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青春期的到来给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初中生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不管是身高体重还是相貌特征,他们看起来与成人已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在心理上也在积极地追求独立,希望成人能把自己当作大人来看待。然而这种独立的成人地位和角色的转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在成人眼里,此时的初中生仍然是个孩子。初中生自己也没有发展出足够的独立能力,如何扮演新的角色,如何获得他人的肯定评价,如何与师长和同伴相处等问题使他们感到困惑重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性和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
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初中生强烈的成人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如此之强,以至于他们希望对任何事情都能够独立地做决定,把成人的意见甚至一些友好的指导建议都看作是对自己事务的干涉而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所以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初中生与家长、教师发生冲突的情况。当然冲突的发生有时不仅仅是由于初中生的反抗性所造成的,家长和教师也要为冲突负责。有的家长的教养方式不能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仍然沿用孩子小学甚至幼儿时期的教育方式,干涉过多、保护过多、唠叨过多也是引起初中生反抗的原因。教师有的时候也犯同样的错误,不相信学生有独立选择恰当行为方式的能力,教学中干涉过多、要求过多。
初中生在表现出对成人强烈反抗性的同时还存在着对成人的依赖性。实际上初中生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小学时对成人的依赖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和生活上的,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更多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初中生的反抗性存在着复杂的原因,有时反抗是想向他人表明自己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有时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赞许。初中生对成人的感情是矛盾的,既具有反抗性又具有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内心生活比以前更加丰富,但表露于外的却减少了。初中生对他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往往会因为他人的一个缺点或无意的失信而不再信任对方。他们不会轻易把自己内心的秘密告诉别人,哪怕对比较好的朋友也是如此。此外,他们又常感到孤独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所以他们又在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他们认为对方能够很好地关心和理解自己,值得信任,就会把对方当作知己而推心置腹,毫不设防。因此初中生的心理既具有闭锁性又具有开放性。
3.勇敢与怯懦的矛盾
初中生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得相当勇敢,在某些情况下又会表现得相当怯懦。初中生的勇敢往往具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时很少受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过多的顾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此时他们在认识能力上存在局限性,常常不能觉察潜在的危险和严重的后果。所以初中生的勇敢更多的是一种无知之勇。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们又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如在某些公共场合,初中生会表现得扭捏羞怯,不善言辞。初中生的这种怯懦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少,过多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自己不够自信等原因造成的。
4.自负与自卑的矛盾
初中生还不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潜能和性格特征。几次成功甚至是一次偶然的成功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从而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几次偶然的失败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无能透顶而感到自卑。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绪状态又往往交替出现在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www.xing528.com)
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的身体迅速发育成熟,在心理上也急切地追求成人地位,努力想要抹去过去童年的痕迹,时时处处希望给别人留下成熟的印象,不再承认自己还是个孩子。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有所区别,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由于要面对学习压力和一系列令人困惑苦恼的成长问题,他们又经常感叹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怀念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心态、简单明了的生活方式,对童年充满无限的眷恋。
(二)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尽管儿童在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对成人的逆反心理,但初中生表现得更加突出。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对家长、教师等成人表现出过度的对抗情绪和反抗行为。当然,初中生也不是对成人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反抗,他们的反抗往往是有特殊内容和对象的。据研究,在下列情况下初中生最易表现出反抗心理: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时;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时;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可见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总是在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独立自主地位没有受到重视时才表现出来。
初中生的反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表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这种反抗方式迅速而强烈,有点像暴风骤雨,常使成人感到出乎意料、措手不及。与成人激烈的争吵、离家出走等都属此类。冲突过程中,往往任何的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会较快地消失。所以对待这种形式的反抗心理,家长、教师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待事态平息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再与其沟通,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这是一种无言的反抗形式,他们不直接顶撞反抗对象,而是采取一种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方式,对对方的意见置若罔闻。这种反抗形式更多出现在内向的初中生身上。因为没有直接的冲突,他们又不肯听从成人的意见,所以这种反抗往往让成人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对待这种学生,要用温情感动他们,用行动感化他们,让他们理解成人良好的出发点和美好的愿望。
(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初中生的反抗行为具有迁移性,当某个人某一个方面的行为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他们会将这种反感迁移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与此相似,当成人团体中的某一个成员让他们不满意时,他们也倾向于讨厌这个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如某个初中生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进而认为所有的老师都一样,都是不可信任的。初中生的这种反抗的迁移性,往往使他们看待问题时以偏概全,在是非面前感到困惑,甚至排斥那些对他们成长有利的因素,从而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努力追求独立和自尊,但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某些想法又难以实现,屡屡碰壁,于是他们就产生了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阻碍他们独立性和想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对成人的逆反心理。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一种观点认为,初中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他们对周围的各种刺激,甚至是一些较弱的刺激,表现出过强的反应。所以他们经常为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而暴跳如雷,表现出逆反的特点。
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初中生的独立意识空前发展,甚至表现得过于极端,任何自己的事情都希望能够独立做决定,并独立执行。于是他们经常把父母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护都看作追求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其他社会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作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的独立感,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的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