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阅读的认识
将阅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探讨,是在文明经典形成后。每个民族在其文明史初期都曾出现过圣贤智哲,他们著书立说,成为后世经典。后人为了阅读、阐释前贤经典,就出现了注疏经典的经学,从学术上看,经学的出现就是阅读学的开始。一般认为,西方阅读学是从古希腊法典、典籍释义和《圣经》释义开始的,中国则始于先秦,成熟于汉代。早期的阅读学就是释义学,认为阅读的目的是把握文本的意义。在西方,传统的释义学经19世纪以来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发展成为现代阐释学。现代阐释学实际是一种哲学,与注重实际释义的阅读学有别。阐释学阅读理论以作者释义为中心;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其阅读理论以读者释义为核心。60年代还出现了现象学美学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的生成依赖于作者的体验和读者的体验,强调审美交流和把握。19世纪末,与生理学、心理学密切相关的现代阅读学形成并迅速发展,许多研究专著出版。现代阅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标志是1956年1月在美国成立了国际阅读协会。20世纪60年代后国外还开设了阅读方面的大学课程。在中国,一直流行着传统的“小学”习诵法和注疏法以及20世纪以来的阅读解释模式,这种传统的释义学阅读一直影响到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从语言学、文章学的角度研究阅读的倾向,到了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阐释学、接受美学被译介进来,中国的现代阅读学有了飞速发展,研究内容主要是读者阅读心理和生理过程、阅读规律、阅读技法及阅读教学等。这些阅读理论,广泛应用于哲学、文学、文艺、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哲学、文艺学范畴的阅读理论,呈现泛化趋势,将阅读的文本视为一切可阐释的存在。文学、教育学范畴的阅读理论,研究对象则多是读者个体的阅读活动,侧重于研究读者个体对文本的阐释与交流、阅读原理的分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少把阅读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置于社会历史的整体环境中综合考察,未能从宏观上揭示阅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因此,阅读文化研究将阅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考察,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将提供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路径,来认识阅读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看,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这种意义上的阅读概念,包含几层意思:①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阅读来探知未知,创造自我。②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种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③阅读是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图书流传为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条件,而阅读则使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变为可能。④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
(2)对读者的认识
阅读文化研究中的读者概念有四种含义:①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读者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增长智力,无论是潜在的还是显性的读者,都是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人。一般来说,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读写能力和文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就成了一种文化载体,有了一定的文化特质,也拥有在更大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国内外研究者都非常重视某一地区特定时间的人们读写能力的研究。②读者的文化意义的实现依赖于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高读书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途径有三:第一,发展教育事业,造就和培养更多具有阅读能力的人;第二,要使潜在的读者成为显性的读者,需要全社会倡导读书风气,营造读书氛围,促进阅读活动;第三,加强读者的阅读教育,不断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③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文本的价值只有依赖于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读者是文本意义的解读者、重组者、参与者和评判者。读者的文化修养、兴趣爱好、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主观因素决定着文本选择和阅读效果。读者具有十分复杂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读者呈现出不同的阅读行为特征。④读者的阅读行为受文本和阅读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活动和创造过程都是离不开具体的文化环境的。同样,读者的阅读活动和过程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内外环境的制约。此外,文本的变化也带来阅读行为的改变。(www.xing528.com)
(3)对文本的认识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研究阅读文化,文本研究是基础,首先要明确文本的含义及特征。①文本的多种视角与多重价值。文本这一概念最早用于文学研究,指的是被研究的文学作品。文化研究学派所研究的文本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一些非文学的作品和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被解读的文本。如果进一步扩展,阐释学理论认为,社会就是一个大文本,任何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都可作为文本。从阅读文化的视角看,文本是阅读的对象,包括一切可读的文字信息材料,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②文本的多样性。从文本形态来看,从历史上的甲骨、青铜器、莎草纸、羊皮、竹简、木版、缣帛、纸张到今天的胶片、磁带、光盘、电脑网络等都成为阅读的文本。总体来看,文本经历了从简策到纸本,从抄本到雕版印刷再到机器印刷,以及今天从纸本到电子本的发展过程。然而,同一发展阶段存在多种文本并存的现象。某一时期文本的选择,受当时文献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生产技术提供的可能性、读者个人阅读兴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从内容、版本、形制等方面看,文本也具有多样性。③文本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文本在形态、数量、质量、传播规模乃至内容上的每一次变革,必然带来阅读的方式、数量、规模和功能的变化。有学者认为,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阅读对象和阅读主体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阅读对象的变化,视觉文本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从而使传统的阅读动机、阅读心理机制、阅读性质、阅读效应、阅读价值等受到了严重的消解。④文本与阅读习惯。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读者有不同的阅读习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纸质文本的阅读习惯是制约电子阅读和网络阅读普及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阅读内容和文本形式的变化,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并最终改变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