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编译教材:主要教学用书指南

宁波编译教材:主要教学用书指南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查阅《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教育大辞典》和《浙江省教育志》等权威工具书,发现宁波籍人士编译的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涉及各年级各学科,品种达六七百种,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如下几种。1924 年当选为中共上海地委执行委员。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1912 至1920 年于省立四中、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等校任教。另外,他们还编校了《人生地理教科书》等教材。

宁波编译教材:主要教学用书指南

笔者查阅《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教育大辞典》和《浙江省教育志》等权威工具书,发现宁波籍人士编译的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涉及各年级各学科,品种达六七百种,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有如下几种。

1.杨贤江主编《新法公民读本》

1923 年6 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制定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小学开设公民课,并组织专家起草、制定课程标准,杨贤江受聘制定纲要并主编小学公民教科书。公民课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社会的常识思想,养成现代生活习惯,做一个良好的公民。1923 至1924 年,《新法公民读本》(1—2 册)、《新学制公民教科书》和《新撰公民教科书》,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杨贤江主编。

杨贤江(1895—1931),余姚云和乡(现慈溪市长河镇)人。1919 年,同李大钊毛泽东等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当选为中共上海地委执行委员。1921 年至1927 年应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之聘,担任《学生杂志》编辑。1929 年任中共中央文委会委员。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著有《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等。

2.陈布雷编辑《国语常识课本》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立编译馆通编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现了官方编辑的教科书——国定本教科书(即“标准课本”),统一由“七联”[25]书局出版发行。1947 年,出版了《国语常识课本》(初级小学)共8 册。该教科书将语文和常识合编在一起,并汇集了一批优秀的编撰人员,如陈布雷、陈果夫、陈伯吹、朱家骅、梁实秋、俞子夷等。

陈布雷(1890—1948),慈溪市二六市官桥(今属余姚市三七市镇)人。原名训恩,字彦及。1906 年进入宁波府中学堂就读。1911 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1912 至1920 年于省立四中、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宁波中学)等校任教。1927 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等职。陈布雷除编辑《国语常识课本》外,还编有《最新世界形势一览图》等中小学史地教材。

3.林汉达主编《初中标准英语读本》

我国的中学英语教材最初均采用西方传教士所编书籍,后渐有国人自编的课本,其中林汉达主编的《初中标准英语读本》《高中标准英语读本》(各3 册)流行较广,自1930 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后,年年增印,直至1952 年仍由中华书局出版供学生用。该教材英语词汇量丰富(达2500 多个),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兴趣,小诗歌、小故事多,体裁和题材多样,实用性很强,深受学生欢迎。

林汉达(1900—1972),镇海县龙场乡(今属慈溪市)人,1914 年就读于宁波崇信中学(今宁波四中之前身),1924 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后返宁波四明中学(崇信中学改办)任教。1928 年进上海世界书局,后任出版部主任。1937 至1939 年留学美国,获民众教育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学家和翻译家。著有《向传统教育挑战》等。

4.袁礼敦编纂《新世纪英文读本》

1912 年,经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袁礼敦、邝富灼、李广成合编的《新世纪英文读本》 (1—3 卷)。作为初中英语教科书,该书仿《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之体例,每课以图系词、句,形象生动,中英文对照,至1922 年共出版22 版。

袁礼敦(1879—1955),原名贤安,鄞县城区(今宁波市区)人。早年毕业于英国传教士在宁波创办的华英斐迪书院(今宁波四中之前身),1898 年被保送至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回斐迪书院任教,先后任英语教员、副校长。1913 至1917 年入商务印书馆,任英文编辑、襄理等职。1920 年任上海宁绍商轮有限公司总经理。1926 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副会长。抗战期间,任上海难民救济会秘书长。1949 年前往香港。1953 年返回上海。

