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是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乃至心理治疗的必要步骤。一般认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依据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对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分类诊断的过程。
关于心理评估的模式有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两种,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有无心理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则是要了解健康状态下个体的心智状况和自我实现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因而要采取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即以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评估重点。
(二)心理评估的意义
1.为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虽有其规律可循,但也有个别化的一面,即不同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表现有所不同,因此要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首先要找出当事人的问题症结所在,分析其形成原因,从而做到准确把握、有的放矢,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
2.为确立心理教育的目标和途径,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提供指引
心理评估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为提出有效矫正措施提供线索。
3.是检验心理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
心理评估不仅是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以及告一段落后,也为检验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依据。
4.是增强学生自我了解的重要途径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评估以及对结果的适当反馈,可以使学生增加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其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心理评估的内容
关于心理评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科米尔曾提供了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心理评估所涉及的十一个方面的内容:
1.解释评估的目的
向求助者说明评估的理由。
2.确定问题的范围
帮助求助者确认所有相关的原发的以及继发的问题。如“在你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现实的压力”“对你来说有哪些事情不如意”。
3.问题的选择与排序
目的是聚焦问题,找出最关键的入手处。列入优先解决的问题可以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导致最大痛苦的问题,求助者认为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最有可能成功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预计收益大于支出的问题,其解决能给求助者带来总体收益的问题。如:“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将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幸福和解脱”。
4.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由六个方面构成:一是情感(“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二是躯体(“这事发生使你觉得身体内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疼痛、眩晕”);三是行为(“描述一下这种情况在最近几次发生时,你做了什么”);四是认知(指不合理的信念、自我标签、内心独白,“当这事发生时,你想到了什么”);五是情境(“此问题经常在什么情境发生?这些情境有哪些相似之处?你是否注意到与问题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六是关系(指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及关系亲密的人,“在你目前的生活中,谁对你有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www.xing528.com)
5.明确先前事件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明确引发问题行为的外部或内部事件。如:“问题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是否有某人或其特别行为使问题更有可能发生或更不可能发生”。
6.明确后继事件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后继事件指使问题得以加重或减轻的后续的外部或内部事件。
7.找出附带收益
附带收益指问题行为带来的奖赏、强化物,是后继事件的特例,它常是维持、强化问题行为的因素。如一个扰乱课堂的学生,虽然受到老师批评,但也获得了一些同学的关注。可以问“问题出现后,有什么愉快的事情发生吗”。
8.了解求助者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如:“你以前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效果如何。”
9.了解求助者的应对技巧
此处应对技巧是指有助于求助者解决问题的积极品质和心理能量。如:“描述一下过去你在处理较好的情境中采取的方法和步骤。你当时想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10.了解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的知觉
如:“你怎样对自己解释这个问题”“你可否给问题加一个一句话的标题。”
11.明确问题的强度
包括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与持续时间。如:“这种感觉通常伴随你多久。”
具体到心理教育领域,所涉及的心理评估既包括针对全体学生的描述性评估,如一些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开展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也包括针对个别学生的诊断性评估。这里重点介绍后者,根据凯利的研究,其基本要点如下:
(1)当事人的现有状况及问题所在,即要了解当事人是谁(何人),发生了什么事(何事),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何时),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何因)。
(2)当事人以什么样的构念来看这个世界。所谓“构念”乃是个人世界观的“片段”,是他观察世界的“眼镜”。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时,我们不但要了解学生本人的心理事实,以及与其有关的环境事件的客观实况,而且要了解当事人对这些事实和实况的体验、感受、态度。
(3)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中诸因素对他有何影响。
(4)教师的基本构念如何。因为教师观察人或事的视角与判断标准会对当事人产生影响。
(5)教师应决定采用何种最佳方案来处理学生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