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俏枝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走进周王庙边上的小巷,不由地想起这首词。初春的午后,阳光清浅,小巷寂静深幽,斑驳古旧的墙壁,诉说着曾经的过往。光阴荏苒,那些远去的人和事,有的早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而有些人有些事,无论四季怎么更迭,岁月怎么变迁,却永远地留在人们心中。
提起蒋小琴,一直在居委工作的陈泰多主任一下子激动起来,眼眶微微有些湿润,直说着:“好人,好人啊。”
陈主任说,先不说老人做了什么事,就说时间吧,她已不记得老人具体是哪一年开始做居民小组长了,只知道很早很早。在她的婆婆当居委主任时,蒋小琴就是小组长了,然后到她,最后到她儿媳当居委主任时,老人还是小组长, “三朝元老”,活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的居民小组长,可以说是宜兴所有居委中时间做得最长的一位小组长了。
50几年风风雨雨,从不曾间断,没有一分钱报酬,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家庭、居委两头跑,一方面辛苦持家,拉扯四个孩子,一方面全力支持居委工作,甚至当居委工作和家庭生活有冲突的时候,毅然放下家里的活,先做完居委的工作,有时来不及,丈夫、子女也被她拉来齐上阵。说到这些时,陈主任眼中油然升起一种敬佩之情,陷入回忆中,停了下来,我在边上安静地听着,没有出声打断她的思绪。或许是觉得屋子里一下子静了起来,眼前这位70多岁的老人回过神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说了起来。
居委的工作大抵繁琐、细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关于老百姓寻常生活的小事,交电费、水费啦,清洁楼道啦,各种宣传啦;等等。过去交水电费不像现在有专人负责抄表,可以到银行办代扣,以前都需要小组长带着组员挨家挨户地先抄表,再收费,有时一户都要跑好几趟。碰上家里人都在上班,她便在晚上下班时间在楼梯口等着,经常性地一等连晚饭也忘了吃,有时还要受些言语上的气。可这些丝毫不影响她的工作热情,几十年如一日,所负责的楼道事无大小,完成率总在第一。清洁楼道也一样,不像现在有清洁工,那会儿都是小组长带着入一层一层地扫下来,不管何时检查,她所负责的楼道,卫生评比也总是第一。
记得那年创建卫生城市,茶西小区作为样板小区,她所负责的居民楼是必查楼,她带领组员用水把楼道一层一层洗刷干净,自己腿痛,硬是蹲着,把楼梯扶手死角擦得一尘不染。听说要到她家里看看,连夜把家中的一张老式雕花床擦得如新的一般,那么多的小格,那么多的缝隙,硬是用抹布裹在手指上一点一点擦出来,据说擦了整整一夜,那时她也已年过花甲。听到这些话,我可以想象到老人半夜跪在床边、佝偻着背擦床的情景。老人擦的哪里是床,哪里是灰,擦的是责任,擦的是她对居委工作的支持,是心中的那份炽热!
正说话间,蒋小琴老人的三儿子史明明先生赶了过来。今年已经60出头的他,提起母亲时,眼中流露出的神情,依然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言语中则是满满的骄傲。
老人一辈子没念过什么书,成年后与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史济康老师结为夫妇,文化的差距并未影响两人的感情。相反地,老人对生活的挚爱,对邻居的关爱,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大大地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世界填补了文化的空白。她与史老相濡以沫,共同养育4个孩子,他们的家庭一直是宜兴市、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的特色家庭,夫妻俩更是“江苏省金婚夫妻”。了解老人的一生,对于人们常说的“夫唱妇随”,我觉得在这里更应该是“妇唱夫随”。
老人用最质朴的方式教育着四个孩子,从小告诫他们要做好事。在史明明先生的记忆中,当时的生活用水,家家有一口备用水缸,每天清晨的第一件事是去挑水,不像现在有自来水。他说这话时,我也想起了小时候挑水吃的日子,这种情况好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结束。他记得隔壁住着一位孤寡老人,每次他出门挑水时,母亲总要嘱咐他先帮隔壁的老人挑满,再挑自家的水,一次两次,渐渐地也就成了个习惯,直到老人去世。
大爱无言。20世纪90年代,一辆来自富阳的大客车翻在宜北桥下。当时正值年关,天气又寒冷,淹死了十几个人,轰动小城。老人在第一时间得知后,二话没说,自发地组织居民捐献衣服,一件件衣服收上来,一件件地整理好,再统一送到街道,最后事情做好了,老人却累病了。(www.xing528.com)
小区的幼儿园缺物件,老人二话不说,把家里用的搬过去,尽管家境并不富裕,老人却说:苦自己不能苦孩子。
只要是街道布置的任务,老人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哪怕饭不吃,也要做完,这样才会心安。只要是街道的事,无条件支持。 “上山下乡”那会,老人啥话也不说,积极带头,直接动员两个孩子报名,尽管两个孩子当时一个17岁、一个18岁。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不光是自己义务为街道服务,天长日久,更是让家里的人参与其中。街道每期的黑板报被老人包了下来,自己不会写,没关系呀,家里可有个老师。每每街道有文艺活动,总能看见一个拉一个唱的夫妻档演出节目。
在老人的影响下,她一家老小都成了居委的“编外工作人员”。有一年市里五大社区进行大合唱比赛,刚刚动完肠癌手术的老爷子,听说没有合唱指挥,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地当了合唱队指挥,忍受着身体痛楚积极排练,为社区增添一份荣耀。文化馆举办家庭文艺赛,老人更是把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一一叫回家,再大的事儿,也没有居委的事重要。最后,祖孙三代齐上阵,夺得二等奖。
邻里有了困惑,都爱跟老人说说;时间长了,有了矛盾,也都跑到老人这里争个长短。史明明先生开玩笑说, “也不知道从哪天起,我妈就成了调解员,她的话比法官还管用。”
老人没工作,却把居委的事情当成了一辈子的事情;没有人记得她是从哪年开始的,但是所有人都记得她一直做到离开这个世界。一辈子的事儿,说也说不完,一辈子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人一辈子做了许多事,最终也未能让人记住一件;有人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却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位1925年出生,2012年因肝癌去世的老人,一辈子所做的事儿,无非就是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可正是这些琐碎的事情,让我们记住了这位老人。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听完蒋小琴老人的故事后,我内心感触很多,如果用一句话来评述老人的一生,我觉得再贴切的莫过于陶铸的这两句诗。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若心底无私,生命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心底无私,心自然清明,周围的一切也显得格外美丽;心底有爱,自然满怀慈悲,也就会为身边乃至世间所有的人带来光明,带来快乐。
写此文之际,正值清明时节,愿此文化作袅袅青烟,告慰远在天国的老人,魂兮,安兮!
钱俏枝,宜兴市作家协会会员, “安心之家”教育托管中心教师。在《艺界》《宜兴日报》《江南晚报》《新民晚报》《文汇报》《收藏》等报纸杂志多次发表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