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元通宝的历史及其争议:从张发迹到背面月纹的轶事

开元通宝的历史及其争议:从张发迹到背面月纹的轶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发迹时,铸行仅八个月的乾封泉宝已被召回,唯唐初发行的开元通宝尚在行用,故可知“青钱万选”“青钱学士”中的“青钱”正是“开元通宝”。所谓开元,即“鼎革开国”之意,汉时就已常用。开元则不然,《旧唐书》明载其面文的题写者是楷书圣手欧阳询,但是在面文的读法上却颇有争议。如此,开元钱面文的读法便饶有争议了。说来也怪,开元通宝除了面文迷雾重重外,就连背面的“月纹”也有诸多轶闻。

开元通宝的历史及其争议:从张发迹到背面月纹的轶事

光绪庚辰之夏,泉友杨守敬从日本国购得一部奇书。书中尽是些淫不可闻、猥亵伤雅的艳词,故其被私议为“日本第一淫书”。

杨守敬倒不十分在意,认为那不过是本满篇“都卢”“叵耐”的唐人俗刊罢了,所以除了在《日本访书志》中小赘几笔,便再无牵扯了。

稍晚些,另一位泉友将此书的内容收入到他的《集外集拾遗》中,序语也写得中肯,谓是:“为治文史者所不能废矣。”这位泉友名叫周树人。据说他在北大授课时,也不忘与学生剖理此书之意趣。

同在北大任教过的出版家郑振铎,则已然是富溢言表的称颂了:“它只写得一次的调情,一回的恋爱,一夕的欢娱,却用了千钧的力去写。”

此书唤作《游仙窟》,作者是唐人张img(音同“卓”,即紫凤)。如今张img的名声是寂寥了些,但早先却是闻达于新罗、日本的国际文人。

img年少时,曾梦见紫文大鸟,歇于庭上。其祖大喜:“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朝廷”,故以“img”为名。唐高宗调露年间,张img果真进士及第。

水部员半千服膺张img文辞,为之奔走宣扬:“(张)img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一时公卿皆称其为“青钱学士”。青钱即是掺杂了铅、锡的铜钱,又称白铜钱,其银白素雅,卓然于暗黄色的孔方丛中。所谓“青钱万选”,言尽了张img之才调无伦,当世罕匹。

青钱多见于唐代的开元通宝中。张img发迹时,铸行仅八个月的乾封泉宝已被召回,唯唐初发行的开元通宝尚在行用,故可知“青钱万选”“青钱学士”中的“青钱”正是“开元通宝”。

至于开元通宝之前的钱币,那大名鼎鼎的长寿五铢,却已在新莽后的三次货币变革中面目全非,再无古朴雄浑之姿,并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寿终正寝。

第一次是东汉中后期的劣币潮。汉献帝时,董卓挟帝入长安,颁行小钱。除了销熔五铢外,董卓还将长安城里的铜器尽数销毁,据说其中还包括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董钱极尽轻小之能事,入水不沉,随手破碎,似是再薄一分,便会化成齑粉。百姓讥之为“无文小钱”。

魏晋北朝时也有荚钱,虽不若董钱轻劣,亦无差耳。有“榆荚”“鹅眼”“img环”等诸类名目,大抵是说劣币薄似榆荚,风飘水浮。之中尤为轻劣者,当属沈郎钱。

沈郎即东晋大将军王敦手下的参军沈充。中原丧乱以来,风景不殊,奸竖横出。沈充起兵为乱,开炉鼓铸。沈郎钱重约三铢半,钱文却是“五铢”,如此敛聚,免不得后来兵败身死了。诗人王建讥讽道“绿榆枝散沈郎钱”,李商隐亦有砭言“谢家轻絮沈郎钱”,最为妙绝的还属李贺的“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说来这沈郎钱本只短暂地铸行于数县之地,不想却在后世文人的揶揄中饶有声名。

第二次是三国时期虚值大钱的井喷。蜀汉有以一当百的“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和“直百”。东吴则更甚,动辄铸行百倍、千倍虚值的大钱,其名曰“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其中 “大泉五千”,以一当五铢五千,是继王莽之后最大的虚值大钱,直把钱法当戏法。三国之中,独是曹魏对“五铢”一以贯之,三分归晋之理,或在此中矣。

第三次是南北朝时钱法的恢复。元嘉七年(430),刘宋王朝开始铸行较为厚重的四铢钱。天监元年(502),梁朝铸行重如其文的“天监五铢”和“公式女钱”,五铢钱制重获新生。此外,由北朝铸造的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大统五铢和常平五铢也都是足重美观的良币,乃至后来北周铸造的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更是东汉以来之粹珍,后人誉之为 “北周三品”。

北周三品

武德四年(621)七月,唐高祖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钱币的纪重时代彻底结束。所谓开元,即“鼎革开国”之意,汉时就已常用。《汉书》有“历纪开元”的用语,南朝萧道成登基时,也用“开元创物”行文告天。至于通宝,大抵就是“通行宝货”的意思了。

古钱币的面文往往由名人撰写。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题写者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多是后人的附会之语,如李斯之于半两,苏东坡之于元丰通宝,戴熙之于咸丰通宝等。开元则不然,《唐书》明载其面文的题写者是楷书圣手欧阳询,但是在面文的读法上却颇有争议。

四字方孔钱的面文读法有二:一则曰上下右左,是谓直读;再则曰上右下左,是谓旋读。具体到开元钱时,直读为“开元通宝”,旋读为“开通元宝”。若按新、旧《唐书》“开元钱之文”“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的记载,开元钱应是直读,即“开元通宝”。可与二书迥异的也是史学名典,先是《唐六典》所述:“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钱。”再是《通典》所述:“大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通元宝’钱。”如此,开元钱面文的读法便饶有争议了。(www.xing528.com)

