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 年“五卅惨案”的次日,张寿镛正式上任沪海道尹,第一件大事即是赴英日驻上海的领事处,协商释放在押学生、惩办开枪巡捕、偿恤被害学生等事宜。其间,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将“五卅惨案”报告校方时,遭到校长卜舫济的呵斥;学生提出罢课,卜舫济则宣告放假以驱散学生;圣约翰大学暨附中学生致电告全国父老兄弟“协力抗争以报国权人道”,并集会降半旗、唱国歌、三呼“民国万岁”,但又遭到卜舫济扯旗阻挠和侮辱。6月4 日《申报》刊登由553 名学生签名的《圣约翰大学暨附属中学学生声明脱离宣言》,“以示我国民之真精神”。6 月5 日《申报》又刊登由该校17 名中国籍教师签名的《全国教育界公鉴》的辞呈以声援学生。嗣后师生即刻自发成立离校学生善后委员会,并由学生家长王省三先生捐地百亩为首举,启动设立新校以接纳外国教会学校学生的义举。
张寿镛先生应邀加入离校学生善后委员会,并个人捐助建筑大学经费3000 元。他公开说:“感觉教会学校持文化侵略之可恶,而愿决心一试。”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以学校为家庭,视青年为子弟”,并即刻交卸沪海道尹之职,淡出政事(后又相继坚辞江苏财政厅厅长、财政部次长之职,弃政从教),历任新大学筹备会会长、光华大学代理校长、光华大学校长,亲力亲为于从帝国主义手中夺回教育权的使命。张寿镛先生等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在地界、财界、商界、学界、政界、侨界、宗教界,乃至军界张学良将军等同仁志士的捐助策应下,托钵题缘,历经万难,有的乃至毁家兴校,半年时间,使上海霞飞路834 号、新西区枫林桥两地分别初具新大学、新附中的规模,创中华教育之奇迹。
张寿镛先生等先拟决“光华”为校名,乃基于“复旦大学从法国人的震旦大学中独立出来,光华大学从美国人的约翰大学中分裂出来”的共同遭遇与含意,取当时第五首国歌(即古诗《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联袂词句,共寓“弃旧从新,为国育才”之意。又拟决,以“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国家观念”为办学宗旨,以日月卿云为校旗,以红白为校色,代表日月光华之意;以“知行合一”为校训,悬于高台;以“静、勤、实”为学风,以“光华之成败,实关中国之荣誉”为己任。
1926 年9 月,光华大学迁入大西路。次年成立了由张寿镛先生为首并有学生代表参与的学校行政会,首先决定实行学校经济公开、男女同学。1928 年,田汉应邀任教,教授戏剧并组织光华剧团。1929 年,当时的教育部认可了光华大学及其附中。1930 年张寿镛先生又以国币3000 元的总额创办光华银行。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光华大学反日浪潮高涨,全学期几乎处于停课、罢课、演讲、集会、示威、游行、募捐之中。1932 年起,光华大学当选为各大学联合会执行委员,张寿镛先生多次亲自担任师生集会的主席或演讲人,共宣国难,同反国敌,并商请蔡元培、宋子文、上海市市长等营救因批评国民党专制而被捕的罗隆基教授、周而复同学等师生,并对被定为共产党人的学生也以“政治信仰不能一刀切”为由进行保释。
1935 年,张寿镛先生60 周岁,光华大学的大礼堂、科学馆、健身房等也告落成,又适光华大学建校10 周年。张寿镛先生值此强调:光华之精神,一在为革命而先导之义勇,二在顺世界潮流之科学,三在具王阳明致良知之心理,四在拥精神毅力之团结。
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光华的学生虽减少至大学部实到528 人,中学部实到715 人,但在校生仍为上海各校之冠;教职员工也体念时艰,自愿减低待遇,依然从教,维持教育。因此,尽管大多学校停课,但光华依然弦诵不辍。但终因上海沦陷,学校被日军所毁。张寿镛先生面对烈焰,发誓:“我校为抗战而牺牲,自当随抗战胜利而复兴也。”遂坚持复兴办学,践行他的“世界之战,短于兵战,中于商战,久于学战”的光华十五周年纪念演讲。(www.xing528.com)
1938 年,许多大学相继流亡入川,光华大学在成都创建分校,仍设大学部和中学部,占地达到150 余亩,开设政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银行学、会计学、化学等专业。后又接收难童、民众300 余人免费就读。张寿镛先生亲临蓉校,联络奔告,并委托商学院院长谢霖具体执行校务。光华大学的成都分校创下了当时全国许多大学内迁入川史上的两大第一或唯一:建成的校舍规模最为完备;抗战胜利后唯一以赠送的方式留给四川的一所上规模学校。
光华大学霞飞路校址大门
张寿镛主持光华校政,竭力效法蔡元培,延请教授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罗致人才极一时之盛。抗日战争初期,大西路校舍在战火中被毁,学校迁入租界上课。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要各校向日伪当局登记,张立即表示:“我宁愿解散光华,决不登记。”并委托在四川的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在成都成立分部。为避免登记,在上海的光华大学改称诚正文学社(即原文学院)和格致理商学社(即原理学院)。
光华的上海本部坚持到1941 年英美对日宣战后上海租界被日寇公然所陷之时。光华虽停止了公开的招生,但进入了“地下学战”,即开办了“诚正文学社”“格致理学社”“壬午补习社”和“养正学社”,继续进行“游击式”教育教学。直至1945 年6 月光华大学成立20 周年之际,张寿镛先生(临终前一个月)还在病榻上含笑勉励前来看望他的师生:“复兴中华,复兴光华!”
张寿镛先生的爱国思想不仅跃然纸上,而且付诸实践。1937 年“八一三”抗战爆发之后,上海各界成立抗敌后援会,他应邀任委员,同时参加救国公债劝募总会,与地方人士一起积极支援抗战将士。1938 年6 月,他不辞辛劳,从上海到香港、飞重庆、至成都,亲自与川中教师多方擘画光华分校的创建。1941 年12 月,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他闭门谢客,坚决拒绝日伪的威胁利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