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详解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详解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明确2018—2020年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河池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住建、发改等部门于2018年前将我县不稳固住房的情况报告自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详解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后三年是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为明确2018—2020年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河池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现结合我县实际,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坚持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区域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完成脱贫目标向更加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极度贫困区域和特殊贫困群体,瞄准总攻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攻坚举措,优化政策供给,压实攻坚责任,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同全县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续写新时代富民兴县新篇章。

(二)工作要求。

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统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思想上十分自觉、政治上十分明白、理论上十分清醒、行动上十分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发挥全县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八有一超”要求,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居住条件。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合理确定脱贫时序,不搞层层加码,不赶时间进度、搞冲刺,不拖延耽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攻坚重点强化机制创新。聚焦主攻方向,优化政策供给,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把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方式创新,力争在整合资源要素、搭建创新载体、提升工作实效上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基本途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充分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益。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衔接和工作统筹,实现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良性互动。

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育干部的重要阵地,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干部干事创业本领,培养了解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干部队伍。

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确保实现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从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贫困动态监测,防范化解风险,消除返贫隐患。

(三)任务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三个确保”。到2020年确保全县现行标准下的9.3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确保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确保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与全国全区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五有四通”。到2020年,努力实现村村有特色富民产业、有合作组织、有公共服务场所、有安全饮用水、有新村新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实现屯屯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真正让贫困村群众致富有路子、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2.具体目标。

——贫困村脱贫目标。在2016年脱贫摘帽16个村、2017年脱贫摘帽14个村的基础上,力争2018年实现13个贫困村摘帽、2019年实现35个贫困村摘帽、2020年完成69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底,全县147个贫困村(含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在2016年、2017年脱贫5.56万人的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未脱贫人口9.52万人脱贫摘帽,其中2018年脱贫2.64万人,2019年脱贫3.80万人,2020年脱贫3.08万人,贫困发生率稳定在3%以下。

二、聚焦极度贫困,聚力攻克堡垒

(一)实施住房保障攻坚战。

3.主要目标。2018年年底前完成第一批8000户不稳固住房改造,2019年底完成第二批5500户不稳固住房改造。

4.重点任务。

——摸清不稳固住房底数。由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于2018年组织开展全县不稳固住房排查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农村无房户、泥瓦房户、木瓦房户、危房户及面积不达标住房户的底数。组织督查组对各乡镇上报的名单进行抽查,抽查要覆盖10以上,确保各乡镇排查数据的准确性。

——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经初步测算,完成1.35万户危房改造需要投入资金约8.64亿元。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住建、发改等部门于2018年前将我县不稳固住房的情况报告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争取自治区将都安列为全区住房稳固工作试点县,在指标上给予增加,在扶持标准上给予提高。同时,整合县级财政资金,引导帮扶单位和社会捐助资金,为全面完成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从2018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落实县领导包乡镇、后盾单位包村、帮扶干部包户责任制,确保项目建设有专人抓、有专人管,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攻坚局面。

(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5.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全县21个安置点安置房建设;到2019年8月底,全县“十三五”建档立卡搬迁对象搬迁户全部拿到住房钥匙并搬迁入住;到2019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696户468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27户44166人)搬迁任务。

6.重点任务。

——精准复核搬迁对象。在原来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的基础上,对照自治区精准识别指标体系,每月定期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进行资格复核,重点复核搬迁对象是否完全符合搬迁条件,是否存在骗取搬迁指标的现象,确保在国家、自治区现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下不错1户,不漏1人。

