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官词是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的再现,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真正属于顶层设计。春官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饱含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谈谈。结果被能说会道的春官巧妙化解,引来观众一片笑声。我的狮子走一走,瘟疫灾害都带走;我的狮子转一转,老人孩子都康健。

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

春官词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们的先祖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先祖意识、生活的真实写照。春官词饱含着人文精神,伴随着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春官词是一种意识、观念、态度、主张或宗旨的再现,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从现有的资料和传说看,首先我们假定春官词起源于图腾崇拜,后演绎为教化农民按时耕作,传播农业知识。《二十四节气歌》是春官词中影响最大的,《二十四节气歌》的源头则是“皇历”,也叫“春历”“历头”,它对农村的农业生产有极强的指导价值。由于周朝的始祖以农立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这一重农思想一直被历朝历代所推崇,到了近代这一思想有所改变。其次,春官词强调人的价值的重要性,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或心灵追求(包括情感追求、审美追求、道德追求、认知追求与创造追求)及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春官词的主旨在于人不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束缚,而是运用这些创造物去为人的精神生活或心灵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服务,运用这些创造物去进行新的创造,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春官词独特的说唱,形神兼备,能触动人的灵魂,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穿透力量。我们先看看最早、流传最广的春官词的巅峰之作——《二十四节气歌》(亦称《二十四节气春》)。《二十四节气歌》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真正属于顶层设计。《二十四节气歌》笔者单独进行了解读,这里不再赘述。

春官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饱含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谈谈。

其一,我们看看春官词的独创性。独创性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李济在《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它早期的发展》(万家保译文,《新时代》,六卷十二期)和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中均有描述。而春官词的独创性在于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方式,如“锣鼓家什响起来,春官张口说出来”;形成了自身口耳相传的独特的传播方式,今天的老春官,手头上没有印刷的本子供他们说唱,而是自己创作的,或听他人说唱时自己默默记住的,或者用自己整理的手抄本;形成了既不是诗,也不是词,更不是民歌的独特的形式。就内容而言,从选材的广泛性来看,春官词接近散文,国家大事、家庭琐事、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眼前朋友、一瓶酒、一支烟、一面场、一棵树、一张桌子、一头老牛等都是其表述的对象;但它不同于散文的必须书写真情实感、必须具有审美价值,而是以祝福、教化、赞美、驱邪等为主要内容,耕读文化、孝文化贯穿始终。

春官实际不算官,手摇羽扇很清廉;

各家门前说一段,句句吉祥道平安

不为名利不为钱,一切都为庆丰年。

传统厚道,朴实无华,祝愿平安吉祥、五谷丰登。

走过一家又一家,家家开的富裕花;

勤劳致富是根本,出门开车要开稳。

把祝福和教化融为一体,“富裕花”“出门平安”是美好的祝福,“勤劳致富”是教化。

这个村庄好风光,一年四季喜洋洋;

骡马成群牛羊壮,家家五谷堆满仓。

赞美环境优美,家家富裕,户户幸福,骡马成群,五谷满仓。这就是当地人认为的富户。在六盘山地区人民的心中,什么是富户?从文字资料和老人的说教可知,那就是牛羊满圈、粮食满仓,顿顿饭中有肉,零食有白面饼子。怎样致富?勤劳方能致富。这只能说是富户,算不上大户,没有名望。什么是名望?即德高望重、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或读过书的人,富户是物质财富丰厚,大户是物质、精神兼备,且有美好的德行,人丁兴旺。这才是大户人家,相当于名门望族。要成为大户,首先要培养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春官词中就有好多鼓励、赞美农民读书进取的内容。

这个村子脉气旺,大学生考得排成行;

全国各地把学上,为建“四化”献力量。

大门楼子高院墙,两只鸡儿赛凤凰

凤凰展翅人丁旺,辈辈儿孙状元郎。

这家院落正四方,天上飞来一凤凰;

