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城市化进程冲击着原本固有的文化。历代靠家族、义庄兴起的公益事业,虽然在新的城市社会里难以为续,但其精神却顽强地孕育出新型的公益组织。宜兴市宜城街道通真观路上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正是这个时代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当初一群怀揣着公益梦想的年轻人,在奋力拼搏中正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如今,在这里孵化壮大的十几个各类社会组织,正释放着难以计量的能量。它们在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政府难以企及的独特作用,并产生着裂变效应。像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这样的孵化基地在宜兴乡镇、社区还有30多个,它们每年都会帮助众多社会组织脱颖而出,促使其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发挥不可忽视的功能。
社会公益组织在公益事业中的挂档提速必然要求政府在这些领域放权并变换角色,转而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组织的壮大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但就目前而言,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状况急需来自外界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如此,才能助推它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主导在孵化社会组织的同时,又以“公益创投”的形式推动社会组织发展成熟,也是遵循这一初衷。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提供的一笔“种子基金”,不仅提升了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自身造血”能力,而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自2011年启动“公益创投”以来,宜兴市累计投入市级福彩公益金900万元,共有148个社会组织申报了167个公益项目,确定入围项目116个,服务对象超51.35万人。在入选项目中,获得社会定向捐助的有58个,带动民间资本投入近1500万元,福彩公益金的“种子”作用得以最大发挥。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亦在其间茁壮成长。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能在几个月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政府认购、社会众筹、文化作品义卖、组织合作等任务,实在令人赞叹。 “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的成长既是公益社会组织的成长,也是其服务社会公益能力的锻炼提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群众组织及其机构如何适应发展,并成为社会治理工程的坚强基石?这是加强当前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通过联合市作家协会,对小巷总理、居民小组长、社工、社会公益热心人士以及涉及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小人物,深入采访、整理事迹、思考分析,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值得记忆的人和事,也为我们做好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从青石板的小巷走来》公益项目的目标,也是我们要深入探究和大力倡导的方向。(www.xing528.com)
从周处除三害到周玘频兴义兵,千年宜兴古城尚义崇仁的传统激励着一代代宜兴人弘扬着这种热爱公益、支持公益、实践公益的执着精神,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在公益路上的成长经历,必然将为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发展提供成功的示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像小巷星火文化公益社一样创造出更加令人称道的公益事业!
2016年6月20日
(吴锡军,宜兴市民政局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