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意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文人墨客与二十四节气的紧密情缘

诗意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文人墨客与二十四节气的紧密情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四节气和文人墨客有解不开的情缘,诗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二十四节气不但能让人识“节气”、忆“文源”,更能使人重新审视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二十四节气歌》博大精深,不仅是哲学的、人文的、养生的、感恩的、诗意的、民俗的《二十四节气歌》,也是科学的、审美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下旬,“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一次证明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诗意的二十四节气:中国文人墨客与二十四节气的紧密情缘

人们感恩自然、敬畏天地、儿女情长、抚今追昔、感叹生命、怀念友情、思念家乡,节气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创作的契机,激发了文人雅士“诗意”的情调,于是人们在节气变化中吟诗作赋,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与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下面就“人日”“立春”“立秋”等节日和节气举例说明。

如“人日”。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57]人日,即正月初七。相传女娲在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民间称之“人日”或“人胜节”。汉代开始有人日习俗,魏晋便重视这一节日。古代在人日有戴“人胜”[58]登高赋诗的习俗。后世代相沿,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民间认为正月初七一天可以分为四段,依次代表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如果一整天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若一天中哪一段天阴沉、风飕飕、沙土飞扬,那么这一段的人今年则不顺利、有灾难。因此,可以说,“人日”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祈求平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59]

是人日诱发了他们思家、思念朋友的情感

如“立春”。杜甫《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60]

蒋士铨的《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61]

同样的清明,这个色彩情调很浓郁且反差很大的节日,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在不同文人的笔下呈现不同的心态,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表现的是一种无奈和对人情的感叹,但清丽的画面十分可人。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62]

而在杜牧笔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的画面: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牧童、杏花村,开启读者无限的遐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63]

宋代王禹偁的笔下清明又是一番景象: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64]

无花可赏,无酒可饮,清明过得索然无味,寂寞难耐,好在有书可读。我们看看清明前的寒食节在唐代韩翃的笔下又是怎样的景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飞入五侯家。[65]

是寒食节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欲、表达欲,作者没有具体写寒食节怎么过,而是描写了春城白昼风光,前两句写自然景色的迷人,后两句写在禁火的日子里汉宫传蜡烛、轻烟四散的情境。本诗写的是歌舞升平还是讽刺诗,我们不讨论。

自古逢秋悲寂寥,立秋又激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我们看刘翰的《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66]

刘翰抓住了立秋时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暑去凉来,梧桐叶落。我们再看一首杜甫的诗。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67]

冬至和立秋一样,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杜甫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冬至后白昼变长,虽进入严冬,俗语“一九一娘生”,喻阳气上升,柳树即将泛绿,蜡梅冲寒欲放,冬天孕育着春天。

二十四节气和文人墨客有解不开的情缘,诗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二十四节气歌优美、平和、热烈、疯狂,集实用和诗意于一身,融美育和人文于一体,是农事的指导书,是醒世的启蒙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书。

二十四节气不但能让人识“节气”、忆“文源”,更能使人重新审视与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一边在顺应自然节气,一边又想着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因昼夜之变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又因四时之分学会了因时而变、因势而动的思想理念。同样,人类也在影响着时节。“大寒小寒,冻死老蛮”。2016年的大寒时节,全国大范围降温,“无边冻叶萧萧下,不尽寒流滚滚来。万里江南冰封地,百业受损实可哀。”原因是我们的心里已经没有了节气,防寒的习俗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节气离人越来越远了。自然有限而物欲无限,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破坏了自然。天理循环,生态遭到破坏,文化也有了断层。古人能于天与地的运行变化中摸索出自然节气的规律,顺时而为、敬畏自然,并代代相传,这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对节的关注日益密切!

《二十四节气歌》博大精深,不仅是哲学的、人文的、养生的、感恩的、诗意的、民俗的《二十四节气歌》,也是科学的、审美的《二十四节气歌》。2016年11月下旬,“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一次证明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注释】

[1]据彭阳春官老台口述。

[2]樊岚岚编著:《中华传统万年历(1801—2100年)》,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第12页。

[3]季琪编著:《二十四节气全知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第2页。

[4]黄继红主编:《西吉春官词》,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页。

[5]金启华、朱一清、程自信主编:《〈诗经〉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319-322页。

[6][汉]班固撰:《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第1642页。

[7][清]姚际恒撰:《诗经通论》,中华书局,1958年,第164页。

[8]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7页。

[9]王少农译注:《论语》,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23页。(www.xing528.com)

