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锡华
2012年10月中旬,宜城街道第六届邻居节拉开了帷幕。在西庙巷民主社区大院内,一场主题为“寻找老邻居,感恩好邻居,结识新邻居”的活动正在热烈开展。已经退休16年的街主任周生娣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依然那么鲜健、和蔼可亲。老邻居们争相招呼着:“周主任,你好!周主任,你好!”
周生娣曾在这块地盘上当了40年街主任。
周主任出道很早。高小毕业后就在苏东坡栽下海棠的闸口乡担任妇女主任。1955年5月入党。1957年随丈夫来到宜兴城。1958年经居民选举当上了建设街居民委员会主任,成为当年宜城八街街主任之一。
建设街东接繁华的南大街,西临团氿,北靠长桥河,南对白果巷,是历代文人商贾的集居地。90年代中期是宜兴城区首批大规模拆迁改造的新村。如今,新东方百货、劝业广场、步行街环绕东面北面,西珠巷、西庙巷、白果巷商铺林立。在熙熙攘攘、车来人往中,居住过这块土地的居民都忘不了今年83岁的老主任——周生娣。
周主任年纪轻轻当上街主任就经受了砸锅卖铁、大炼钢铁、吃大食堂、受饥荒的考验。面对400多户居民、2000多人口的街道,她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儿子生下一个多月就交给阿婆,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穿巷进户,摸清家庭情况,三天两头政治学习,居民家中养几只鸡鹅鸭,她都了如指掌。作为街主任的她,从中了解更多的其实是居民的疾苦和后顾之忧,把如何为群众服务、排忧解难摆上了她的工作日程。
改革开放前,辖区居民大都居住在老旧的房子里,一到刮风落雨,别人往家里赶,她往危房人家跑,第一时间帮助抢险救灾。住在她家附近的邻居家庭条件不好,遇到雨天就发愁,有天屋里漏雨严重,无法睡觉,大哭小喊,周主任见状,二话没说,抱起他家的孩子,塞进自己的被窝。
70年代末期,周主任目睹一些家庭妇女、社会青年、病退知青、残障人员歇在家缺乏生计,她心生不安,每天牵肠挂肚,就带领居委会一班人创办劳保用品厂、窑货店、轧面店、废品收购站、制盒厂等11个街办企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作为法人代表的周生娣,既是指挥员,又是供销员。在计划经济时代,她是想尽办法争取原辅材料组织生产,先后解决了80多位居民的就业安置问题。一个例子是,有几位老年妇女进厂后,周主任积极为她们争取工龄。现在潘月华、史根娣等一批人拿着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子女们甭提多高兴呢!而周主任自己一直拿着政府补贴的每月15元生活补助费,直到1972年才开始算工龄,辛辛苦苦工作40多年,退休工龄只算到23年。对于这些,她都毫无怨言。她先后自筹资金建造居委办公大楼、居委老年活动室、幼托所等设施,看着街办厂为国家创收、为居民谋福,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70多岁的李运乾,现在常常去看望恩人周主任。李运乾忘不了自己少年丧父娘改嫁、无人肯接收他的悲惨遭遇。39岁那年患上肺结核、肾病,是周主任把他接回街道。无所适从的他,幸亏居委会干部教他做生意,批发画张,在街办厂翻手套,送货。李运乾在工作中逐渐体味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慢慢地找到生活的信心,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正式工作安排到棉纺厂后,周主任又帮他牵线搭桥,解决了婚事,过上了幸福生活。生活在台湾的娘舅也找到了他,如今他每月领着2000多元退休金,怎能不想到周主任?
和周主任一起在建设居委工作12年的陈泰多,当年是居委会会计,也是劳保服装厂的负责人。回忆起艰苦创业的岁月,他由衷地赞赏周主任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从来不沾集体的光,不揩群众的油,一直是自己学习的楷模。(www.xing528.com)
曾任新华社区的黄红主任,提起周主任,也是如数家珍:“我娘和阿婆都是建设街的小组长,建设街居民家里有几个户坎进,巷弄里头有几块青石板,哪儿有坑,哪儿有拐弯,周主任的脚底下碧波清爽,她的心里装着老百姓。居民徐久恩幼年父母双亡,70年代双目险些失明,周主任千方百计借了200元钱送他到无锡医院做角膜移植手术,才保住了视力。”
1978年,居民李某某去世,留下80多岁的老母、患精神病的妻子和3个未成年孩子。其中,李某最小的儿子小维是名智障儿童。周主任三天两头往李家跑,组织积极分子上门做家务,数年后李家奶奶、妻子离世,周主任又帮3个孩子找工作、找对象,可是智障的弟弟成为哥哥们找对象的障碍,周主任毅然把14岁的小维带到居委,留在自己身边,陪他说话、吃饭,后来安排在街办厂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月补贴150元,定为“五保”对象,再后来把他送到了幸福公寓。
在现任民主社区陈丽君书记的心目中,周主任永远是社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她人退心不退,思维敏捷,只要有人到社区来了解过去的事情,查找老居民,找到周主任马上就能找到头绪。周主任作为社区老党员,依然热情关注老弱病残群体。陈书记至今忘不了那一幕景象:那天周主任和他们三个社工一起去幸福公寓看望五十岁左右的小维,他们刚刚走进大门,就见距离百来米远的小维张开双臂飞奔而来,口齿不清地喊着“恩娘、恩娘⋯⋯”一头扑进周主任的怀里。大家热泪盈眶,感触良多,社区干部心里装着居民,居民就会把你当亲人,就连智障的小维都识好人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十年来,社区一直延续人性关怀的优良传统,各项工作在宜城街道名列前茅。
如今周主任全心照顾病榻前的老公。提起往事,她的泪水一直在眼眶里转,满是歉疚的神情:“我做居委会工作,感觉天天都有事要做,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没空扎鞋底,补补丁,孩子有时穿着破衣服,赤着脚上学堂,长大后个子虽不高,脚倒大佬。平时,懂事的大女儿秋明十分体贴忙里忙外的我,遇到好天气,小小年纪独自到河边汰衣洗被,叫邻居帮着拧水,冬天手上全部都是冻疮。她学习上也不用我操心,还当上少先队大队长。”
大女儿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我们生活很苦,父亲患有冠心病,母亲难得买个苹果给父亲营养营养,把果皮省给子女吃。平素自己舍不得吃菜,独自在厨房弄点盐蘸饭吃。母亲一贯对自己节俭,总是省下帮助别人。居委会在派出所隔壁,到了大年夜,母亲总是把留守派出所里的外籍民警接到自己家里吃顿年夜饭才安心过年。母亲虽然平时忙得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都不埋怨她。她一心为民,言传身教,赛如我们的老师。我们从小在她的影响下,各方面都积极要求进步,尽量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在周主任子女的心目中,母亲生来有副热心肠,天生就是做街主任的料,她忙着快乐,忙着开心,从来没听到她叫苦叫累。要不是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现在步步离不开她,她肯定不甘心坐在家中,一定还想协助社区做些事情的。
“人民选我当主任,我要处处为人民。”周生娣主任是这样说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单锡华,宜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协会会员、书协会员,无锡市美协会员、书协会员。作品收集于《至味宜兴》《美哉芳桥》《宜兴吃货》《艺界》《宜兴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