凤凰看家人财旺,儿孙都成状元郎。

状元郎是春官形容读书人的最高境界,至于当官与否是另一回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耕读文化的深入人心。另外,这里的“人丁旺”“人财旺”都透露了一个信息——多子多福。

下面这首春官词就直接交代这一观念:

春官到门前,四季保平安;

人口多发旺,富贵万万年。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已有改变:

计划生育是国策,一对夫妻生一个;

少生优育实在好,生活水平能提高。

春官词的独创性还表现在对农村生活的描述、祝福、调侃,如过去农民抽烟的水烟锅:

水烟锅子一条船,船里有水船外干;

孔明定下连环计火烧烟来不烧船。

手扶拖拉机的摇把:

王二旦,真捣蛋,一个摇把放当院;

娶了个媳妇张二妹,漂亮勤劳人人赞。

这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个别先富起来的家庭有了手扶拖拉机,调皮的年轻人想难为春官,有意在院子中央放一手扶拖拉机摇把。结果被能说会道的春官巧妙化解,引来观众一片笑声。真正欢迎春官的不是这样,他们请春官带领的各路神仙、狮子等来除晦气、降吉祥。

我的狮子走一走,瘟疫灾害都带走;

我的狮子转一转,老人孩子都康健

一般农家,在院子中央放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烟酒糖果等。有的人家比较困难,接社火时家里连一张院子里放的桌子都没有,就把自编的背篼倒扣,上面放一张小炕桌。故春官如是说:

一张桌子四条腿,一个背篼顶了个美;

干果碟子与肉方,两瓶烧酒放中央。

灯笼

这个炉炉四四方,灯在里面放亮光;

捻子喝的乌江水,灯花落在江岸上。

农民打场:

这面场,光油光,草堆排成一行行;

两个碌碡来站岗,年年打得万担粮。

一棵树:

大树长得端又端,长大成材当油担;

两把榔头叮当响,一股黑水往东淌。

这首春官词有点意思,前两句赞美大树成材。这个成材不是成为皇宫或农家的房梁、柱子,而是成为油坊里的油担。在农民心目中,油担是大材,对材料的要求比对房梁柱子的要求高得多,一要直,二要粗,三要长。农民要找一个油担,一般要在当地方圆几百里才能找到。最后两句是写六盘山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榨油的过程。笔者榨过油,那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榨油是需要技术加苦力的活,笔者技术活干不了,只能打担、抱油坨子和打扫卫生。当时榨油是先把胡麻或元元(亦称“芠荄”)炒熟,用石磨子磨成泥状,用麦草或谷草(有些是搓成草绳)把泥状的东西包成直径七八十厘米、厚八九厘米(大小一般根据油坊的坑子大小而定)的块状物,我们称之为油坨子。塞进榨油的坑子,一般放五到六块。再用绳子或其他物体将油坨子与坑子的间隙塞得严严实实。这时在块状物的上面压一块厚厚的木板或结实的石磨,再把粗的圆木顶在木板和油担之间,准备好大大的木楔和榔头,这时就要打担。说实话,笔者第一次见到油担的时候很吃惊,笔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这么长的圆木,长约10米,直径约60厘米。油担的一头拴着粗粗的皮绳,一头在油坨子上,皮绳的一头拴在辘轳上,所谓打担是你利用辘轳把油担的一头打起来,一头就可以压住油坨子,让它出油。打担首先要有劲,其次要会打,不能快不能慢,中途更不能停,要匀速打起。每抬高一点,小师傅就把木楔塞进,再用榔头把木楔敲进。老师傅这时就看着油坨子,指挥着加楔的小师傅,看着油宛如一股小溪慢慢地流出。我们在诗文中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吗?没有。因为只有熟悉这些过程的农民,才能道得出,这就是春官词的独创性。

