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心理教育,主要有两类定义方式,即政府部门的工作性定义和心理教育专家的学术性定义。前者如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后者如燕国才教授的定义:“心理教育应当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消极方面是,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所谓心理教育就是培养心理素质与防治心理疾病的有机结合。”这里我们采用陈家麟教授的定义,他认为:“学校心理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要以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为目的,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进行。
(二)学校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
总的来说,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但也表现出下列不同点:
(1)在教育目标上,大目标一致,具体目标不同。德育强调统一的社会要求,树立统一的榜样,达到共同的标准,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行,提高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心育强调以学生个性差异为前提,因材施教,旨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感与成就感。
(2)在教育内容上,德育强调认识社会,认识榜样,其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心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从而调整自我,适应环境,其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
(3)在教育方法上,德育以示范教育为基本手段,强调控制;心育是一种服务,强调尊重和理解,协助学生自助。
(三)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
总体来看,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几个概念:
1.相似之处
(1)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的过程。
(2)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工作范围常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4)都强调帮助当事人(学生、来询者、患者)改变和成长。(www.xing528.com)
(5)都注重助人者与求助者间的良好关系。
2.相异之处
陈家麟认为,它们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就工作对象而言,心理教育以正常学生为主,工作者称老师或辅导员;心理咨询的对象称来访者、求询者,是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困扰或轻度、中度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工作者称咨询师;心理治疗的对象称患者或病人,是患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人,工作者称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
(2)就功能而言,心理教育重在突出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即重在发展与预防;咨询与治疗相对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重在矫治与重建。
(3)就内容而言,心理教育关注认知的改变,也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活动;心理咨询关注当事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重建与发展;心理治疗关注的是症状。
(4)就工作方式方法而言,心理教育多采用团体方式,通过讲授、训练、陶冶等方法,方法中更多结构化的、预先设定的成分;心理咨询以个别为主,多采用支持、领悟、再教育等方法;心理治疗以个别为主,采用矫正、领悟、训练、重建(配合药物)等方法。相对而言,咨询和治疗更专门化。
(5)就时间而言,心理教育是终身的;咨询既可长期又可短期进行;治疗是定时的,为时较长。
(6)就解决问题深度而言,心理教育只处理表层问题;治疗则深入到人格结构的深层;咨询介于二者之间。
(7)就工作模式而言,心理教育是教育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企图从外部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是咨询模式,工作重点是挖掘来访者自身的内在积极因素或对现存条件进行分析并使其发挥作用;心理治疗的工作模式是医学模式,心理医生常通过心理分析等专业手段深入到患者的潜意识领域,使其解除症状,改变病态行为,重建人格。
(8)就工作任务而言,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心理治疗解决某一局部问题;心理咨询整合局部与整体问题。
(9)就实施过程而言,心理教育人员是主动的;心理医生是被动的;咨询者可以主动,也可以被动。
(10)就运作而言,心理教育是非经营性的;治疗是经营性的;咨询可以是经营的,也可以是非经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