倘若书读得细,或也能发现些许关节。如《通典》虽然持旋读的 “开通元宝”之说,但是《通典·食货一》中却有“钱者通宝”的记载,可知“通宝”在唐时已经有代指钱币之意。或许答案就在《旧唐书》中的这段文字中:“(开元通宝)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至于《唐六典》与《通典》的说法是否是流俗之见,可能只有欧阳询能说得清了。

说来也怪,开元通宝除了面文迷雾重重外,就连背面的“月纹”也有诸多轶闻。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甲痕说”,即是说这弯弯的月纹其实是某位后宫贵眷的指甲印。

开元通宝背三祥云

《唐会要》《文献通考》《太平广记》都引用过郑虔《会粹》中的一处记载,大意是欧阳询进献开元通宝的蜡制钱样时,文德皇后(即长孙皇后)掐拿样钱,留下一处指甲痕,故依样钱制钱后,开元通宝背后产生甲痕。此说疏漏明显,想那欧阳询进献时,皇帝尚是唐高祖李渊秦王李世民)妃长孙氏绝无接触样钱之可能。

五代时,出现了更为完善的“甲痕说”版本。凌璠在《唐录政要》中将掐拿蜡钱的文德皇后,改为唐高祖的太穆皇后(窦皇后)。北宋张舜民在其笔记小说《画墁录》中亦持此说。南宋王观国在其字书《学林》中,也有“太穆皇后”云云。其实太穆皇后早在唐朝建立前就已崩逝,被追封为“后”更是其子唐太宗登基以后的事情了。总之以上诸条都是捕风捉影的齐东野语,不足信矣。

司马光早在《资治通鉴》中,便将以上两说之弊一语刺破:“时窦皇后已崩,文德皇后未立,今皆不取。”

与前两者相比,“甲痕”的第三位主人可谓人尽皆知了,此人便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宋人王楙在其著作《野客丛书》中提到了徐彭年的《家范》一书,对书中“(开元)通宝,此钱背有指甲文者,开元皇帝时铸,杨妃之爪甲也”的记载,颇不以为然,却又误认为“爪甲痕者”是文德皇后。此外,宋人叶大庆的《考古质疑》和刘斧的《青琐高议》中也都有关于杨贵妃甲痕的记载。

“贵妃甲痕说”错把“开元通宝”当作了唐玄宗的“开元”年号,误以为“开元通宝”是唐玄宗铸造的年号钱,甚至许多久涉泉币的藏家也不明就里,亦持此说。

其实钱币背后的标记约有四种含义:一是显示铸地,如直百五铢背“为”,即是指蜀汉的犍为郡,此种标注方法在后世的会昌开元、崇祯通宝与清代钱币中,尤为典型;二是显示炉别,用以统计铸炉,方便管理;三是装饰之用,如灵帝五铢背四出、永安五铢背四出等;四是吉语、压胜之用,如永安五铢背吉、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等。至于开元的月纹,应该是标示铸地与炉别之用了。

如若从钱币的铸造工艺来看,“甲痕说”更是不攻自破了。

古代铸币工艺大致可分为“两种三阶段”,即范铸法和翻砂法两种,单层范、多层范以及母钱翻砂三个阶段。

范铸法全盘继承了青铜器的范铸方式,采用“模—范—熔液—浇注”的铸造模式,即用泥、石或金属制成钱范后,再注入铜水,浇铸成钱。单层范流行于先秦至西汉时期,又称为“平板范竖式浇注”,范内以树状图的方式排列着若干币模,模子之间以浇道相连通,铸币时将铜水沿浇道灌入,铜水冷却后,就形成了一枚枚钱币。但由于单层范铸出的钱币数量有限,效率不高,因此逐渐发展出了更为高效的“叠铸法”。“叠铸”又称“层叠铸造”,即将多个单层范叠合,组装成套,再沿浇道灌注铜水,逐层取钱。叠铸法兴起于西汉,新莽后开始流行,直到隋唐时逐渐被翻砂法代替。

翻砂法,又称母钱翻砂法,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手工雕制出雕母,再用雕母翻制出若干母钱;第二步是把母钱放入以砂土添实的框子中,再以另一框子扣于此框之上,待上下框内砂土成型后取出母钱,再做出浇道,形成砂质钱范;最后,浇灌铜水,凝结成钱。翻砂法的优势在于方便控制单次铸币数量,且模具制作方式简单,损耗率降低,原料来源丰富,大大降低了成本。在被机器铸造替代之前,母钱翻砂法一直是主要的铸钱法。

欧阳询上献的开元通宝样钱就是翻砂法中的母钱。由于要用母钱印砂,所以母钱背后的月痕必须是凸出的阳文,才能在型砂中印出凹陷的阴文,最后浇灌出凸出的月痕。

依据铸币常识,无论贵妃如何拿捏,也是断断形成不了突出的月纹的,故“甲痕”一说实是无稽之谈。

开元通宝是泉坛新人绕不开的门类,前辈授道时免不了添些掌故,有时来了兴致,点石移山、羽化成仙的事儿便都出口了,最后免不得侃几句贵妃的纤纤细指。旁的人或惊或喜,也有遮住口鼻忍俊不禁的,只是那讲授的长者却早已意兴阑珊了。

古今多少事,毕竟深究不得,兀那大江明月,皆在口中,只道是语前明月,语后清风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