌子
顽皮的栎树疣柄牛肝菌
要鉴别和鉴定野生菌,你必须观察它的一些物理性质,比如形状、颜色、结构和气味,还有生长环境。幸运的是,野生菌的子实体清晰可见,很容易鉴别。如果你不看这本菌书的话,鉴定野生菌就会有困难。最好的办法是询问一位专家,专家会详细地告诉你,你要吃的野生菌属于什么野生菌。这位专家上哪儿去找呢?如果你参加一个当地的博物学家或专业的菌物学家的社团,你就能找到。
菌物学家对各种野生菌的分类,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所以不同的菌书上,同一种野生菌的名字往往是不一样的。为了鉴定野生菌,我建议你买几本菌书,菌书上会给出不同野生菌的名字、描述和插图,会对你很有帮助哦!
开始鉴定之前,最好看一看野生菌的不同特征,和菌书上的详细描述做个对照比较。如果你要把野生菌带回家去鉴定,就要把整个野生菌(包括菌盖、菌褶和菌柄)都采集起来,未成熟的和大的野生菌都要采集,比较一下它们的生长环境。记得要把它们包在蜡纸里,并与那些你想要吃的东西隔离开来。
再和你们说说,需要检验的项目有哪些。
一、菌盖:测量一下菌盖的直径,记录下它的形状、颜色和表面,是光亮的,还是鳞片状的。
二、菌褶和菌孔:看一看野生菌是否长有菌褶或菌孔,记录下它们的颜色,与菌柄怎样连接,用手碰后是否会变色。
三、菌柄:测量一下菌柄的高度和粗细,记录下它的颜色,看一看菌柄上是菌环、菌纱,还是菌托。
四、菌肉:观察一下菌肉的颜色和层次。看看它会不会渗出汁液,闻起来有什么气味。对于大多数野生菌来说,你还可以尝尝味道,并随即吐去,用水漱口(有些野生菌,像鬼笔鹅膏菌,有毒,是不能尝它的味道的)。
五、生长地点:很多食用菌对生长环境和寄主都有要求,它的生长环境就是鉴定野生菌的关键。有些野生菌长在活的树木或腐烂的木头上,有些野生菌长在土壤或粪便里。些野生菌会和特定的乔木或灌木形成共生关系,可能是与一种树共生,也可能与几种树共生。
比如:厚环乳牛肝菌(即落叶松牛肝菌)与落叶松共生,疣柄牛肝菌则长在白桦树上,松乳菇和褐环乳牛肝菌是与松树共生(特别是欧洲赤松),美味牛肝菌长在橡树、白桦树、山毛榉和松树上。春天第一个冒出来的是羊肚菌,羊肚菌主要生长在阔叶林里,但也可以生长在杨树下面、花园里、果园里、荒地上,甚至焚烧过的地面上。如果你认识这些树木,就能帮助你认识野生菌。大多数野生菌都长在潮湿和阴凉的地方,但是菌菇和马勃却能生长在旷野里、草地上。一般来说,大多数的野生菌都能生长在土壤中,这种土壤必须富含腐殖质,不能太泥泞,不能长满过厚、过高的野草。
六、生长季节:野生菌的生长季节因种类而异。几种食用菌(包括羊肚菌和黄皮口蘑)出现在春天,但大多数食用菌都生长在夏末到秋季,还有些食用菌出现在初霜之后。只要温度、湿度合适,就能生长出大量的子实体。所以,当下了一场雨之后,天气温暖时,野生菌就能生长。美味牛肝菌的子实体,如果土壤潮湿,温度在18℃~25℃,四五天内就能长大。如果别人没有捷足先登,你可以大致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到老地方去采野生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常常周三出去采野生菌。许多人都是周末出去采野生菌的,还常常去几乎没有野生菌的地方采。到周三时,经常有大量野生菌长出来,到了周末,小的野生菌已经长大,可以采摘了。
如果你很喜欢采摘野生菌,一根简易的直拐杖(顶上带一个叉形)就很好用。叉子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把大拇指放在上面,而且当蛇来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保护自己,还可以把落叶堆或蕨类翻开,下面可能会藏着一个新的菌子。
榛木手杖很直,侧枝很少。把大拇指放在叉子里,就可以看出高度是否合适——你的前臂必须放平,呈九十度。如果太长,就把根部剪去。然后你可以像第8页照片所示的那样装饰拐杖。装饰拐杖,已成了我的主要爱好,非常有趣哦!
对采到的菌子仔细清洗和分类
每一年,我总是像小孩子似的,焦急地盼望着野生菌季节的到来。虽然我对采摘野生菌有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采摘得比较早,采到的野生菌并不是很多,甚至颗粒无收。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的往往不是野生菌,而是新的拐杖。我常常在拐杖上刻字、装饰。在野生菌的旺季,它们的长势简直太好了,而我总是急不可耐,我到的时候天还没亮,所以不得不在车里等一个来小时!
采摘野生菌非常流行,一些采摘野生菌的人由于考虑不周,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采摘,往往会破坏野生菌的生长环境。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一套规则。在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采摘野生菌是受法律限制的:当地的农民为了维持生计,随时随地都可以采,但是如果你不是当地人,平时就不能采集野生菌,只可以在周末采集,并且要严格地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的话,就要严厉地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要进监狱)。在欧洲,只有英国不流行采摘野生菌,我希望英国人在看到这本菌书时,也能对采摘野生菌产生一定的兴趣。
我更希望这些新规则能传播到欧洲之外,因为它们对保护野生菌及其生长环境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制定了自己的一套规则,不仅我自己按照这套规则来采摘野生菌,我还邀请其他野生菌爱好者也来遵守。
一、开始采摘以前,必须对野生菌及其生长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你可以咨询专家,也可以参加当地菌物社团组织的活动。
二、最好和别人一起去,并互相保持联系。如果有位专家陪同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三、带上以下工具:
·一个柳条或金属丝编织的篮子:能安全运输野生菌,走路时有助于孢子的扩散。
·野生菌刀:用来清洁野生菌的菌柄,以防野生菌沾上灰尘,污染了篮子里的其他野生菌。在意大利有一种特殊的刀,刀刃是弯曲的,内藏一把刷子。
·合适的靴子。
·一些饮用水、食物、卫生纸。
·一根手杖。
四、遵守当地的规则。每个国家(包括英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五、当你要进入私人领地或偏僻地方的时候,要得到土地拥有者、受托机构或主管团体的允许,向他们说明你的来意。
六、保护环境,你才会感到快乐。所以你考虑得要周到一点,比如,看到有垃圾,你就顺手把它们带回家。
七、当在大森林里采摘时,一定要记住如何走出森林。在卡拉布里亚区,就有人在森林里迷了路,失踪了,这种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八、只能采集你认识的野生菌,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菌,千万不要去尝试。
九、采集的量够你食用即可,除非你采到一个巨大的野生菌,并且想保存它。
十、不要毁掉任何你不认识的野生菌,即使是你认为很丑陋或有毒的野生菌,也不要去破坏它,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十一、如果你要鉴定野生菌,一次只带几个标本,再找本有详细、科学的现场指导的菌书进行比对。
十二、当陌生人送你野生菌作为礼物时,千万别收。
十三、只能采集成熟野生菌,让幼小的野生菌长大,很老的野生菌腐烂后会回归自然。
十四、不要用塑料袋或密闭的容器,因为这样野生菌会变质,里面的蛋白质也会变性。它们会渗出水来,并且容易沾染细菌。
十五、下雨时或雨刚刚停时,不要采摘野生菌。因为它们会吸收很多水分,变得乱七八糟,烹饪的时候也会渗出水来。
十六、根据野生菌的种类和我这本菌书上写的注意事项采摘野生菌。尽量不要把野生菌从地上硬拔下来,以免损伤孢子囊。
最后,在采摘野生菌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如果你过分自信,你吃到的可能就是一顿“最后的晚餐”哦!
在你寻找野生菌时,一定要记下路标。
一旦你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就在你的地图上记一下,以便下个野生菌季节能再次找到这个地方。因为野生菌的菌丝体能生长很长时间,野生菌每年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生长。
寻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果你看到牛肝菌的菌盖散布在各处,就说明附近可能有牛肝菌生长。
找野生菌的时候,不能只看地上,还要向上看,因为你可能会发现美丽的食用檐状菌。
当你认识了更多野生菌时,可以用它做路标。在看到美丽但有毒的毒蝇鹅膏菌时,一定要看仔细,因为牛肝菌的生长环境和毒蝇鹅膏菌相似,它是所有野生菌中最容易辨认的,也是最好吃的一种野生菌。
而且,不要把你的秘密和太多的朋友分享,以免他们都去采集。
最后祝你在采集野生菌时充满快乐!
有的野生菌味道很好,还有的野生菌毒性很大。就因为有这些毒菌,我们对食用菌更加心存感激。有六种毒菌是致命的,其余的毒菌不致命,但仍能导致一些不适症状。
对每种野生菌,我加了一两个字,用来描述它的可食性。
食用菌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优秀:这种野生菌在全世界被认为质量最好。
很好:菌盖很好吃,但菌柄则不能吃。
较好:这种野生菌的口感因人而异。
能吃:很多野生菌含有毒素,但这毒素在加热后会分解消失,所以它们不能生吃,煮熟后才能放心食用。
不能吃的野生菌也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不能吃:这种野生菌很难闻,还有股苦味,但是只会影响菜肴的味道,并不一定有毒。
有毒:野生菌可以在体内产生强烈的毒素,这些毒素可以长时间地在体内累积。
剧毒:这种野生菌在一定条件下,会使人中毒,中毒的症状可能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四小时内出现,如果及时治疗,中毒症状是可以消失的。
致命毒:这些野生菌有剧毒,误食会致死,症状会在十几个小时后出现,引起全身重要器官(如肝脏等)的衰竭,没有相应的解毒物质。
如果你吃到有毒的野生菌,有可能会出现胃痛、头晕、出汗的症状。这时要尽快治疗,最好把吃到的野生菌样品保存下来,以便鉴定出毒素。
要避免中毒,请牢记一个基本原则:只吃经过鉴定的无毒野生菌。
四孢蘑菇
伞菌是很常见的野生菌,种类繁多。一般认为,所有我们熟悉的、人工培育的蘑菇都是由双孢蘑菇培育出来的。
大多数人都能辨认出四孢蘑菇,可以放心地采摘和食用,这一点令我高兴。湿热的夏季,在施过肥的牧场里,经常能够找到四孢蘑菇和田野蘑菇。还有一些野生菌,如大肥蘑菇、大孢蘑菇、双孢蘑菇,它们的生长环境与四孢蘑菇相似。另有一种人工培育的小蘑菇,叫作“食用香菇”,可以在超市或食品杂货店里买到。
很多人自称对野生菌懂得很多,并且认为所有的野生蘑菇都能吃(只有一种是有毒的,不能吃)。这令我担心。因为,如果你不是专家的话,很可能会采摘到有毒的黄斑蘑菇。黄斑蘑菇的生长环境与四孢蘑菇相似,能够生长在田野、牧场上,也能够长在灌木丛和花园里。黄斑蘑菇的菌柄和菌盖上有黄色的斑点,这些斑点集中在菌柄的基部,摩擦后呈深黄色。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野生菌,千万别去采它。除此之外,有一些野生菌,样子和四孢蘑菇相似,但是菌柄是白色的,也不要去采摘,因为这些野生菌可能是剧毒的白毒鹅膏菌或鳞柄白鹅膏菌。
有一种伞菌,叫作大紫蘑菇,味道很鲜美,但很少见。
菌盖:最初呈圆形,紧紧依附在菌柄上面,之后变凸,直径可达到10厘米。白色到乳白色或褐色。
菌褶:离生,呈粉红色,成熟时变为深褐色,孢子印呈紫褐色。
菌柄:较短粗,直径1~2厘米,高3~8厘米,菌环呈褶边状,不明显。
四孢蘑菇
大孢蘑菇
菌肉:白色,摩擦后呈现粉红色,味道鲜美。
生长地点:施过肥的牧场,有时在花园里或公园里。蘑菇经常是单生或群生的,有时它们会形成蘑菇圈。
生长季节:初夏到深秋,特别是湿热的生长季节。
辨别方法:田野蘑菇和四孢蘑菇的区别是:它的菌盖比四孢蘑菇大而壮实,直径可以达到20厘米,边缘呈现淡黄色,成熟后为肉质。菌柄的高度可以达到10厘米,成熟的菌柄中间是空的。菌环明显,像齿轮一样。菌褶和孢子印都和四孢蘑菇相似。菌肉有茴香的气味。田野蘑菇成熟后,经常会生蛆,而四孢蘑菇是不生蛆的。它常常于马厩附近和小路上单生,生长季节和四孢蘑菇一样。注意不要和黄斑蘑菇混淆,黄斑蘑菇的菌盖触摸后呈黄色。
田野蘑菇
大肥蘑菇的菌盖直径可达6~12厘米,白色,边缘内卷,菌肉有杏仁的气味。菌褶呈粉红色到深巧克力色,孢子印呈深巧克力色。菌柄长8厘米,白色,菌环双层。它们经常散生于非常硬的地面上,有时会侵蚀沥青碎石路面,甚至抬高铺路板,所以又叫作路面蘑菇。它们偶尔会生长在沙质或施过肥的土壤中,也会长在路边的人行道上,这时它可能会吸收污染物。生长季节在晚春到秋天。大肥蘑菇很好吃。注意不要和鹅膏菌(如白毒鹅膏菌、鳞柄白鹅膏菌和鬼笔鹅膏菌)混淆,鹅膏菌的菌褶呈白色。
双孢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菌。它的菌盖直径为5~10厘米,有棕色到红褐色的纤维。菌柄长达6厘米,近圆柱形,白色。菌褶初呈粉红色,后变红棕色。孢子印呈褐色。常生长在粪堆和花园的垃圾中,路边也有,但草地上很少见到双孢蘑菇。生长季节是从晚春到深秋。注意,不要和鹅膏菌混淆。在英国市场上看到的是人工培育的双孢蘑菇。
伞菌的菌柄要用尖刀切去,但不需要剥皮,只需要擦洗干净即可。整个伞菌都可以食用,但是有些伞菌的菌柄很老,肉也不多,这时就不要了。
很多人都认为伞菌是唯一能食用的野生菌,所以全世界的菜谱中自然都会有伞菌。它们可以做沙拉或汤,也可以炖着吃、烤着吃或炒着吃,还可以油炸,或做成蘑菇泥,腌渍后还可以用作开胃小菜。不建议冷冻或冻干。全年都可以买到人工培育的双孢蘑菇,但野生的双孢蘑菇会更好吃一些。
黄斑蘑菇和四孢蘑菇、田野蘑菇很相似,但是刀切或摩擦后,马上会变成金黄色,并有墨水的气味。鉴别它的时候,可以用大拇指从根部拿下一块肉,如果变成金黄色,就不要了。四孢蘑菇摩擦后不会变成黄色,有清香的蘑菇味道;田野蘑菇的颜色也可能偏黄,但是有茴香的气味;而大肥蘑菇有杏仁的气味。
黄斑蘑菇的毒性没有鬼笔鹅膏菌强,但吃了之后会让你很痛苦,并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和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出冷汗、胃痛。如果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奇怪的是,有些人完全不受影响。
