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数据
国人阅读情况,可以通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数据加以了解。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是为了解全国国民阅读倾向发展趋势与文化消费现状而进行的一项连续性、大规模的基础性国家工程。该项目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国民阅读调查是出版物市场调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调查,通过全面的读者调查,可以了解国民的阅读与购买兴趣、偏好、方式、需求、行为等基本状况和变动情况,分析、总结国民阅读与购买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制定有关出版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出版单位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选题计划、组织营销等提供市场参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推出后,在出版界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调查内容包括国民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络出版物等各类出版物的阅读时间、购买数量和金额,包括书刊等出版物购买渠道、阅读场所、阅读倾向的情况,包括家庭藏书情况,包括读者最喜爱的出版社、杂志社和最喜爱的作者的情况,包括国民对版权认知、对盗版出版物的认识情况,也包括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等。自1999年起,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五次。于2018年4月18日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通过对覆盖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个样本城市、18666个有效样本量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10.2%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5.4%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有两成以上的国民有听书习惯,近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①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较低。从阅读本数来看,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77本,2014年为4.56本,2015年是4.58本,一直在4.6本上下徘徊。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各国阅读情况进行统计得出的数据,会让中国人大吃一惊: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均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人均5本,我国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
②数字阅读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数字阅读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其中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阅读率首次过半,达到51.3%,同比增长1.9%;成年国民手机阅读率最高,达到60%,同比上升高达8.2%,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及光盘阅读等都呈增长态势。这组数据说明,我国国民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很大改变。
③网民队伍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65.8%,较2013年的59.2%有明显提升,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6.9%)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56.2%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3年的42.7%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这组数据说明,传统阅读受到了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告诉我们阅读推广的艰巨性。
④三分之二的人只看免费手机读物。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期刊、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而逐年增强。手机阅读群体2014年手机阅读人均花费为16.47元,较2013年有所下降。对于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价格,有23.2%的国民能够接受8~12元的价格,有30.8%的国民能够接受12~20元的价格,11.3%能够接受8元以下,27.4%能够接受20元以上,另有7.4%的国民认为只要喜欢多贵都买。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6.01元,比2013年的13.68元增加了2.33元。对期刊价格的承受能力分析发现,我国成年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7.42元,比2013年的6.8元增加了0.62元。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4.3%的国民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3年的38.7%上升了5.6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58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3年的1.28元略有上升。手机阅读群体中33.3%能够接受付费阅读,而有66.7%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手机阅读群体在2014年全年人均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16.47元,较2013年的21.43元有所下降。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在数字阅读中,低成本阅读仍然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个数据也说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⑤微信阅读增长显著。第十三次阅读调查数据表明,有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4年的34.4%上升了17.5个百分点。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这个数字还要高,有超过八成的人(87.4%)进行过微信阅读。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5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2.67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2.63分钟,较2014年的14.11分钟增加了8.52分钟。从城乡来看,城乡居民微信阅读时长相差不大。其中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4.06分钟,而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则为44.57分钟。从性别来看,不同性别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也较为接近,男性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4.62分钟,女性居民微信阅读时长则为43.84分钟。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聊天(聊天、收发文字、语音、图片等)这两项活动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分别为76.1%、75.3%,均超过70%。而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63.2%、61.7%和25.4%。微信的一些实用功能,同样获得了部分微信阅读接触者的青睐,有34.2%的人选择扫描二维码,有34%的人选择微信支付。这些数据表明,书本阅读与人们渐行渐远,碎片化阅读、娱乐性阅读已经成为人们阅读的首选。
⑥将近一半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少。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8%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7.4%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从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来看,有20.8%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4年的25.8%有所下降;有17.4%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比2014年的16.3%略有提升;另有48.5%的国民表示一般。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5年有67.3%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比2014年的68.6%略有下降。其中,城镇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的比例为67.7%,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6.7%。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对自己的阅读环境、阅读现状是不满意的,对改变这种现状是期待和寄予希望的。
(2)客观事实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越来越不喜欢看书。过度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在中国各地大小城镇,最热闹的场所是茶屋、酒店和网吧。在中小城市,不少酒店的房间都配备有全自动麻将机,城乡居民不会玩麻将和扑克者少之又少。官员和普通老百姓沉迷于打麻将和扑克者甚多。大小茶屋生意火爆,不愁客源。很多人趁中午休息也要玩两把。大小餐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间,人们推杯递盏,猜拳声此起彼伏。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以前,有一句来讽刺公务员整天无所事事的话: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说明那时候还有很多公务员在看报纸,但自从网络化办公后,网络带来的海量阅读信息反而没有人读了,报纸更是无人问津。只要有时间,就在网上斗地主、玩游戏和打牌,战况和战果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知识界愈演愈烈的论文抄袭、剽窃现象说明,这些学者老本吃完了,江郎才尽了,同时也说明,不少学者已经不读书了。简而言之,读书已经被娱乐所代替。打麻将、喝酒、喝茶、看电视和读微信,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客观事实。(www.xing528.com)
(3)外界评价
如果说,上述数据和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国人阅读现状的话,外国人对国人读书的评价,也在触动着人们的神经。2013年10月20日,法制网刊登了印度人孟莎美的一篇文章,题为《不阅读的中国人》,文章云:“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卫生间。座位离那里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中国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的下一代?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可以取代的。
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正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过于忙碌是压力所迫。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除此而外,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也印证了孟莎美的说法。大前研一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