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好的乡村教育:他们的贡献与影响

美好的乡村教育:他们的贡献与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送培诊断的第一站是清溪小学。我回应苏院长,这就是乡村真教育的力量与改变啊!在品完了豆浆之后,我们更是怀着虔诚的心,品鉴了这里校园的优雅精致,教育的高雅美好。这种和谐的家校关系,除了他们用出色的办学业绩赢得家长认可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靠一种情感的投入与浸润。后在此建成地震遗址公园,以供后人对遇难者的哀悼追思。

美好的乡村教育:他们的贡献与影响

还在出差的路上,接到陕西师范大学培训学院的邀请,让我参加青川县英华教师培训项目送培诊断。

当时我迟疑了一下。一来近段时间行程满满的,二来需准备湖南江华的会议。但是鉴于这两年到青川做了两次讲座,认识了郑天刚、白培锋、董白琚、李祎、冯小勇等乡村学校校长,从接触交流中,感觉他们不仅有乡村教育情怀,而且对乡村教育有思想、有行动,在各自的那一亩三分地里,用心地经营与耕耘着,于是很想找时间去他们的学校看看,苦于一直没有成行。

这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在迟疑之后,答应了邀请。于是调整行程,从北京飞成都,便直接去了青川。

送培诊断的第一站是清溪小学。早上8点,我们从县城酒店出发,中巴车一直颠簸于蜿蜒曲折的山沟公路,两边都是巍峨耸立的高山。同行的一些老师,特别是从西安邀请来的专家,从没走过这样的山路,有的竟然第一次晕了车。

两个小时之后,到了目的地。走下车来,舒展身体,再放眼远望,只见蓝天白云,碧空万里。四周的山,翠绿欲滴,云雾缭绕,云蒸霞蔚,万千气象,犹如仙境一般。我们都不约而同贪婪似的来了几个深呼吸,空气清清的、凉凉的、甜甜的、爽爽的,沁人心脾。

清溪小学便置于群山环抱之中,看上去,就像一幅泼墨的中国画。我们走进学校,仿佛置身于画中,又似乎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同行的陕西师范大学培训学院苏院长看到大山深处如此的美景,如此美景中的美丽学校,赞不绝口。

来到校园,正逢大课间活动,全校600多名学生在操场做自编的古诗韵律操音乐旋律优美轻松,学校老师把一至六年级的古诗镶嵌其中,孩子们和着节拍一边做操,一边欣赏古诗,这样的创意,可谓匠心独运。看到孩子们那整齐欢快的动作,还有那活泼可爱、阳光自信的样儿,以及灵动温润、有光有诗性的眼神,苏院长说,这哪像乡村孩子呀,这些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还有范儿。我回应苏院长,这就是乡村真教育的力量与改变啊!

随后,我们按照孩子们导引的路线,一边听孩子们的讲解,一边看学校。孩子们一点不认生的情态,落落大方的讲解,还有学校优美的环境,厚重的文化,弥漫的书香,充满乡土气息的劳动实践基地,让我们感到清溪小学的教育生态,比这里的“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还好。校长陈纪兵给我们介绍,清溪小学立足于用生态的观念培养人,用生态的环境熏陶人,用生态的课程教育人,这些年一直做的便是“生态”教育,我们期待,这里的生态教育能够为中国基础教育生态的修复与矫正,提供更多的典范与示范。

简单用过午餐,我们又乘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曲河小学。学校只有一百多名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小规模学校。学校规模虽小,却办得很地道,很有特色,属于典型的“小而优、小而精、小而美”。

在学校会议室,刚落座,便品尝到了一杯孩子们自磨的豆浆,这豆浆,味道鲜香可口,与在餐馆中喝的豆浆那简直是两码事。

在品完了豆浆之后,我们更是怀着虔诚的心,品鉴了这里校园的优雅精致,教育的高雅美好。一方面,校园里的种植文化、农耕文化、环境文化、充分挖掘的地域文化,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道、一墙一壁都被赋予了文化的符号,注入了文化的基因,烙上了文化的印迹。

