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转型,当代德育面临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转换,德育理念出现飞跃性更新,为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主体—发展性”德育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教育人性化的发展走向也促使德育改变传统的社会本位,转而关注学生,关注德育的主体性。传统德育因缺少对学生的人性化的关怀和尊重而饱受诟病。现代德育强调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为基本要素,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体验,在民主平等的德育氛围中、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强、公平公正、负责而开拓进取的现代人格。
(二)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
传统德育受知识中心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夸大道德知识在德育中的作用,使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科学世界代替现实生活世界,德育异化为知性教育,德育的实效性低。随着20世纪“生活世界”哲学的兴起,德育内容回归“生活世界”成为主流。德育立足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中以“善而美的生活”引领现实生活,使人们过上“有道德的、美而善的生活”。(www.xing528.com)
(三)德育过程:由简单灌输走向师生对话
从杜威、皮亚杰到科尔伯格,都强调德育过程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道德思考和判断,使学生自主建构道德观,实现品德发展。传统的灌输性德育是单向训导的垂直传递师生关系,已让位于现代德育的双向对话、彼此沟通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的德育过程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讨论和沟通为基础,相互信任,包容、理解和共享,实现“你”“我”型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
(四)德育方式:由单向传导转向参与式德育实践
传统主知主义的德育忽视德育本质是解决问题而非某种固定的观念,因而单向传导式的灌输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而参与式道德实践则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载体,是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品德的必经之路。参与式德育实践,即活动,既是德育的手段,也是德育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