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乡村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好乡村教师,必须要懂得乡村教师的现状。2017年11月,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县35岁以下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现状有所改变,但不容乐观,例如,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比较差,缺乏交流的平台,缺乏学习平台等。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发现主要存在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成长环境不佳等三个突出问题。
通过对乡村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乡村青年教师的性别比例中男教师占10.12%,女教师占89.88%,即女教师多于男教师,大多数研究和观察也发现,小学教师中女教师约是男教师的八倍。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小学女教师多,孩子们缺乏阳刚之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比较大,对班级管理、活动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从儿童心理特点来说,小学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有威信力。
根据全县近三年教师招聘公告统计,三年共招聘35岁以下教师375人,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教师308人,累积占90.07%,任教其他学科的教师普遍偏少,尤其是专职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根据课程设置要求,语数外三科与其他学科的课时比是8∶7,但当前不合理的学科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每天进行机械训练,无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学历结构上,尽管乡村小学教师中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1.69%、10.84%、86.51%、0.96%,但很多教师的大专、本科文凭是通过函授等形式获取。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专业的思维训练的教师,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自我,成为环境中的附庸成员,以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认为大多数人都这样做,我也这样做,总不会错的。这种从众心理和附庸思维是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反映出的思想和观念的不成熟性。当然,不排除低学历教师通过自学确立自己的教育观,但这毕竟是少数。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把人看作人,把人培养成人。青年教师应有的教育观是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重,爱生如子,做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总的来说,尽管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有理念,但是我研究发现,青年教师对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学科教育工作基本胜任的占38.8%,不胜任的占2.17%。当前教育改革以人为本,不能胜任的青年教师人本教育理念缺乏,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教师为本,以教材为本,以分数为本。一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理解人本教育的内涵,很多教学方式徒有虚表而缺乏生命力。一部分青年教师则通过帮学生刷题获得好的文化成绩,却很少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关系没有达到心理相容。
我在调查中发现,77.79%的青年教师论文写作三年只有一篇,青年教师表面看来创新意识较强,但实际教学教研能力较低,具体表现为:教材处理能力较低,一般是围绕教材教教材;教学设计能力较低,一般是抄写教案,死板地按教案上课,眼里只有教案,而不关注学生;教学技能较低,不能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也不能抓好突发事情的处理;教研能力较低,很多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不知道怎样教研,很少进行教研。一方面,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学习欲望,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把教育工作看作创新的工作,而是看成了机械重复。另一方面,乡村小学没有教研氛围,觉得教研是高大上的事情,乡村学校既缺教研意识也缺教研平台。
我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对工资收入不满意度达到59.2%,青年教师说平均日工资100元还不如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特别是扣掉五险一金以后,教师的工资不足3000元,尤其是青年教师实际到手收入可能不超过2000元,但是现在的生活成本逐步增加,青年教师的生活显得特别捉襟见肘,很多青年教师觉得工资增加速度不快,工资看似在增长,实际收入在下降,待遇偏低,导致一些教师离职。
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一周课时量分别为10节以下的占4.58%,10~15节的占76.38%,15节以上的占19.04%,这显示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调查还发现,81.3%的青年教师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教学任务重。据我了解,单为应对期末抽考这一项,每所学校五、六年级均开设了早晚自习,有的学校甚至三、四年级也要上早晚自习,早上两节,晚上三节,每天五节,基本由任教语数英的教师承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管理寄宿学生的就寝和早操。
繁重的教学任务是小学乡村青年教师主要工作压力源,81.3%的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是这样看,以应试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也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有74.1%的教师认为压力源来自学生考试。根据学生成绩排名就像一把利剑悬挂在教师头上。考不好就要挨批,考不好就要下放到低年级段教学,不少教师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不配合学校工作,有的到了低年级教学,认为反正不会被抽考,干脆破罐子破摔,学生学不学好都无所谓。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来自家庭的压力小,仅有14.9%的农村教师认为需要承受家庭方面的压力。此外,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也源于学生不爱学习和难以管理,特别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监管、自觉性较差的留守儿童更多表现出不爱学习和难以管理的特点。所有这些都给小学乡村青年教师增加了巨大的职业压力。
正是由于压力较大,致使很多教师出现工作倦怠,调查显示,小学乡村青年教师中无工作倦怠的占29.88%,稍有工作倦怠的占59.28%,很有工作倦怠的占9.16%,极度工作倦怠的占1.69%,这说明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的比重很高。
如今的乡村尊师重教风气不浓,原因很多:一是近年来,乡村外出务工的人很多,他们通过劳动,获得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以致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健康就好,长大了,外出务工就好;二是教师待遇比较低,在乡村家长眼里,经济地位才能决定社会地位;三是乡村小学办学质量比较差,办学条件很差,随着城镇化建设,乡村教育日渐衰落,环境不佳,导致学生学风不好,从而影响到教风,使得教风不好。
我在调查中发现,43.86%的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缺乏同伴互助,一是缺乏理想信念,造成没有互助的前提,乡村小学青年教师更多讨论的是如何离开乡村,而不是探讨如何在乡村小学发展;二是缺乏合作能力,乡村小学很少有平行班级,教学教研各自为政多;三是乡村小学很少为他们提供合作的平台与机会。
一个贫困县贫困乡的一所学校,要发展好乡村教育,建设出农村精品学校,关键在教师,难点也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更不会有学校的成长。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突破口,努力办好农村精品学校。(www.xing528.com)