黄斑蘑菇
菌盖:刚长出来时呈球形,长大后变平,最大直径15~16厘米。呈暗白色,摩擦后呈黄色。
菌褶:淡红色到棕色,孢子印呈紫褐色。
菌柄:白色,伤后变成黄色,基部呈球状,直径1~2厘米,高15~16厘米。菌盖下部有明显的菌环或菌纱。常常会生蛆。
生长地点和季节:和食用伞菌完全相同。
在鹅膏菌里,有的菌菇味道鲜美,如白橙盖鹅膏菌、赤褐鹅膏菌和赭盖鹅膏菌;有的蘑菇毒性很大,比如鬼笔鹅膏菌、白毒鹅膏菌、毒蝇鹅膏菌、鳞柄白鹅膏菌和豹斑鹅膏菌。
白橙盖鹅膏菌是用古罗马皇帝恺撒的名字来命名的。在欧洲,白橙盖鹅膏菌的名字都和这位古罗马皇帝有关:英国人、波兰人和德国人管它叫作恺撒蕈,法国人叫它帝国蕈。而意大利人则叫它椭圆菌,因为它很小的时候,大小和颜色像鸡蛋一样。即使是在地中海地区,这种蘑菇也是非常稀少的。它的味道非常鲜美,价格也很贵。用生的白橙盖鹅膏菌、生的美味牛肝菌,加上新鲜的阿尔巴白松露切片,可以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这一直是我的最爱,每次享用后都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迄今为止,这种鹅膏菌从未在英国出现。有些菌类爱好者,可能会宣称,自己是第一个找到这种鹅膏菌的。和豹斑鹅膏菌一样,白橙盖鹅膏菌是不常见的。
在鹅膏菌这一属里,有最好吃的野生菌,也有毒性最大的野生菌。好在这几种野生菌很容易鉴别,你不会把成熟的珍稀食用菌和毒菌(包括鬼笔鹅膏菌、毒蝇鹅膏菌、鳞柄白鹅膏菌、白毒鹅膏菌和豹斑鹅膏菌)混淆。
白橙盖鹅膏菌
菌盖:呈扁球形,中间凸起,颜色为深红色到橙红色,成熟后呈淡橙色,直径可达20厘米,边缘轻微破裂,露出黄色的菌褶。菌托呈鸡蛋形,长大后破裂,有时菌盖上仍然有菌托的痕迹。
菌褶:密生,极易破碎,深黄色。这种颜色是白橙盖鹅膏菌特有的,在欧洲,其他鹅膏菌的菌褶都不是黄色的。孢子印呈白色到淡黄色。
菌柄:直径3厘米,高15厘米,呈黄色,有黄色菌环。菌柄的基部隐藏在袋状的菌托中。
菌肉:菌盖下面的菌肉,呈橙黄色,菌柄处的菌肉变成白色,较厚,有香甜的野生菌味道。
生长地点:白橙盖鹅膏菌群生长在气候温暖的落叶林中,特别是橡树林和栗树林中。在墨西哥会看到白橙盖鹅膏菌生长在松树下,呈小群生长。
生长季节:在意大利、法国和其他地中海南部的国家,初夏到十月初就是白橙盖鹅膏菌的生长季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过后)。
白橙盖鹅膏菌
赭盖鹅膏菌和白橙盖鹅膏菌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它的菌柄和菌褶呈粉红色,所以叫作赭盖鹅膏菌。其他鹅膏菌的下面是纯白色,只有白橙盖鹅膏菌的菌肉和菌褶是黄色的。它的菌盖直径为5~15厘米,呈棕色,带白点(退化了的菌托)。菌柄长8~15厘米,宽1~3厘米,呈圆柱形,老的菌柄中间是空心的。菌肉又白又嫩,但切面暴露在空气中时,会变成粉红色。没有特殊气味。孢子印呈白色。
赭盖鹅膏菌
赭盖鹅膏菌刚开伞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和其他鹅膏菌一样,都呈鸡蛋形。只有当赭盖鹅膏菌完全开伞时,或切成两半时,才容易看出它和毒菌的差别。它的生长地点和白橙盖鹅膏菌相似,但经常长在松树下,春天到秋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赭盖鹅膏菌的另一个特点是刚长出来就容易生虫。当切的时候,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个小黑点,这就是虫子的头部。质量好的赭盖鹅膏菌,菌柄应该呈粉红色,内部的菌肉呈纯白色。
东欧人,包括俄罗斯人,特别喜欢这种鹅膏菌。它的味道并不是很鲜美,但是所有其他的野生菌都已采完时,这种鹅膏菌就能派上用场了。在吃之前必须煮熟,煮赭盖鹅膏菌用的水要倒掉。
赤褐鹅膏菌在鹅膏菌中数量极少,极为鲜美。它在混合林中单生,其生长地点和毒蝇鹅膏菌、豹斑鹅膏菌相似。它的菌盖直径是4~10厘米,呈淡红棕色,中心和边缘上有极薄的脊状突起。菌柄细长,呈白色,没有菌环。如果你是在它还没有开伞前采的,只能取菌盖。菌肉白色,松脆,很快就烧熟了,味道很鲜美,为了做一顿鲜美可口的饭菜,你要采很多赤褐鹅膏菌!它的生长季节是从夏天到秋天。
用尖刀把赤褐鹅膏菌的菌盖切去,除了赤褐鹅膏菌以外的鹅膏菌,要切去的是菌柄部分。但不要把菌盖上的皮剥去,必要时,擦干表面即可,并洗去菌褶上的污物。对于白橙盖鹅膏菌来说,如果是鸡蛋形的,就整个从地上拔起来,把菌托的第一层剪去。有些鹅膏菌比鸡蛋还要小,就不要采。检查菌柄上有没有生蛆:菌柄的基部可能会生蛆,可以切掉,但是上半部分一般不会生蛆。它们非常鲜美,容易变质,所以最好是一个篮子里放一种鹅膏菌。
因为白橙盖鹅膏菌非常稀少,所以我建议,未成熟的白橙盖鹅膏菌可以生吃,但你也可以炒着吃或炖着吃。其他两种食用鹅膏菌,一定要烧熟了吃。大的菌盖可以烤着吃,味道很鲜美,也可以和新鲜的意大利面一起烹饪。
白橙盖鹅膏菌可以在冰箱中保存一个星期不会变质,但是其余两种鹅膏菌,最好马上吃掉。
赤褐鹅膏菌
很多人认为,块鳞青鹅膏菌是能吃的。但因为它很容易和豹斑鹅膏菌混淆,所以没有经过鉴定之前,尽量要避免食用。“块鳞”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大的”或“巨大的”。
菌盖:直径10~15厘米,深棕色到灰赭黄色,带灰色斑块。
菌褶:白色,密集,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12厘米,白色带菌环,底部几乎呈球状。
菌肉:白色,硬实,有难闻的萝卜味道。
生长地点和季节:夏季到秋季,常常生长于阔叶林和针叶林中。
块鳞青鹅膏菌
在西方国家,鬼笔鹅膏菌不知让多少人中了毒。鬼笔鹅膏菌与本节中提到的所有的食用菌均无相似之处,但是我把它包括在内,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把它和食用菌混在一起。它的孢子与其他野生菌接触后,其他野生菌也会变成毒菌,食用后会导致很严重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把它和食用菌一起扔掉。用手碰过鬼笔鹅膏菌后,也要彻底洗干净双手。这种鹅膏菌很危险,你实在不能碰,因为你伤不起。
多年的研究证实,中了鬼笔鹅膏菌的毒之后,没有任何特效解毒药。据不完全统计,食用后,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破坏肝脏和肾脏,但不会和其他废物一起排出体外,而是重新进入血液循环。食用这种菌菇6~24小时后出现症状,病人可能有一段假愈期,但很快就会出现肝衰竭和肾衰竭。幸运的是,它很少见,只能在混合林中找到它,大多是和橡树共生的。它的生长季节是从夏末到深秋。
警告:如你要研究它的菌褶结构和孢子,一定要在专家陪同下进行,否则不要碰它!
鬼笔鹅膏菌
菌盖:直径12厘米,起初为圆形,之后变扁平,呈淡绿色到橄榄色。有蛋形菌托,成熟后菌托留在菌柄表面。还有一种白色鬼笔鹅膏菌,浑身上下都是白色的,也是致命的。
菌褶:白色,有时稍显奶油色或淡绿色。
菌柄:高度可达14厘米,直径1~2厘米,菌盖的正下方有白色菌环,长大后呈现绿色。
生长地点和季节:它生长于落叶树林中,经常和栗树、榛树、橡树共生,但很少和针叶树共生,不长在田野上。它是单生的,偶尔两三成群生长。生长季节是八月到十月。
毒蝇鹅膏菌是最有名的毒菌,几百年来,人们都把它作为毒菌的代表。全世界都有这种菌菇的记载。它的毒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致使中毒者出现中毒、幻觉、多动、昏迷等症状,甚至死亡。我听说,人们用它来引起幻觉,效果和摇头丸类似。因为食用之后会引起危险的副作用,因此要格外小心。
可能与它混淆的唯一一种可食用的菌类是白橙盖鹅膏菌。成熟的毒蝇鹅膏菌和白橙盖鹅膏菌,区别很明显,但是它的菌盖刚刚从蛋形的菌托中长出来的时候,就很容易和白橙盖鹅膏菌混淆,而且很危险。这时,可以横向切成两半,看看菌褶和菌肉的颜色。如果是白色的,就是毒蝇鹅膏菌,如果是黄色的,就是白橙盖鹅膏菌。
毒蝇鹅膏菌
菌盖:它可以长到25厘米高(高度包括菌盖),直径20厘米,呈浅红色到纯红色,有斑点(菌托的残余部分),容易被雨水冲刷掉。大一点的菌盖可能呈现淡橙色,在美国也有一种毒蝇鹅膏菌,菌盖呈淡橙色。
菌褶:纯白色。
菌柄:纯白色,有菌托的痕迹,菌盖正下方有菌环,高度如上所述。
生长地点和季节:夏天到秋天,生长在混合林中,与白桦树和松树共生。常见。
毒蝇鹅膏菌
豹斑鹅膏菌因菌盖上有黑色的斑点而得名,也是一种很危险的毒菌。和毒蝇鹅膏菌相同,它含有一种叫作甲基羟基异恶唑的物质,能使人产生眩晕、出汗、谵妄和多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是三十分钟到两个小时,病程可以长达两天。如果食用过量,可能会致命。
菌盖:直径达6~10厘米,红棕色到奶白色,覆盖鳞片,纯白色,呈金字塔形。在美国,它的菌盖略呈黄色。
菌褶:纯白色,密生,长大后不变色。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8厘米,呈白色,顶部变尖,有一个白色膜质菌环,基部呈球状,常裂成两三个菌环。
生长地点和季节:这是美国最常见的鹅膏菌,在英国和欧洲分布很广,但不常见。夏天到秋天,常见于落叶林和针叶林中。
白毒鹅膏菌是一种致命的毒菌,很容易和伞菌混淆。它含有一种叫作鹅膏菌毒素的物质,会引起严重的上吐下泻症状,病程长达12~24小时,之后出现短暂的假愈期,但最终会导致肝衰竭和肾衰竭。症状在8~12小时之后出现,通常4~8天内死亡。
菌盖:6~12厘米,呈白色丝绸状,有时中心呈赭黄色。
菌褶:白色,密生。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12厘米,白色,光滑,有膜质菌环和球状的菌托。
生长地点和季节:白毒鹅膏菌大多在秋季生长于阔叶林中,但有时也在春季生长,因而也叫作春生鹅膏菌。它一般在温暖的地区生长,英国则不常见。
鳞柄白鹅膏菌是一种美丽而致命的野生菌。我认为这种蘑菇比“鬼笔鹅膏菌”还危险,因为它的颜色是纯白色,可能会被初学者混淆为白色的食用菌。它的毒素和鬼笔鹅膏菌十分相似,同样需要注意。
鳞柄白鹅膏菌
菌盖:白色,直径可达12厘米。
菌褶:密生,呈白色。孢子印呈白色。它和伞菌的区别在于,伞菌的菌褶呈粉红色,长大后变成棕色。
菌柄:呈白色,表面呈纤维状,菌环易碎,高12厘米,直径1~1.5厘米。它群生于混合林或落叶林中。
生长地点和季节:它的生长季节是夏末到秋季。不常见。
八岁的时候,我父亲手下的一名铁路工人教我采摘蜜环菌。当地人管它叫作家庭菌,因为蜜环菌是丛生的,就像“家庭”一样。当地农民并不反对我去采摘蜜环菌,因为它们寄生在柳树的根部,如果不摘,它们就会杀死这棵树。每次,我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树丛中采集,回来时带着满满一篮蜜环菌,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不但救了这些树一命,而且也为家里的贮藏柜增添了不少食物。我母亲总是用它为我们做出一道道好吃的菜肴。
秋天,意大利和法国的市场上,总是可以买到蜜环菌,价格不是很贵。它旁边放着的牛肝菌、白橙盖鹅膏菌和松露,价格较贵。
蜜环菌的种类繁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这里列出的是其中最常见的,食用的蜜环菌,吃之前要做熟。
蜜环菌(左为条状,上为块状)
蜜环菌因颜色而得名,而不是因气味或味道。蜜环菌是丛生的,菌盖紧贴在一起。它的菌根是黑色的,像鞋带一样,所以又叫作鞋带菌。和有毒的独生黄韧伞不同,它的菌褶是白色的,而独生黄韧伞的菌褶呈黄色或淡绿色。人工培育的香菇味道鲜美,是蜜环菌的远亲。
菌盖:3~20厘米不等,半球形到扁平,中央部位下凹。淡黄色到棕色、赭黄色,再到淡褐色,中心的颜色较深。未成熟的蜜环菌在中心有纤维状的鳞片。
菌褶:白色,长大后变成乳白色,贴生或延生。孢子印呈乳白色。
菌柄:较菌盖高,细长,直径1.5厘米,高达20厘米。未成熟的蜜环菌的菌柄呈白色,然后变黄色。菌盖正下方有黄色棉毛状“菌环”。
菌肉:白色,有野生菌味道,但不一定好闻。味道微苦,带辛辣味。在水中焯一下后,气味和口味会有较大改善。
生长地点:寄生在落叶树(主要是山毛榉、柳树、杨树、桑树)的根部,有时寄生在橄榄树的根部,也生长在树桩和树根处。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在英国,我常常在10月15日开始寻找蜜环菌,但它们的生长日期有时会早一些,有时会晚一些。
假蜜环菌和蜜环菌不同,它的菌柄上没有菌环。有些人说它的味道比蜜环菌苦。但是,它也可以做菜,当我找到的时候,决不会把它扔掉。它的菌盖直径4~8厘米,呈深褐色,有黑色棉毛状鳞片。菌褶最初呈白色,但是很快连菌柄一起变成红褐色。孢子印呈白色。菌柄长10厘米,宽8毫米。假蜜环菌,夏末到初秋丛生在落叶树的根部(特别是橡树),也可以生长在死去的树木的根部。在英国不常见。
假蜜环菌
假蜜环菌
茶树菇
茶树菇在意大利已经闻名了几百年,特别是在南部。因为它常常生长在杨树的树根部,所以在意大利叫作杨树菇。在英国,它还生长在桑树、接骨木和榆树的根部。菌盖直径,最初为1厘米,可以长到7~10厘米不等。开始呈半圆形,成熟后变扁平形。未成熟的茶树菇的伞部呈深黑色,开伞后呈淡褐色,但中心仍然呈深褐色。菌褶小而密实,大菌褶之间还有小菌褶。菌褶呈白色,老时颜色变深呈淡褐色。菌柄多肉,实心,顶部有明显的菌环。菌柄很高,可达15厘米,直径5~15毫米。菌肉呈白色,有面粉的味道。它是丛生的,它的生长季节是从春天到秋天。目前,茶树菇已经可以人工培育了。
黄木芙蓉是最好吃的一种野生菌,和蜜环菌很相似,菌盖直径4~8厘米,呈肉桂褐色,有污点,长大后或在干燥的天气中,自中心起呈赭黄色,两种颜色分界线明显。吸收很多水分。菌褶附着在菌柄上,密实,呈淡黄色,以后变成肉桂色。孢子印呈铁锈色。菌柄高6厘米,厚3毫米,有菌环,菌环下面有小鳞片,菌肉呈白色,有清香的气味。它丛生于树桩上,全年都可以生长,尤其在夏季很常见。注意不要和独生黄韧伞混淆。
蜜环菌很常见,如果你找到了它,你就会找到很多。当它们很小,紧紧长在一起的时候,就把丛生的菌盖和菌柄底部切去,因为菌柄很硬,不能吃。开伞或成熟时,就把菌盖切去,因为这时菌柄呈木质。如果上面有泥土,就清洗一下,并把菌柄切去。蜜环菌可以大量地采集。记住,所有的蜜环菌都是寄生菌,会对树木产生威胁。这一科的其他菌也是如此。
蜜环菌是我最喜欢吃的菌菇,可以和意大利面条一起烧着吃。它可以放在黄油中,和大蒜一起炒,也可以炖着吃,做汤吃,还可以和别的野生菌一起烧着吃。可以腌渍,用醋烹饪,用油保存,还可以放在坛子里与细菌隔绝。但不推荐冷冻或冻干(茶树菇除外)。
蜜环菌煮熟后,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要生吃,因为它生的时候有微毒。在高温下至少要焯五分钟,煮蜜环菌用的水要倒掉。
独生黄韧伞因其颜色和生长方式而得名。医生们认为,这种毒菌可以导致肠胃不适,甚至死亡。还好,它有股苦味,人们一般不会去吃这种野生菌。
独生黄韧伞