——加快推进安置点建设。一是加快安置房建设。对于未完成房屋主体建设的安置区,要倒排工期、加大力度,在保证质量、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进度,确保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主体建设。二是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2019年底前完成路网、给排水管网、供气管网、电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加快建设幼儿园、小学、文化娱乐、卫生院所、社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保障搬迁群众后续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林业。扶持搬迁移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产业,在安置区培育家庭农林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完成各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建设,实现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对于城区的安置点,引导搬迁户向旅游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工业企业等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同时,依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和深圳宝安·广西都安百企扶百村劳务协作等平台,引导搬迁群众外出务工。三是扶持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搬迁户,在培训、贷款税收上给予扶持,并将安置点公寓楼铺面优先出租给搬迁户。四是发挥资产效益。积极探索“三变”(资金变资本、土地变股份、移民变股民)模式,对安置区的设施、农业、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引导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农机具等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产效益。五是开展就业扶助。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健全县、乡、村和就业用工单位四级信息网络,为移民培训和就业提供完善的政策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把“一扶四免三优先一确保”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推进安置区规范化管理。引入社区管理模式,实施“社区管房、管人、管社会事务,原村委管林、管地、管惠农补助”的“人地分离”管理方式;健全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探索项目融资、资金整合、工作推进、市场运作、设施配套、体现地方特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路径,示范带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

(三)实施扶贫产业发展攻坚战。

7.主要目标。以“贷牛(羊)还牛(羊)”和油茶产业为主,以蔗糖桑蚕、毛葡萄、跑山鸡、旱藕等产业为辅,大力实施扶贫产业发展攻坚战。2018年底前完成牛3.5万头、羊10万只发放任务,到2019年底前实现全县牛存栏20万头、羊存栏100万只。2018年新种植油茶2.3万亩,2019年新种植油茶1.4万亩,2020年新种植油茶2万亩,到2020年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7万亩。

8.重点任务。

——主攻“贷牛(羊)还牛(羊)”产业。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百旺壮瑶万头种牛养殖基地、地苏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和益达种羊养殖场、裕祥种羊养殖场、永安澳寒羊养殖基地等龙头养殖基地水、电、路建设问题,着力推进贫困户牛羊舍建设,实现户户有标准牛(羊)舍目标。二是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实施“粮改饲”工程,2018年“粮改饲”面积达5万亩以上,其中地苏、高岭各1万亩,其他乡镇各500亩,重点扶持地苏、高岭万亩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粮改饲”面积达8万亩以上;2020年“粮改饲”面积达12万亩以上。三是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引进“微生物+”等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管理,实现生态养殖繁育。加强对贫困户、帮扶干部、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养殖效益。健全完善风险分摊机制,继续与保险公司合作,实现保险全覆盖。

——主攻油茶产业。一是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争取上级扶持政策资金,对贫困户、种植大户发展油茶种植进行奖励。二是建设示范基地。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村委会+基地+农户”“合作社投资经营、农户土地入股”的运作路子。2018年重点打造百旺板定、板岭林场、三只羊上远三个千亩示范点建设。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9.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实现10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屯)全部通沙石路或硬化路,50户以上自然村(屯)道路全部硬化。到2020年全部实现人饮安全,完成全县120个贫困村有线电视光纤入户。

——加快村屯道路基础建设。重点建设20户以上未通路自然村(屯)的屯级路和硬化5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路,同时对居住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道路进行硬化,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打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2018年安排屯级道路建设资金8880.01万元,新建砂石路108条139.91千米,硬化道路97条149.92千米;2019年安排屯级道路建设资金18871.25万元,新建砂石路217条333千米,硬化道路141条253.75千米;2020年安排屯级道路建设资金16102.95万元,新建砂石路131条244.9千米,硬化道路219条250.17千米。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农村集中供水350处,家庭水柜2000处。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天。改造乡、村原有供水工程10处,改造管网114.5千米,机电设备80套。二是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河道整治工程6处,新建河堤13.7千米,河道整治27.05千米。三是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改造山塘20座,新建和维修渠道150千米,新建和改建提灌工程10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特色农业6处,管网安装150千米,输电线路4.5千米;扶贫产业养殖供水工程80处,管网安装80千米。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电网改造建设计划项目共11大项,计划总投资33803万元;2019年电网改造建设计划项目共24大项,计划总投资26494万元;2020年电网改造建设计划项目共14大项,计划总投资21050万元。

