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赞美傍晚景色的诗句,现在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晚年生活,在美好的同时又透着点淡淡的忧伤。可对于和平社区的朱华轩老师来说,她更愿意把自己的退休生活理解成为“虽然近黄昏”,但是依然“夕阳无限好”。
小时候,居住在周王庙旁边的朱华轩总是会被隔壁戏曲堂会上委婉绕梁的唱腔、曲折悠扬的曲调所吸引。但是囊中羞涩,不甘心只看“放汤戏”(正戏完场后,用于清场的小段曲目,对应于暖场用的折子戏)的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从自家楼上的窗户出去,顺着房梁爬到周王庙周边的围墙上,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她沉醉在《苏三起解》《珍珠塔》这些曲目美妙的表演和故事情节中,全然没想到自己这样的行为对于一个总角之年的孩童来讲有多么危险⋯⋯
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朱华轩对于艺术的兴趣愈发浓厚。对于学校排练的话剧,她总是踊跃参加。别人都喜欢抢着演光鲜亮丽的主角,她却偏偏钟意于饰演老人这样的配角。因为她认为,以年轻人的身份去饰演这样的角色,那才是见水平的时候。
等到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岗位,朱华轩老师对于艺术的追求愈发孜孜不倦。在溪隐小学任教期间,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她主动承担起每个年级的音乐唱游课,因为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各种乐器。边学边教,教学相长。慢慢地,朱老师寓教于乐的音乐课成为那时候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课堂上飘荡的乐曲和歌声里总是充满了欢笑声。
1991年,朱华轩老师光荣退休。离开了心爱的讲台,朱老师并没有选择接受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相反地,她把更多的爱心和精力投入社区活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了。20世纪90年代初,因改革开放而物质生活渐渐丰富起来的居民们,精神生活还很贫乏,社区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生产街道新上任的社区储主任,眼见着宜城镇里8个街道之中桥南的4个街道里其他3个都是先进,只有自己所在的这个街道不是,正巧又赶上了宜城镇组织文艺汇演,自然是十分着急。于是,储主任就找到了退休在家的朱华轩老师。朱老师白天不仅要忙于照料重病卧床的家人,还要操持家务,也是忙得团团转。但是,本就热心的她并没有拒绝邀请,而是答应晚上抽空为社区文化活动出点力。
当时的生产街道退休教师比较多,有了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就商量着决定成立一支合唱团,名字就叫“夕阳红合唱团”。没有曲谱,朱老师就把歌谱抄写在黑板上教大家记谱;没有歌词,她自己用简单的刻板刻好歌词,用油印纸印出来发给大家。很多次,过于辛苦的排练引发了她的哮喘疾病,但她只是悄悄地躲在角落里用一点药,待症状缓解后又继续投入紧张的排练中。终于,生产街道“夕阳红合唱团”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在宜城镇文艺汇演中一炮而红。“夕阳红合唱团”声名鹊起,开始代表街道社区参加越来越多的文艺汇演活动,宜兴市的、无锡市的、甚至是省里的活动,并且频频获奖。面对成绩,朱老师和她的伙伴们并没有满足和骄傲,而是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演方式——舞蹈、歌伴舞、迪斯科⋯⋯后来,大家决定把“夕阳红合唱团”更名为“红霞合唱团”,红霞——并不一定是暮气沉沉的晚霞,也可以是生气勃勃的朝霞。于是, “红霞合唱队”的歌声一唱就是20多年,现在依然飘荡在“太湖明珠”——宜兴的街头巷尾。
参与社会活动后,朱华轩老师觉得退休生活充实了很多,也越来越关心社区的工作。有一天傍晚,朱老师散步时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坐在自家大门口的小石凳上一个人写作业,就想到: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双职工,孩子放学后没地方去,一个人在家父母又不放心,有的孩子干脆就在外面疯玩,等着父母回家。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们应该由谁照看呢?要是出危险怎么办?朱老师想,宜兴本来就是文化之乡、教授之乡,千百年来文脉不断、源远流长,那么我们何不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放学后学习交流的场所呢。于是,她和几位退休老师一拍即合,利用简陋的条件开办了“小书屋”。在这里,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一起写作业、阅读、唱歌、打球⋯⋯孩子们的成绩上去了,兴趣爱好也多了。渐渐地,“小书屋”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成为了社区的一大特色。(www.xing528.com)
1996年,朱华轩、何振清两位老师发现宜兴地区爱好健身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民间团体来更好地组织大家的健身活动。于是,他们便萌发了组织宜兴地区木兰拳协会的念头。老人们说干就干——自费去上海学习正规的木兰拳动作,四处“化缘”寻找微薄的赞助,到处联系练习的场地。烈日下,常常能看到两位花甲老人骑着自行车奔波于各个部门协会⋯⋯终于,这种“愚公精神”感动了很多人。1996年年底,宜兴市木兰拳协会终于挂牌成立,宜兴人民有了一个真正的民间全民健身活动组织。20年来,木兰拳协会的影响力由小到大,从不满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规模,练功地点也从宜城街道扩展到了周边乡镇。
为老人祝寿、举办书法展览、组织钓鱼春游活动、为孤寡老人牵线、举行读报学习⋯⋯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朱老师所在的社区,年年都被评为省市“先进模范社区”。这荣誉里面,凝聚着他们点点滴滴的心血。
20多年来,朱华轩、何振清老师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对于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组织他们都认认真真、全身心地奉献其中,不求任何经济和利益上的回报。很多人问过朱老师:“这么做,值吗?”朱老师总是乐呵呵地回答:“我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很多的晚辈。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总能得到他们的问候和关心。就冲这个,我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满足,不遗憾了,你说值吗?”
看着这个已届耄耋的老人,身躯虽不伟岸,却蕴藏着高尚热情的灵魂。
夕阳无限好,木兰遍地开。
裴昶,现供职于宜兴市中医医院。编写《宜兴老故事》连载作品在网络刊登,擅写古体诗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