其二,是涵摄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涵摄性是指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吸收、合并和融合。而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从来没有丧失过自己的主体。春官词也同样,从内容来说它包罗万象,既吸收了正统文学的严肃内容,又采纳了引车卖浆之流的庸俗内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上庙降香,严肃认真,马虎不得。如:

弟子跪在地流平,叩首香庆敬尊神;

诸位尊神显英灵,保佑全社万户宁。

又如:

金炉辉煌风雨顺,天地无私万户春;

玉盏长明国安宁,皇王有道香火盛。

而在农家、村口、巷陌,则十分随意,如:

进得门来用目观,大红“囍”字映眼前;

这位新郎有福气,娶个媳妇赛貂蝉

如今世事大转变,男人围着锅头转;

女人家里掌大权,幸福的日子乐无边。

如今女人吃得香,卷卷头发染得黄;

眉毛不弯用笔画,鞋跟厚得像城墙。

嬉笑怒骂,诙谐幽默,不拘一格。

小青年嘴里纸烟噙,头发长得像马鬃;

要人夸你青春美,快去书山找路径。

从形式来说,春官词借鉴诗词、民歌、俗语、戏剧等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为我所用。

勤俭人家春长在,劳动门第幸福多;

家中万喜随日盛,庭前瑞色永远新。

前两句直接用《增广贤文》中的句子,突出教化,春官词引用最多的则是表现农耕思想的谚语,如:“只有百年庄农,没有百年官宦。”“衙门财主一蓬烟,种田财主万万年。”如对歌曲的引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毛泽东来真英明,领导我们翻了身。

前两句直接来自歌曲《东方红》。

春官招手鼓声停,打个谜语众人听:

炕前头,一个坑,掉着下去半人深。

谜语的引用。下面的引用就非常明显,笔者就不一一指出了:

下棋要看三步远,做事不能看眼前;

望子成龙人人盼,要供娃娃把书念。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读书万卷砚磨穿,他日定把丹桂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世事本来就这样,娃娃读书要用功。

学校教育是重点,教师工作不简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雪消冰破花争艳,桃李怒放迎春天;

园丁辛勤显身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春官词对其他艺术的借鉴、吸收、引用和改造,但未丢掉其自身的特色,那就是幽默风趣、切近生活、祝福教化。

其三,忠孝性。春官词突出的是忠孝文化。我们先看“忠”,在我国古代,忠于皇帝就是爱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忠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则发展升华为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这个堡子高筑墙,对子贴得红堂堂;

过去财主纳皇粮,如今社员吃食堂!

人民公社百花鲜,万象更新喜气添;

骡马成群羊满圈,幸福生活万万年!

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春官词这样表述:

打罢春来过罢年,人人苦干责任田;

精耕细作巧安排,粮食产量翻一番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责任田”成了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忠于党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老百姓心中就是爱国。

孝在春官词中比比皆是,《二十四孝歌》《懒人歌》《女儿春》《劝世文》《摆孝堂》等皆如此。如《劝世文》(《警世录》)等。

一劝世间诸君子,人生孝顺当修行;

士农工商归一业,忠厚传家德化风;

仁义礼智兼忠信,礼乐传家世代馨;

公平正直无私曲,贻谋远绍(连续、继承)振家风

二劝人家媳妇听,孝敬公婆二大人。

…………

十劝为君头上人,律法轻重不相从。

虚情枉理将审断,审出真情不可容。

…………

百人劝耕学手艺,精通手艺足田庄

家有黄金千万两,坐食恰似如消霜。

…………

这篇“劝世文”没有深奥的地方,通俗易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劝人孝顺、诚信、公正、仁和、友爱、行善、刻苦作业、和睦邻里、夫妻恩爱、勤奋好学。(www.xing528.com)

