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朗然
“谢镇长又去买菜啊,您早啊!”“谢镇长,我家的难事解决了,多亏了你啊!”泡桐树下,石板路上,街坊邻里的招呼声此起彼落。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生活在老宜兴的人们,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领导还是百姓,都亲热地叫他“谢镇长”。他就是我们今天叙说的主人公——一位平易近人的慈祥老人谢敖萍。
从20世纪60年代起,谢敖萍一直在多个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他音容笑貌留刻在人们记忆最深处的,是他在宜城镇担任副镇长期间,常年奔波于宜城的小巷深处,和这里的居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场景。而真正让人们领悟他人格魅力之处,更多的是在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百姓眼中当年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依然执着为民的那份热情和平易近人。
许多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一般都会选择一种闲适的生活,但谢老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和几位老友一起参加了几次居委会活动后,他发现社区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他的帮助。他坚定了自己发挥余热,服务他人的决心,认定这是自己又一个新的工作平台。从此,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放下身架,华丽转身,人生的光芒,再次闪亮。
这里的街坊邻里依然热情地称呼他“谢镇长”,所有的居民都以和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生活在一起为荣。谢老说:“我的母亲一生做好事,生前也一直在居委会帮着做社会工作。现在轮到我了,与其在家享清福,不如造福他人,快乐自己。”
做了半辈子的领导,谢老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在居委领导的支持下,他的工作很快得到居民们的认可,大家一致推举他为社区里的老年协会会长。
2005年秋,恰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他联络社区的老同志们一起精心策划“和平居委老年协会庆七一歌颂党文艺活动”。谢老亲自策划形式、主题,安排好时间、场地、音响、保安等,从发言材料、节目落实,都做好详实准备。
特别是活动的人员分工,谢老亲自担任活动总指挥,把社区里有文艺特长的同志全都调动起来。他白天挨家挨户选拔演出人才,晚上一遍遍地在家修改方案。许多社区草根文艺骨干,从这个时候或脱颖而出,或成熟发展。这批队伍,也是现在和平社区多个特色文艺团队的雏形和萌芽。
多年的工作历练,让他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这些都是社区最派得上用处的地方。谢老在社区奔波的近十年时间里,和当时的社区同志一起,商量计划,制订方案,梳理总结,帮和平社区草拟了大量的文稿,为和平社区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谢老爱多管“闲事”,他陪家人时间不多,却把更多的爱心奉献给了周边的居民。
谢老1931年出生,属羊,正如他和顺善良的性格。而在居民眼中,他是大家的一只领头羊。他将历年来和平社区的荣誉精心整理,一幅幅挂到了社区的荣誉墙上。许多荣誉还是他当副镇长时亲手颁发的。他认为社区工作应该有个前后的传承,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崇尚荣誉的信念不能丢。这些社区荣誉,可以让居民在自信中,看到社区前行的动力和希望。
1999年一个寒冷的冬日黄昏,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雪。谢老从社区里开完居民小组长会议后匆匆回家。朦胧处,看到小巷的路面中间有个黑色的圆影。难道是谁丢东西了?可当他赶到近处一看,才发现是一块窨井盖不见了。
如果因为窨井盖缺失,而让群众步行存在安全隐患,他的心里肯定会很难过。当时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节气,天色昏沉阴暗,路面湿滑难行。虽然当时路上行人不多,可马上就是下班时间。他越想越着急。于是,谢老一边赶紧从附近居民的家中找来一块旧木板盖在洞口上,一边用电话通知修理人员赶快前来。做完这些,他依然不放心,担心生出事端,就自己打着雨伞,站在洞边守着。
小雪还在飘零,冷风无情地抽打着老人的脸庞。万家灯火时,家人不见他回来吃晚饭,便赶到路上寻找,这才发现他正站在巷中,大声指挥提醒着路人。晚上八时许,直到修理工补上了这块窨井盖,谢老才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家。(www.xing528.com)
刚坐定吃晚饭时,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社区的同志前来家中,告诉谢老一位五保老人最近突然病情加剧的情况。这位五保老人正是谢老多年结对帮扶的对象。已是古稀高龄的他二话没说,放下手中的饭碗,匆匆向邻居借了辆板车,硬是把病重的孤老从家中的病床上背到板车上,和社区的两名女同志一起,把孤老送到了人民医院抢救。
老人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这位孤老是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告别了谢老和一直关心他的社区同志。
雪越下越大。在随后的几天,谢老忙里忙外,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一直送到金鸡山,送完孤老最后一程。
岁月更替,寒来暑往。谢家门前那几株挺拔的泡桐树,花开了又谢,花谢了又开。
谢老生活在人口最稠密的宜兴主城区,也就是现在的和平居委。嗓门洪亮、目光如炬的他,虽然身材算不上伟岸,但他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成为这方水土的主心骨。只要有机会,这里的居民们都愿意和他亲近寒暄一番。
2006年,谢老明显觉得自己体力不支。为了减少大家的麻烦,生活难以自理的他,选择了去市老年公寓生活。临行前他明白,自己最后一个“官”要交班了。
和平社区是个老社区,更是一个大社区,如何选好下一任老年协会会长,把这个班交给既有组织活动能力、又能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人,他有自己的打算。
谢老经过多方考察,他选中了新近从机关退休的干部杨秋元。谢老积极推荐,对杨秋元精心培养。谢老带病亲手把新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交到杨秋元手中。一次次工作上传帮带,如同师长在作细心的传授,让杨秋元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杨秋元现在是社区的老年协会会长,也是和平社区的骨干力量。杨秋元说, “是谢镇长的无限真情和平易近人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成了他的接班人。现在我们社区很多工作模式,还保留着谢镇长当年的印迹。”
2007年,谢老进入市老年公寓,依然是那副大嗓门,依然是那双大眼睛,人们依然叫他谢镇长。生活在这里的谢镇长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他写方案,出点子,只要自己能做的,从不推诿,还多次在《宜兴日报》上发表文章,被敬老院评为“健康老人”“优秀老人”。
2011年春天,谢老弥留之际,依然惦记着社区工作和社区群众。在他的心中,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是一名社区人。
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悠悠长桥水铭记这位慈祥老人,巍巍周王庙传颂这段动人佳话。谢镇长的女儿谢群(曾任宜城镇党委委员)说:“我的父亲一生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散发着正能量。他尽一生的努力,实现着人生价值,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陈朗然,现供职于宜兴市宜城街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