——加快基层网络建设。2019年基本实现行政村宽带信息网络全覆盖;2020年基本实现20户以上自然屯有信息网络覆盖。

——加快数字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一是光缆线路建设。从乡镇机房或者已建光缆分支和延长新建至村部所在地,总共869.391千米。二是村级机房建设。每个贫困村建一个小机房,共120个。

(五)实施转移就业扶贫攻坚战。

10.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县完成就业创业培训450人以上,其中2018年120人、2019年150人、2020年180人,实现带动就业创业35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4500人,其中2018年1200人、2019年1500人、2020年18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8000人以上,其中2018年8500人、2019年9000人、2020年10500人;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5000人,其中2018年1500人、2019年1700人、2020年1800人;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或掌握1门以上致富技能。

11.重点任务。

——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由自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开展贫困人口就业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情况等,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就业意向等信息,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就业台账,实施动态管理,为就业扶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一是开展“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区市8所技工院校,动员组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二是开展“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继续开展“雨露计划”行动,保障贫困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职业学历教育。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对象,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旅游新业态等重点产业,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每年培训人次不少于贫困人口的1%。四是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以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并对有创业意愿、有创业项目并符合申请创业贴息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优先进行审批发放,鼓励和扶持他们通过创业实现脱贫,并带动就业。

——促进稳定就业和转移就业。一是开发就地就业岗位。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重点,引导电子、竹藤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在农民进城创业园内以园中园模式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和电子商务创业发展中心建设,引进15家以上小微企业入驻,吸纳劳动者就近就业2000人以上。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扶就业。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和深圳宝安·广西都安百企扶百村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引导企业进入乡镇、村屯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较多的乡镇、村屯举办小型招聘会。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区、市、县、乡镇、村五级全覆盖,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输出有组织、求职有服务、就业有技能、创业有平台。三是以建立深圳宝安·广西都安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为重点,全面加强对外劳务协作,每年向宝安区输送劳务人员200名以上。

(六)实施教育扶贫攻坚战。

12.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得到全程帮扶入学接受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2%,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保持100%,三残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2%以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实现全县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www.xing528.com)

13.重点任务。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一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8年底实现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及教职工待遇,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办自主办学,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行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本乡镇村级幼儿园,形成“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格局,到2020年,全面解决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实现学前三年普及教育。二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到2018年底实现教学点硬件建设、学校管理和教学教研标准“三统一”,率先实现教学点资源与村小学完全均衡。三是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全面巩固3所高中现有办学规模并继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调整和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际进行改建扩容。到2020年全面解决高中学校大班额、大通铺问题,形成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负担。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做好义务阶段寄宿小学生生均1000元/年、初中寄宿生均1250元/年的补助工作,确保学生100%享受补助;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生4元/天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补助政策和实施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补助金3500元/生/年政策,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覆盖率达100%(高中生总的资助面达45%),解决全县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落实中职学生100%享受免学费和国家补助金政策,落实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资助政策,职业教育实现免学费上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是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集中力量建设好县职教中心,全面提高职教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重点支持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二是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将未升入普通高中、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应届初高中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从源头上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通中职、普通高中通道,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使现代职业教育逐步成为一种通式教育。

(七)实施健康扶贫攻坚战。

14.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率100%,贫困人口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到2020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100%,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个人就医费用大幅降低,基本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8/10万、9.5‰和7.5‰以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5.重点任务。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医疗能力建设。巩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水平,到2018年底,实现19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达标率100%;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每乡镇建成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实施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的乡级卫生院,向每个受援乡镇卫生院至少派出3-5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团队驻点帮扶,其中要有1名骨干任业务副院长,每年要到受援乡镇卫生院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业务培训班10次以上,教学查房20次以上。同时,配合深圳宝安区帮扶医疗机构、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巡回医疗队到都安开展医疗巡回工作,救治一批贫困患者。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18年底实现县域医疗共同体县级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全面推开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乡镇卫生院参与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乡村工作的激励政策机制。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一是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补充保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力争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用不超过10%。二是实施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9种国家规定的大病和白内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治工作,集中救治要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生育家庭人口;到2020年,基本完成核实核准患有各种致贫大病农村贫困人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生育家庭人口的集中救治工作,做到应治尽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一是加强加大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在册管理率达到80%以上,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艾滋病贫困患者诊疗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生育家庭户要落实1个改厕项目,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85%以上。