5.翁文灏校订《矿物学

1922 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提出“六三三”新学制(即“壬戌学制”)。为适应学制改革需要,商务印书馆在1923 年编印了新学制教科书,其中高中理科自然科学类分为16 种,初中自然科学类分为10 种,初中《矿物学》由杜若城编,翁文灏、任鸿隽校订。该教材旨在“使学生获得矿物学之基本知识,认识普通及重要之矿物,暨我国矿物丰富及其分布情况,明了矿物与国防工业之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矿物之兴趣,为进求深造之准备”。内容有矿物之形性、用途、产地及标本采集等。(www.xing528.com)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鄞县石塘(今鄞州区高桥镇)人。1902 年得中秀才。1908 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留学生,负笈西行比利时。1912 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为中国首位地质学博士。回国后在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教。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兼代理校长。1938 年出任经济部部长,在抗战期间主管中国的战时工业生产经济建设。1948 年任行政院院长,后去法国。1951 年,应周恩来邀请,翁文灏经香港回到国内,是首名回北京的前国民党高级官员。1954 年后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兼中国地质出版社特约编辑,从事翻译及学术研究工作。

6.张其昀主编《本国地理

1926 至1931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高中教科书《本国地理》(上、下册),由张其昀编、竺可桢校,可见该教科书之品位。另外,他们还编校了《人生地理教科书》等教材。此后,张其昀又主编了《本国地理》(上、中、下册)、《外国地理》(上、中、下册)、《初中地理教科书》(上、下册),分别由钟山书局、中山书局在1932 至1936 年间出版发行。

张其昀(1901—1985),字晓峰,鄞县栎社乡(今鄞州区石碶街道)人。1919 年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毕业。1923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他主编的初高中中国、外国地理教科书,曾是当时全国通用的中学地理课本。1941 年当选为教育部首批特聘教授。1943 年受美国国务院之邀聘,赴哈佛大学研究讲学。1949 年前往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委员兼教育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等职。在台湾设立“中国文化委员会”,开办台湾清华、交通、中央等大学,对台湾的文教事业贡献良多。著有《中华五千年史》等。

7.任美锷编校小学初中《地理》

1937 年,中华书局编印《高级小学地理》(1—4 册),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王毓梅等编辑,任美锷等校阅。1945 年,重庆国立中小学教科书“七联”供应处出版《初级中学地理》1 至6 册,由任美锷等编辑,国立编译馆校订。这是继张其昀(任美锷的老师)主编的初高中地理教科书后,又一套广为使用的中小学地理教材。

任美锷(1913—2008),鄞县人。1929 年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毕业。1934 年中央大学地理系毕业。1939 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6 年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维多利亚奖章。著有《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

8.虞和钦编译《最新化学

1904 年,《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五年制中学在五年级时设化学课。是年,虞和钦编译的《最新化学》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该教材原为英国高中教材,列有较多的无机化学(含非金属类、金属类)及有机化学内容,并列有化学实验等要求。

虞和钦(1879—1944),镇海人。1900 年翻译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1901 年与钟观光等在上海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科学仪器馆。1903 年,在沪创办中国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杂志《科学世界》月刊,并担任主笔。1912 年被教育部聘为讲师,后为主事、视学、编审员。著有《有机化学命名草案》等。

此外,宁波籍人士尚编有一批供成人学校使用的教材,在当时也广为流传。1925年,上海书局出版中共党员、奉化人卓恺泽(1905—1928)编写的《青年平民读本》1至4 册,为平民扫盲识字教材,识字量1000 个。解放战争时期,四明山革命根据地重建后,冬学运动掀起,今浙江省博物馆保存有当时夜校使用过的文化课本,宁波市档案馆收藏有慈镇二区武工队于1949 年1 月编印的《战士读本》(2 册)等。

同时,宁波各地的中小学还结合实际编印了大量的乡土教材。1906 年,余姚县三乡诚意高等小学堂(今泗门镇中心小学之前身)教习、秀才谢葆濂,编成《余姚乡土地理历史合编》,呈学部审查,作为课本在校使用,现浙江省图书馆有收藏。1937 年,奉化县武岭学校编辑的《武岭丛书》,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计有溪口的名胜、交通、物产、歌谣、谜语等20 册,既是学生的校本教材,又是家长的地情读物。1942 年,宁海县政府教育科选编《宁海县战时常识补充教材》,有《宁海的渔业》等55 篇以爱乡爱国内容为主的课文,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1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