劝孝歌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

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

…………

这是一篇劝孝歌,春官说来记心间。

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思想是春官劝善醒世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传统与现代春官词的中心内容。“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王永彬《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2]孝是中华传统文化首倡的行为,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孝的观念不仅限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4]《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5]没有孝,就如树木没有根,就没有人类的传承。为人子女应当孝,为人父母应当慈。父母养子女、子女养父母皆叫“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送终。这是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事。什么是天经地义?人种五谷,五谷领受天地日月风雨,必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回报天地、人类,没有受人滋养而不报答天地的道理,这就是天经地义。“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所以《说文》讲“孝”为:善事父母者。老在上,子在下。这是长幼尊卑的次序、礼节。这是象形,更是直观的孝行。《孟子·滕文公》在讲到五伦时:“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6]也是对“孝”的延伸。而这一段春官词则是用大白话诠释了古老的“孝”。其劝善的功能不亚于古人之长篇高论。

而现代春官词在劝善说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针对性极强。

华夏文明五千年,仁义礼智信格言;

作为法宝代代传,忠孝二字最为先;

孝敬父母感动天,教育子女多从善;

尊老爱友记心间,助人为乐心地宽;

人生老了最困难,劝君莫把老人嫌;

你我都有这一天,我给大家说一段;

儿子孝敬媳妇贤,公婆活得心地宽;

子孝媳贤合家欢,福寿双全过晚年。

流传广泛的《二十四孝简歌》《二十四孝歌》显然是经过文人加工的,但它不失春官词的特点,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句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

二十四孝古人言,简明扼要谈一番;

…………

二十四孝古今传,留于大家作典范。

“劝孝歌”每一句都是劝世的妙文。

孝顺不难有两件,我劝男女记心间;

或农或商或贵贱,莫嫖莫赌莫吃烟;

女戒艳妆勤织纺,赐福检点奉老年;

这是一篇劝孝歌,春官说来记心间。

其四,乡土性。春官词人文精神的表现还在于乡土情怀。对故国、故土的思念、眷恋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亦是春官词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东曰归,我心西悲”[7]的叹息开始,这一主题就在诗文中不断出现,并衍化成游子思乡,迁客怀土。“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的诗文不胜枚举。“人不亲来山亲,山不亲来水亲。”“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故乡水。”“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诸如此类谚语在春官词中随处可见。春官词表达乡土情怀非常直接,不需要含蓄。如:

西吉面貌变化大,山山水水公园化;

生态建设家乡美,人人称赞顶呱呱。

震湖扩建好气派,江南美景西吉来;

休闲垂钓地方好,船儿轻荡喜开怀。

葫芦河水向东流,千年万年不回头;

养育两岸好儿女,再造锦绣不用愁。

物华天宝崆峒区,人杰地灵千祥集;

干群同心齐努力,建设小康创业绩。

西部开发新景象,平凉面貌大变样;

城市美丽百业旺,经济繁荣赛香港。

泾河水,向东流,人生光阴有几秋?

日月不催人自老,不觉白了少年头。

平凉的川平凉的菜,平凉的姑娘惹人爱;

生得俊,长得乖,小伙见了就想爱。

春官词中对故乡的赞美出自真情实意,不掺半点虚假。我们的这种乡土情谊太深。以前绝大多数农民都安土重迁,老死不离故土。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年轻人开始尝试走出去,到今天,这一乡土情怀似乎淡化了许多。即便这样,笔者目睹过一位退休五年的老教师在离乡之时从热泪盈眶到号啕大哭。那是2008年的暑假,笔者回老家看望父母,听说伏老师要随儿子到闽宁镇去住,离开他生活了65年的村庄。笔者去看他,那个热情自不必说。他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他说他离不开这一片黄土地,他离不开这一座座山梁,他看惯了门前的小堰和那一棵老大老大的老柳树,他喝惯了那一眼泉水,他更离不开这里的父老乡亲,他说着说着便号啕大哭。现在的年轻人和城里人可能很难理解。古人描述农村生活,是“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这不是理想,是写实。在同一个自然村生活的人,不但熟悉,而且亲密,谁家的锅大碗小人人清楚,谁家的孩子都是村子里大人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中都是熟悉的面孔,这里没有陌生人。谁家箍窑,村子里年轻的都去帮忙。谁家娶亲,大家不需要请,都去了,吃饭碗少,家家拿上,没有筷子,拿上。谁家有丧事,村里人丢下自己的活都去帮忙。“士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在这样的环境或村落中长大的人,能没有依赖性,能不认为离乡是一件苦差事吗?能不想着落叶归根,衣锦还乡吗?