老树桩上的独生黄韧伞和蜜环菌的区别在于菌褶。蜜环菌的菌褶是白色的,而独生黄韧伞的菌褶是黄色的,长大后变成绿色。有很多野生菌和独生黄韧伞、蜜环菌相似,都丛生在木头上,现场指导会详细地描述那些野生菌的特性。
独生黄韧伞
菌盖:成熟时为8厘米,黄色,中心呈橙黄色,有时边缘有菌纱残留。
菌褶:最初为黄色,之后变成紫绿色,再到深紫褐色,和孢子的颜色相同。
菌柄:细长,直径4~10毫米,小时候呈黄色,成熟时呈铁锈色。在菌柄的上部有不明显的菌环。
生长地点和季节:丛生在老树桩上,特别是落叶树的腐木上,有时长在松木上。偶尔长在土壤里,但是实际上,它是长在地下的树桩或树根处。在花园里的木片上较常见。这种野生菌很常见,全年都可以生长,但在秋季是最常见的。
这种毒菌能导致严重的肠胃反应,一般在食入后半小时到两小时之内会发作。症状可持续长达两天。这种野生菌确实很好看,颜色非常鲜艳,菌肉也很明显。但是和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一样,看野生菌的时候,不能光看外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可能会误认为它是蜜环菌。不要采摘它,但也不要破坏它,因为它很好看,能吸引昆虫。
翘鳞环锈伞
菌盖:直径10~15厘米,肉质,呈赭黄色,边缘向上卷起,有红棕色的蓬松的鳞片。
菌褶:密集,起初呈淡黄色,成熟时呈肉桂色。孢子印呈铁锈色。菌柄长15厘米,宽1.5厘米。有鳞片,菌盖下面是膜质的菌环,菌盖上面是光滑的,呈现淡黄色。丛生于活树的树干上,生长季节在秋季。很常见。
黑木耳
木耳这一类的野生菌,种类不多,本节要讨论的黑木耳,全欧洲都能看到。在中国,它的培育时间最长,最受人喜爱。
黑木耳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野生菌。虽然它是担子菌,但是它没有菌褶和菌孔,孢子是在菌子的表面上产生的。这种菌子的形状很像耳朵,通常生长在接骨木的树桩和树枝上,因而得名犹大木耳,传说犹大就是在接骨木上上吊自杀的。
中国人叫它“云耳”,因为它看上去像中国画中的云;也叫作“黑木耳”,因为它干燥后变成黑色,而且它很容易干。如果把它重新放回水中,它会吸收很多水分,形状和质地完全恢复。它的味道不如其他野生菌浓,所以烹饪价值不高。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菜谱中,它很受欢迎。它是最早人工培育的蘑菇——毛木耳的野生版。(见第73页)
菌盖:无菌盖,形状呈扁形到长方形,就像人的耳朵,里面是一节一节的。它摸起来很软,几乎像膜一样,因为里面是胶质的。它的厚度可达几毫米,直径可以达到10厘米。没有菌褶和菌柄,颜色呈苍白色、深酒红色或棕色。
菌肉:呈胶质,外面的颜色是苍白到深棕色的,像天鹅绒一样,里面是软软的,潮湿的。它没有特殊的气味,但是有股铁质的气味,特别是刚刚采摘的时候。
生长地点:生长在死去的接骨木树枝上,有时丛生在榆树、悬铃木、秋槭上,一个挨着一个生长。
生长季节:如果湿度足够的话,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
黑木耳采摘后,可以马上使用或干燥后使用。用手把它整个从树枝上拿下来,然后剪去附着的硬东西。它刚刚从树枝上拿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干燥皱缩的,这时可以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让它恢复成正常大小。用冷水洗,它新鲜的时候很少吸水,而干燥时吸水多。很少生蛆。
在家干燥时,过程很简单:检查有没有杂质或昆虫;把它放在手工编织的篮子中;完全晒干后,再放在棉袋或麻袋里,或放在一种容器中,让空气进入。在油里煎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会爆炸,油会溅出来,甚至可能会烧起来。
我通常是把它做成高汤,然后和其他菌类一起炖着吃或做汤吃。可以把它切成长条,撒在沙拉上面,味道非常鲜美。
如果你不想自己采,也不想自己干燥的话,可以上中国食品店去买!把它们浸入水中泡30~40分钟!
有很多野生菌属于牛肝菌,其中包括美味牛肝菌,菌盖弯曲多肉,菌柄丰满。大部分牛肝菌都是能吃的,但有几种是有毒的,有一种是有剧毒的。
褐绒盖牛肝菌又叫作“栗色牛肝菌”,因为它的颜色像一匹栗色的马,干燥后像皮革一样。它和美味牛肝菌是近亲,但很常见,而且可以做很多鲜美的小菜。这种野生菌生长在气候温和的欧洲国家。我过去常常带上干的褐绒盖牛肝菌,回意大利老家去探亲。我母亲常常用它做出很多鲜美的小菜。
它长在树林中,尤其是在松树下,灌木很少的地方。有时,它会被松叶、雌球果和枯枝遮住,还会藏在蕨类植物的叶子下面,所以很难找到。当这些叶子不太浓密时,可以用棍子拨到一边。有很多次,几只松鼠吃掉菌柄之后,把菌盖留在森林里,给我留下了线索。
褐绒盖牛肝菌
褐绒盖牛肝菌
我还清晰地记得,几年前《观察员》邀请保罗·勒维和罗杰·菲利普斯在布莱妮姆宫组织了一次采菌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采集了一大篮好吃的褐绒盖牛肝菌。采菌组走了之后,我把它放在黄油里,连同大蒜和欧芹一起炒,之后,已故的简·格里格森做了一个美味的苹果派给我们吃。这段经历令我难忘,弥足珍贵。
此外,还有另外两种牛肝菌和它是近亲,采摘和烹饪的方法也很相似。
菌盖:最初近乎球形,几乎和菌柄合生。未成熟的褐绒盖牛肝菌有天鹅绒般的深棕色光泽,湿时变得很光滑。成熟后,菌盖扁平,颜色变浅呈浅褐色,但摸起来像皮革。很老的褐绒盖牛肝菌的菌盖会稍有卷曲,特别是在边缘,露出菌孔。直径通常在12~14厘米之间,偶尔会更大一些。
菌孔:未成熟的褐绒盖牛肝菌的菌孔呈淡黄色,老时呈黄绿色。老的褐绒盖牛肝菌,菌孔明显,摩擦后呈蓝绿色。孢子印呈棕黄色。
红绒盖牛肝菌
菌柄:颜色通常比菌盖淡,有垂直条纹,呈圆柱形,有时底部渐细。
菌肉:硬实,呈乳白色到淡黄色。成熟的褐绒盖牛肝菌刀切后或用手碰时会变成蓝色。有浓厚的香味和香甜的蘑菇气味。
生长地点:单生于落叶林和针叶林的土壤中。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最适宜的条件是雨后温暖的三四天。
这种牛肝菌最常见,但烹饪价值没有其他牛肝菌高。菌盖呈球形,然后呈不规则的凸起状,山形,直径3~8厘米,呈深棕色,并有红色条纹。菌孔最初呈现金黄色,然后呈黄绿色,孢子印呈橄榄褐色。菌柄呈红色,很粗,高达10厘米,粗达8~15毫米。当变老时,整只红绒盖牛肝菌都会吸水。菌肉呈黄白色,表皮呈红色。它有一股水果气味,略带甜味。它常见于松树林和落叶林中,也常见于公园里,在低地中比山中常见。未成熟的红绒盖牛肝菌很好吃,成熟时像海绵般松软,有弹性。红绒盖牛肝菌要和其他野生菌一起烧。
这种牛肝菌是牛肝菌家族中最小的一种,实际上它是能吃的,但一定要做熟了吃。我认为,它只有和别的野生菌放在一起吃,才有浓浓的胡椒的味道。菌盖直径3~6厘米,呈浅黄橙色或铁锈色,半球形,有时呈胶状。菌肉呈柠檬黄色,菌孔中等大小,红铜色,比菌盖的颜色深。孢子印呈褐色到肉桂色。菌柄长3~6厘米,宽5毫米,与菌盖颜色相同。切的时候里面呈现浅黄色。常见于沙质土壤的针叶林中,但有时也可以和山毛榉、橡树共生,或丛生于树林、田野间,在欧洲常见,生长季节是从夏季到秋季。
褐绒盖牛肝菌菌肉会变成蓝色,所以很多人不敢吃,认为它是有毒的,实际上,它是很好吃的,特别是在未成熟的时候,菌肉很厚,风味鲜美。记住,好的褐绒盖牛肝菌,菌盖下面的菌孔不太软,颜色也不会变成深绿色。牛肝菌一般不会生蛆,只有到老了可能会生蛆,用尖刀把菌柄基部切去。因为它的菌孔会吸水,如果有点脏的话,千万不要用水洗,只要擦一下就可以了。
褐绒盖牛肝菌可以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市场摊位上买到,做法和美味牛肝菌十分相似。未成熟的褐绒盖牛肝菌可以生吃,可以切成薄片,做成沙拉。它可以和鱼、肉一起烧着吃,也可以放在黄油里,和大蒜、欧芹一起炒。它可以腌渍或冷冻。干燥的褐绒盖牛肝菌味道很鲜美,可以用来做各种汤或沙司。这里列出的三种牛肝菌中,只有褐绒盖牛肝菌可以生吃。
满满一篮新鲜采摘的野生菌
在牛肝菌中,美味牛肝菌是最有代表性的,在全世界备受关注。
美味牛肝菌是野生菌的代表,也是大部分欧洲人常常提到的一种野生菌。它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非常流行。它的颜色就像烤好的面包一样,形状是圆的,因此那时英国人叫它小面包。它在不同的国家,俗名也不同,罗马人管美味牛肝菌叫“猪”,在现代意大利语里就叫“猪菌”。有人说,这是因为猪爱吃美味牛肝菌;也有人说,这是因为未成熟的美味牛肝菌看上去就像小猪一样。在德国,这种牛肝菌的俗名叫“石头菌”,在奥地利则叫“绅士菌”,在瑞典,它的名字听着很奇怪,叫作“国王菌”。
有一些菌类爱好者可能更喜欢羊肚菌,但是美味牛肝菌仍然是最安全、最好吃且最有食用价值的野生菌。它是野生菌中最受欢迎的,在市场上,可以买到鲜美味牛肝菌和干美味牛肝菌。因为它的味道鲜美,做法多种多样,世界著名的大厨用得最多,把它做成很多鲜美的小菜。
美味牛肝菌
菌盖:起初呈半球形,成熟后呈扁平状,直径通常是8~20厘米,偶尔可能达到30厘米。表皮光滑,颜色从苍白色到暗褐色。
菌孔:紧密,起初呈暗白色,之后变淡,老时呈深黄绿色,有清晰可见的管状结构。孢子印呈橄榄棕色。
菌柄:它在未成熟的时候,菌柄和菌盖似乎是连在一起的,呈球形,长大后菌柄呈棒状,基部较宽,直径达12.5厘米。没有菌环。有时菌柄比菌盖大,还会生蛆。菌盖下面的菌柄呈淡棕色,到了菌柄基部,几乎呈白色,有白色的网纹覆盖。为了和小苦粉孢牛肝菌相区别,可以把一点菌肉或菌柄放在舌头上舔一下,如果是苦的,立刻扔掉。
菌肉:菌盖上的菌肉呈暗白色,密实,摩擦后不变色。菌柄上的菌肉呈浅白色,老时变成木质,纤维化。香味浓厚(在气候温和的地方,美味牛肝菌的香味不如地中海地区浓烈)。它的味道非常香甜,有果仁的气味。这种野生菌可能被另一种菌攻击,气味和味道可能会发生改变。
生长地点:在草地上或混合林附近,与松树、橡树、白桦树或榛子树共生。通常是单生的,有时是两三个成群一起生长的。它最常生长于高尔夫球场上,特别是被欧石南包围的球场上。我发现,美味牛肝菌也可以生长在纯沙地或土壤中,但不会离滋养它们的树根太远。
生长季节:初夏到初霜季节。很多意大利人认为这种野生菌会出现在新月的时候,事实并非如此。
许多意大利人认为黑牛肝菌是最好吃的牛肝菌(比美味牛肝菌还要好吃)。它的学名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青铜”,因为黑牛肝菌未成熟的时候,菌盖呈现深棕色,几乎像黑色。菌盖大而硬实,直径达6~12厘米,是凸起的,成熟时呈扁平状。菌盖呈深棕色,有浅色区域,表面有天鹅绒般的光泽,不太干燥。菌孔最初呈灰白色,成熟时呈黄色。孢子印呈橄榄褐色。菌柄长7~15厘米,宽3~6厘米,巨大、坚实,呈球状,长大以后变成长球形。菌柄的表面呈奶油色,有网纹。生长在欧洲的中部到南部的落叶混合林中,但在英国极为少见。从五月到十月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美味牛肝菌
网纹牛肝菌的菌盖直径达10~20厘米,淡棕色,表面很粗糙,有网纹,成熟后或天气干燥时,这种网纹会更加明显,因而得名。菌孔白色到黄绿色,小而圆,孢子印呈橄榄色,老时呈现淡褐色。菌柄长15厘米,宽2.5厘米,纺锤形,红棕色,从菌盖到菌的基部都有白色的网纹。菌肉呈白色,有香甜的味道。它经常和山毛榉、橡树共生,生长季节是从初夏到秋天。子实体长得比美味牛肝菌早。不常见。网纹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一样好吃,但容易生蛆。
黑牛肝菌
当采集美味牛肝菌的时候,握住菌柄的基部,把它从菌丝体中拿出来。如果你随便用刀子切,剩下的部分就会腐烂,菌丝体受到了破坏,于是子实体在那个地方就长不出来了。菌柄上的灰尘倒是要用刀子刮干净,再把美味牛肝菌放到篮子里。
美味牛肝菌是不需要剥皮的,也不要清洗,只需要把灰尘擦干净即可。当菌孔变软时,有些人会把它去掉。把美味牛肝菌切成两半,看看有没有生蛆。当它切片干燥之后,蛆就没有了。可以把干美味牛肝菌放入冷冻室,以免幼虫孵化成蛾子。它干燥后,可以打成粉末。
未成熟的美味牛肝菌可以腌渍、冷冻,鲜美味牛肝菌可以切成细条,做成沙拉,当然也可以烧熟。成熟的美味牛肝菌可以烤着吃,在意大利,人们就是烤着吃的。老一点的美味牛肝菌,最好切片后,放在油里煸炒,或者炖着吃,也可以做成沙司。干美味牛肝菌做成沙司或炖着吃时,有一种特别的风味。其他野生菌里加入少量美味牛肝菌,可以让它们更可口一些,也是最为经济的做法。
细网牛肝菌是牛肝菌中的毒菌,在牛肝菌中只占极少数,而且它的特征很明显,几乎不会认错。它的外观和美国的土丘牛肝菌(也叫作白牛肝菌王,生长在橡树下)很相似。另一种类似的牛肝菌是褶孔牛肝菌。
有人说,细网牛肝菌长时间烹饪后可以将毒素破坏,所以是能吃的。但是,冒着肠胃不适的风险去吃它,有什么意义呢?你完全可以吃别的牛肝菌啊。我建议,如果一种牛肝菌的菌孔为红色、摩擦后变蓝色,就不要去吃它了。还有一种牛肝菌叫作丽柄牛肝菌,也不要去吃它。它不含致命的毒素,但它有股苦味,这股苦味在烧熟后也不能去除,就像苦粉孢牛肝菌一样。
细网牛肝菌
菌盖:起初呈暗白色,然后呈灰色或灰绿色。最初呈圆形,长大后变成扁平状。有时有裂纹,直径30厘米。
菌孔:密实,起初呈深红色,然后变成橙色(特别是边缘部分),摩擦后呈蓝绿色。
菌柄:下部膨大呈洋葱状,未成熟的时候,它的菌柄直径可以达到7~8厘米,有时比菌盖还要大。藏红色到浅柠檬黄色,但基部呈现红色,有红色的网纹,特别是在上半部分。
菌肉:菌盖上的菌肉呈草黄色,菌柄里的菌肉发白,呈苍白色或柠檬黄色,最后变成天蓝色。
生长地点和季节:夏季至秋季生长在山毛榉和橡树等的下面。单生,或三四个丛生。
严格地说,这种牛肝菌不含毒素,但是味道很苦,在一道菜里加入一整只小苦粉孢牛肝菌,就会影响整道菜的味道。它可能会和美味牛肝菌混淆,但如果稍大一些,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因为它的菌孔是粉红色的,而美味牛肝菌的菌孔是乳白色的。人们常常给我一种野生菌,让我鉴定一下,他们的篮子里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牛肝菌。最简单的方法是:尝尝一小片菌盖,随即吐去。如果很苦的话,那肯定是小苦粉孢牛肝菌,你要把它扔掉。
菌盖:起初呈圆形,之后呈扁平状,淡棕色,直径12厘米。
菌孔:小苦粉孢牛肝菌的菌孔呈暗白色,老时呈粉红色,摩擦时呈淡褐色。
菌柄:硬实,多肉,顶部直径3厘米,基部直径6厘米,高12厘米。和美味牛肝菌的另一个区别是:小苦粉孢牛肝菌的菌柄呈浅色,网纹呈深棕色;而美味牛肝菌的菌柄呈深色,网纹呈白色。
生长地点和季节:生长于落叶林和针叶林中,生长季节是夏天到秋天。
本节为大家介绍的是三种鸡油菌。鸡油菌很受欢迎,淡黄鸡油菌和管形鸡油菌也很好吃。
鸡油菌和美味牛肝菌、褐绒盖牛肝菌一样,是最流行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世界一流厨师都知道这种颜色金黄、有杏仁气味、味道鲜美的野生菌。法国人特别爱吃它,常常把它放在煎蛋卷中。它的颜色、质地和形状,都和其他菌子不一样。在美国还有种鸡油菌,叫作乌鸡油菌,呈深蓝色。用它做的菜,会让你大饱眼福!
