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1993年,笔者从天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郑州变压器厂从事电力变压器的研发,在总工程师带领下开发了S21系列电力变压器,继而走向了工程实践创新之路。系统学习了价值工程、可靠性工程、最优化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融合建立了创新要素的概念,构建了功能、结构、材料、工序工艺、空间形状与位置、属性与机理的创新维度概念以及变更、替代、分解、组合的创新法则概念。
1993—1999年,从事的煤矿基本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笔者对空间、环境、时序创新维度的认知。
2007—2012年,因主持开发了3.2 MW全球最大矿用潜水电泵、全球首款热源隔爆矿用井下压裂泵、全液压车载钻机等多个专业跨度较大的产品,笔者对动力维度、人机关系、中介物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其中:
①2008年开始学习并研究TRIZ和专利地图,提出了专利地图与TRIZ融合的创新方法思路。
②在从事8年煤层气开采技术实操基础上,2010年研究了760项相关发明专利,经逐一分析发现,在创新维度上有明显创新价值的发明专利仅有26个,而且创新维度均集中在空间方位维(5个创新点)、扰动煤层机理维(7个创新点,通过联想扩展至11个创新点)、中介材料维(3个创新点),由此创造性提出了以技术创新维度为坐标轴构建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思路,即将创新点标注在创新维度轴上,通过重构创新点形成创新方案,同时绘制创新活跃区域以预测煤层气开采技术创新方向。
③2012年利用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指导煤层气开采,获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振动产气法、流体输送产气法、穿层冲孔产气法超前提出),引领了后续产业的发展;利用多维空间专利地图指导了车载钻机研发并获27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指导3D打印机开发和多级矿用排水泵获得28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使所在企业实现了同期营业收入倍增。
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成功创立与应用极大地鼓舞了研究团队的信心。在2014年,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在系统分析国内外众多创新方法基础上,团队总结剖析了多个行业的创新规律,提出了“九维九法”概念,并系统给出了创新的9类维度及迭代变换创新维度的9种法则的详细定义。(www.xing528.com)
2015年,将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和“九维九法”在国内权威创新方法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从2015年开始,团队不断完善“九维九法”的科学定义及其应用流程,先后编写了“九维九法耦合流程”、技术难题解题流程和大量“维法耦合”创新案例,初步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九维九法体系”,同时开始向企业进行示范推广。
较其他理论而言,新创技术创新方法的正确与否既需要理论的验证,更需要实践的检验。“技术创新的九维九法”源自大量的企业实践,众多案例已经验证了其有效性;与TRIZ、SIT和USIT方法、形态分析法、检核表法等众多创新方法的关联、补充与融合也有效证明了其科学性,详见第三章元易创新方法与其他创新方法的关系。
“技术创新的九维九法”直观地阐明了该方法的特征,但相较于检核表法、TRIZ、SIT和USIT方法、形态分析等创新方法,其名称不够简练,所以需要为其赋予一个简单明了但又不失内涵的名字。
诚然,“技术创新的九维九法”本质是以九维导航,寻找具体技术领域的创新要素或其表现形态,然后通过9种创新法则对创新要素逐一变换、迭代和重构,形成众多创新方案,进而从中选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有鉴于此,我们把各种创新维度的创新要素称作“元(Element)”,把变换创新维度的法则称作“易(Variation Method)”,由此将“技术创新的九维九法”更名为“元易创新方法”,也称元易创新理论(Element Variation Innovation Theory,EVIT)。
元易创新方法主要针对不同的创新发明问题,大至某个行业,小至具象产品的发明创造,通过选择不同的创新维度或二级子维,与一种或几种创新法则耦合即可形成若干创新路径,用于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将创新发明问题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呈现给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者及实践者,以达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