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氏开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全球誉满的品牌

邵氏开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全球誉满的品牌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 世纪60 至80 年代的香港电影,绝大多数的时间是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香港)”在领跑。[19]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邵逸夫功不可没。邵逸夫此次前来香港,也有力挽颓靡的邵氏影业之意图。这些永载电影史册的经典影片,真正擦亮了“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金字招牌。邵逸夫的到来,一改邵氏颓风,令邵氏电影几乎垄断了香港的电影工业,成为香港影坛霸主,使“邵氏”招牌誉满全球,也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邵氏开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全球誉满的品牌

20 世纪60 至80 年代的香港电影,绝大多数的时间是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香港)”在领跑。著名导演张彻曾不无佩服地这样评价:“邵逸夫之由新加坡来香港,取代邵邨人,变‘邵氏父子’为‘邵氏兄弟(指邵仁枚与他)’,是香港电影划时代的大事。如果没有他来,香港电影的起飞,恐怕不会如此迅速和顺利!”[19]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邵逸夫功不可没。

1957 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邵逸夫,在三哥邵仁枚的全力支持下,携带汇丰银行无限度透支的授权书来到香港创业,他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影王国

此时的香港电影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电影市场可谓强手如云。其中电懋实力最强,它不仅财雄势壮,而且编、导、演阵容强大,一线明星演员、一流的编导、一流管理人才云集于此。

相形之下,邵邨人的邵氏父子(指邵邨人及其子)公司却开始走下坡路,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邵逸夫此次前来香港,也有力挽颓靡的邵氏影业之意图。

要想一洗邵氏颓风,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有过人的胆略和出众的才智。邵逸夫十分清醒,他紧紧抓住电影的几大环节:建立自己的拍摄基地,招揽电影人才,实行一流的管理,拍出质好叫座的电影,因为缺少任何一个都会使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和阻碍。

邵逸夫先是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香港)”,然后从二哥邵邨人手里买回清水湾220 号的80 万平方英尺地皮,在清水湾建立了庞大的邵氏影城。这是亚洲最大的影城,占地100 万平方英尺,拥有12 个现代化的摄影棚,各种设备先进的技术部门,不惜工本搭建的诸多场景,如五个永久性的唐街,以及宋城、遍地的楼阁亭台、小桥流水和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在这里,可以完全实行大片厂制,流水作业,制作、发行一条龙生产线,年产量可达40 到50 部。

邵逸夫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影“梦工厂”。邵氏影城曾生产出近千部影片,完全覆盖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地市场,甚至打进了欧美电影市场。邵氏电影在华语片市场建立了无人匹敌的王者地位,也使邵氏影城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作为制片人,邵逸夫自己担任过编剧、摄影和导演,对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邵氏出品,必属佳片”,为了保证影片质量和邵氏声誉,邵逸夫对影片的把关十分严格。张彻回忆道:“他每天必看各导演拍的‘毛片’(样片),也经常要邹文怀、何冠昌和我看;他本人也实际参与各部影片的剪辑工作,掌握最后决定权。他对剪辑的原则是:该怎么剪就怎么剪,不够长度宁可补戏。他对不满意的影片,从来不吝啬补戏,不为将就档期而匆忙推出。”[20]凡出现劣片,若无法补救时,他宁愿烧掉。邵氏只将佳片奉献给观众,以此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在此后长达近30 年的时间里,“邵氏兄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它以近千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佳片奉献给了观众,使“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真正地深入人心,成为邵氏电影经久不衰的金字招牌。

相比于“邵氏父子公司”,邵逸夫似乎更懂得市场,更知道香港和南洋观众的口味,了解以妇女为主的电影观众的喜好,她们除了喜欢先苦后甜的“家庭伦理文艺大悲剧”外,还喜欢歌唱片,歌曲越多越受欢迎。(www.xing528.com)

于是,邵逸夫当机立断,任用李翰祥。李翰祥以港式黄梅调电影《貂蝉》《江山美人》打破了香港国语片票房纪录,迅速占领了香港市场,让观众着迷,也令邵氏财源滚滚。而他之后拍摄的《梁山伯祝英台》,更是把邵氏黄梅调电影推向了一个巅峰时期。黄梅调电影也由此走红港台20 多年,其拍摄风潮席卷香港及东南亚。这一时期,以陶秦的《千娇百媚》《花团锦簇》《万花迎春》为代表的歌舞艺术片也毫不逊色,可谓锦上添花。

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当“阴盛阳衰”的黄梅调电影逐渐使观众“视觉疲劳”,越来越失去宠爱的时候,邵逸夫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制片路线,另觅蹊径,大胆启用张彻,推出了一条阳刚武侠路线。张彻以一部《独臂刀》,为邵氏开启了第二座票房黄金矿场的大门。该片成为邵氏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邵氏在一片刀光剑影中赚得钵满盆溢,也由此把邵氏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迭起的武侠电影时代。《独臂刀》之后,张彻又以《死角》为开端,为邵氏开创了时装打斗片以及清末民初打斗片,《小煞星》 《报仇》《马永贞》《刺马》等,片片叫好又叫座。

这一时期邵氏的武侠电影明星导演还有胡金铨。胡金铨的《大醉侠》,与张彻的《独臂刀》一起被并称为“绝代双骄”,甚至有人说,如果要选一部邵氏最好的武侠片,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推选《大醉侠》。

20 世纪70 年代,刘家良、楚原成为邵氏武侠电影的两面旗手。

刘家良出身于武术世家,7 岁开始随父学武,深得黄氏(黄飞鸿)武学真传。因此,他的武打风格一贯是真拳实打,“招式美观,拳拳到肉且招招可睹”[21]。片中的武打场面,尽显中国武术的真功夫,剧中人物打得热火朝天,观众看得过瘾、痛快。刘家良先后为邵氏执导、主演过50 多部武打影片,其中以《少林卅六房》《神打》《长辈》《醉猴》 (醉马骝)成就和影响最大。

当刘家良的“真功夫”也让观众感到视觉疲劳的时候,邵逸夫又重拾“刀剑拳脚”路线,开辟了古龙武侠电影新天地。邵逸夫购买了古龙武侠小说版权,交由楚原改编导演。楚原不负众望,凭借《流星·蝴蝶·剑》《楚留香》等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为邵氏缔造了一个“奇情武侠”的新时代。楚原的隆重出场,“使邵氏的光辉岁月,延续至80 年代”[22]

港式黄梅调的阴柔,歌舞艺术片的千娇百媚,功夫片的阳刚,具有邵氏特色的类型片,让一代又一代观众过足了瘾,尽享一次又一次视觉盛宴。这些永载电影史册的经典影片,真正擦亮了“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金字招牌。

邵逸夫的到来,一改邵氏颓风,令邵氏电影几乎垄断了香港的电影工业,成为香港影坛霸主,使“邵氏”招牌誉满全球,也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在香港,邵逸夫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过去半个世纪以至未来的岁月中,只要你看电影,就免不了遇到邵氏电影公司的影片!”[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