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
第一,教师要先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一般地,问题情境可以是一个真实事件、一个问题背景、一个知识中的疑问或一段材料等。这些情境的设计必须注意要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并且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又可能得到解决。
第二,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提出假设。他们可以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或凭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自己提出能解决问题的假设。然后学生会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假设的合理程度做初步评价,直到形成最后的假设。
第三,学生们会设计一个合适的实验来检验当前的假设,按照假设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随后实际运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当他们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提前考虑实验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什么样的结果会支持当前的假设,什么结果会否定当前的假设。他们会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与教师共同评价检验的结果。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自己按照当前假设所做的预测,看实验所积累的证据是否足以让自己接受或拒绝当前的假设。如果当前假设被拒绝,学生们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如果当前实验结果还没有得到确定性的结论,那就要继续设计实验来进一步检验假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当学生们自己发现了“事实”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做一个总结来回顾发现知识的过程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回忆复习旧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策略性知识(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能为一些还未真正自己发现知识、建构知识的学生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并且能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www.xing528.com)
(二)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发现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第二,发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发现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帮助学生知识的获得。[2]
儿童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发现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即教师设置的情境必须源于儿童周围生活,能使儿童有经验支持且已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的;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必须是儿童有可能尝试和探索的。第二,教师要注重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意识到让儿童学会发现比发现知识更为重要,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我发现了什么”,而更要引导关注学生“我如何去发现”。第三,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这里的适时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时机要适时,太早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现,晚了又可能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其二,教师指导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要适时,指导过头会降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不当又会给学生的发现设置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