(八)实施乡村电商扶贫攻坚战。

16.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建成300个电子商务服务点和一批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配送和服务中心,实现248个行政村电子商务网络全覆盖,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30%以上。

17.重点任务

——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宽带落户”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有线广播电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8年底前实现3G、4G无线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创建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依托“乐村淘”“村邮乐购”“供销电商”“百姓乐淘”等电子商务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壮大网店规模。加强贫困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培养,发挥“头雁”效应,引导电子商务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电子商务+带头人+贫困户”“电子商务+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带动脱贫新模式。到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培养1名电子商务带头人,形成村村有电子商务、户户有人带动的发展局面。

——打造农产品网销品牌。围绕藤编、瑶山牛、黑山羊、旱藕、油茶、核桃、葡萄酒等特色产品,培育特色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申报认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九)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战。

18.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建成3个贫困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农家乐、渔家乐、农家宾馆、休闲农庄等)60家以上,建成特色产业旅游扶贫示范园(区)60处,实现旅游脱贫12900人,其中2018年7600人、2019年5300人、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

19.重点任务。

——完善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统筹整合惠农资金,加大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旅游接待条件,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优化重点村乡村公路、慢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 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重点公共服务和商贸物流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建设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每个重点村至少建成一座旅游厕所。

——发挥旅游扶贫示范带动作用。一是以建设地苏特色小镇、澄江葡萄小镇为重点,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县级旅游扶贫示范区。二是重点打造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优先支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临近景区或园区、有鲜明特色、有发展基础的贫困村,大力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品”的旅游业态。三是重点推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将示范区、示范村、休闲农业点纳入全县旅游精品线路的节点重点推介,鼓励旅行社开展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和服务。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一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以百香果、火龙果、核桃等为主的休闲采摘园,以本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主的种植示范园,以肉牛、山羊、土鸡、生猪、生态繁育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以水稻为主的粮油菜和园艺作物园。二是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底各乡镇至少打造100亩以上的县级现代特色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

(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攻坚战。

20.主要目标。2018年落实147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2019年落实101个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确保到2018年底全县147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其中已脱贫村和计划脱贫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到2020年底,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全部实现“五个一”目标(即设立一个村民合作社、培育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一个以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立一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健全一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21.重点任务。推进“土地流转”促增收。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村土地股份(托管)合作社,动员不愿耕作、无力耕作、不会耕作的农民将承包土地以股份或托管的形式加入农村土地股份(托管)合作社,再通过集中连片流转促进增收。

推进“车间出租”促增收。建设乡村“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向外租赁收取租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推进“异地置业”促增收。鼓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紧缺等在当地发展受限的村,通过土地增减挂、土地流转、帮扶单位赞助等积累原始资金,到工业园区、乡镇等地建设厂房等实体经济,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采取“村村抱团发展”模式到乡镇等地联建厂房、联购商铺、联办仓储,建成后产权由乡镇统一管理,通过物业租赁方式取得收入。

推进“产业经营”促增收。通过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和扶持生产经营设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具备条件的村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乡镇统筹资金打造产业扶贫基地示范点,先行投资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再进行招商,以入股方式进行合作经营获利或以租赁形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十一)实施兜底保障攻坚战。

22.主要目标。2018年开始,继续对未纳入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对已经享受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对,执行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清退。到2020年,我县建档立卡对象中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实现低保兜底一批目标。

23.重点任务。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一是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强化“救急难”工作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推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政策制度充分衔接,实现由单一救助转向综合救助,形成强大的救助合力。二是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社会救助”新模式,结合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困难群体数据库和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医疗救助管理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救助和救助遗漏,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效率。