在采菌活动中,我的妻子普莉希拉经常比我先找到它,即使在秋天,白桦树掉下黄色、褐色的叶子,把它遮住了,我的妻子也能找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野生菌,在苏格兰,这种菌子满地都是!我听说,很多年轻的男孩会采集大量的鸡油菌,带到法国。因为在法国,人们会付很多钱来品尝鸡油菌,这样男孩们就获得了一笔可观的零用钱。尤其是在苏格兰(和加拿大),因为鸡油菌成群生长,整片森林都被染成了浅黄色。每次我开车经过树林的时候,常会看到我最喜欢的鸡油菌被碾在挖掘机的齿轮底下,实在令人惋惜。
鸡油菌
菌盖:小的鸡油菌菌盖很小,呈凸起状,成熟后呈漏斗形,边缘很薄,形状不规则。直径可以达到8厘米。颜色从深黄色到淡黄色,老时会褪色。
菌褶:不规则分叉,几乎从顶部向菌柄基部渐细。不紧密,排列不规则。与菌盖颜色相同。孢子印呈淡黄色。
菌肉:黄色、硬实,有胡椒味道,有好闻的杏仁气味,摩擦后不变色,通常不会生蛆。
菌柄:厚而宽,向基部渐细,呈现漏斗形。基部直径2~3厘米,高达6厘米。
生长地点:在混合林中,经常在苔藓之中或土壤中单生或丛生。
生长季节:夏天。鸡油菌喜湿,所以最好在连续下几天雨后采集鸡油菌。
鸡油菌
这两种鸡油菌是北欧常见的野生菌,它们是所谓的“秋鸡油菌”。菌盖呈深褐色,直径2~6厘米,呈喇叭形。菌柄高5~8厘米,是黄色的。淡黄鸡油菌的菌柄比管形鸡油菌的颜色深一些。淡黄鸡油菌的菌褶几乎呈黄色,管形鸡油菌的菌褶呈灰黄色。菌肉不多,很薄。淡黄鸡油菌有水果香味,管形鸡油菌则没有。但两种鸡油菌都是很好吃的。它们大量成群生长在针叶林与苔藓中。从夏季到深秋都是淡黄鸡油菌和管形鸡油菌的生长季节。
金黄鸡油菌
鸡油菌的基部要用尖刀切去,也可以拔掉,但是要把泥土刮掉。因为它们在洗了之后会有些走味,所以我建议,不要用水洗,如果怕沙子进入菌褶,可以用刷子彻底刷干净。
鸡油菌的用途很多,因为颜色鲜艳,可以用来做菜肴中的点缀。新鲜的鸡油菌特别好吃,但是也可以把它用湿布盖起来,放在篮子里,再放入冰箱,最多可以放四五天,也很好吃。生的鸡油菌有一股辣味,但是烧熟后,辣味就没有了。它可以与煎鸡蛋一起烧着吃,也可以做成汤,或炖着吃,还可以做成沙司。还可以腌渍,但不宜冷冻或干燥。
发光类脐菇
这种毒菌和鸡油菌相似,但幸运的是,它在英国很少见,在中欧、南欧地区偶尔可以见到。在地中海地区,它一般生长在橄榄树上。而在英、美国,它长在硬木的树桩上。春天,你到一个有很多橄榄树的国家去玩的话,看到这些野生菌,不要太激动:它们不是鸡油菌,不要去采。如果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它与鸡油菌的差别的。
菌盖:发光类脐菇的菌盖要比鸡油菌大,直径可以达到15厘米。颜色和鸡油菌相似,深橙黄色到浅黄色。中间凸起,边缘卷曲。
菌褶:和鸡油菌不同,发光类脐菇的菌褶较密,与菌盖同色。这种野生菌可能偶尔会在黑暗中闪光。它成熟后,菌褶会闪荧光。
菌柄:肉质,高15~20厘米,基部渐细。
菌肉:稍薄,金黄色,长大后颜色变深。
生长地点和季节:与鸡油菌不同,它长在树上,丛生于各种阔叶树,尤其是橄榄树的树桩基部。从夏季到初霜是它的生长季节。具有地中海野生菌的特点。
这种野生菌原来被归在毒菌一类,后来发现是能吃的,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大量食用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初学者经常把这种常见的野生菌误认为是鸡油菌。它没有食用价值。
菌盖:直径6厘米,呈现橙黄色,中心呈现深橙黄色。边缘最初卷曲,后变成扁平状。
菌褶:与菌盖同色,延生,和鸡油菌一样,但更细一些,长不到菌柄的位置。
菌柄:漏斗形,但不如鸡油菌明显,与菌盖同色,或稍微深一些,可以达到5厘米高。
菌肉:不如鸡油菌硬实。
生长地点和季节:生长在混合林中,尤其是针叶林中,生长季节是从夏季到秋季。
橙黄拟蜡伞
喇叭菌和鸡油菌属于同一科,但这两种野生菌有很多不同。
灰喇叭菌在欧洲各国叫法各有不同。英国人叫它“角杯蘑菇”(这个名字我最喜欢),因为它的形状像一只羊角或喇叭;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叫它“死亡喇叭”,可能是因为它的颜色呈灰黑色。但其实,它并不会导致死亡,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用菌,可以做很多菜。在可食用的或有毒的菌类中,没有灰喇叭菌的同类。
当灰喇叭菌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菜单上时,因为它的颜色是黑的,客户都不太愿意去吃。但是现在我的客户很喜欢吃,因为它和一条鲜美的白鱼(如大比目鱼、鳎或僧鲨)一起烧的时候,非常好吃。
灰喇叭菌
菌盖:呈很深的漏斗形,像一只喇叭,有不规则浅裂和波浪状边缘;最初呈淡棕色,然后变成灰色,最后变成黑色。
菌褶:几乎不存在,孢子是在菌柄外侧隆起部分产生的。当成熟时,孢子给菌柄染上白色或灰色,有天鹅绒般的光泽。
菌柄:呈不规则的管形,直径1~2厘米,高12厘米,壁很薄。
菌肉:外面呈灰色,潮湿时变成黑色,里面呈更深的灰色。菌肉不多,壁很薄,容易破碎,气味芳香,味道鲜美。在意大利的一些地区,它被称为“穷人的松露”。
生长地点:群生于落叶层,特别是多叶的树林中,与橡树共生,偶尔与山毛榉共生。因为它每年都在同一个地方生长,所以当你初次发现它的时候,务必把它标注在地图上。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不要在雨天时采摘,等到太阳出来后才能采摘。
采集灰喇叭菌,最好的方法是用刀切去基部。它需要清洗,因为小虫和杂质经常进入菌盖。可以先把灰喇叭菌摇一摇,如果杂质没有摇干净,可以把它横向切成两半来清洗,最后用布擦干,才能使用。
它适合用来做鲜美的小菜,因为它的颜色是黑的,味道也很鲜美。也可以放在黄油里连同欧芹和细洋葱一起炒、做成沙司,也很适合做汤或炖着吃。在黄油里烧熟后,才可以冷冻。可以冻干后打成粉末,用来给沙司调味。它不太适合腌渍,保质期也不是很长,如果放的时间太长,会完全脱水,变得像皮革一样。
毛头鬼伞
鬼伞在伞菌中数量较少,只有一种鬼伞小的时候很好吃,味道与四孢蘑菇差不多,它就是毛头鬼伞。
毛头鬼伞的形状,总是让我想起白金汉宫的保镖穿的熊皮大衣。有一次我开车越过军营大门时,看见一大群毛头鬼伞生长在草地上,看上去好像在站岗。我突然把车子停了下来,去采集它们,让后面的摩托车手和站岗的士兵都吓了一跳。
它在英文中有不同的俗名,形象化地描述了它的特征。菌盖上的鳞片,像律师头上的假发,所以叫作“律师的假发”;菌盖会流出黑色的墨汁,这种墨汁以前常常用来写字。
这是伞菌中很好吃的一种,我认为,主厨们对它的评价似乎不够高。我用它烧了几年的菜,烧得很好吃,而且我发现它有很多用途。未成熟的毛头鬼伞菌褶呈白色,这时它才有利用价值。一旦菌盖、菌褶开始变黑,毛头鬼伞就没有用了。
菌盖:未成熟的毛头鬼伞的菌盖呈卵圆形或圆柱形,高达3~15厘米,直径1~6厘米,在菌柄处闭合。表皮为白色,覆盖有大的白色鳞片,尖顶部呈淡褐色。当成熟后,菌盖打开,像铃的形状,表皮呈暗白色,从边缘向上开始变成灰色,再变成黑色,由于细胞内消化,菌盖变成黑色的墨汁。
菌褶:未成熟的“毛头鬼伞”的菌褶必须把菌盖横向切成两半,才能看得见,排列紧密,最初呈白色,后呈粉红色到灰色,最后呈黑色。孢子印呈黑褐色。
菌柄:细长,中空,直径1~3厘米,高达25厘米,白色。菌柄呈膜质,能保护小菌褶,有不规则的菌环,菌环裂开后,落到菌柄的基部。
菌肉:未成熟时,菌柄和菌盖连成一体,非常紧实,菌肉呈白色,非常鲜美。有野生菌气味,和老的四孢蘑菇相似。好消息是,毛头鬼伞不会有虫卵,因为菌盖很快消失,菌柄中间是空的。
生长地点:有单生,有丛生,也有群生。毛头鬼伞可以长在乡间的小路上,翻动过的土壤里,草坪上,湿地上,几乎到处都能生长。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特别是在温暖而不太潮湿的天气。
毛头鬼伞的菌盖,只需两天时间就会变成墨汁,在温暖的地方,时间更短。
毛头鬼伞
用尖刀把未成熟的未开伞的毛头鬼伞的菌柄基部切去。老的毛头鬼伞是不能用来做菜的,因为它太软,墨汁会把任何接触它的物体都染成黑色。它在切了之后,菌盖会马上开伞,所以保存的时间不要太长。为了避免菌盖开伞,可以把菌柄从菌盖上拉出来。我建议,为了让它保存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可以放在水里焯一下。没有开伞的菌盖上如果有沙子,可以用水洗。
毛头鬼伞很好吃。小的菌盖可以在鸡蛋液里蘸一下,再在面包屑里滚一下,放在油里煎着吃;或放在汤中或沙司中;也可以炖着吃;还可以放在黄油中,连同细洋葱和欧芹一起炒着吃。它不太适合干燥或冻干,因为冻干或干燥后,就完全变味了。
虽然未成熟的墨汁鬼伞是可以吃的,但我把它列在毒菌一类,因为它与酒精同食时,会发生强烈的反应(已知会致死)。吃的时候,如果喝啤酒,或者吃墨汁鬼伞之后马上喝酒,或者几小时之后再喝酒,就会引起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的症状。有一种化学物质与之相似,可以用来解酒。我强烈建议,不要采墨汁鬼伞吃。
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
和毛头鬼伞一样,它的菌盖也会流出墨汁,但这两种野生菌很容易区分。
菌盖:一开始呈椭圆形,成熟时呈圆锥形。顶部呈现淡灰色或淡褐色,长大后发生了细胞内消化作用,颜色变深,边缘变成黑色(和毛头鬼伞相同)。
菌褶:最初呈白色,随着细胞内消化作用,变成灰色到墨黑色。
菌柄:高达15厘米,细长(直径只有1~2厘米),中间是空的。
生长地点和季节:丛生于人工种植区附近的树桩上、草坪上、花园里和马路边上,从晚春到深秋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白鳞鬼伞的口感不好,所以不能吃。未成熟的白鳞鬼伞的菌盖与毛头鬼伞相似。
菌盖:直径4~6厘米,呈椭圆形,以后变成铃状。灰白色,最后变成黑色,有白色的斑点。
菌褶:白色,然后变成粉红色,最后变成黑色的墨汁。孢子印呈黑色。(www.xing528.com)
菌柄:8厘米左右,白色,又轻又软,球状基部柔软得像羊毛一样。
生长地点和季节:它通常和山毛榉共生,从夏末到深秋都是它的生长季节。分布在英国南部,但北部很少见。
肝色牛排菌
多孔菌的菌盖下部有许多孔,孢子是从菌孔中释放出来的。只有几种多孔菌是能吃的,肝色牛排菌是其中一种。
大多数多孔菌都是寄生菌,对树木有破坏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些附加效用。肝色牛排菌是寄生在橡树上的,它不但是美味佳肴,还给橡树染上美丽的红褐色。家具制造商很喜爱这种颜色。
檐状菌的形状像屋檐或架子,附着在树上,并从树上吸取营养,最后树会遭破坏,因而得名。采野生菌的时候,你的鼻子和眼睛不要只盯着地面看。虽然檐状菌有时长在树木的根部,但实际上,它可以生长在树的任何部位,所以你的眼睛恐怕要不时地往上一点儿看。硫磺菌也是檐状菌的一种。
菌盖:直径可以达35厘米,厚达6~7厘米。未成熟的肝色牛排菌,菌盖很软,汁水很多,顶部有疣,砖红色,整个菌盖像牛的舌头。边缘呈圆形,老时变得薄而黏稠。
菌孔:清晰可见,淡粉红色,紧密,是分开的,这和大多数多孔菌不同(大多数多孔菌,菌孔是合在一起的),触摸后颜色变深。孢子印呈红黄色。
菌柄:菌柄很短,很粗,几乎不明显,甚至没有菌柄。
菌肉:当把表皮切去后,菌肉看上去会湿乎乎的,呈亮红色,长大后颜色变深。切的时候,会露出淡红色的条纹,类似血管,和一些牛排相似,所以叫作穷人的肉或肝脏。菌肉很大,汁水很多。有浓厚的野生菌气味,生吃时略带酸味。
生长地点:落叶林,寄生在橡树上,有时生长在榛子树上,可以长在活的树干上,也可以长在树桩上。有时是单生的,有时成群生长。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都是它的生长季节。不需要特殊的天气条件,因为它是从活的树上吸取营养的。
当肝色牛排菌附着在树干上的时候,只需切去基部即可。因为它是长在树上的,通常不沾土,只要刷一下即可。当肝色牛排菌很老的时候,里面的水分全部消失,就不要采了。
我找了好几年,终于找到了用它做菜的方法。它的味道很好,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因为它的味道偏酸,吃的时候,为了让它更容易消化,去除苦涩味,我建议应该烧熟。未成熟的肝色牛排菌汁水很多,可以做成沙拉。这种野生菌的质地和真正的肉相似,肉很多,汁水也很多,所以可以做菜。因为它的细胞液呈酸性,所以煮熟后会变黑。它可以点缀一些含油多的食物(比如甜面包或脑髓)。
肝色牛排菌
灰树花菌
树花菌是亚灰树花菌的一种,大型亚灰树花菌和宽鳞多孔菌都属于这种野生菌。在多孔菌中,灰树花菌和猪苓是最好吃的,但不常见,人们正在研究如何进行人工培育。
提到硫磺菌,你就要想到与之相似的灰树花菌。灰树花菌未成熟的时候,是最好的野生菌。它的外观会让你眼前一亮,因为它很大、很圆,就像一只母鸡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它的学名,在意大利语和拉丁语里的意思是“叶子”,因为这种野生菌,是从同一根菌柄上长出来的,就像层层叠叠的叶片。因为它是多孔菌,所以只有菌孔,而没有菌褶。它常常生长在北部地区的森林中,加拿大、欧洲和亚洲都能找到它。它的日本名字叫“舞茸”,日本人已经掌握了培育方法,在全世界的市场上都能买到它。
菌盖:这种野生菌其实是没有菌盖的。它的子实体有很多裂片,裂片从菌柄的分叉处长出来,菌柄附着在树干上。裂片的表皮是光滑的,呈棕色到灰色,有暗色的圆圈。成熟的时候,会有黑白相间的条纹。
菌孔:白色,不太紧密,呈圆形,长约2~3毫米。孢子印呈白色。
猪苓
菌柄:菌柄上有裂片,长得像电风扇一样,呈现白色,未成熟的时候,很粗、很嫩,稍大一些时有嚼劲。高可以达到30厘米,直径则可以达到20~50厘米。
菌肉:又白又厚,有面粉的味道,老时呈纤维状,有奶酪味。
生长地点:长在树桩上,在死去或垂死的树根部,如榆树、橡树、山毛榉、枫树,甚至松树的根部。
生长季节:从初夏到初秋。灰树花菌生长时并不需要潮湿的天气,因为它从树上吸取水分。
猪苓这种食用菌,和灰树花菌非常相似,也非常容易混淆。但是它很少见,英国和欧洲当局建议不要采集。中国人用它来提高人体免疫力。子实体直径可以达到50厘米。底部肉质厚实,上面长出大量伞形的菌盖,每只菌盖的直径可以达到4~6厘米。菌盖的颜色呈现灰褐色,有小鳞片,长大后颜色变淡,呈乳白色。菌孔有棱角,呈白色,一直长到菌柄处。孢子印呈白色。分叉的菌柄呈白色,很薄,最后连成一体,成为基部。生长在阔叶树,特别是杨柳和山毛榉的树根旁边。在美国不常见,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极为少见。
猪苓
用尖刀切开后,看看有没有虫子,用刷子刷干净后再烧。实际上,也可以用水洗去灰树花菌上的杂质。这两种野生菌都是很好吃的,但不要生吃。它可以和鸡蛋、面包屑一起炒着吃,炖着吃,还可以保藏。一片树花菌有好几片裂片,可以供五六个人食用。
美味齿菌
齿菌和其他野生菌不同,菌盖下面不是菌褶或菌孔,而是成千上万根小刺。在所有的齿菌中,只有美味齿菌和翘鳞肉齿菌是食用菌。其他大部分齿菌是不能吃的,有些甚至是强酸性的,有催吐作用,所以必须准确鉴别!