[10]宋祚胤校注:《周易》,岳麓书社,2011年,第345页。

[11]贾德永译注:《礼记·孝经校注》,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第135页。

[12][宋]朱熹集注:《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第50页。

[13][宋]朱熹集注:《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第169页。

[14]贾德永译注:《礼记·孝经校注》,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第252页。

[15][宋]朱熹集注:《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第447页。

[16][明]王象晋纂辑,伊钦恒诠释:《群芳谱诠释》(增补订正),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12页。

[17]靳一石编:《跨世纪万年历(第二版)》,金盾出版社,2016年,第35页。

[18]张振德主编,《古汉语小字典》编写组编:《古汉语小字典》,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6-137页。

[19][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第119-129页。

[20][北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62页。

[21]周巍峙主编,卞利,汤夺先本卷主编:《中国节日志·春节(安徽卷)上》,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第3页。

[22]秦金和:《故乡风俗》(山西省晋城市内部资料),2014年,第72页。

[23]王恺、王升著:《古往今来话中国:中国的文化元素》,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34-135页。

[24]沈泓著:《春分冬至:民间美术中的二十四节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第80页。

[25]颖儿的博客[EB/OL].http:/og.sina.com.cn/xiaolongren740509.

[26]夏亨廉、肖克之主编:《中国农史辞典》,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第148页。

[27]宋兆麟:《春牛图探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第7期。

[28]史建平、李宪亮主编:《中国年俗文化概观》,朝华出版社,2014年,第109页。

[29]科普中国·科学百科:《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一)》[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A8%E6%B0%B4/266315?fr=aladdin.

[30]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83页。

[31][明]刘侗编著:《帝京景物略》,中国书店出版社,2014年,第79页。

[32][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99页。

[33][清]曾国藩纂:《经史百家杂钞》,岳麓书社,2015年,第579页。

[34]《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民族风俗》[EB/OL].http://www.artworkcn.com/html/minzufengsu/2011.html.

[35]百度百科:《介子推》[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介子推/376731?fr=aladdin.

[36]左东言选注:《中国古代圣贤人学精品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第21页。

[37]《清明节》[EB/OL].http://www.kangdian.com/html/word/20104.这首诗是后人补作的,因为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38]《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民族风俗》[EB/OL].http://www.artworkcn.com/html/minzufengsu/2011.html.

[39]《清明节》[EB/OL].http://www.kangdian.com/html/word/20104.

[40]张勃著:《清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2009年,第138页。

[41]黄勇主编:《唐诗宋词全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第358页。

[42]张建州:《壮美中原河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第114页。

[43]谢成明、张华编著:《唐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37页。

[44]百度百科:《介子推》[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介子推/37673?fr=aladdin.

[45]庞丹丹、苏珊著:《节日与习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231页。

[46]文章编著:《北大国学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113页。

[47]过常宝主编:《色彩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48]地理百科·中国地理网:《踏青节》[EB/OL].http://www.cngeo.net/editionview194252.htm.

[49]地理百科·中国地理网:《踏青节》[EB/OL].http://www.cngeo.net/editionview194252.htm.

[50]张立敏编注:《千家诗》,中华书局,2009年,第106页。

[51]翟文明著:《中国历史常识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第3页。

[52]恩淑:《谷雨香椿正好食》,《中国健康月刊》,2009年第4期。

[53]陈玉其、孙爱萍:《“春生”法门》,《董事会》,2014年第3期。

[54]刘存光:《夏季的养心食疗》,《卓越理财》,2012年第5期。

[55]《秋季养生食谱,养生美食天下》[EB/OL].http:/og.tianya.cn/post5141366681860811.shtml.

[56]郝丽萍、张翾、安爱仙:《小儿马蹄内翻足中医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年第4期。

[57]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28页。

[58]“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大约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或戴在头发上,称“人胜”。

[59]《四库唐人文集丛刊:高常侍集、常建诗、孟浩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2页。

[60]邓魁英、聂石樵选注:《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319页。

[61]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04页。

[62]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16页。

[63]丁子予、汪楠编著:《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第123页。

[64]姚华、赵存编注:《中国历代诗词酒句荟萃》,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50页。

[65]徐天闵选编,熊礼汇校订:《古今诗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2页。

[66][宋]谢枋得、[清]王相编选,张卫国译评:《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千家诗》,崇文书局,2015年,第71页。

[67]熊春锦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第2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