——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机衔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在城区,依托社区大力兴办居家养老院;在农村,建设以敬老院为依托的“特困人员”服务中心。三是健全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机制。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

——建立健全农村“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降低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到2020年实现90%以上的贫困村建立1所“儿童之家”。二是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制度。加强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老年协会覆盖面,增强基层老年协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基层老年协会在创新老年社会管理、积极帮扶农村留守老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建立残疾人关爱制度。加大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优先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保障残疾人医疗康复需求,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康复项目的政策。积极开展残疾人学前教育,保障残疾人义务教育权利。实施扶贫惠残工程,推进“党员扶残温暖同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贫困成人残障者康复等六项工程建设。

(十二)实施干部作风建设攻坚战。

24.主要目标。用1年时间,着力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扶贫领域腐败等问题,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

25.重点任务。

增强干部履职尽责能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提升帮扶干部“四个意识”,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帮扶”,变“应付式帮扶”为“真心实意帮扶”,促进真扶贫、扶真贫,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围绕住房保障、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民生保障、贫困户和贫困村摘帽退出相关政策等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帮扶干部政策知晓率,做到各类政策、措施、数据一口清。

健全干部结对帮扶机制。从严从实加强驻村管理,选派得力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健全完善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县直单位干部职工每年入户开展工作不少于6次,乡镇单位干部职工入户开展工作不少于12次。加强考核管理,对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表彰激励;对弄虚作假、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加强保障支持,落实好驻村补贴相关政策,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健全督查问效工作机制。健全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机制,每个季度定期开展一次综合督查,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各帮扶干部贯彻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和自治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情况。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督查考评排前3名的,在“红榜”上通报表扬;督查考评排后3名的,在“黑榜”上通报批评。上“红榜”1次,给予年度脱贫攻坚绩效考评相应加分;上“黑榜”1次,给予年度脱贫攻坚绩效考评相应扣分,并视问题严重程度,启动问责程序。

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一是开展问题线索排查。开展问题排查专项活动,着力排查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数字脱贫、虚假“摘帽”、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违规操作、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排查工作要于2018年底前完成。二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自治县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对扶贫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形成高压态势。三是强化通报曝光。自治县纪委要对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三、强化机制保障,确保工作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攻坚责任

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形成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抓、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自治县精准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持续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负责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责任。持续实行县乡领导分包机制,指导分包联系点搞好脱贫规划,寻找脱贫路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县乡两级逐级签订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每年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二)创新推进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自治县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县级领导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暗访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或分区域、分行业组织现场观摩活动。建立以暗访为主的督查巡查机制,每季度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一次督查巡查,抓好整改落实。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脱贫攻坚责任单位调度会,对重要工作及时调度安排。建立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问题发现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受理解决贫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接受群众监督。

(三)狠抓作风建设,加强执纪问责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促进扶贫领域作风明显好转。坚持把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干部干事创业本领,培养了解国情和农村实际的干部队伍。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改进督查考核方式,完善工作推进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解剖麻雀,总结推广经验,发现解决问题,避免走过场。建立脱贫攻坚工作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扶贫领域巡察全覆盖,聚焦扶贫资金管理、扶贫项目、帮扶成效开展定向监察或执纪监督,重点解决蚁贪蝇腐、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涉贫作风问题频发的地方和部门,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四)严格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兑现

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完善考核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坚持年度集中考核和平时工作情况相结合,兼顾脱贫成果巩固情况,不搞“一考定终身”。建立常态化的乡村领导约谈机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对完成年度脱贫任务且考核等次为“好”的乡镇、县直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或者考核等次为“差”的,第一年进行约谈;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或者考核等次为“差”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组织处理。

(五)强化政策落实,构建长效机制

树牢精准理念,落实精准要求,推动中央、自治区和河池市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脱贫攻坚期内保持政策连续稳定性,对已脱贫贫困户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对已脱贫贫困村支持力度不减,帮扶队伍不撤。适时组织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指导帮助已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研究制定已脱贫村巩固提升的具体政策措施,使贫困群众和全县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员会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