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给我讲,我家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成绩经常考满分,后来读到小学五六年级怎么就慢慢不行了,到了上初中、高中的时候,那更是一路下滑,适应不了,甚至厌学辍学。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其实原因很简单,小学低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简单、结构单一,仅靠大量写作业和死学蛮拼,就可以考高分、考满分,获得一个好成绩,然而这个成绩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对于小学时期,特别是小学低段,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要用大量的作业和刷题来压榨孩子,更不要让孩子不停地奔波于各种补习班,进行无休止的补课,把孩子的时间与生命填得满满的,让孩子没有闲暇,没有玩耍,没有时间阅读。
用作业和刷题压榨孩子,用补习和补课大肆挤占孩子的时间,这恰恰是孩子越到后来,在面对大量的、复杂的学习任务时,越感到兴趣丧失,力不从心,后继乏力,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小学教育的不注重方法,死整蛮干,还有一个“杀手”,那就是受社会浮躁、家长焦虑的影响,幼儿教育被捆绑,一些幼儿园不得不过早地教婴幼儿拼音、识字、算术、背唐诗、记英语单词,甚至有地方还要进行幼升小衔接考试,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
完全跑偏变味的幼儿教育,让孩子从婴幼儿阶段便变成了教育的机器人,在超前教育、过度学习中不断扼杀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甚至还会产生极度的厌学情绪。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把力气用尽,就像汽车一上路,便把油门一轰到底一样,到了爬坡的时候就很吃力,难以为继了。
孩子的一生不是50米、100米的短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短跑在于起跑,起跑那一瞬间的快慢,决定着最终的成败。
而马拉松却不在于起跑的速度,大凡有经验的马拉松选手,他会在前半程放慢脚步,把握节奏,积蓄力量,关键时刻全力冲刺,后发制人,获取全胜。相反那些一起跑就拼尽力气,全速奔跑的,后面差不多都会偃旗息鼓,半途而废,很难跑完全程。(www.xing528.com)
我认为,好的幼儿教育,也包括好的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低段教育,应该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世界,让婴幼儿以及儿童在多彩绚烂的童话般的世界中,通过讲故事、听童话、看绘本、玩游戏,开启他们的想象,丰富他们的心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特别是要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嬉闹、打跳、捉迷藏、捕蝌蚪、抓小鱼,让他们走进大自然,奔跑、欢笑、捏泥巴、采野花、看潺潺流水、闻青草花香,让他们可以开心地阅读,读他们喜欢的童书,每一本童书中,都有精彩的世界,都装着一份五彩斑斓的童年,以此留住并拉长孩子们的童年。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对于儿童,如果我们给他的教育不只是枯燥的知识的认知与记忆,也不只是对分数的追逐与拼杀,更不只是对成绩和排名的简单要求与考核,而是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给他们最核心的素养和陪伴他们一生有用的东西,他们不仅面对当下的学习得心应手,快乐幸福;而且面对今后的学习也会充满热情,后劲十足,给力有力,发力添力;就是面对未来人生,也会信心满满,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我以为,根据婴幼儿的身心规律与认知特点,幼儿教育不但要克服小学化倾向,而且对于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低段,还要尽量让小学教育幼儿化。
过去我一直主张小学三年级以下取消纸质考试,变定量的考试为定性的考查,而且也是这样在坚持做。
在实际操作中,对小学低段的考查,我们把一道道考题设计成闯关游戏和情景模拟,诸如“趣味语文”“拼音天地”“数学王国”“运动展台”“音乐茶座”“涂鸦馆”“生活麻辣烫”“品德碰碰碰”等,让孩子以“游园式”“体验式”的方式参与,在玩中学,在玩中考,在玩中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平时学习、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和习惯养成的情况。
评价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激励。这种评价方式的改变,对于纠偏小学低段不正常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改良一方基础教育生态,保护儿童的天性,保持儿童对未来学习的一种向往与热情,给他们快乐的童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淡化一时分数之得失,不以成绩论英雄,本着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把教育的眼光放长远一些,让小学教育多一些舒缓和闲适,多一些情趣和欢快,这既是一种教育良知,也是一件关乎功德的事。当然,这更需要教育人的智慧和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