其五,家族性。家族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征。钱穆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8]说“全部”未必正确,但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中国社会最大的特色是以家族社会活动为中心。家族就像一个个人为的堡垒,成为每个人最安全的港湾。这种家族意识不断向外扩张,扩张到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可以家庭化。如君既称君,又称君父;臣既称臣,又称臣子;地方官员称父母官,辖下的老百姓称为子民;老师称师父;年龄相当的称兄弟姐妹;年龄差距大的称叔叔、大妈、阿姨等。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是最高的理想。在这样充满家族意识的社会中,个体的人似乎很少被重视,光宗耀祖、兴家立业、衣锦还乡便是人生的最高荣誉。春官词往往把家、家族和“社”的概念模糊了,基本不分。家就是家族,“社”往往也指家或家族。下面我们看看春官词是怎样凸显其家族性的。

喜相逢来喜相迎,各族亲如一家人;

互敬互助一条心,致富路上携手行。

一树不开两样花,各族人民是一家;

齐心协力促发展,共建美丽我中华。

手提灯笼四四方,亲戚接我在路上;

不用接来不用迎,咱们都是一家人。

天下一家,自然和睦相处,亲密无间。即便有点小摩擦,那也是一家人的事。

这座庙,修得洋,四面八方砖包墙;

大仙示爱降神恩,保佑合社永吉祥。

这里的“社”,不是《春秋传》之“共工之子位社神”中的社,也不是《周礼》之“二五家为社”中的社,与《说文》中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也不同,而是指民间以所敬奉的“某神”的户数为单位划分的民间组织,同一个自然村可能不在同一个“社”。“合社”是指本社的全体人员。

不该不该实不该,不该年兄搀我来;

年兄搀我双膝跪,我把年兄搀起来。

年兄一口诸葛髯,手持一把花雕扇;

六起兵马出祁山,为我历历受风寒。

年兄的队伍把我迎,好像刘备迎孔明;

三顾茅庐请贤人,年兄千古留美名。

两家打锣同一音,我和年兄一路行;

兄让弟,弟让兄,我让年兄左边行。

四海之内皆兄弟。春官与春官见面互称“兄弟”,春官与其他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见面也互称“兄弟”,这是典型的传统家族思想的表现。关于家的思想在春官词中更是不胜枚举。下面的春官词就说明了这一点。

正月初一出仪程,家家户户喜盈门;

仪程进门搭一躬,万木成林土变金。

过罢元旦迎新春,对联贴得万家红;

农村实行责任制,栽上富苗拔穷根。

这是一家忠厚家,忠诚老实人人夸;

庄稼行里是行家,丰衣足食有钱花。

不论是财源滚滚、吉祥如意,还是富贵千年、儿女成才、忠厚勤劳,都是以“家”为单位。这种家族情怀,培养了国人浓厚的人情味。一个处处讲人情的社会,可以和睦相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却也往往是不公平的社会,因为人情常常大过是非。

其六,崇拜性。春官词传承了古老的图腾崇拜。尤其是汉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总是以儒、释、道为主,但这三教都保留了对祖先的崇拜、对原始天神的崇拜。自然崇拜,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雷电风云、天地等均可作为崇拜的对象,北京的天坛、地坛便是最好的例证。动物崇拜,如十二生肖等,凤凰、麒麟、龙、龟更是特殊,凤为瑞鸟,麟为瑞应,龟为高寿,龙象征大吉祥。植物崇拜,如梅兰竹菊、富贵牡丹。这种崇拜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也在不断地变化,由自然、动物、植物崇拜向人、祖先崇拜过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讨论,我们看看春官词中所表现的崇拜观念。如果按儒、释、道来说,大概道家的多点。