依托青年教师俱乐部,促进青年教师共同成长。新教师的培养是其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舲舫中心小学依托青年教师俱乐部,开展“六个一”行动,满足新教师的发展需求,从道德水平、学科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上好一堂公开课,提高教学能力。俱乐部从教师从教信念、高效课堂打造、教学技能三个方面,分别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还通过邀请专家到校上示范课、外出听名师上课、观看名师录像课三种形式,让青年教师观摩示范课。同时开展微格式深度教研,提升乡村青年教师课堂领导力。微格式深度教研的做法是:第一步摸清楚底子,第二步专家讲座,第三步大比武,第四步定微格,第五步微格考核。利用教学比武,为青年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搭建平台。赛课是青年教师上好课的“快车道”,俱乐部打造了校级“将军杯”教师比武、株洲市乡村教师比武、湖南省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三个平台并参与其中的工作。比赛有成绩,青年教师上好课有信心,通过赛课培养教师上好每一堂课。通过努力,青年教师两年内获得全国名师工作室现场赛课特等奖5个、一等奖8个,省微课大赛一等奖8个,市教学比武一等奖3个。
读好一本教育专著,提升理论水平。学校为青年教师购买了380余本教育专著,株洲市教科院赠送给学校160多本教育书籍。每次俱乐部活动,由一名青年教师给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俱乐部根据教师看书的完整性和阅读分享效果记分,并纳入教师成长档案。
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提高课程领导力。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所在的舲舫乡是全县有名的“将军之乡”,为了确保校本课程能够得到落实,我们一是带领教师编写好“将军文化”课程资源;二是安排好上课的教师;三是开展实践活动,践行将军精神;四是以将军的名字编好班级,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五是培养将军文化解说员,讲好将军的故事;六是定期开展评价,落实教育效果。
练好一手粉笔字,夯实基本功。俱乐部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粉笔字的水平,做到“三定”。一是定老师,将本校老教师定为指导教师;二是定时间,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设有15分钟的书法时间,教师每天坚持练粉笔字15分钟;三是定展示,设立专门的教师硬笔书法展示平台,落实教师的书法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升粉笔字的书写水平。
写好一篇论文,提升科研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写好论文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养。俱乐部为了让青年教师写好论文,一是邀请专家讲论文写作方法,给青年教师的教育论文写作带来启发;二是组织优秀教师批改论文,提升青年教师写作水平;三是设置奖励方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论文征集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投稿机会。
讲好一个教育故事,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而发掘或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素材,从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和成功的教育经验中筛选素材、提炼主题、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最终形成真实、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青年教师将从教经历写成正能量的教育故事,坚定乡村从教的意识。
依托“青蓝工程”,促进年长教师自我提升。教师是一份“教学相长”的职业。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了达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校开展了“青蓝工程”活动。年长教师在自己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往往缺乏记录和总结。在学校的“青蓝工程”活动中,我们要求老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为新教师上示范课,一学年不少于两节;并要求其协助新教师备课,指导新教师开课、听课、评课、说课。在青年教师俱乐部活动中,我们邀请年长教师作为嘉宾,给年轻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方法等。乡村学校的年长教师,他们有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骨子里刻着对乡村教育、乡村孩子、乡村这片土地的热爱。想要把这种热爱之情彻底激发出来,就需要催化剂。“青蓝工程”不仅促进年长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型,更是乡村年长教师教育情感的催化剂。年长教师在帮扶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了解乡村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征,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乡村孩子沟通相处、因材施教。在口口相传中,年长教师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之情便会被激发出来。“青蓝工程”的实施,较好地促进了年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在城乡文化的冲突下,由于文化地位边缘化、文化自觉意识缺失,乡村教师往往缺乏文化自信。要化解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危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乡村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舲舫乡原名苏红乡,这片红色的土地培育了谭家述、谭余保、谭善和、李俭珠、周则盛等革命将领。舲舫古名“翎舫”,昔有竹木伐、船舶于此停靠而得名。全乡官溪、洮水、河坞等多个村名都与水有关,又称“水韵之乡”。依托这些资源,学校提出以刚柔相济的“红色舲舫,善行人生”为学校文化的主题,让学生有“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水滴石穿”的坚韧。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先后获得了株洲市教育工作创新奖、株洲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株洲市先进名师工作室基地、茶陵县教育工作创新奖评选特等奖、县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教师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尊敬教师,国家才有希望,一个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尊敬教师,学校才有希望。我们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倡导尊师重教,一是学校管理层尊师重教,管理者对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管理者每年评选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并看望最困难的十位教师;二是积极争取乡政府和村支两委对教师的尊重,每年教师节定期慰问教师,表彰优秀教师;三是在家长会上宣传优秀教师,通过观看“教师工作一日”、教师教学集锦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教师、尊敬教师;四是把尊师作为学生常规工作抓,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在调查中发现,85.06%的青年教师愿意终生从教。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更加乐于从教,尤其是乐于在农村从教的教师,应该设立教师奖励基金,我所在乡的乡政府设立了专门教师奖励基金,用来改善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待遇。2018年,我们举行了舲舫乡议教活动,通过我们青年教师的自我展示,引起了乡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政府专门定在教师节,组织乡、村干部对青年教师进行慰问,并设立奖教基金,每个期末为教师颁发教学质量奖,并授予荣誉称号。
办好农村学校,让乡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教师成长是关键。正因为有大量的乡村教师每天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才会有乡村孩子未来的康庄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