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愤怒的持续发酵:亲密关系中的压抑与满足

探究愤怒的持续发酵:亲密关系中的压抑与满足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当不满的感觉被别人或者自己压抑以后,就会在内心深处发酵,进而转化为愤怒。亲密关系中的愤怒普遍产生于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中,由于子女尚未成年,很多方面需要依赖父母,所以子女表达的不满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保障。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的确喜欢用切断关系的威胁手段,来管教自己的子女。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师自始至终都会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无论咨询关系中出现什么状况。

探究愤怒的持续发酵:亲密关系中的压抑与满足

一个人如果能将不满表达出来,或许可以引起别人更多的重视。可是当不满的感觉被别人或者自己压抑以后,就会在内心深处发酵,进而转化为愤怒。如果说我最初的不满来自被辜负的“懂事”,那么后来的愤怒则源自无法表达。

为何无法表达?在我自己和许多来访者的经历中,常有这样两个原因:

第一,因为依赖关系和权力差异,表达愤怒有很大的风险。亲密关系中的愤怒普遍产生于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中,由于子女尚未成年,很多方面需要依赖父母,所以子女表达的不满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保障。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的确喜欢用切断关系的威胁手段,来管教自己的子女。这样的方式更加强化了子女对于表达不满的不安全感。

在理想的关系中,愤怒的发泄和生活中的事务性问题应该是被区别处理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可以有矛盾冲突,但前提是父母无论如何都要履行抚养和关怀的义务。这也是为什么咨询师自始至终都会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无论咨询关系中出现什么状况。父母和子女,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权力差异,如果无条件对待的前提不能被保证,那么权力差异就会转化成实际的伤害,让双方的关系进入滥用权利和敢怒不敢言的恶性循环。

第二,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是一种从父母那里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如果父母对于自己的情绪普遍采取压抑和隐忍的措施,那么子女也会有相似的反应。而合理表达不满情绪的能力,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几乎是一个空白。(www.xing528.com)

在我自己的家庭中,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父亲很少有平静表达不满的时候,都是在积累到忍耐极限后才爆发。这样的方式让我很反感,因此我一直尽力避免让自己爆发。小时候我和母亲的关系更亲近,而她则采取了更加自我压抑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不满情绪,只在极少数时候通过抱怨或者哭诉来释放不满。

然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在不满情绪产生的初期,都是被压抑的。父母对不良情绪似乎都持一种回避态度,因为他们假设表达不满和愤怒一定会给家庭关系带来伤害。这样的假设或许来自我们的文化环境,在家庭中和社会上,大家面对矛盾的普遍方式是安抚、隐忍、维护和谐。可是在亲密关系中,这样的方式却会让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信任感、安全感和亲近感的减退。

如果追溯上一代人甚至上两代人的成长经历,会发现他们缺乏情绪管理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培养。父母在处理关系矛盾时的所有细节、方式和假设,都会被子女不加区分地模仿。所以维护亲密关系中的误区和漏洞,都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了代际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