美味齿菌在欧洲的大多数市场里可以买到。它和大多数可食用的野生菌不同,子实体上没有菌褶和菌孔,而是有很多刺,刺从菌盖的下半部分向下生长,所以叫作齿菌。它的质地和味道,跟鸡油菌差不多。它很常见,即使其他野生菌不多的时候,也很容易找到。有很多野生菌都有刺,但是美味齿菌的颜色要比其他带刺的野生菌浅一些,因而很容易辨认。
菌盖:不规则,多肉,很脆,凸起到扁平形,白色、淡黄色或橙色,其颜色取决于生长环境。直径可以达到15厘米,表皮很光滑,不黏,像绒面革一样。
菌刺:紧密,垂直生长到菌盖的下半部,延生,长度可达6毫米,很脆,轻轻碰一下就碎了。多数与菌盖同色。孢子印呈现白色。
美味齿菌
菌柄:大,基部明显,经常向菌盖一侧生长。颜色较浅,表面和菌盖一样光滑。高达7厘米,直径4厘米。
菌肉:肉实,但易破碎,呈黄白色,味道微苦,烧熟后苦味消失,有浓厚的香味,味道很好。气味芳香,有淡淡的蘑菇味。
生长地点:丛生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有时呈环状或带状丛生。
生长季节:气候温和的夏末到深秋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翘鳞肉齿菌是美味齿菌的近亲,虽然也是一种食用菌,但由于它的味道很苦,所以并不是非常受欢迎。它的菌盖直径达10~25厘米,覆盖有粗糙的棕灰色鳞片,尖部凸起,长在淡红棕色的漏斗形菌盖上。刺从菌柄处向下长,长达1厘米,紧密,延生,呈白色,老时呈棕灰色。孢子印呈棕色。菌柄长可达8厘米,宽2厘米,粗短,呈白色,老时呈棕灰色。菌肉呈暗白色,以后变成淡棕色,颜色像旧照片一样。硬实而有嚼劲。成熟后味道浓厚、酸而苦。常见于针叶林中,特别是在沙质土壤中,夏末到秋天都是它的生长季节。在北美和欧洲很常见,常见于老松树林和杉树林中。
翘鳞肉齿菌
用尖刀切去基部。美味齿菌是最不容易生蛆的,只要稍微刷一下或者刮一下就可以,可在冰箱里储藏几天。未成熟的美味齿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整个菌,包括刺都可以食用;年龄稍大的,刺必须去除,因为这些刺有股苦味。两种菌都必须熟吃,以去除苦味。它们可以单独吃,也可以炖着吃,或连同洋葱一块儿放在黄油里煸炒,也可以和其他野生菌一起烧。美味齿菌的菌肉比鸡油菌硬,可以晒干,也可以做成沙司和汤,还可以腌渍,烧熟之后可以冷冻。翘鳞肉齿菌本身并不是那么美味,但和别的菜烧在一起时会很好吃。
蜡蘑的种类并不是很多,但在小的食用菌中,我最喜欢紫蜡蘑。
也许是由于紫蜡蘑的颜色不太好看,多数人认为它的烹饪价值不太高,但是无论是采集还是烹饪,它都会给我带来快乐。它很小,很鲜美,我特别喜欢它的颜色。因为它的子实体老了之后会变色,所以有人说,它会“骗人”。它的近亲叫作红蜡蘑,呈棕红色,也是一种食用菌。
紫蜡蘑
菌盖:很小,直径1~8厘米,颜色呈淡紫罗兰色,但老时会褪色,干燥时呈现淡紫色。有时中心有斑点。
菌褶:延生,不规则形。起初呈淡紫色,老时呈粉白色。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8厘米左右,宽7毫米左右,与菌盖同色。基部覆盖淡紫色绒毛。
菌肉:未成熟的紫蜡蘑的菌肉,又嫩又鲜美。味道是甜的,但没有特殊气味。
生长地点:丛生于针叶林和落叶林中,通常和山毛榉共生。
生长季节:常见于夏末到初冬。
只需切去基部,刷去泥土即可。我经常把紫蜡蘑和红蜡蘑做成沙拉,或者用在菜中点缀。它们的烹饪价值并不高,最好和别的野生菌搭配在一起。紫蜡蘑和黄色的鸡油菌是绝配。
洁小菇
洁小菇一度被认为是能吃的,但现在人们认为它有累积性毒素,长期食用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有人说它还有致幻性。我尽量不去吃它。它和紫蜡蘑相似,但颜色稍淡一些。
菌盖:直径2~5厘米。紫色到淡紫色。潮湿时,边缘有线条。
菌褶:白色到粉红色,有萝卜气味。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6厘米左右,宽6毫米左右,与菌盖同色,很硬,像皮革,基部有绒毛。
生长地点和季节:丛生于各种类型的树林中,生长在树叶堆和苔藓中。从夏天到冬天都是它的生长季节。很常见。
乳菇切了之后,会流出一种像牛奶一样的液体,因而得名乳菇,这种液体的颜色因种类而异,有白色、酒红色和橙色。
松乳菇
松乳菇和别的乳菇有两大不同:它渗出的乳汁呈现深橙红色,菌肉呈藏红色,摩擦后呈绿色。
在乳菇中还有很多种食用菌,特别是在美国(约两百种),颜色从紫色到靛蓝色。但在欧洲,人们认为“松乳菇”是食用菌中最好吃的,值得一采。法国人、德国人、波兰人、瑞典人和俄罗斯人都喜欢它。它有坚果味,质感坚实,颜色也特别鲜艳,所以我也很喜欢。每逢野生菌生长的季节,我的苏格兰朋友蒂莫西·尼斯总会给我一些很好的乳菇、美味牛肝菌、木质口蘑和鸡油菌。有时他还会送我一些可爱的蜡烛,是用他自己蜂房里的纯蜂蜡做的。
采集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把松乳菇和有毒的疝气乳菇(见后页)搞混淆了。
菌盖:起初是凸起的,中心略有缩小,以后变大,颜色也变深。边缘最初是卷曲的,然后膨大,成为漏斗形。表皮光滑,最初呈现藏红橙色,常有深浅相间的藏红色同心圆环,成熟后颜色变淡,不鲜艳,摩擦后变成绿色。直径达15厘米。
菌褶:与菌盖同色,摩擦后变成绿色,紧密,微下延,易破碎。孢子印呈淡黄色。
菌柄:中空,相对较短而且较粗,直径达7厘米。颜色比菌盖、菌褶要淡一些,有橙黄色的凹陷,特别是在基部,摩擦后亦呈现绿色。
菌肉:切开或打碎后,会渗出一种乳汁,接触空气后很快变成胡萝卜颜色。味道微苦,烧熟后苦味消失。乳汁微带甜味,闻起来有水果般的酸甜味——实际上是煮沸的糖果味!
生长地点:在针叶林中的草丛中,经常藏在针叶底下。有时单生,多数情况下是丛生的。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
松乳菇稍硬,味道也不太浓,我认为,只要你在用它做菜时多加小心,就可以做成一道鲜美的小菜。它要用尖刀切,首先看看有没有生蛆。大一点的可能会生蛆,可以把菌柄横向切成两半检查一下,这样就可以弄干净了。很硬实。如果特别脏,可以放在水中冲洗。
接着,把它放在沸水里焯2~3分钟,以去除苦味。你可以把它做成沙拉,也可以蒸、炖或煸炒,还可以把它做成沙司,这种沙司可以用在意大利面、肉和鱼里面。它冷冻后也很好吃。俄罗斯人把它放在盐中保存。
不是所有的乳菇都是食用菌,很多乳菇口感不好,不能吃,还有些乳菇属于毒菌。松乳菇和疝气乳菇,一种是食用菌,一种是毒菌,很容易混淆,但也有区别。在北欧和俄罗斯部分地区,这种乳菇经过特殊处理后,是能吃的,但我建议你不要吃疝气乳菇,以免造成严重的疝气症状。
疝气乳菇
菌盖:它和松乳菇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的菌盖上有羊毛状的纤维,而松乳菇是光滑的。菌盖直径可以达到12厘米。疝气乳菇的菌盖一般呈现淡橘红色,而松乳菇的菌盖是橙色的。但两者都有深浅相间的同心圆。
菌褶:白色,孢子印呈奶油色。
菌柄:肉色,和松乳菇的菌柄高度相同。疝气乳菇的菌柄和肉切开后,流出的乳汁呈白色,松乳菇的乳汁呈红橙色。有胡椒味道。
生长地点和季节:和食用菌松乳菇不同,它单生在白桦林中,而不是针叶林中。从夏季到秋季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硫磺菌是一种檐状菌,长在活的树木上。因为这种食用菌的颜色是黄的,所以叫作硫磺菌,但它丝毫没有硫磺的气味!
