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 陈晓斌
80多岁的李老伯少小离家老大回,从西珠巷走出去的他想看看宜兴饭店,没了。想吃一吃地道的宜兴菜,难了。这可纳闷了!与他看法一致的还有宜兴烹饪界的老法师,原宜兴饭店的国家特级厨师叶祖仁师兄弟。
作为一个厨师,不会做糖醋,就是失败了。
那作为一个宜兴厨师呢,那恐怕是需要用一辈子才能找到答案的事了。
王泉生、叶祖仁师兄弟,一个白案,一个红案,1956年就在大众食堂当起了厨师小师傅。那时,粮食紧缺,食堂菜的规格是两荤一素。整个大众食堂可摆100桌,妇联会、党代会都在这儿开。热闹的时候,客人站满了明堂过道。老哥俩,就是在这儿学的艺。
旧社会,除了不做冷盘,宜兴菜讲究材料细致,功夫到家。师傅们能用豆腐做出黄鱼儿,能用豆浆烘出腐衣。像甲鱼这种造型难看,容易吓到妇女同志的食材,是不会见诸餐桌上的。何况即使炖烂了,化作汤,甲鱼本身的腥味也遮挡不住。同样,遇到羊肉这种放过一夜就发软了的食材,师傅们更想出了妙招。用酒和红糖先处理一下,等到需要拿出来的时候,羊肉肉质依旧鲜嫩。当然,这里只有陈酒才能烧菜。
说起宜兴饭店,这些古稀之年的老者话语里所饱含的感情就如说起自己的父母、孩子这般亲切,说起宜兴饭店的往事如在眼前。在他们印象里,宜兴饭店最早是人武部食堂,后来改名为工人食堂,最后才定名为宜兴饭店。最出名的颠勺大师傅是刘西宏,人称刘小四。他的拿手菜叫跑马鸡,取鸡胸肉成片,菜熟了,鸡仍活蹦乱跳。宜兴菜刀工的极致,由此可见非一般。王泉生、叶祖仁在这些工人食堂老前辈的手底下成长,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宜兴人”和原汁原味的宜兴厨师。1960年镇江厨师技术比赛,考的是白案,馒头、饺子、油面点心三样。王泉生年纪轻轻就打败了一众50多岁的老师傅们,让宜兴菜的白案首次成为整个江苏省的第一。
接下来,师兄弟在苏州进修了一年才回到了宜兴。这时的工人食堂已经改建成宜兴饭店了,叶祖仁掌大勺,王泉生做副经理。规格升到了四荤四素,菜单常翻新,花式多且变,味道好,价钱也便宜,一时间宜兴菜的口碑和名声都打响了。那时大饭店少,开到诸如县三级干部会议等,干群们大多包饭在了宜兴饭店,什么“四菜一汤”“八菜一汤”,一摆就是10桌、20几桌的气派,还有那大小统一而规格的餐具⋯⋯烙印在他们眼里,当然还是宜兴饭店做出来的菜肴,那花式繁多的造型、咸甜适中的口味,简直就是宜兴菜的水准,其他饭店都不正宗啊。
但是,令退休后的叶祖仁越发想不明白的是:宜兴其他各家饭店的厨房里充斥着的是不懂宜兴菜的外地厨师,小师傅们大都没有受过正式厨师教育,一块鱼肚或者海参要三四千,饭店鱼丸不是厨师自己做的,而来自于大街上批发的小老板们。盘子没有规格也就罢了,上一盘四两大虾,还装不满盘子的一半。任何菜系,如果连人的肚子都填不饱,那它们只能叫做零食,不配称作菜系。(www.xing528.com)
当然,最让老人们痛心的是,宜兴菜中混入了广东菜。广东菜百无禁忌,不乏生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体质吃。作为厨师,根本不顾客人的健康,强将广东菜加入了宜兴菜的菜单里。如今的宜兴菜,堪称大杂烩,过去没有人吃得起的芙蓉蟹斗空有虚名,甚至一汪鲜等农家乐也登堂入室。宜兴菜甚至被跟风的人扣上了顶高帽子,叫做宜帮菜,勿论中国只有八大菜系,才能叫做帮菜,生生造就了第九大菜系。
真正的宜兴菜,照着宜兴饭店的传承,应是八道回想菜先上,再由这八道回想菜化生万物。爽脆筋道,益气和胃的“全家福”打头阵,笋片、木耳、肉丸、鱼肚、蹄筋、鹌鹑蛋样样滑嫩入味,色彩明丽令人吮指不说,汤汁更是馥郁醇厚。红红火火的烩羊肉迎头接上,浓重的肉香味攻城略地,火力全开,无疑是回想菜里实打实的一员猛将。随后而来的扣鸡扣肉不容小觑,五花肉,肥肉蓬松,入口即化,瘦肉解腻,齿颊留香;鸡肉酥软,连带着底下的一层菜蔬都浸透了鸡汁的精华,相辅相成。地三鲜实在是一道最好不过的中间菜,当客人疲劳于肉味时,季节时鲜的青绿鹅黄能仅仅在视觉上就能一扫疲劳,为松鼠鳜鱼做好铺垫。鳜鱼无骨,刀花精美,酸汁点睛,调味去腥。第七道菜是泥蟹糊,来自本地的福湖大闸蟹味道鲜美,且独取蟹爪,愈显用心。甜饭压轴,八宝点缀其间,形状似花团锦簇,内里是热气腾腾的豆沙。大饱眼福不说,最考验厨师的功夫,猪油太多,腻,糯米煮的时间不对,圆碗就塌了。那时,宜兴饭店里兴八个人一桌,是为八仙桌。有些喜欢吃前一个菜的客人,可能下一道菜还没上就饱了。每个人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逍遥如八仙,这是宜兴菜永恒的追求。
烧菜是要时间的,现在的厨师们大都不愿花时间。叶祖仁老人以70岁的高龄,跑遍宜兴18个乡镇,只找到一位太华的周师傅还在坚持着本土菜。他做的甜饭,端到台面上有热气,一吃,烫,味道正宗。而这位周师傅,今年也60多岁了。
宜兴菜是苏菜和扬菜的精华,与上海浙江相近,咸过头甜收口,即尝到咸味的时候必须尝到甜味。它最大的特点,是源自宜兴饭店的回想菜。外地人吃着只是觉得味道好,唯独宜兴人一尝就知道是“老友”。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宜兴人,只能把关于故乡的记忆刻在心间,一吃到本土菜,这种记忆便立刻芬芳尽现,逼得人咬牙流泪。
万幸,不少饭店餐馆意识到了问题,经常请叶祖仁老人去教授回想菜,叶祖仁老人自己也有10几个徒弟。宜兴菜,由宫廷御厨任小园发明头菜开始为人所知,到后来,由宜兴饭店的大师傅们发扬光大。和前辈们一样,叶祖仁老人在宜兴饭店里做宜兴菜做了一世。以前亲自书写的菜单上,墨迹尚未褪色,头发却先白了。等到头发都白了,才明白,作为一个宜兴厨师,不会做回想菜,就是失败了。
80多岁的李老伯终于在叶大厨的手里吃到了最想吃的宜兴菜。但是,将来还会有人做一世的回想菜吗?我希望有,我希望它能告诉所有独自在外拼搏的宜兴人,哪怕故乡不能带在身边,随时探看,但故乡会化作舌尖上的回想,在所有它能去到的地方陪伴你,不管天涯海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