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球校长要出书了,嘱我给写一个序,写序那是名家的事,我尽管不是什么名家,但还是欣然接受。因为在我心中,对于张校长,始终澎湃着一些情愫,总想把它写出来。
认识张校长,是在北京吴法源先生的源创图书读者群,随后,我俩的名字又同时出现于2016年11月1日的《中国教育报》的评论版,我那篇写的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标题叫《最好的关爱是爱的教育》,张校长文章的标题是《校园表彰不怕“小题大做”》。
记得我当时给他去了电话,在电话里我们聊到教育、阅读、写作等话题,很是投缘。当时我还在教育局长任上,张校长说他也曾当过教育局长,后来他选择到了学校。
共同的经历和志趣,相同的情怀和信仰,一样的取向和追求,让我们一下子缩短了时空的距离,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2017年12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在安徽合肥行知学校召开年会和换届大会,鉴于张校长对教育的影响,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再加之,他所在的祁门隶属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市又是陶行知先生的家乡,张校长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之后,我们又在共同的平台上,一起为传播陶行知教育思想,一起为乡村教育的改变,一起为教育生态的改良,而思考,而探讨,而行走,而尽一己之力。
这几年,与张校长的不断接触和深入了解,让我对他十分佩服,敬重有加。
最值得首肯的,是张校长喜于读书,乐于思考,勤于写作,是他的超强的学习精神和强大的学习力。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张校长便是从他后来“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张校长从最初当工人,到通过招干考试;从参加祁门县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副科级领导干部,到通过心理专业考试,以优异成绩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从1986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法律专科文凭,到2007年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自学考试,四年之后取得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学历;从一般干部到县商务局副局长;从县政府法制办主任到县教育局副局长,祁门一中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从县教育局局长到祁门一中校长,张校长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岗何位,无论生命中的哪个阶段,他都与书为伴,与学习同行,与写作为伍,都用书香浸润人生,用学习不断历练和成长自己,用如椽之笔记录生活、反思教育、书写美好。
可以说,没有读书学习,没有思考写作,就没有张校长充实的过去,从容的今天,或许更没有张校长无限期待的明天。
张校长有一个习惯,为了促使自己不断地读书与学习,他常常将学习计划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有时甚至在学校教职工大会上广而告之。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种习惯,实际上就是一种承诺,一种宣誓,一种倒逼,一种监督。让自己压力常在,动力自给,不敢懈怠,没有退路,死棋出妙招,绝处又逢生。
在这一点上,我更有同感。十几年前,我担任教育局长,为了建设书香校园、书香机关,大兴阅读之风,我在几百人的大会上公开讲“我争取每年出一本本版书”。我还说,这绝不是为了名,为了利,教育局长如果仅仅为了追逐名利,完全可以变着法子,也完全可以利用其他途径。我写书出书,完全是为了逼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对校长和教师,也包括对班子成员及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给以示范与引领。
因为我深知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率先垂范,最好的管理莫过于身先士卒,最好的引领莫过于榜样的力量。
我是怎样承诺的,我竟然也怎样做到了。十几年教育局长生涯,十几本小册子,文字很可能笨拙肤浅,甚至还可能“拾人牙慧”,但是对自己的倒逼和对大家的示范引领,从某种角度讲,已经超过书的内容和文字本身了。
再者值得推崇的是张校长所具有的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
在《我的父亲张北国》一文中,张校长写道:“父亲脾气不好是出了名的,特别是怀宁人骂人出口腔很难听,但是和父亲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是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从来没有害人之心。表里如一可以说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
文章里还写到他的父亲曾经也在祁门一中工作过,他刚到祁门一中不久,一个叫胡元武的老教师知道张北国是他的父亲,便转述了人们对他父亲的评价:“你父亲脾气很坏,人很正派。”
有可能,他父亲这些难能可贵的优秀品德遗传并影响了张校长。大凡与祁门的校长和老师接触,一说到张校长,大家都赞不绝口,激动不已。
他们给我说,张校长人品正直,心地善良,为人坦荡,对人真诚,而且从不整人,时时处处都在为他人着想,对同事、对下属,对身边的人,都有着感恩之心,包容之怀,大爱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张校长就是楷模,就是标杆,就是祁门的一张名片。
我在与张校长相处的时光中,也都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和张校长在一起,感觉他身上始终有一种东西在感召着大家,有一种磁场在吸引着大家,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大家,有一种光芒在照射着大家,有一种温暖在温馨着大家,我以为,那便是张校长那叫人为之动容和折服的人格魅力。
前不久,从心概念传媒中读到张校长写的《一次不可原谅的教学事故》,文章写的是,在今年的六月一日,张校长给本校高三年级学生做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由于学校报告厅一次只能容纳300多人,高三年级600名学生只好分两批进行。(www.xing528.com)
下午是高三(1)至(6)班,上课前,他认真准备了PPT课件,感觉内容已经十分完备。在讲到越王勾践时,进入提问环节,他问道:“有哪位同学能够说出清朝初期落第秀才、《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经写过的一首自勉诗,其中提到越王勾践的故事。”一个学生应声作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而当天晚上进行的高三(7)至(12)班的心理辅导,张校长讲到越王勾践,提了同样的问题,却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他原以为这个内容大家耳熟能详,估计学生答得上来,因此没有呈现在课件上。这个时候恰恰他又出现了记忆短路,没有能够及时补救,然后只是故作镇定地让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