硫磺菌和肝色牛排菌一样,也是一种檐状菌,属于多孔菌的一种,寄生在老树上,并从树上吸取营养。当你去采野生菌的时候,眼睛要上下观察。
多年以前,我雇了一个意大利人帮我采集野生菌。有一次他发现,湖边的一棵柳树上倒挂着一个硫磺菌。为了采集它,他只好借了一条船和一把梯子。船很小,而他的体型很大,采集的难度可想而知。最终他还是采到了,后来我们大吃了一顿。每当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不免毛骨悚然。
硫磺菌也叫作“竹林中的鸡”,因为它的菌肉是白色的,很嫩,质地和小鸡肉是相似的。
硫磺菌
菌盖:呈鲜黄色,表皮光滑,后变成绒面革状。硫磺菌没有菌柄,从老树的树皮中吸取营养。最初呈花骨朵状,后变成风扇状或屋檐状;群生的菌盖连在一起,形状稀奇古怪。成熟后,直径可以达到70厘米,重达22千克,但这时它们会很硬,不能吃。
菌孔: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可见,颜色因年龄而不同,与表皮同色,或稍淡于表皮,触碰后颜色变深。孢子印呈白色。
菌肉:汁水极多,质地和鸡肉相似。未成熟的硫磺菌容易挤出汁水来。菌肉呈白色,老时易碎。有浓厚的野生菌气味,味道很鲜美,有时偏酸。
生长地点:落叶林中,偏爱橡树和柳树,也常见于樱桃树和紫杉树中。有时单生,有时呈小群分布。
生长季节:从晚春到秋天都是它的生长季节。硫磺菌在不下雨时仍然能生长,即使在干燥的气候里,仍能保持新鲜多汁,因为它是从树上吸取水分的。
硫磺菌的基部附着在树上,要用刀子切去,因为子实体有时会吸收树皮碎屑,因此是不能吃的。
小而嫩的硫磺菌,切成片后,可以烤着吃。它较大的时候,颜色变深,呈橙黄色,可以做成汤或炖着吃,或腌渍,但不推荐冷冻(在黄油中烤熟之后才可以冷冻)。虽然我自己没有吃过,但据说干燥的硫磺菌打成粉末后是一种很好的香料。最好熟吃,因为有些人生吃后会过敏。
异色疣柄牛肝菌
疣柄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种,初学者可能会混淆,但是,一旦你了解了这种菌菇的名称、颜色和形状,就可以正确地识别出是哪一种菌子了。
不同的菌物学家会给这种疣柄牛肝菌取不同的名称。最常见的名称是异色疣柄牛肝菌,许多人管它叫作橙黄疣柄牛肝菌,还有人管它叫作橙黄白桦牛肝菌、栎疣柄牛肝菌。什么名字都有。疣柄牛肝菌都是食用菌,我都喜欢吃。疣柄牛肝菌很大,很重,很坚实,虽然烹饪价值不是很高,但很容易采摘。
上图向你全面地展示了疣柄牛肝菌,在右图中,我的手上拿着的是栎树疣柄牛肝菌(橙黄白桦牛肝菌)。
褐疣柄牛肝菌和异色疣柄牛肝菌是远亲,用途很大。有多种颜色:淡灰色、褐色、深褐色,比异色疣柄牛肝菌稍微小一些。
在美国,橙黄白桦牛肝菌常常叫作白桦牛肝菌,而异色疣柄牛肝菌常常叫作山羊疣柄牛肝菌。
任何野生菌都是呈阴茎状的,未成熟的疣柄牛肝菌,阴茎形状尤为明显,有些疣柄牛肝菌的比例甚至比较特殊!在远处,你可以看到异色疣柄牛肝菌的菌盖呈橙黄色,当你拨开草,采到它的时候,可以看到长长的菌柄,很硬实,让你惊讶不已。在疣柄牛肝菌的生长旺季,我的篮子几分钟就满了。但因为疣柄牛肝菌很重,所以如何把它们放回汽车里,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你可以找到成熟后菌盖直径达30厘米的异色疣柄牛肝菌。它们通常很软,像块海绵,所以要把它们打碎,让它们散布各处,这样有利于孢子的传播。疣柄牛肝菌最好的采集地点是在白桦树下。
波兰人和俄罗斯人特别喜欢疣柄牛肝菌,他们会用各种方法烧着吃。有些人更爱吃疣柄牛肝菌,而不太爱吃美味牛肝菌。
菌盖:起初呈半球形,很硬,呈红橙色;成熟后最大直径会长到30厘米,有明显的凸起,变软,呈现淡橙色。
菌孔:未成熟的异色疣柄牛肝菌,菌孔微小,呈淡灰到赭黄色,之后颜色变淡,像海绵一样。孢子印呈棕黄色。
菌柄:和菌盖一样大小,暗白色,有棕色或黑色鳞片,粗糙。最大直径5厘米,高25厘米,朝菌盖方向渐细。褐疣柄牛肝菌的菌柄较小。
菌肉:未成熟的异色疣柄牛肝菌,菌盖、菌柄上的菌肉硬而嫩。成熟时,菌盖上的菌肉变成白色,有些像海绵,菌柄上的菌肉呈现纤维状,切开之后变成蓝灰色。有野生菌气味,味道鲜美。
生长地点:通常是单生于白桦树和橡树底下,密集的树林中,有时是群生的。
生长季节:天气较潮湿的初夏到秋末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疣柄牛肝菌的菌柄要用尖刀切去,鳞片也要剥掉,看看有没有生虫。如果它很老,就不要了,因为菌孔已经出水了。
由于疣柄牛肝菌相当潮湿,味道也不太浓,我不建议把它们晒干。当然,生的疣柄牛肝菌可以冷冻,也可以腌渍,颜色会变成深灰色。我推荐的做法是切片后放在黄油和大蒜里煎着吃或炒着吃,做成汤或沙司也很好吃。疣柄牛肝菌做熟之后会变成黑色,但它们仍然很好吃。最好多采一些,一块儿烧着吃。
栎树疣柄牛肝菌
褐环柄菇
环柄菇也叫作伞形菌,是野生菌中最高的,菌柄可以高达30厘米。
未成熟的褐环柄菇,像鼓手用的鼓槌,意大利人叫它“鼓槌菌”。成熟的褐环柄菇,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其他国家的人叫它“太阳伞菌”。我认为,褐环柄菇的英文名字应该叫作鼓槌菌,因为英国人喜爱铜管乐。
它很容易找到,也很容易辨认,因为它有自己的特征,如果抓住了这些特征,就可以放心地采摘和食用,它也是食用菌中很好吃的一种。采集它的时候,要注意它和粗鳞大环柄菇有区别,粗鳞大环柄菇的菌盖顶部有羊毛状的鳞片,菌柄很短,菌肉有红点。人们认为过敏的人吃了它会引起胃部不适,因此,最好采集褐环柄菇,而不要采集粗鳞大环柄菇。
菌盖:最初呈鸡蛋形,边缘到菌柄有菌纱。开伞之后,菌纱会破裂,在菌柄上留下浅棕色的菌环。完全成熟后,菌盖中心有同心的褐色鳞片,有明显的乳头或凸起,下面的颜色发白。直径达25厘米。
菌褶:离生和密生,白色,宽度达菌盖厚度的三分之二,像翻开的书页。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高达30厘米,直径约2厘米(球形的基部达4厘米)。非常细,不足以支撑菌盖,呈木质,纤维化,不能吃。开始呈淡灰色,后变成白色,有淡棕色的鳞片或蛇形记号。菌纱变成双环,留在空心的菌柄上。
菌肉:菌盖上的菌肉呈白色,很薄,最初是硬实的,长大后变软。切掉或摩擦之后不变色。味道和气味都很好。
生长地点:单生于土壤上,有时群生于落叶林干燥的部分或边缘地区;也生长于旷野、花园、绿篱中。
生长季节:从夏末到秋季都是它的生长季节,有周期性。
粗鳞大环柄菇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菌,但有些过敏人群吃了之后会有肠胃不适的症状。它与褐环柄菇不同,菌柄在切伤后,菌肉马上变成红色。菌盖直径5~15厘米,呈羊毛状,最后中心留下一块浅褐色的斑点,周围是下弯的浅褐色鳞片,看上去很蓬松。菌褶是白色的,但触碰后或长大后会变成红色。孢子印呈白色。菌柄长12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基部宽,呈球状,乳白色,切开后变成橙色或红色。菌环呈膜质。经常见于落叶林中,夏季到秋季是它的生长季节。
环柄菇可以用尖刀切。它一般不会生虫子——除非菌子太老了,不适宜采摘。只需把菌盖上的尘土或沙子刷一下即可,千万不要用水洗,因为它吸收了水分之后味道就会变。
菌柄太硬了不能吃,但菌盖很好吃,吃法因生长阶段而异。在还没有开伞的时候,它可以在面糊里蘸一下,再煎一下,看上去像小的苏格兰鸡蛋一样!开伞呈杯状时,可以做成馅或炖着吃。完全开伞,呈太阳伞状时,可以放在打好的鸡蛋和面包屑中煎一下。环柄菇不太适合腌渍或冷冻,我建议你吃新鲜的。
冠状环柄菇有类似鹅膏菌的毒素,会引起肌肉痉挛、流汗、胃肠道反应,潜伏期5~15小时,持续时间不明确。很多小环柄菇都是有毒的。因此,尽量不要采集不认识的环柄菇。
菌盖:菌盖苍白,直径2~6厘米,主色为白色,中心有淡红色斑点,周围有颜色相近的同心鳞片。
菌褶:白色,有空隙。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5厘米左右,宽4毫米左右。白色,基部呈酒红色。菌柄上有菌环。
菌肉:薄,呈白色,有类似胶乳或橡胶的刺激性气味。
生长地点和季节:生长在树林、花园中的垃圾堆、腐叶层和土壤中。从夏季到秋季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冠状环柄菇
香蘑的颜色呈现苍白色到紫罗兰色,香味很好闻,味道也很鲜美,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紫丁香蘑
所有的野生菌都不含使植物呈现绿色的叶绿素,但是它们会呈现出其他的颜色,非常漂亮。紫丁香蘑,是英国常见的野生食用菌,颜色非常鲜艳,有紫色、紫罗兰色、淡褐色、浅棕色。因为它们会被落叶遮住,所以有时会很难找。因为它大量生长,很容易辨认,也很好吃,但是一定要烧熟了之后吃,所以我把它归到“可食用”这一类。它不能做沙拉,因为生的紫丁香蘑含有一种毒素,大量食用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这种毒素烧熟后就没有了。
这种蘑菇大量群生,范围很广,所以你一下子就可以采到很多——但它有时会藏在落叶堆里,比较难找。它的生长季节是冬天,比许多野生菌都要晚。它可以人工栽培,而且很常见。
菌盖:起初是凸起的,不规则膨胀,边缘卷曲,露出菌褶。最大直径为12厘米。起初为紫色,然后为淡褐色。表皮很光滑,即使是干燥的天气里,也有潮潮的感觉。
菌褶:不规则形,或稍微弯曲。密集,颜色比菌盖深,后变成浅棕色。孢子印呈淡粉红色。
菌柄:表面纤维化,呈紫色,长大后颜色变淡,切过后,边缘呈暗色,中心颜色比较淡。直径约3厘米(向顶部渐细),高约10厘米。
菌肉:小时候呈紫罗兰色,老后变成淡灰色。切开后,像浸透了水一样,有水果香味,很好吃。
生长地点:丛生在落叶林中、篱笆中、花园里、肥料堆中,生长面积有时会很大。
生长季节:相对晚一些,九月底到新年都是它的生长季节,即使下了霜也能生长。
紫丁香蘑的近亲是粉紫香蘑,它可以在田野或施过肥的牧场上环生或群生。它比紫丁香蘑要难找。与紫丁香蘑不同,它的菌盖呈苍白色、乳白色到褐色,菌柄呈紫罗兰色,又叫作蓝腿菇。它的高度和菌盖的直径都和紫丁香蘑差不多,但生长季节稍早,是从秋天到初冬。味道和紫丁香蘑极为接近。它也必须烧熟后吃。
用尖刀切去菌柄的基部,洗净,放进篮子里。有时叶子会粘在菌盖上面,所以必要时可以擦一下。香蘑通常是没有虫子的,但是也要检查菌柄上有没有虫子。如果菌柄很老,就不要了。因为它耐寒,所以能在冰箱中存放几天。
紫丁香蘑和粉紫香蘑,菌肉都很厚实,水分也较多,只要把几只香蘑放入黄油里,和大蒜、欧芹一起炒,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肴。也可以炖着吃,或者和其他野生菌一起炒着吃,和鱼、肉搭配放入沙司中尤其美味。烧熟后适合冷冻,也可以腌渍或保存在油中。我经常把它放在专用的干燥器中。不管怎么吃,香蘑一定要做熟吃。
带着我的拐棍和篮子去寻找菌子
马勃没有菌褶,也没有菌孔,孢子在内部产生。雨滴洒在上面的时候,孢子就会射出来,像一团云。
大秃马勃通常是生长在旷野上的(如照片所示)。然而,它们有时会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生长。几年前的秋天,我和心爱的狗狗简在穿过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时,突然我发现有一个东西,藏在小路附近的灌木丛中,我以为是一个白色的足球。但是那里没有孩子,不可能有谁丢了足球。我注意到大球旁边还有一个小一点的球,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巨大的马勃。
大秃马勃
在伦敦的环形M25国道上,我发现在两条车道中间,长着几千只马勃。当新闻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提到了这件事,后来警察严厉地警告了我。原来,这件事在报纸上登出来之后,很多看到了这条新闻的路人,都停下车去看马勃,因此造成了多起事故。M25国道现在已经拓宽,长马勃的地方,现在已经铺上了沥青。
在很多食用马勃中,大秃马勃是最好吃的,也是最有特点的。一只大秃马勃就可以做成美味的菜,供全家享用。而梨形马勃和网纹马勃则较小,需要多采一点。所有的马勃成熟后,菌肉呈白色,硬实,很好吃。小一点的马勃很容易和有毒的黄硬皮马勃混淆,还容易和未开伞的鬼笔鹅膏菌混淆。为了区别,我们可以把它切开来,马勃是实心的,而鹅膏菌有菌盖和菌褶的轮廓。
大秃马勃没有菌盖、菌褶和菌柄,是一种腹菌。子实体接近球形,直径达到80厘米。孢子在内部产生,但成熟时会喷到球体外面。子实体和菌丝体由菌根相连,菌根破裂后,马勃就被风吹散到各处,散出几百万个孢子。马勃最初呈乒乓球形,然后呈网球形,最后变成足球形。
马勃的外皮很硬,像皮革一般,呈白色,长大后变成棕色。菌肉也很硬,呈白色,后变成黄色,最后变成棕色粉末。孢子呈深黄褐色。菌肉的气味很好闻,就像四孢蘑菇一样,但比四孢蘑菇的味道稍微浓烈一些。当马勃变老的时候,气味就变差了。
生长地点:单生于施过肥的田野上,花园或公园里,施过肥的草地上,灌木丛或荨麻间。它的生长地非常广。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
梨形马勃是一种很小的马勃,未成熟的时候能吃,但有橡胶气味,味道很淡,很多人不愿吃它。子实体直径3~5厘米。表面粗糙,像砂纸一样,呈乳白色,后成为淡棕色。内部的菌肉是白色的,慢慢变成赭黄色。它有很多孔,像蜀葵糖浆。孢子呈赭黄褐色。它丛生于腐木的树干上或埋在地下的木头上,八月到十一月是它的生长季节。
网纹马勃的子实体直径4~6厘米,棒状,白色,老时变成棕色。覆盖有金字塔形的刺儿,周围是一圈小刺儿,擦掉后形成网眼状图案。当菌肉切成两半后,呈白色时,才能吃,但味道并不是特别好;老了之后,呈现黄色到橄榄棕色,这时就不能吃了。它丛生于树林中或牧场上,六月到十一月是它的生长季节。
梨形马勃
检查马勃的质量时,可以轻拍一下。如果声音很沉闷,它就能吃,如果是乓乓的声音,说明这只马勃太老了。把大马勃提起来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数百个孢子飞出来。马勃的表面上如果有泥土和草,可以擦洗一下,然后把根部修剪一下即可。还有些小的种类也是如此。
马勃可以切成片,煎着吃或烤着吃,也可以做汤。它不适合干燥,但可以切片、切丁,然后腌渍。未成熟的马勃可以和其他野生菌一起炒。在意大利,马勃的烹饪方法和牛肉片相似。记住,小马勃只有在菌肉呈白色的时候才能吃。
当你看到黄硬皮马勃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作马勃或松露来采。虽然它不含致命毒素,但是食用后会引起肠胃不适。
黄硬皮马勃
黄硬皮马勃到处生长,可以单生,也可以丛生。它未成熟的时候很诱人,菌肉也很多。成熟后里面的菌肉会变成黑色,当外皮裂开时,黑色的孢子就会出来。它不可能与大秃马勃混淆,因为大秃马勃是纯白色,要大得多,而黄硬皮马勃的最大直径只有10厘米。小的食用马勃大小与黄硬皮马勃相似,但是呈现梨形或棒形,而不是球形。它也不可能和松露混淆,因为松露是长在地下的,而黄硬皮马勃是长在地面上的。
生长地点和季节:与树木共生于沙质土壤中,夏天到秋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硬柄小皮伞
有很多野生菌和硬柄小皮伞相似,但这些野生菌不是环生的,而且有毒,不能吃。
硬柄小皮伞也叫作仙人圈香菇,在这一科中自成一族。采硬柄小皮伞,要跪下来,沿着圆圈走。因为,它和黄皮口蘑、水粉杯伞、四孢蘑菇一样,都是沿着圆圈生长的。在古代的神话里面,这种野生菌是长在仙女跳圆舞的地方,所以叫作仙环;而意大利人认为,这种野生菌是长在巫婆跳圆舞的地方……
硬柄小皮伞是一种很好吃的野生菌,可以用它来做一顿饭。它长在草丛里,菌丝体会让草丛的颜色变成深绿色。
它可能会和很多其他的野生菌混淆,比如有毒的环带杯伞。最重要的区别是它的排列方式。硬柄小皮伞沿着半圆或圆圈排列,很有规则,其他的野生菌排列不规则。
菌盖:直径1~6厘米,未成熟的时候凸起,呈铃状,之后变成乳头状,中心有节。从乳白色到褐色,越向中心颜色越暗。干燥后颜色变淡,当天气潮湿时,颜色就会变深。
菌褶:与菌盖同色,延生,排列不紧密,不规则。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细长,实心,与菌盖大小不成比例。高4~6厘米,直径2~3毫米。不能吃。
菌肉:初呈乳白色,后呈淡褐色或白色,气味很好闻,味道香甜。
生长地点:经常沿圆圈丛生于草地上、公园中、未耕过的田野上,很容易辨认。
生长季节:春天到夏天。
硬柄小皮伞
用尖刀把菌盖下面的菌柄切去,因为菌柄不好吃。千万不要用水洗,只需要轻轻地刷一下。刚下过雨的时候,它会吸饱水,所以不要采。你到市场买的时候,要注意:为了增加重量,它们常常会被注水。这种野生菌很好吃,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保存几天。它可以炖着吃、焖着吃、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点缀鱼、肉。它也可以和其他菌类一起做成沙司或沙拉。但不建议保藏或冷冻。它很容易干燥,在水中能很快复原。
硬柄小皮伞可能会和致命的环带杯伞混淆,但这两种野生菌的生长地点和生长季节都不同。环带杯伞的生长季节是在夏天到秋天,也是环生的。它在加拿大很常见。
菌盖:直径3~4厘米,有弹性,但菌肉不太多。扁平,中心部位有凹陷,暗白色,偶尔呈乳头状,和硬柄小皮伞相似。
菌褶:很紧密,向下延伸,呈白色,有淡粉红色的斑点。孢子印呈现白色。
菌柄:高度和直径大致相同,纤维化,呈圆柱形,笔直。
菌肉:苍白色,汁水较多。闻起来有青草的气味,但味道不明显。
生长地点和季节:生长在沙质土壤或草地上,也生长在公园或花园里。从夏季到秋季都是它的生长季节。
环带杯伞
干羊肚菌在英国每千克要卖到200英镑,但它值这些钱,因为它可以做出一道道鲜美的菜肴。
尖顶羊肚菌和圆形羊肚菌备受关注,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买到,而且价格很昂贵。羊肚菌和松露一样,属于子囊菌,没有菌褶,也没有菌孔,菌盖上有蜂窝状的小坑,孢子就产生在这些坑中。春天,羊肚菌是第一个出来的,在气候温和时,羊肚菌会在三月下旬出现。意大利、法国、瑞士、美国中西部、中国西藏和克什米尔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温和,非常适合羊肚菌的生长。当羊肚菌出来的时候,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人还会过一个节日,叫作羊肚菌节,以迎接这种备受关注的野生菌。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离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不远的地方,有位朋友主持了一个慈善活动,问我是否想买羊肚菌。那些羊肚菌是由当地的居民采摘、干燥后,低价卖给一个印度的中间商的,卖得最多的时候卖掉了有7000只之多。我说,我很想买,我愿意付出比那位中间商更昂贵的价格。结果,我收到了大约120千克的干羊肚菌,装满了五个锡制容器。结果,村民们从我这里赚到了很多钱,后来加德满都重新选举市长,这些钱派上了大用场。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有朝一日,我想亲自去看看那个村庄,村民们还在盼着我去看他们呢。我打算等到宁静的日子,再去看他们。
小时候,我住在卡斯泰尔诺沃贝尔博地区。有一次我在大藤条中找到了一些尖顶羊肚菌。我拿回家时,我母亲和兄弟们仔细地观察了这些野生菌,看看是不是真正的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有毒的鹿花菌,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鹿花菌也是在春天出来的,但是羊肚菌的菌盖是对称的,而鹿花菌的菌盖是裂片状的。
尖顶羊肚菌和圆形羊肚菌都是最好吃的食用菌。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略有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如果把羊肚菌纵向切开,会发现菌盖和菌柄长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菌体。
尖顶羊肚菌
菌盖:由很多杯状的凹陷组成,看上去像不规则的多孔的海绵状。内部是子囊,即微小的囊状体,里面产生孢子。呈圆锥形,颜色呈深棕色,老时变深,凹陷的排列很有规则,是纵向的。直径达5厘米,高度达10厘米。
菌柄:暗白色,呈圆柱形,中空,基部略微突出。直径达3厘米,高达5厘米。
菌肉:菌盖上的菌肉呈淡棕色,菌柄呈现白色,菌盖和菌柄都很软,易破碎,但是菌肉很脆,湿乎乎的。我认为这种野生菌的烹饪价值主要在于外观和质地,而不是气味和味道。
生长地点:生长在白垩的沙质土壤中,它经常丛生于灌木丛中、河岸上、牧场上、果园里和荒漠中。奇怪的是,它在烧焦的地面上也能生长。几年前,普罗旺斯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故意把树林放火烧了,希望来年春天能看到烧焦的地面上长出羊肚菌。他们的确看到了!
