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互助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二、互助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互助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下面结合我校实践,谈谈我们在研究小组互助学习的有效性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⑤评价和奖赏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奖赏,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进行评价。

二、互助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互助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互助学习已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它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去研究。下面结合我校实践,谈谈我们在研究小组互助学习的有效性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诸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互助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等。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起到以下作用:①指导作用。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组,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开展合作交流,如何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小组学习成绩和学生个体成绩如何评定等给予指导或建议,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②组织作用。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讨论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提醒,提出明确要求。注意调控各小组活动流程和时间,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③激励作用交流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鼓励这组学生在汇报时提出,以便让全班学生共享。教师的及时表扬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学生探讨有时会流于表面,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或出现研究方向性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以促进学生开阔思路,深入思考。⑤评价和奖赏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奖赏,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上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和提高自身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二)科学组建互助学习小组

以往的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组建起来的小组就分有优等生组、中等生组、学困生组,组与组之间学生的水平差异大,这样的教学势必会导致两极分化,优生更好,后进生更差。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分组又是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①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不会产生边缘人。②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组合”。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助互学,齐头并进。③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等)。而且组内的各项负责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轮流负责,一般每两周轮一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三)选择合作的恰当时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握:

1.学生个人探索遇到困难时的时机把握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例如,在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统计”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播放录像,1分钟从学校门口经过的各种车辆情况,让学生独立统计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1分钟过后,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各种车辆的数量统计出来,学生都说车辆太多,一个人统计不了。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自行车、有的数摩托车,最后又快又正确地完成了统计任务。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的时机把握

现在的学生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出现有不同意见,只局限于表面的争论。此时教师如果能把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结论时,教师先让学生用两根纸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再把活动角的一边或两边都剪短一些,让学生观察这个角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学生操作后,大部分同学认为变大,小部分同学认为不变,少数同学认为变小。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以及全班的展示,最后得出了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当学生意见不一致时,不是教师把正确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的时机把握。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人教课标版第三册“数学广角”中的例题,用1、2、3能摆成几个两位数?这道题属于开放题,而且学生很容易重复或遗漏。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里把所有的答案都展示出来,并找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有序的寻找。这个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选择合作内容也是摆在教师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合作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际效果的好坏,我认为下面几种情况,选择小组合作是可行的、有效的:①个人操作有困难时。②学生遇到疑惑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并不一定是个好办法,可以试着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③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我们应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④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题目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采用合作形式,对不同的解题方法交流并及时反馈,可拓展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⑤在动手操作时。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需要有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老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哪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而发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激情高昂,纷纷动手操作,并在组内积极讨论,经过同学们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⑥在教学重难点处。对于一些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有效组织,合理调控

教师除了要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探索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应系统地对小组合作进行组织、调控,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高质地进行,并取得应有的积极效果。

1.合作探索学习的分组。(www.xing528.com)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合理分组。这个在前文已有阐述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2.合作探索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探索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探索学习,合作探索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3.合作探索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探索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探索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探索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探索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探索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索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探索学习的良性循环。

(六)重视小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小组合作探索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探索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一般来说,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探索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识合作探索学习的重要性

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探索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探索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探索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探索学习产生认同感。

4.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探索学习。

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要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