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2017年8月,范光留先生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被评为贵州省高中名校长,他说按文件要求工作室应聘请两位专家担任顾问,准备邀请贵州文联原主席,文史馆原馆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顾久先生和我做他工作室的顾问。
顾久先生是我尊敬的文化名人、教育大家,能够和他一起担任顾问,真是荣幸之极。
2018年新年的头一天,我和顾久先生在贵州威宁参加了贵州省高中名校长范光留工作室启动仪式,范光留先生为我俩颁发了聘书,我和顾久先生分别做了半天的讲座。
至此,范光留工作室便开启了工作模式,之后,我也一直关注着工作室的运行情况及动态。
当下各种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很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不少工作室是名不符实,或者流于形式,或者法不得当,因而少有成效和影响。
范光留名校长工作室,其中几十个成员和学员,都是来自威宁县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校长,也包括一些学校的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这些具有相同层次的人,相聚在一起,本着“成长自我、成就他人、引领团队、协同发展”的宗旨,共同寻找生命中的那片红杉林。
在范光留先生的主持下,工作室风生水起,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工作室的每个成员和学员抱团取暖,相互给力,彼此借力,都站在团队的肩膀上奋力攀爬。
范光留名校长工作室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在于他们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阅读这一关键,在于他们选准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阅读这一支点和突破口。
众所周知,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最应该读书的教育人不读书。如果说读书,读的只是教材和教参,读的只是消遣娱乐类的书,读的只是网络和碎片化的东西。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不是真正阅读。
温儒敏先生曾指出,在网络社会,虽然人们阅读的载体变得丰富,但我们确实已经不太可能花费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去看一本书了。
一个人的教育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一个教育人的眼界是靠阅读打开的。一个教育人从来不读书,或者如著名特级教师吴非所言的那样“读书还不如老板”,则很难拥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很难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很难拥有独特的心灵密码,也很难拥有一个晶亮沸腾的星空,一个面对各种教育问题应付自如的教育工具箱,一个对教育能够做出精准阐释、正确引领、理性看待的教育思想库。当然,更难拥有一方好的教育。这应该是一个教育人和一方教育的悲哀!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便是范光留先生及其工作室的价值取向和坚定信念。
范光留工作室启动后,便随即成立了“好教育在路上读书群”,他们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建立了有效的阅读机制,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特别是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坚持共读一本书。
两年来,他们共同阅读了二十余本教育理论著作。有幸的是我的两本小册子《致教育》《教育可以更美好》也纳入了他们的共读书目和计划。
从范光留名校长工作室的阅读实践和“好教育在路上读书群”的阅读体验中,更加深了我对读书的认识和理解。
读书是最好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教育人如果能够与书籍有缘,让一些书伴随着他的职业生涯,人生旅程,他的专业和生命就能得以美好成长。
“好教育在路上读书群”,他们以书会友,相信书中自有智者,书中自有高人,在阅读中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伍,与伟大的人物和美好的事物相遇,让他们在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专业和事业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与发展。
工作室成员高跃国、李昱,学员周桂平、马开运等多次获得市、县表彰,学员卯银福晋升为正高级教师,学员胡道成被评定为“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范光留先生也由贵州省毕节市第三实验中学调任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当校长。
读书是最大的改变。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带来万千人的改变。读书,不仅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精神面貌,还能够改变我们的内在气质,改变我们的外表相貌,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气度不凡。(www.xing528.com)
这两年,范光留先生常常带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参加全国的一些学术会议,在与他们的不期而遇中,在同他们的接触交流中,总感到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力量和气场,这便是书本所给的,也是书籍带来的改变。
我在想,这种改变绝对不仅仅是对个体人的改变,教育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对教育的视野,对教育的看法,对教育的态度,对教育的立场,对教育的行为,必定会带来学校发展的改变,教育生态的改变。
读书永远不会晚。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永远都不会晚,一是情感,年龄再大,他都会有情感的需要。二是读书,不管你多大年龄,也不管你过去读不读书,只要你现在拿起书来读,总不会晚。
正如教育学者成尚荣先生所说:与阅读有关的话题,都与年龄无关,只要愿意,现在才是开始。
范光留先生说,他过去整天是疲于应付各种事务,被工作和生活牵着鼻子走,没有自我的精神阅读空间,也没有过一种真正的阅读生活。也就是在两年之前,他才开始真正的阅读。尽管如此,他自认为为时尚不晚。有梦想就有希望,有阅读就有收获。
读书总会有时间。《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的确,有很多人,就是这种状态。成天都是忙忙碌碌,忙得不可开交,忙得不亦乐乎,忙得焦头烂额,忙得晕头转向,一说到读书就摇头叹气,没有时间。其实,对于不少教育人,不是因为忙,没有时间读书,而是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才显得忙。
我以为,当我们有了读书的欲望,有了读书的习惯,当我们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事情的时候,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
社会生活中有一个三八理论:一天24小时,工作时间八小时,休息时间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八小时。对于所有人而言,前两个八小时产生的效益都大致差不多,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键就在于对这八个小时自由时间的安排与利用上了。
即使一个人再忙,每天挤30分钟的自由时间读书,那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一两周下来,你完全可以轻轻松松读完一本书。只要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即使你还没有成为名师、名校长,但你会比原本与你在同一起跑线的人懂得更多,会比过去的同一个你优秀很多。
范光留先生及其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学员,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不比我们轻,他们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呢?除了充分利用工作日内的自由时间,闲暇时光,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读书,而且日复一日,不断坚持,从不间断和懈怠。相信岁月,懂得坚持,读书慢慢地便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生命的状态。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拿起笔来写作。读书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有输入、输出,再加上这之间的思考,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
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那么写作则是站在自己肩膀上飞翔。没有写作,就谈不上真正的思考,也就没有真正的阅读。只有边阅读边写作,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阅读,才开启了真正的思考,也才开启了真正的阅读。
范光留先生及他的团队,便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既坚持阅读,又坚持写作,用笔记录读书的感悟点滴,用文字记录读书的思考体会,用手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用心把平凡的琐碎串连成一个个值得回味与留恋的精彩。
仅仅两年时间,便硕果累累。他们一共撰写了3699份阅读心得,合计250余万字,编辑并推送微信公众号106期。其公众号推送的文字,我基本上是在关注和阅读,我常常为他们的文字所感动。
这本由范光留先生主编的即将付梓的《好教育在路上》一书,便是从众多文字中择优选编的。除此之外,团队中还有多篇文章在《中国教师报》《贵州教育》等报刊发表。
捧读《好教育在路上》中的一篇篇文章,揣悟书中的一个个文字,仿佛看到了范光留名校长工作室的校长和老师们那乐此不疲而又十分专注的读书身影,还有那夜已至深仍在那里反复推敲,潜心写作的身影,也好像听到了他们的专业和生命在阅读与写作中不断成长那滋滋拔节的声音,还似乎感受到了他们沉浸在阅读与写作中所收获的其他人难以体味到的快乐与幸福。
相信《好教育在路上》这本书的面世,给大家带去的不仅仅是文字的盛宴,精神的享受,也不仅仅是教育思想的碰撞,教育智慧的呈现,更是对读书的价值与意义,阅读的信仰与力量,坚持的奇迹与伟大的感同身受。
好教育在路上,在阅读与写作的路上。行走在阅读与写作的路上,你就在为好教育助力,就在做好的教育,就会领略到好教育的曼妙和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