远观山门雾沉沉,两条青龙镇山门;

青龙口里三滴水,洒在民间济万民。

“山门”泛指村民敬香之地的第一道门,有的庙宇有三道门,有的只有一道门。这门里可以单独一尊神,也可以有几尊神,如果有道家的、儒家的、佛家的,他们也能和睦相处。“青龙”泛指所敬奉之神。老百姓相信只要神灵保佑,便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临近山门抬头观,雕梁画栋非等闲;

善男信女怀虔愿,神灵保佑人平安。

远看天宫一朵云,近看天宫赛京城;

众位大仙降神恩,今生今世保太平。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春官及善男信女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家家平安的祈盼。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也可以从春官词窥见一斑。

弟子跪在地流平,叩首香庆敬尊神;

诸位尊神显英灵,保佑全社万户宁。

进得庙门雾腾腾,双膝跪在地流平;

香在炉中花在瓶,蜡在玉架放光明。

“弟子跪在”“双膝跪在”表达其虔诚。

玉液琼浆香又醇,亲戚给我把酒敬;

将酒奠在八宝地,来年黄土变成金。

年兄招待似春风,你的美名满山城;

这杯美酒我不饮,奠在此地敬土神。

一般来说,春官好酒,但他为什么不喝,他崇拜神灵、敬畏神灵。

在春节期间老百姓有好多讲究,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如开口要说吉利话,见人要祝福,除夕夜要吃团圆饭,初一要拜年,初五要缠五穷等。走进农家的春官,处处暗合这些乡俗。

这栋房子修得洋,白木檩子松木梁;

周公卜就三吉地,鲁班造就五福堂。

这家财门大大开,我把财运带进来;

子孝媳贤合家欢,孝贤家风世代传。

走了一家又一家,这是一家好人家;

人厚道来心又善,保长当了当知县。

除上述之外,春官词本身蕴藉着传统文化,让人深思,令人回味。

人民法院本姓包,执法如山威信高;

法律面前讲公道,天王老子也不饶。

人民法院本不姓包,但包拯是人民心目中清官的形象,是公正、公平的代言人。因此这里寄托了人民对法治的期盼、对依法治国的认同,当然也有对共产党依法治国的肯定和赞美。

五福门来五福门,五福门上挂红灯;

周公入就三吉地,鲁班造成五福门。

短短的四句春官词,就有两位在人民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历史人物和一个典故。“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9]然而由于避讳,东汉桓谭于《新论·辨惑第十三》把“考终命”更改,五福改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10]五福相对于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家膺五福,堂享三寿。”[11]“五福”还有几种说法,其一为神名,即赐福之神。宋沈括《梦溪笔谈·辩证一》:“十神太一:一曰太一,次曰五福太一……京师东西太一宫,正殿祠五福,而太一乃在廊庑,甚为失序。”[12]其二是指父母、表姐妹、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都还健在。其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蝠因和“福”谐音,蝙蝠寓意“遍福”,因而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经常说的“五福(蝠)临门”,由五只蝙蝠组成。这“五福”包括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五个吉祥的祝福。传统习俗中,五福(蝠)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13]还有“踩五福”“跳五福”的传说等,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折服。

周公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辅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鲁班的成就不仅在建筑业,而且在航天、军事、机械等方面均有创新。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发明的云梯、钩钜及其他攻城的武器,显示了他的军事科学家才能;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两千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老君八卦玄机妙,鲁班造就楼逍遥;

八仙过海蓬莱岛,能工巧匠看今朝。

对神灵的崇拜也好,对历史上品德贵重、为人类发展贡献突出的人物崇拜也好,绝大多数人是怀揣着感恩之心、虔诚之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