生长季节:三月下旬到五月。当寒冷的冬天过后,温暖的春天来到时,就会出现羊肚菌。在山区,当冰雪融化后,羊肚菌就出来了。
圆形羊肚菌的菌盖和尖顶羊肚菌相同,但是更圆一些,凹陷是不规则排列的,起初呈乳黄色,老时呈现淡褐色或浅棕色。它比尖顶羊肚菌大一些,高达15厘米。菌柄呈暗白色,和尖顶羊肚菌相似,直径可以达到5厘米,高度能达到9厘米。看起来像海绵一样,但松脆硬实,菌肉的颜色比表面的颜色淡一些。它的菌肉、生长地点和季节均与尖顶羊肚菌相似。
圆形羊肚菌
用尖刀切去羊肚菌的基部。它一般不会生虫,但是内部可能会有虫子和其他杂质。采它的时候,尽量要保持干净。当把基部切去之后,再放进篮子,沙子就不会进入菌盖的凹陷中了。如果沙子真的进去了,可能需要仔细清洗一下。我不建议你用水洗,用刷子刷一下就可以了,实在太脏的话,再用水洗。
我描述这种野生菌的时候用了很多“最”字,因为它确实是最好吃的食用菌。它可以和任何食物搭配,但是一定要熟食,如果生吃,可能有些人不容易消化吸收,甚至会产生毒素。鹅肝酱和羊肚菌是绝配,也可以把它炒一下,放在鸡蛋、汤、烩饭和意大利面条中。在芬兰,它们常常和鹿肉烧在一起吃。这种野生菌干燥后能很快复原,其用法和鲜羊肚菌完全一样。需要在温水中浸泡20分钟,菌柄的基部要切去,沙子也要过滤掉。羊肚菌可以放在水中消毒,也可以腌渍或冷冻。最好用鲜羊肚菌。虽然干的尖顶羊肚菌很昂贵,但它们在商店里的售卖数量有增多趋势,如果你自己采摘不到,可以在商店里买到。
圆形羊肚菌
鹿花菌和羊肚菌的区别在于菌盖的形状。鹿花菌的菌盖是裂片状的,而羊肚菌的菌盖有凹陷,而且是对称的。因为它的拉丁学名叫作食用菌,一些欧洲人认为它是可以吃的,他们把它完全煮沸或干燥后再吃,但是偶尔会发生中毒现象。生吃时,鹿花菌毒性很大,所以尽量不要冒险去吃它。
鹿花菌
菌盖:由沟回和裂片组成,有时呈现不规则形状。颜色从淡棕色到深棕色。
菌柄:中空,通常呈白色,一般高7厘米,直径2.4厘米。有时高度可以达到12厘米,在美国可以达到20~30厘米的高度。
生长地点和季节:单生或丛生于针叶树下,但有时生长于硬木下。春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平菇
平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野生菌,也可人工栽培。去野外寻找它们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因为它们生长在景色秀丽的地方。
平菇又称蚝蘑,因为它的形状像牡蛎,颜色呈灰蓝色。它是一种可以人工栽培的菌,可以在超市里买到。我喜欢野生的平菇,因为它的味道比较浓一些。
它的近亲美味侧耳,形状和灰喇叭菌相似。这两种野生菌的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我特意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特点和烹饪用途都是相似的。这是一种寄生菌,会穿破树皮,向下生长,吸收树上的养分,最后整棵树都会腐烂,变成废物。有些野生菌也可以生长在树桩上,但是它们不能吃,甚至是有毒的,所以要注意鉴别。
菌盖:扁圆形,侧生,像贝壳或舌头。上表面呈蓝灰色,成熟后呈淡棕色,也有的从淡奶油色到榛子色。皮有光泽,直径达16厘米。
菌褶:淡奶油色,不紧密,延生。孢子印呈丁香色。
菌柄:偏生或侧生,几乎无菌柄。
菌肉:小平菇的菌肉呈白色,柔软,成熟后变坚硬。味道不明显。
生长地点:属于寄生菌,从倒下或腐烂的树木上(大多数是山毛榉上)吸取营养,常见于公园或乡村。经常隐藏在草丛或荨麻中,因此记得要带个棍子,拨开草丛,才能找到它。
生长季节:温暖的初夏到初霜是它的生长季节。我还在十二月找到过一些平菇。
美味侧耳呈漏斗形,是直立生长的,不是侧生的。它的菌柄比平菇明显,当子实体丛生时,菌柄高达20厘米。菌盖呈圆形,中心凹下,呈羊角形。顶部的颜色根据生长地点,呈现出白色到淡棕色,菌肉呈白色,孢子印呈紫色。生长地点和平菇相同,偏爱橡树和榆树。菌盖上看不出任何问题,但是最好切开来,看看它有没有生蛆。
美味侧耳
把侧耳从树上切下来。仔细观察大侧耳,如果菌柄上生了蛆,就把它切去,只留下菌盖。菌柄老的时候,会变硬。
侧耳的烹饪价值不是很高,但是人工栽培的侧耳,可以让菜肴变得更美味。它可以放在大蒜和黄油中炒一下,也可以蘸上鸡蛋液和面包屑,再放在油里煎,还可以做汤。保藏时,要先放在醋中腌渍,再放入装有橄榄油的瓶中封存。如果侧耳的大小不是很小的话,它干燥或冻干后会变得很硬,味道也不好。
买人工培育的侧耳时,选择小一点的(除非很小),因为它们的水分会少一些。
大型亚灰树花菌
亚灰树花菌只有未成熟的时候才能吃,长大后,会变得巨大,就不能吃了。2002年10月,我和摄影师发现了一个大的亚灰树花菌,估计有60千克重!我们发现它的时候,它刚过了食用期。
大型亚灰树花菌,菌盖下面有很多孔,称为多孔菌。它是一种很大的野生菌。和肝色牛排菌相似,区别在于,它是长在树桩上的,而肝色牛排菌是长在树干上的。我在山毛榉的根部也找到过一个。它长有很多大的裂片,一只大型亚灰树花菌可重达80千克!因为它太大,我在搬运它时很麻烦。采集这种野生菌,主要是用来装饰,而不是食用。只有小时候才能吃,长大后,呈纤维状,不能吃。很多菌书上说它不能吃,可能是因为它太硬了,但它并没有毒,我认为它很好吃。
菌盖:大型亚灰树花菌由扁圆形的裂片组成,大菌柄牢牢地长在树上。它在未成熟的时候,裂片会渗出褐色的液体,你应该在这时采摘。然后裂片变薄,变大,木质。菌盖有同心圆,呈深褐色,边缘颜色要浅一些。
菌孔:位于裂片以下,当菌盖成熟后,在地上可以看到铁锈色的孢子。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很硬,不能吃,牢牢地长在树的根部。
菌肉:呈淡奶油色。切开菌肉后,可以看到它由很多纤维组成,纤维排列紧密。有野生菌味道,微酸,但是烧熟后酸味就会消失。表面触摸后会褪色,变成黑色的条纹。
大型亚灰树花菌
生长地点:长在山毛榉、橡树等大树的树桩的根部,丛生,从一根附着在木头上的大菌柄上长出来。
生长季节:七月到十月。
宽鳞多孔菌上有很多鳞片,其表皮有很多同心圆,呈现褐色和奶油色,两种颜色相间。菌盖下部呈奶油色,老时呈现棕色。因为这种野生菌的形状像马鞍,所以英文名字叫作“马鞍菌”。一次我们要去参加一个意大利使馆举办的招待会,把车停在了贝尔格雷夫广场,我的妻子注意到广场旁边的一棵槭树上面,挂着一个宽鳞多孔菌。真遗憾,我没能采到它!
