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教学策略是一种不断丰富与生成的行动指导方略,那么就存在着一个教学策略如何建构的问题。从现代对课堂学习价值的认识看,教学策略的建构,主要受如下几个原则制约:
(一)准备原则
即构建的教学策略要能有效地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因为学习准备是学生展开主动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可见,这个原则主要要求就是所构建的教学策略能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充分地唤起,刺激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过程。
(二)活动的原则
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追求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人的素养通常是依靠自己的实践性的主体活动而逐渐得以发展的。因此,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活动,就是学生与情境交互、问题探索和伙伴对话的活动。可见,构建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与学生能否真正主动投入数学活动过程密切相关。
(三)主动参与的原则(www.xing528.com)
数学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策略参与的方式和程度等有着重要的关系,没有学生参与或不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教学策略,相对于课堂学习来说是缺失的甚至是无效的。
(四)兴趣性原则
对儿童来说,他们的数学学习通常是从关注自己的生活开始的,是因他们的好动、好奇与好表现的特征而驱动的对问题的关注开始的,因此,从儿童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是他们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1]
(五)个别适应的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差异性原则”)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认知能力水平上,更多的还表现在其学习策略与方法的个性化上面。也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不同的学习内容或不同的学习环境,都可能显现出的数学学习在过程、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建构,既要考虑到群体的整体能力和一般性水平,也要兼顾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