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重点产业。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我县决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瑶山牛、都安山羊、油茶、跑山鸡、蔗糖、旱藕、毛葡萄、桑蚕八大产业,作为全县扶贫攻坚主导产业全力推进。“贷牛(羊)还牛(羊)”项目是我县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扶贫项目之一,以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为目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统筹规划,引导贫困户饲养瑶山牛(羊),实现“乡乡镇镇有牛场、村村屯屯有牛社、家家户户有牛羊”的目标,拓宽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之路。
2.做好政策扶持。我县先后出台《都安瑶族自治县扶贫产业贷牛还牛项目实施方案》《都安瑶族自治县扶贫产业油茶项目实施方案》等八大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鼓励、支持贫困农户大力调整结构发展扶贫产业。贫困户与企业签订“贷牛还牛”协议书,明确规定贫困户饲养的肉牛必须销售给企业,肉牛出栏收购价格按市场定价,如市场价格低于20元/千克,企业按保底20元/千克收购。企业为贫困户提供饲养技术,并与贫困户签订回收肉牛协议书。收购后从每头牛回购总价中扣除成本价格,余款就是养牛贫困户的利润。采购成本转入循环本金,贫困户可接着跟牛基地再领养一头牛犊饲养,依此方式循环滚动发展。
3.探索发展模式。我县探索出“财政、畜牧、金融、保险、企业、农户”6方共保的“贷牛(羊)还牛(羊)”新模式,贫困群众通过金融入股、土地入股和劳力输出,可按股份分红和增加劳务收入。群众卖一头瑶山黄牛,纯利润在6000元以上。共同筹资、集中饲养、共同投劳、共担风险、共同致富的“共养模式”,避免了农户各自单打独斗。联建联养模式,是引导村屯内贫困户多户联合建设牛舍、多户联合养殖,采取轮流养殖、轮流外出务工方式,将有限劳动力释放出来,以节省劳力、节省牛圈建设成本的目的。将牛聚到一起,补齐贫困户散养环境和技术条件差、日常管理不到位、饲养效益不明显的短板,在供种、喂养、繁育、管理等方面上更加方便、科学、规范,使贫困户从精神上拧成一股绳,一个带一个、一个扶一个,在集体的带动下自我发展的动力更加充足,促进“贷牛还牛”的“产业到户”向“效益到户”的转变,实现贫困户可持续稳定脱贫。(www.xing528.com)
4.做好服务跟踪。打造“党委引领+政府主导+确定贫困户+技术培训+金融扶持+修建牛舍+政府投保+帮扶干部跟踪+政府保本+企业回收+冷链加工+包装物流+互联网营销+滚动发展”的闭循环产业链,引导贫困户饲养瑶山牛(羊),有效实现养殖户一年养殖收入超过4000元的目标。1月30日,企业在都安盛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黄牛养殖示范基地里,收购第一批出栏肉牛共5头,群众获得6.7万元收入。目前,我县“瑶山牛”年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多头,年出栏3万多头;都安山羊(含澳寒羊)年养殖规模达到71万多只,年出栏35万多只。投资3亿元建设河池市特色农副产品冷链仓储交易市场和牛羊屠宰加工厂项目,正式投产后,将为“贷牛(羊)还牛(羊)”产业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挥效益,每年可将肉牛、肉羊及猪、鸡、鸭等禽类和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输送至黔西南、云贵、广东深圳等地266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30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