宽鳞多孔菌和其他的多孔菌一样,只有未成熟的时候才能吃。老的时候,它会变得像皮革一样,木质,纤维化。菌盖呈扁圆形,直径60厘米以上。颜色呈深黄色,有棕色鳞片,排列成不规则的圆形。它的外面非常厚,越到中心部分越厚。菌柄很短,基部有黑色皮,紧紧附着在树上,采集时需将它从树上切下来。菌孔呈白色,紧密,然后变成淡黄色,老时颜色变深。菌管长2毫米到1厘米,到菌柄处变短。孢子印呈白色。菌肉发白,纤维状,老时变得坚硬,不能吃。有黄瓜气味,烧熟后有香味。它丛生在倒下或死去的树上,最终将这些树木变成腐殖质。有时也单生。生长季节是春天到夏天,很少在秋天生长。
这种野生菌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培育。
菌柄要用小刀子或锯子切下来,刷干净,再放入篮子。因为它们本身味道比较淡,所以绝不是美食家的第一选择,但小而嫩的时候很好吃。在烹饪它们的时候,最好与其他菌类烧在一起。大型亚灰树花菌拿在手上时会变成黑色,你的手也会变成黑色,只需用盐和柠檬汁洗手即可。亚灰树花菌嫩时很好吃,可以炖、煎或炒,也可以腌渍,但不太适合冷冻,但是这两种多孔菌都能冻干成粉末状,味道极佳,特别适合与香味更浓的菌子一起吃时。
宽鳞多孔菌
绿菇
本节给大家介绍四种红菇,有两种是好吃的,还有两种毒性很大。其他的红菇,大小、颜色各不相同,性质差异很大。
绿菇学名变绿红菇,这是所有的红菇中最好吃的一种。西班牙人特别喜欢它,在绿菇的生长季节,你可以在所有的市场中找到。我必须承认我从来没有采过野生红菇,直到现在才注意到红菇。今后我要仔细研究红菇,研究一下哪些红菇是好吃的,哪些红菇是不好吃或有毒的。
菌盖:不好看,但多肉,直径5~15厘米,很坚实。略呈半球形,后呈圆形,最后呈扁平形,中间有凹陷,有很大的疣,灰绿色,有斑点和裂纹,底色为白色。
菌褶:排列很紧密,易破碎,呈乳白色,有时略带红棕色。孢子和孢子印都呈白色。
菌柄:很饱满,但疏松,像海绵一样,呈现圆柱形,呈白色或棕色,高2~3厘米。
菌肉:呈白色,有时呈红色,厚而坚实。气味很淡,味道很甜。
生长地点:因地区而异,会长在混合林中或草地上。
生长季节:春末到秋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花盖菇是一种很好吃的红菇,得到了欧洲人的一致好评,但它常常会生蛆。菌盖的直径是5~12厘米,颜色差异很大,有绿色、灰蓝色、紫罗兰色或紫色,经常是这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和其他红菇不同,它的菌褶摸起来一点儿也不脆,不容易破碎,很软,有弹性。颜色是白色或淡奶油色。孢子印呈白色。菌柄呈纯白色,长约7厘米、宽约1厘米。肉呈白色,味道很淡。它的栖生地是在各种阔叶树下面,从夏天到秋末都是它的生长季节,并且很常见。
用一把快刀切菌柄。因为红菇很脆,所以不要和别的野生菌一起运输,菌褶里面很容易藏灰尘。只要用湿布擦一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用水洗。如果很大,可以切成四块,或者像西班牙人一样,只用菌盖。因为红菇很嫩,所以可以在黄油里炒一下。最好吃新鲜的。
花盖菇
毒红菇
毒红菇的种名来自希腊文,顾名思义,它是有毒的。还有一种红菇叫作南方红菇,是长在山毛榉上的。要特别小心红色的野生菌,尤其是红菇。它们大多数是不能吃的,甚至是有毒的。最好不要去采集它,除非它的菌褶是黄色的(而不是白色的)。
菌盖:直径3~10厘米,呈淡樱桃红色或猩红色,中央有浅坑。潮湿时,会变得黏黏糊糊的。
菌褶:排列疏松,最初是白色,之后变淡,呈淡奶油色。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约7厘米、宽约1厘米,白色,圆柱形,基部略凸起。很软。
菌肉:呈白色。
生长地点和季节:它最典型的栖生地是针叶树下、长有泥炭藓的潮湿地面上。夏天到秋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蜜黄菇
蜜黄菇很好看,很多人认为它是能吃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几乎没有烹饪价值。我放在这里介绍主要是为了说明红菇的种类繁多复杂。它只有鉴赏的价值!蜜黄菇的名字是由希腊文译过来的,意思是“白到赭黄色”。
菌盖:直径8~12厘米,颜色从浅黄到赭黄色,有时略呈绿色。
菌柄:长约7厘米,宽约1厘米,最初呈白色,老时、潮湿时呈现灰色。
菌肉:呈白色,有辣味。
生长地点和季节:生长于阔叶树和针叶树下面,很常见。从夏末到秋天是它的生长季节。
绣球菌
这种奇怪的野生菌,名字非常多,有绣球菌、大脑菌、甘蓝菌、假发菌等,无论它叫什么,这种野生菌都是很好吃的。
每当我在秋季走过松树林时,都会注意树干的基部,因为绣球菌通常会长在这个地方。一个大的绣球菌可以做一顿饭。它的形状像花椰菜,并有很高的烹饪价值。绣球菌在食材店和市场上是买不到的。
绣球菌没有菌盖,只有很多扁平的裂片,菌柄很短,就像片脑纹珊瑚一样,所以又叫大脑菌。子实体长得很快,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包在菌肉里面。当我切开一个绣球菌时,经常发现肉里面有松树的针叶,甚至小的松果。绣球菌现在正在人工培育中。
子实体:通常近球形,大小不一,直径20~50厘米,由不规则的裂片组成,到了中心变得规则。颜色从奶油色到浅红褐色,老时颜色变深。
孢子:呈白色或淡黄色,孢子印颜色发白。
菌肉:易碎,到中心趋于均匀。很好闻,有甜甜的坚果味。
生长地点:单生于针叶林中的树干基部和树桩上。
生长季节:夏末到深秋。
绣球菌的基部要切去。只有乳白色的绣球菌才能采摘。如果绣球菌的颜色发黄,就会变硬,很难消化。切成一段一段的,看有没有灰尘、虫子和杂质。最好洗干净再烹饪,但只需洗一次。
绣球菌的外观、质地和风味都很好,所以烹饪价值很高,无论是煎、冷冻或干燥,或在油中保藏,它都很好吃。鲜绣球菌和干绣球菌都可以做汤,也可以炖着吃,或和其他菌类配在一起吃。当和其他菌类配在一起吃时,会给整道菜增添美感和质感,味道也更好吃。
褐环乳牛肝菌
这种野生菌的名称,在拉丁语里的意思是“猪”。它们通常长在松树下,所以意大利语叫作“松蕈”。
这两种野生菌的烹饪特点很相似,只是外观不一样,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讲。两种野生菌长在不同类型的针叶树下,表皮很光滑(所以叫褐环乳牛肝菌),所以小心脚下!两种野生菌都不是最好吃的,但都可以和其他菌类炖在一起吃或做汤吃。
这两种野生菌菌盖很黏,我把它归在乳牛肝菌一类。在很多菌书里,它们被列在牛肝菌这一类。它们的形态特征如下:
厚环乳牛肝菌
菌盖:小时呈半球形,下面有菌纱,然后扁平,最大直径达10~12厘米。菌盖长大后,菌纱脱落,菌柄上留下淡黄色菌环。表皮有谷蛋白,潮湿时胶黏,干燥时光滑。黄橙色,后呈淡黄色。
菌孔: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呈柠檬黄色,微微向下延伸。孢子印呈现橄榄棕色。
菌柄:位于浅黄色菌环的上部,呈金黄色,下部呈深黄色,有淡棕色图案。最大直径可以长到3厘米,高可达到10厘米。
菌肉:软而嫩,从柠檬色到铬黄色,无明显的气味和味道。
生长地点:在落叶松下单生或丛生。
生长季节:从夏天到晚秋。
厚环乳牛肝菌
褐环乳牛肝菌
褐环乳牛肝菌的菌盖和厚环乳牛肝菌一样,只是颜色不同,呈巧克力色,后呈棕色或紫色。菌孔像海绵一样,呈淡黄色,附着在菌盖上。孢子印呈赭褐色。菌柄和厚环乳牛肝菌一样高,在菌环的上方,和菌孔同色,下部呈黄棕色到棕色。肉很软嫩,呈淡黄色到白色。没有明显的气味和味道。通常在小路或河岸上单生或群生,常常与苏格兰松树共生,季节是从夏季到晚秋。还有一种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相似,叫作点柄乳牛肝菌。比褐环乳牛肝菌的菌孔大一些,生长地点也相似,虽然没有毒,但不是很好吃。另有一种野生菌,叫作乳牛肝菌。这两种乳牛肝菌的生长季节都是春末到秋季。
用尖刀把菌柄从中间纵向切开。乳牛肝菌的菌盖很黏,沙砾、树叶、松树的针叶等一接触菌盖,就会黏在上面,所以我建议你把表皮和菌环拿掉。乳牛肝菌一般不容易生蛆。它们的味道不浓烈,水分也不多,所以不太受欢迎。它们不易保藏,煮熟后可以冷冻,但不适合干燥或冻干,菌肉像海绵一样,不适合腌渍。在乳牛肝菌的生长季节,可以大啖美味。它们可以单独烧,也可以和其他菌类一起烧;可以做成汤,也可以炖着吃。
口蘑和丝盖伞,虽然生长地点不一样,也不属于同一类,但是仍然有不少人会分不清楚,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介绍。
口蘑是野生菌生长季节里最早出现的菌类之一。在英国,口蘑被称为“圣乔治菌”,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圣乔治日即4月23日前后,但其他季节也有。在意大利,它出现在三月份,所以叫作“三月菌”。德国人管它叫作“五月菌”,因为人们期待它出现在五月,但它也出现在其他季节。这种野生菌在意大利很受欢迎。它长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葱葱茏茏的牧场里。
口蘑
它也很受我的欢迎。有一次我在节食,肚子太饿了,很想吃东西。于是,我采了一篮口蘑,生吃了大约225克,吃下去后肚子就不饿了,但我的体重一点也没增加!
和硬柄小皮伞一样,这种野生菌也是环生的,菌丝体在土壤下面,呈圆形排列,每年移动2厘米。长口蘑的地方,草的颜色会深一些,也会高一些,这就是寻找口蘑的线索。
菌盖:紧密,呈暗白色,有时裂开,宽可达5~15厘米。
菌褶:密生,呈白色。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下部膨大,到菌盖位置逐渐变细,老了时也会变细,呈现白色,长2~4厘米,宽1~2.5厘米。
菌肉:松软,密实,呈暗白色,味道像黄瓜一样,但不是很浓。
生长地点:最好的生长地点是未经开垦的田野和草地上,也会长在跑道上、公园里或路边。所以要寻找绿色的、葱茏的草地。
生长季节:四五月。它容易吸水,吸水后颜色变得稍深。应该在天气干燥时采摘。
切去菌柄的基部后,把土壤和草刷干净,再放入篮子里。里面不应该有虫子。把菌柄的基部修剪掉后,可以切片,也可以不切,再放在黄油或橄榄油里,加上一点大蒜、欧芹和细洋葱,煸炒一下,它可以用在意大利沙司中,也可以做成沙拉或腌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找到口蘑,这些口蘑是从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土耳其进口的。
变红丝盖伞
变红丝盖伞有剧毒,不能采摘。它不仅和口蘑相似,也和未成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是,菌盖老时会变红、变长、变闪亮。虽然它是和树共生的,但人们仍然把它和食用菌搞混,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季节很相似。所以要小心。
菌盖:直径2.5~8厘米,颜色从发白到奶油色,最后变成微红色。
菌褶:紧密,老时略松,呈白色。孢子印呈白色。
菌柄:长4~6厘米,紫红色,圆柱形,直而强壮,有细丝。基部呈球状,白色,后呈粉红色。
菌肉:呈白色,小时有很难闻的气味,但放在嘴里有甜甜的味道,老时味道恶臭。
生长地点和季节:在混合林(通常是落叶林中),沿着小路生长,在公园里也可以见到它。生长季节是五月到七月。
松露寻找者的奖励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产松露,如美国、新西兰和中国等。但是只有这三种珍贵的松露烹饪价值很高,它们分别是白松露、黑松露和夏松露。
一位专业的松露猎人,只有当他确定他要去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时,才会带上别人一起去。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父亲的朋友吉奥瓦宁叔叔就提出要带我去找松露,那时的我还不认识路。吉奥瓦宁叔叔穿着大橡胶靴和打猎穿的衣服,衣服上有一个大口袋。他带着一根棍子,一把铲子,还有一只小狗,名字叫作费多。
十一月的树林里,光秃秃的树枝伸向迷雾中,给树林增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突然费多激动起来,上下跑动,鼻子贴在地上像吸尘器一样,寻找松露的香味。突然,它停了下来,用爪子抓地面,原来,费多找到了松露。吉奥瓦宁叔叔温和地把狗推向一边,用铲子挖了一个小洞,挖出了一颗上等的白松露。他把松露的泥土刷干净,放在口袋里,赏给了费多一块小饼干。
有一次,吉奥瓦宁叔叔给我一颗松露让我带回家,从此以后,我就对松露着迷了。我把松露叫作“上帝、国王和猪的食物”。一些松露包含一种激素,和公猪的性荷尔蒙相似,松露越成熟,味道越浓,越吸引母猪。古罗马人都用猪找松露,但是猪常常会把松露吃掉。现在人们找松露用的是猎狗,猎狗训练有素,能够克制住松露的诱惑。
现在松露的神秘面纱还没有完全揭开。虽然法国和意大利用孢子培育出了黑松露,但是只有自然界才能长出让人趋之若鹜的黑松露。因为这种培育是很困难的,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所以松露的价格仍然很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给人们讲了培育松露的创新技术,用我的专业知识来评价一种瑞士的人工合成的黑松露。我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这种松露,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这种人工培育的松露是失败的,因为它软软的,没有任何气味和味道,只能用来点缀鹅肝酱。
布里亚·萨瓦兰管黑松露叫作“黑色的钻石”,可以“让女人更嫩白,男人更愉快”。在历史上,人们认为松露能够激发性欲。而且松露有一种奇妙的美味,这种美味是你无法形容的。我个人认为,因为松露质量非常高,又非常稀少,所以价钱就会这样贵。奇妙的美味,有时无法形容,这个事实古已有之,不但是松露,其他异国风味的食物也是如此。
世界上有不同种类的松露,其中三种是最好吃的:阿尔巴白松露、佩里戈尔黑松露和夏松露。阿尔巴白松露的气味很浓烈。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海关与消费税局局长从希思罗机场打来的,他告诉我说,从都灵寄给我的一包食物疑似“已经变质”。他们没有想到这是白松露的气味,还以为是食物变质了。我去拿包裹时,警署的狗闻到这种气味,似乎也有些不舒服。
还有一次,我妻子的一个同事从沙特阿拉伯给我带来一大袋白松露。看到这些松露,我的心为之一动,再仔细一看,我失望了——虽然这些松露受到当地人的一致好评,但我认为根本没有什么味道!并非一切闪光的东西都是金子。现在市场上的松露都来自中国,不太受欢迎。
松露和羊肚菌一样,是一种子囊菌,子实体呈圆形,在地下生长,和特定的树共生。菌丝体在菌肉中,像细细的血管,而孢子囊在菌肉的深处。孢子成熟后,味道非常香,能够吸引动物,动物会把子实体挖出来吃,孢子落下后,就散布各处。值得注意的是,苍蝇在松露上面产卵时,可以把孢子散布在它的身体上,虫卵孵化成蛆之后,蛆在松露里面移动,会释放出孢子。我从来没看见苍蝇在松露的上面飞舞,但这种情况一定是有的。
阿尔巴白松露
阿尔巴白松露在意大利,与橡树、榛树、杨树、山毛榉共生,最好的松露来自皮埃蒙特大区的阿尔巴镇,故名“阿尔巴松露”。其他地区,如马尔凯、艾米利亚-罗马涅区、翁布里亚大区和卡拉布里亚大区,也产白松露,但这些地区的白松露味道难闻。它的形状不规则,像土豆一样,表皮光滑,从乳黄色到淡红褐色;肉从淡乳白色到淡棕色,有白色的网纹。菌肉很坚实、硬而脆——如果掉在硬地板上会破碎。这种松露的直径可以达到12厘米,最重的可达500克,但大多数松露的重量为30~50克。生长季节是九月末,最佳收获季节是十一月。假设土壤不冻结,这些松露可以长到一月末。即使白松露长在地下50厘米深的地方,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也可以从50米远的地方闻出它的香味。有人曾经尝试过人工培育白松露,以便在市场上销售,然而失败了。
白松露
有一回,我在餐厅里拿着一大盘白松露。一位顾客和他的客人吃完一顿美味的午饭,走的时候问我这是什么。“是松露。”我回答,一位客人迅速地拿了一个,塞到了嘴里。他的脸上露出了花一样的笑容,因为白松露的味道和白巧克力的味道完全不一样。而我克制着,没告诉他,他吃了我80英镑的松露。
黑松露
黑松露
最名贵的黑松露产于法国的佩里戈尔地区,但是普罗旺斯、翁布里亚大区的斯波莱托和马尔凯大区的诺尔恰也能找到。因为这种松露仅产于法国,所以法国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会使法国和意大利的关系陷入危机,因为意大利人认为白松露才是最香的、最珍贵的。它生长在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三月,和橡树共生:小树的树根布满了孢子,因此法国和意大利上述地区一直有黑松露供应。黑松露的子实体呈不规则的圆形,表皮粗糙呈黑色,有很多多边形的肉棱。菌肉坚实而脆,有好闻的气味。边缘是棕色的,有白色的纹路,当烧熟后肉变黑,纹路也就随之消失。最大的直径可以达7厘米,重40~50克。很少能长到100克。
夏松露
夏松露
夏松露的生长季节通常是六月到十一月,但是冬天也能生长。它和黑松露在外观上相同,但是表皮覆盖着金字塔形的黑刺。菌肉呈棕色,有白色网纹,味道很好闻,烧熟后白色网纹就会消失。圆形,直径3~4厘米,重量可以达到20~30克。在英国,它生长在白垩土壤中,常常与山毛榉共生。找这种松露时,不需要用猎狗,只要地上露出一点松露皮,就能找到了。詹妮·霍尔最走运,她在多佛,在自己的花园里,橡树底下,已经发现了150个夏松露。
寻找松露
我们很少能找到可以采摘的松露。夏松露在地面上可以找到,而黑松露和白松露是埋藏在地下的,寻找它的时候要用猎狗。猎狗能闻到松露的味道,并把松露挖出来。我曾经沿着猎狗的脚印,找到过一些松露。
在松露季节,你可以在我的餐厅发现我在认真地清洗松露。我之所以不让别人洗,是为了避免浪费。白松露我是不用水洗的,只用几把带鬃毛的小刷子刷干净。它可以烧熟了吃,但通常生吃。考虑到价格比较贵,我更喜欢用曼陀林刨花,放在意大利面条、意大利肉汁烩饭、沙拉等食物的上面。你买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买没有泥土的松露。2002年,松露价格每克要卖到3英镑!
白松露很好吃,采集后最多只可以保存七天。我建议你少买一些,并马上食用。在餐厅里,如果我需要很大的量,我会把它们包裹在一个密封的塑料盒子里,再放入冰箱。不要把松露放在敞开的容器中,否则会出现串味的现象。有一种上等的皮埃蒙特干酪,就添加了白松露刨花。
黑松露比白松露保鲜时间长得多,可放入冰箱中达十四天,带疣的硬皮,先要用水洗,用刷子刷去上面的泥土。它能生吃,也可以在食物上面刨花,但是经常和熟食(如沙司、鹅肝酱、烤鸟肉)一起吃。不管哪种吃法,都能够保持最佳的味道。
夏松露经常用来点缀一些菜肴,但你可以和松露油放在一起烧,很多饭店都是这样。
如果你要运输松露,把它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用生米吸收水分,但时间不要放得太长,否则松露会变质。当它变潮湿时,就再也没有用处了。
松露都不能很好地保存。它冷冻或干燥后会变味,如果把它装在一瓶水中,质地依然如初,但也会变味。市售的白松露酱是装在坛子里的,可以用在沙司里,或者涂抹在面包上。一家意大利企业的松露酱可以做到保留松露的自然本质,我用它来做沙司,给沙拉调味。另有一种便宜的松露油,可以和沙拉配在一起,在烤肉之前可以刷在肉上。
人工培育的侧耳,颜色可能与天然的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