另一方面,校园里的每一处标识、每一个文字表达、每一件设施布局,都具有儿童视角,孩子立场。比如,孩子们的涂鸦墙、种植园、对孩子的“六个好”的要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劳动、好好运动、好好读书、好好行礼等等,都力求看得见孩子,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置身于教育的正中央。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这里,看到了孩子们滚铁环的身影,听到了久违的“咚咚锵”“锵咚咚”“咚锵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闻到了孩子们在农耕房里点制豆花的芬芳,这似乎也让我们找拾到了远去的童年。(www.xing528.com)

而且,更值得称道的是,学校还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家校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这种和谐的家校关系,除了他们用出色的办学业绩赢得家长认可支持外,更重要的是,靠一种情感的投入与浸润。家长们接送孩子,学校都会给家长端上一杯孩子们自磨的热热的豆浆。一杯豆浆,普普通通,却让家长们喝下的是一种情,温暖的是家长们一颗颗心。郑校长给我们讲,孩子们在学校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点伤,有点擦剐,哪怕腿摔折了,家长从不找学校和老师一点麻烦。

从曲河小学返回青川县城,路过青川东河口地震遗址。5·12地震,东河口三山倾颓,两江断流,瞬间崩塌,4个组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后在此建成地震遗址公园,以供后人对遇难者的哀悼追思。一行人下车凭吊,顿觉自然生命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无助与渺小,也顿感生命的珍贵和不可逆转。敬畏自然,热爱生命,善待自己,这应该是我们必须抱定的生存法则和人生态度。

回到县城已是晚上9点了。大家一起同青川几位乡村校长用晚餐,当聊到曲河小学校长郑天刚,有人说他既懂教育,又懂管理,而且做事认真,棋琴书画歌,样样都会。苏院长说,西安一些民办学校正以年薪50万聘校长,问郑校长愿意去吗。郑校长无动于衷,似乎没有听见。苏院长再问时,郑校长呵呵一笑说:“我不适合,胜任不了,我也舍不得我的学校和孩子。”我禁不住眼眶一热,在这样的一个不少人为金钱而追逐的时代,居然还有这样纯朴而执着、从容而淡定的乡村校长,真是情怀高于一切啊!

在青川送培诊断的第二天,我们仍是一大早出发,仍是经过山路弯弯,山路曲折,山路盘旋,仍是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最终才来到竹园小学。

竹园小学所在的竹园镇,地势相对宽阔空旷,青川县城曾准备迁址这里。竹园小学因“竹园”而得名,却不负“竹园”之名,校园里竹林遍布,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的校舍,掩映其中。一个翠竹茂密,花草茂盛,小道逶迤,曲径通幽的竹园,更给校园添了几分情趣和别致。

学校将“竹”贯穿于点缀美好校园和落实立德树人标的全过程,以竹育人,以竹化人,以竹构建校园文化,以竹整合学科课程,以竹创设社团活动,栽竹、赏竹、画竹、写竹、吟竹、颂竹、唱竹、舞竹,让孩子们在对“竹”的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外直中通、质朴善群等诸多品性的认知中,“竹”梦年华,“竹”渐成长。

下午我们又来到乔庄小学,这是一所县城学校,也是5·12地震后浙江省援建的一所学校。一到学校,我们便被学校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宽敞、清爽、明亮的教学楼所吸引,更被王校长所带的一班人的那种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众志成城的团结互助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对已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拥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的乔庄小学未来的高品质发展,充满了不尽的期待。

在青川的两三天时间里,让我感受到了大山深处这些乡村校长和老师的不容易,这些乡村校长和老师在不容易中,却能够潜下心来,“不畏浮云遮望眼”,以满腔热血和热情在这里扎根坚守,而且在扎根坚守中以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智慧和真情做着朴素而真实的教育,他们用朴素而真实的教育呵护着乡村孩子的成长,点燃了乡村孩子的梦想。

也正是有了这些点灯人,他们以自己易逝的青春,不老的年岁,永不消退的初心,始终葆守的一颗素心,把自己沉淀为精神的燃料,托举起昭示未来的火把,点燃乡村孩子的梦想,给每个乡村孩子以更多的走出大山的勇气、智慧和可能。

而他们,这些可亲可敬的乡村校长和老师,犹如苍穹中的点点繁星,也如夜雨巴山里的点点灯火,给夜空带去了些许光亮,给山村、山村教育,带去了美好和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