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2018年11月,四川省乡村教育振兴联盟在广汉市启动,十多所乡村联盟校校长在启动仪式后介绍学校情况。
一个中等个子,留着平头,看起来十分内敛文雅,特别实诚的校长用富有磁性的声音不紧不慢地汇报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的发展,PPT所呈现的画面,校园里的青青竹园,绿影婆娑,怪石嶙峋,亭阁掩映,孩子们在课间,或走高跷,甩大绳,跳竹舞,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或随手取书而读,竹林下、池塘边、凉亭里,竹绿水清,书香人美,当时一下就吸引了我。
这所学校就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校长名字叫刘先余。
后来我作为特聘专家参加乡村教育振兴联盟活动或会议,同刘先余校长接触交流,更了解和感觉到刘校长是一个很有乡村教育情怀和思想的校长,学校也是一所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学校。便一直寻找着机会想走进,去领略一下刘校长的魅力和学校的风采。
前不久,乡村教育振兴联盟在都江堰召开专家座谈会,利用经过绵阳去都江堰的机会,我顺道去了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
到了学校,绵阳市游仙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范刚便早早地等在那里。在范书记的陪同下,我们漫步校园,欣赏竹园,感受校园文化,观赏孩子们的社团活动。
校园里的竹园,青翠碧绿,密密层层,郁郁葱葱,毛竹、斑竹、人面竹、琴丝竹、佛肚竹、黑竹、箭竹、芦竹……简直是一个竹的海洋,竹的世界。
学校以“竹”为主色调,所构建的校园竹文化,以竹雕、竹编、竹艺为题材所组建的社团活动,以栽竹、画竹、写竹、吟竹、唱竹、舞竹为主线所研发的“‘竹’渐成长”课程,让校园处处竹之清香沁人心脾,竹之品质催人奋进。
在竹园,除了各种竹子外,还有高大的银杏、香樟等树木,也有矮小花草,以及长长的青藤密布其间,更有假山巍峨,老石突兀,廊桥回转,亭台轩榭,清韵涟漪,锦鲤嬉戏,小路逶迤,曲径通幽。
看完竹园,我们驻足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竹艺博物馆,这里收集的濒临失传的农耕用具、生活用品,珍藏的师生们创作的各种竹艺作品,琳琅满目,让人驻足欣赏,目不暇接。
然后我们再来到教学楼,这里的楼道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等,完全靠师生动手,鲜活而朴素的文化,给校园平添了灵动和温馨。
徜徉于十多亩的劳动实践基地,这是学校刚从老百姓那里租过来的,租期20年,学校统筹规划,分班耕作,这既是学农基地,又是进行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教育的阵地,它不仅让乡村教育有了乡村的味道,乡土的气息,而且让乡村教育有了丰富的载体和应有的美好。虽然劳动实践基地刚刚启动,但是所栽种的萝卜、青菜、大葱、韭菜等农作物,已经显现了它的勃勃生机。
我们又饶有兴致地观赏了部分社团活动,花式跳绳、走高跷、舞狮子、竹竿舞、长竹鼓舞、烙铁画、竹艺编织、吹唢呐等等,每个老师和孩子都参与其中,在个性张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氛围中,让幸福的教育生活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诠释和演绎。
我们在这里所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校园,不仅是师生们的学园、乐园、家园、花园,还是他们的田园、公园、博物园、艺术园。
绵阳市游仙区徐家镇伟清小学不仅校园文化浓厚,而且书香气息浓郁。“一定要让图书室的书走出来,不能让图书室成为装潢门面的陈列室。”刘先余校长说。
学校在教学楼、综合楼每一层都建有书壁、书橱,在每个教室里都建有图书角。书在伟清小学,全被“请”了出来,或置于开放式书壁、书橱,或放于班级图书柜、图书角,或搁于读书亭、读书长廊,在校园、班级的各个角落,书无处不在。
不管是校园,还是各个班级,各种书籍包括童话故事、国学经典、名人传记、古典名著、自然百科、历史地理等等应有尽有,十分丰富。书的“唤醒”,真正实现了书与师生不期而遇,美丽邂逅。(www.xing528.com)
幽园闻书香,书声绕于耳。漫步校园,随处可见师生们读书的身影,或立或坐,或侧或靠,或独自翻阅,或结伴而读,或消遣休闲,或专注投入,或凝神静思,或切磋讨论,好一幅鲜活、温馨而又美好的读书画卷!
我一直期待和幻想的作为校园应该有,也必须有的场景和氛围,作为师生应该有,也必须有的姿态和样子,在伟清小学终于见到了。
我一直以为,一个校园,有了书籍飘香,书香四溢,这个校园就有了她的精神特征和底色;一所学校,有了随处可见的读书身影,就有了她的生命活力和张力;一个孩子,有了随时拿起书来读的习惯,就有了对书籍的无限眷恋,对学习的孜孜以求,对学校的热爱向往和对人生的把握拿捏;一个老师,有了阅读生活相伴,对教育的理解就绝不会肤浅片面,对职业的态度也绝不是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而且每一段时光对他来说,将不再是单调乏味,每一个教育日子更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一所好学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用心坚守的校长。学校是2008年地震后迁建的,校长刘先余从负责建校到现在,已在这所学校担任校长十年之久了。
十多年时间,伟清小学一路走来,一步一步地发展,一点一滴地实践与创新,无不证明校长的重要,校长思想与情怀的重要,校长用心与坚守的重要,校长良知与智慧的重要。
刘先余校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担任校长,二十多年的校长生涯,倾情于教育,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用整个心在做整个的教育。
在当下一些校长把校长当成官来做的今天,而刘校长却能够静下心来,不盲从,不迎合,不浮躁,思考教育的本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孩子的幸福成长,以一种价值追求和角色扮演,用自己的思想引领和专业撬动,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把教育做真。
在营建浓郁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同时,刘校长还特别关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课堂的改革。
他组织教师将学校的竹文化和社团活动整理编纂成课程,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竹”渐成长》《艺术三原色》等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除了与名校结对、派老师外出学习、请名师到校引领,刘校长还特别关注课堂。
尽管校长事务很多,但是他坚持带头上课、带头上示范课、带头沉入课堂听课,10多年来,刘校长始终坚持每周听课3~4节,然后和老师们一起研课、磨课。
刘校长对教师工作严格要求,但是他深知,离开了教师,校长什么也不是,校长也干不成事。他善待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教师,关爱每一位教师,这里的老师不仅不愿意离开伟清小学,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
按照当地规定,在一所学校任校长时间不超过9年,但是刘先余已经在伟清小学做校长13个年头了,游仙区教育局几次想把他调到城区的学校,他都拒绝和放弃了,他坚持留在乡村,留在伟清小学。
他说,他的根在乡村,他对乡村,对乡村学校,对处在乡村的伟清小学,对处在乡村的伟清小学的师生有感情,他放不下,也舍不得。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很多想法,还有很多事需要做,还有很多对乡村教育的构架与理解还要在这里落地。
我在想,教育需要淡定,需要坚守,一方教育的改变,一所学校的发展,没有十年之功,那是很难的。在当下,又有多少校长能够做到像刘校长那样对乡村教育如此地执着而虔诚呢?
在伟清小学的一天多时间里,校园的一切都让我眼睛一敞亮,内心一震撼,灵魂一升腾,让我感受到了这里校园的美好,教育的美好,师生生命状态的美好。当然,更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美好范式和美好希望!
相信,在刘校长的引领下,伟清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