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程序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直线式程序、衍枝式程序、莫菲尔德程序。直线式程序:此程序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学习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学生如能做出正确答案,教学机器就显示正确,并可以启动开关进行第二步学习。如此一步一步地展开学习,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衍枝式程序: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已有知识的基础不一样,学习材料本身也有难易程度的区分,因此在经典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变体,衍枝式程序便是一种,是由美国人A.克劳德提出来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这一模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每个项目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掌握逻辑单元之后,要进行测验。测验用多重选择反应进行,根据测验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学习,这种程序有助于消除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
莫菲尔德程序:这个程序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在莫菲尔德大学任教时提出的一种程序教学模式,它是直线式和衍枝式程序原则的结合。这一模式遵循的始终是一个主序列,它与直线式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支序列来补充主序列;它与衍枝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可以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相比较而言,衍枝式程序和莫菲尔德程序比直线式程序更优越,因为这两个程序更能适应个别差异的需要,能够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程序。[1]
总体来看,两种程序模式有基本相同的流程,解释——即向学生讲清怎样使用教学机器来学习。包括程序的使用、程序中指令的意义以及机器的操作方式等。显示问题——即通过教学机器,将需要学习者学习的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一个一个地呈现出来,期待着学习者的一个相应的反应。(www.xing528.com)
解答(反应)与确认——即学习者对机器呈现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应答(反应)并获得机器的判定。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学习指令。学习者在应答一个问题之后,机器会给出一个判断。如果应答正确,机器将呈现下一个问题;如果应答错误,机器将呈现一个指令,学习者需进入一个较为基础的内容进行学习,当应答正确后,就返回到原来的问题;当应答还不能正确,机器将再给出一个指令,学习者就将进入一个更为基础的内容进行学习,直至学习者能正确应答机器原先给出的问题,才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
(二)程序教学模式的特征
程序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积极反应。程序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反应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有一个反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生做进一步的反应。第二,小步子。程序教学所呈现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做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第三,及时反馈。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第四,自定步调。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自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