下来之后,张校长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文章中写道:“尽管瑕不掩瑜,但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虽然没有人对我提出批评意见,我依然认为这是一次明显的教学事故,是一次不可原谅的教学事故。”
张校长坦诚的胸怀,善于反省的品质,勇于揭短的美德,敢于自我批评的精神,都由此映衬出了他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
还有值得大家学习的是张校长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深邃的教育理念。
祁门一中,是一所高中,对于过分强调成绩和升学率,过分注重“育分”而忽视“育人”,过分渲染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的当下,高中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中教育的“应试”属性和特征日益明显。
面对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和人们对分数一如既往的追求,以及社会和家长对教育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张校长始终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也不任性盲从,更不丧失理性,一味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而是本着一个教育人的良知、责任和使命,既关注眼前,又注重长远;既革新传统,又面向未来;既立足高考思高考,又跳出高考看高考,跳出高考抓备考。
对待分数,作为校长不重视是假,张校长当然要重视,这毕竟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教育的尊严之所在。但是作为一个智慧而有思想的校长,他不唯分数是从,不以分数论英雄。
他本着“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坚持“君子爱分,取之有道”。这“道”,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既要科学地去提高分数,但又不能牺牲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空间,更不能以泯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快乐幸福作为沉重的代价。
这些年张校长通过积淀生成,梳理并提炼出了“志存高远、身心健康、博览群书、服务社会”16字育人目标。
围绕“志存高远”,张校长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既让学生成才,又让学生成人,还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他那样的人。
针对“身心健康”,张校长作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他更深谙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除了学校注重身心健康教育外,他还经常与学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定期与不定期地给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
教育的改变,从阅读开始。张校长以“阅读”为杠杆,在“博览群书”上,他除了自己喜欢阅读,坚持阅读,除了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师生阅读外,还通过书香校园的营建,读书氛围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阅读来撬动学生的学科学习,用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阅读成就学生美丽人生,用阅读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基,用阅读让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张校长更是穷尽一切办法和措施,用阅读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用阅读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师,用阅读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用阅读来创设和构建教育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服务社会”,张校长认为,学校教育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过程,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人。张校长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注重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特别注重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内心生长力的涵养,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发,评价机制的创新,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成为一个能够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如今的安徽省祁门县第一中学,在张校长思想和理念的引领下,不仅办成了人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名校,而且办成了学生们喜欢的学校,做出了学生们向往的教育。
张校长的《教育,从心出发》,是从他这些年来所撰写的200多篇教育随笔中精选而出的几十篇文章结集而成的,共分为五辑。
这五辑,既有对阅读的主张,又有对教育生态重建的呼唤;既有对学生成长的期盼,又有对心灵与灵魂的考问;既有对教育本真的认知和理解,又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抨击。
在我读完整个书稿后,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每一篇都是他学习的成果,都是他读书的结晶,都是他行动与探索的历程,都是他站在自己肩膀上飞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也可以说,每一个字符,都浸润了他的心血,注入了他的情感,都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都蕴含了他对师生、对亲人、对朋友、对教育乃至对社会深沉的爱和挥之不去的眷恋,都折射了他敢于说真话、讲真理、写真文、做真教育和真做教育的胆识和勇气,还有他对教育的那种洞察入微,初心不改,痴迷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担当与情怀。
更可以说,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相信大家在《教育,从心出发》中,能够走进张校长,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走进他的思想宝库,走进他的教育天地与视界,走进他的为人处世的心路与境界,从而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教化,受到启迪……
一本书,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的背后,还有这样的一个人,能够有如此的魅力和光芒,真值得期待和走进。
是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